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杨培民

双月刊

1672-0512

yxbjb@vip.163.com

0531-68616919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为广大医学影像工作者(主要包括X线、CT、MR、DSA、US等)和中医、西医临床医师,以及从事影像学与核医学研究的人员。本刊以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临床与实践研究为主要内容,重视影像学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及新技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fMRI研究经筋疗法对健康人脑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

    张耿标郑鸿毅庄佳燕吴碧霞...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使用静息态BOLD-fMRI结合图论方法,分析健康志愿者经筋治疗前后功能脑网络的拓扑结构,以揭示经筋疗法对脑神经网络的调控机制.方法:招募41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理筋伴针刺组21例和单纯理筋组20例,采集治疗前后简单反应时间测试、舒尔特方格测试、颅脑MRI 3D-T1WI及BOLD数据.使用GRETNA软件构建功能脑网络、计算拓扑参数,并行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反应力和注意力均显著提高;理筋伴针刺组的全局效率(Eglob)和小世界属性(σ)提高,聚类系数(Cp)和特征路径长度(Lp)降低,而理筋组仅Eglob提高和Lp降低;理筋伴针刺组发现一神经回路连接强度减弱,包括86条连边和73个节点.相关性分析示Eglob、标准化聚类系数(γ)和σ分别与舒尔特方格时间呈负相关,而Lp与舒尔特方格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经筋治疗能重塑功能脑网络、优化其信息处理模式,进而增强志愿者的反应力和注意力,这种重塑作用可能是其治未病疗效的作用基础.而针刺松解筋结点作为经筋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功能网络的重塑有重要作用.

    中医经筋理论针刺功能磁共振成象图论脑功能网络

    通脉化癥合剂治疗阳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评价

    王领弟刘洋石雅馨王子璐...
    51-5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通脉化癥合剂对阳虚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观察63例阳虚血瘀证子宫腺肌病患者经通脉化癥合剂治疗后的中医证候、子宫体积,以及痛经、月经量、慢性盆腔疼痛(CPP)、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催乳素、血红蛋白的改善情况.结果:痛经、月经量、CPP、中医证候、血红蛋白等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与时间效应相关.治疗第3、6个周期与治疗前相比,痛经持续天数、CPP评分、CPP持续天数、月经量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第3个周期与治疗前相比,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第6个周期与治疗前、治疗第3个周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子宫体积、催乳素、CA125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脉化癥合剂能显著改善子宫腺肌病导致的痛经等疼痛症状及月经量多.

    子宫腺肌病痛经月经量多阳虚血瘀证通脉化癥合剂

    早期高血压弦脉脉象特点及其瞬时波强技术参数特征分析

    任亚娟肖沪生徐芳刘萍...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探测早期高血压弦脉患者颈总动脉各参数,分析早期高血压弦脉的脉象特点;提取弦脉脉象判别的特征参数,探讨早期高血压弦脉患者颈总动脉WI参数的特点,以期为弦脉的精准分型及信息解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52例早期原发性高血压弦脉、50例生理性弦脉、50例平脉受试者,分析其颈总动脉的WI参数,总结早期高血压弦脉的脉象特点,并运用SIMCA 14.1统计软件提取脉象分型的主参数.结果:早期高血压弦脉组与平脉组及生理性弦脉组比较,瞬时加速度波强(W1)、负向波面积(NA)值增高,W1-W2间期降低(均P<0.01);而平脉组与生理性弦脉组W1、NA、W1-W2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脉组、生理性弦脉组、早期高血压弦脉组的血管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血管硬化参数(β)数值均逐渐增高(均P<0.01).平脉组血管顺应性(AC)高于其他2组(均P<0.01),生理性弦脉组AC高于早期高血压弦脉组(P<0.05).3组R-W1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生理性弦脉组与平脉组样本区分明显,表明2组WI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征性的WI参数[投影重要性(VIP值)>1]为EP、PWV、β、AC,其中贡献率为EP>PWV>β>AC.基于PCA和OPLS-DA,生理性弦脉组与早期高血压弦脉组样本区分明显,表明2组WI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征性的WI参数(VIP值>1)为EP、PWV、NA、W1、β,其中贡献率为EP>PWV>NA>W1>β.结论:区分早期高血压弦脉组与生理性弦脉组的WI特征性参数为EP、PWV、β、NA、W1.区分平脉组与生理性弦脉组特征性参数为EP、PWV、β、AC.WI技术可为脉象的精准分型和信息解读提供客观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瞬时波强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中医脉诊客观化

    多模态超声在评估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李建宁司志雯于明秀蒋雪梅...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多模态超声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性.方法:收集110例PTMC患者的临床指标和多模态超声特征,并与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2岁、男性PTMC患者更易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P<0.05);结节最大截面横径≥0.52 cm或纵径≥0.66 cm是PTMC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均P<0.01);微钙化和弹性评分≥4分的PTMC患者更易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微钙化是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结节内伴微钙化的PTMC患者,应加强颈部中央区淋巴结的术前评估和术中治疗.

    超声检查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基于ReHo和fALFF的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

    熊丹梁育源朱盼谢海花...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技术联合局部一致性(ReHo)和比率低频振幅(fALFF)探讨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的脑局部自发活动变化.方法:招募20例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按照病灶位置分为优势半球脑梗死组11例和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组9例;招募18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静息态fMRI,利用基于MATLAB的SPM12和DPARSF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双样本t检验(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5,GRF校正)对3组受试者的ReHo及fALFF脑图行组间两两比较,提取差异脑区的ReHo值及fALFF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优势半球脑梗死组左侧三角部额下回的ReHo值显著升高(t=4.97,P<0.05),左侧扣带回白质的fALFF值显著降低(t=-7.57,P<0.05).与对照组相比,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组左侧额中回的ReHo值显著升高(t=6.01,P<0.05),左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t=-6.02,P<0.05)、右侧枕上回(t=-5.25,P<0.05)的ReHo值显著降低,右侧眶部额下回(t=5.01,P<0.05)、左侧枕中回(t=4.74,P<0.05)的fALFF值显著升高,右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fALFF值显著降低(t=-5.58,P<0.05).与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组相比,优势半球脑梗死组左侧小脑的ReHo值显著升高(t=4.51,P<0.05),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5.29,P<0.05)、左侧舌回(t=5.63,P<0.05)、左侧额中回(t=6.72,P<0.05)的fALFF值显著升高.结论:静息状态下,与对照组相比,优势半球与非优势半球基底节区脑梗死后双侧大脑皮质运动、感觉及认知等多个脑区神经元活动发生变化;与非优势半球脑梗死相比,优势半球脑梗死能更快地出现代偿性激活,增强神经元活动,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不同半球间基底节区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的大脑局部神经影像学差异.

    基底节区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局部一致性比率低频振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术前C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脏层胸膜浸润中的应用价值

    杨扬王健杨光钊茅国群...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术前C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脏层胸膜浸润(VP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8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SCLC患者的资料,按收集时间分为训练集362例和验证集127例,2个数据集根据弹力纤维染色结果各分为VPI组和无VPI组.训练集中,VPI组57例,无VPI组305例;验证集中,VPI组15例,无VPI组112例.总结VPI组和无VPI组病理特征、临床资料及CT征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VPI的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联合模型;采用ROC曲线比较各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在训练集中,VPI组与无VPI组在结节类型、空气支气管征、胸膜接触类型、实性接触长度、长径、短径、最小CT值(CTmin值)和平均CT值(CTmean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混杂因素,筛选出实性接触长度和胸膜接触类型为鉴别VPI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1),实性接触长度的最佳截断值为8.5 mm,敏感度为80.7%,特异度为55.4%.在训练集中,由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所建立的模型1、由2个独立风险因素建立的模型2和实性接触长度3种模型的AUC分别为0.775、0.755和0.734;在验证集中,模型1、模型2和实性接触长度3种模型的AUC分别为0.789、0.740和0.682.3种模型间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性接触长度和胸膜接触类型可作为鉴别VPI的独立风险因素,可为临床术前决策提供影像学依据.

    肺肿瘤脏层胸膜浸润癌,非小细胞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基于临床及影像指标对肺癌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朱丽刘佳莉曾亮秦斌...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临床及影像指标探讨肺癌患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9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75例和死亡组18例.结果:死亡组年龄、男性发病率、吸烟比例均大于生存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1秒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均低于生存组,肿瘤确诊时Ⅳ期比例大于生存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管壁增厚、肺气肿、肺不张、间质性炎症发生率均高于生存组,主动脉直径、肺动脉直径、肿瘤体积更大,中央型、鳞癌发生率均大于生存组(均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分期和FVC%是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生存组和死亡组在多项临床及影像指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肿瘤分期和FVC%是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肺肿瘤肺功能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预后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联合扩散峰度成像对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

    尹思远邵凯王唯伟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联合扩散峰度成像(DKI)对乳腺癌分子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244例,分为4个分子亚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型),均行IVIM及DKI检查.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和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平均扩散峰度值(MK)和平均扩散率(MD),绘制ROC曲线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244例中,Luminal A型32例,Luminal B型131例,HER-2阳性型36例,三阴型45例.Luminal A型的D*值均小于其他分子分型(均P<0.01);三阴型的f值均高于其他分子分型(均P<0.01);Luminal B型的MD值小于HER-2阳性型及三阴型,而MK值大于HER-2阳性型及三阴型(均P<0.05).D、D*、f、MD及MK值对鉴别Luminal A/B型与非Luminal型有价值,其中IVIM成像的D*值及DKI的MD值ROC曲线的AUC较大;且将IVIM成像与DKI联合后,AUC为0.752,诊断效能高于单一参数(Z=1.845~4.144,P=0.001~0.045).D、D*、MD及MK值对HER-2阳性型与非HER-2型有鉴别价值,其中IVIM成像的D值及DKI的MD值的AUC较大.D*、f及MD值对鉴别三阴型与非三阴型有价值,三者联合后敏感度与准确度均高于单一参数.结论:IVIM成像联合DKI可用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预测,有利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峰度成像

    定量测量前列腺周围脂肪组织对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王洋洋周云烽沈天赐刘月...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新发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探讨前列腺周围脂肪组织(PPAT)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纳入160例患者(骨转移组、非骨转移组各80例),在MRI图像上定量测量耻骨联合层面腹部皮下脂肪厚度(NFSP)、耻骨联合至椎体前缘的最短直线距离(FNPF)、耻骨联合层面后背部皮下脂肪厚度(BSF)、耻骨联合至前皮下最大距离(PSSF)、耻骨联合至前列腺的最大垂直距离(MDSP)、耻骨联合上缘切线至椎体前缘的距离(PSPF)、前列腺面积(PA)、前列腺周围脂肪面积(PPFA),分析其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筛选特征属性.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60例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建立脂肪定量测量回归预测模型,并测试集进行验证.结果:MDSP、PSPF、FNPF、PPFA/PA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测试MDSP、PSPF、FNPF、PPFA/PA及包含上述4种特征的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在训练集AUC分别为0.90、0.78、0.72、0.80、0.92,在测试集AUC为0.87、0.86、0.68、0.79、0.98.结论:基于脂肪定量测量的列线图可很好地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风险.

    前列腺肿瘤骨转移内脏脂肪列线图

    DTI评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严重程度的初步研究

    陈太雅胡颖熠黄杨方雪琳...
    96-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DTI评估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28例DMD患儿均行大腿肌肉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右侧大腿14块肌肉(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直肌、缝匠肌、长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半膜肌、半腱肌、股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ADC值.根据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FM)评价患儿运动功能,并分析各肌肉FA值、ADC值和14块肌肉平均FA值、ADC值与MFM总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除缝匠肌、股薄肌、半膜肌及半腱肌外,其余肌肉FA值与MFM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ADC值与MFM总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FA值以臀大肌相关性最高(r=-0.587),ADC值以股外侧肌相关性最高(r=0.470).14块肌肉平均FA值与MFM总评分呈负相关(r=-0.539,P<0.05),平均ADC值与MFM总评分呈正相关(r=0.478,P<0.05).结论:DTI可用于量化和客观分析DMD患儿的临床严重程度.臀大肌FA值与MFM总评分相关性最高,提示臀大肌FA值测量可能是反映DMD患儿运动功能的理想指标.

    肌营养不良症磁共振成像运动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