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吴宗之

月刊

1673-193X

aqscjs@vip.163.com

010-64941346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期刊”。编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和正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各个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安全管理专家组成。办刊宗旨: 本刊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研究,围绕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特别是安全工程理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侧重于安全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着重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安全科技的推广力度,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面向企业,及时推广国内、国外的最新成果交流,为加快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起到窗口作用。读者对象: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咨询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初期坝顶部单排水平排渗管布设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

    王超李亮文嘉辉蔡凤珍...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初期坝顶部单排布设水平排渗管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机理,以山东某尾矿库为工程研究对象,将排渗管等效为具有特定饱和渗透系数的材料,基于达西渗流定律以及极限平衡理论,研究不同干滩长度下安全系数随排渗管长度和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建立最优排渗管长度与干滩长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初期坝排渗管与坝顶抽水泵协同工作汛期抢险救灾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初期坝顶部水平布设排渗管以及与尾矿坝顶抽水泵协同工作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坝体内浸润线位置,提高坝体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汛期尾矿坝排渗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尾矿坝排渗管浸润线稳定性分析

    煤矿团队韧性的驱动机制——基于智能化矿山矿工心理韧性的上行传递模型分析

    崔淼栗继祖
    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挖掘并验证矿工心理韧性上行传递模型实现机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情感事件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对山西某智能化示范煤矿367 名一线矿工的真实样本数据进行路径检验及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工个体心理韧性上行传递效应对煤矿团队韧性的驱动机制,包括情感传递和认知传递2 条路径,且存在协调作用;矿工正念和组织认同感在个体心理韧性对团队韧性的情感传递路径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矿工自我效能感和组织认同感在个体心理韧性对团队韧性的行为传递路径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智能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提供1 种可借鉴的管理理论参考.

    智能化矿山心理韧性上行传递团队韧性社会交换理论情感事件理论

    从众效应下建筑施工安全激励机制演化博弈研究

    邹林佳张静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系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结合建筑施工领域以及建筑工人群体结构特点,基于从众心理和激励机制构建管理者和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监管演化博弈模型,并采用数值仿真法分析从众效应对激励机制作用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机制作用效果与从众效应强度、从众效应价值显著相关;正负向激励措施对从众效应下的工人积极安全行为均有正向促进作用,正向激励效果更显著;激励机制作用效果在不同从众效应强度和从众效应价值组合下变化,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激励力度可达到激励机制作用最大化、利益最大化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建筑施工安全激励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施工安全从众效应激励机制演化博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调研交流

    中国安科院网站
    144页

    高海拔隧道施工体力劳动强度模型实验研究

    刘杰卢锋王婉青许云美...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在高海拔隧道低压缺氧环境下工人的合理作息,从心率、血氧饱和度、脉搏、肺通气量和能量代谢率5 个指标探究工人体力劳动强度等级,设计实验并分析得到不同工种的劳动时间率和体力劳动强度等级,提出隧道施工体力劳动强度多因素度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开挖、喷浆、衬砌、抽水、爆破 5 个工种人员劳动时间率分别为 81.25%,75.00%,81.25%,79.16%,79.16%;测试对象中有23.81%,61.90%和14.29%的工人分别处于Ⅱ级,Ⅲ级,Ⅳ级体力劳动强度,即有 76.19%的工人处于"重"或"很重"的体力劳动强度;从人体机能指标与体力劳动强度关系来看,二者具有相关性,但线性相关关系不明显;体力劳动强度模型首次考虑5 个指标,得出结果更加精准科学,有良好推广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该类型环境中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和职业健康与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高海拔隧道体力劳动强度实验云模型数据分组处理方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矿山井下CO感控消纳一体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及应用示范"实施方案论证会成功召开

    中国安科院网站
    152页

    基于GIS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区划——以成都市主城区为例

    张小莹江惠华吕伟李承旭...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灾后城市整体应急避难服务能力,在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交通网络、服务容量、建设成本和路网可达性等多因素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四川省成都市主城区开展应急避难空间区划研究,提出高效、公平和经济的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区划方案,形成1 套科学的方案制定方法和流程.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主城区可划分成10 个应急避难分区,并确立14 个最佳避难场所来满足区域内的应急避难需求;同时对实验外国语学校、丽都公园进行容量扩建,并升级浣花溪公园周边交通配套设施来优化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区划,以此提升成都市主城区整体应急避难服务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城市人口转移避难安置工作规划和决策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应急避难场所服务能力空间区划GIS位置分配

    中国安科院召开党委会议 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传达学习部党委会精神

    中国安科院网站
    160页

    地铁站厅层出站客流通行效率评估与布局优化研究

    代朋陈涛付冠男房辉...
    16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地铁站内出站客流通行效率、缩短出站通行时间、根据客流变化规律常态化优化调整地铁站的平面功能布局,将青岛市某地铁站作为研究对象,构建"空间句法+元胞自动机+环境行为学"分析模型,以"仿真模型模拟出站乘客通行行为+空间环境可达性分析"作为研究技术路线,分析平面功能布局对出站客流通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铁站厅层内扩大付费区面积、增设闸机口和调整闸机口位置对出站客流通行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而扩大付费区面积对提高通行效率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地铁站出站客流通行效率和布局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元胞自动机空间句法环境行为学通行效率评估布局优化

    基于糖苷-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效应的抑尘泡沫特性研究

    甘建仲莎莎朱小龙王德明...
    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抑尘泡沫综合性能,减小矿尘危害,通过润湿性、起泡性、抗硬水性实验探究糖苷-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的协同效应.测试所选9 种表面活性剂泡沫、润湿性能,研究不同配比对复配体系泡沫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在高硬水条件下的泡沫综合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去离子水条件下,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铵(B)、烷基糖苷(I)单体溶液具有较强的泡沫、润湿性能;当水质硬度为1 000 mg/L时,B,I单体溶液的起泡时间仅降低了8.7%,7.3%,泡沫排液半衰期也仅缩短了22.0%和51.4%,说明B,I单体溶液的抗硬水性能较佳.高硬水条件下,8 ∶ 2 的B-I复配体系的协同润湿、起泡效应最为明显,泡沫综合指数达到峰值,相比B,I单体溶液分别提高72.8%,77.8%.研究结果可为高效泡沫降尘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表面活性剂协同效应起泡性润湿性矿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