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吴宗之

月刊

1673-193X

aqscjs@vip.163.com

010-64941346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期刊”。编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和正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各个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安全管理专家组成。办刊宗旨: 本刊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研究,围绕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特别是安全工程理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侧重于安全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着重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安全科技的推广力度,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面向企业,及时推广国内、国外的最新成果交流,为加快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起到窗口作用。读者对象: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咨询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筑火灾分布式反演与预测方法研究

    寇璐瑶张辉王欣芝马一飞...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建筑火灾感知与预测的效率和准确性,采用边缘计算这一分布式计算模式,增强建筑终端的智能分析能力,提出边缘分布式的火源参数反演与态势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对动态火灾场景,分布式反演与预测方法均能以10-1 s量级输出较准确结果,并对全部34组常见误报场景实现判别,同时分布式模式提高反演与预测方法对不同建筑结构的可扩展性.研究结果可为建筑火灾应急救援与人员疏散提供决策支持.

    建筑火灾参数反演态势预测模拟仿真

    基于正交实验法的储罐泄漏对邻近建筑影响研究

    张光伟杨满江彭震刘晓平...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估气相危险化学品从储罐中意外泄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邻近建筑为研究对象,结合正交实验法,针对不同的考察指标,对影响危险气体在周边区域扩散的4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泄漏位置仅对建筑迎风面危险气体极值体积分数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不同泄漏位置造成的差异能达到23.2%.建筑密度的增加导致建筑区域面平均体积分数增加30%以上,而建筑区域危险气体极值体积分数分别降低了 9.4%和30.4%.建筑与储罐组间距和建筑密度对于邻近建筑的影响强度(以极差来评价),是泄漏位置和气体种类的1.5~10倍.研究结果可为化工园区安全设计、合理规避事故风险提供参考.

    正交实验法储罐泄漏邻近建筑数值模拟

    全国防灾减灾日: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教积极营造全民参与良好氛围

    应急管理部网站
    19页

    考虑引导员作用机制的人员疏散模型研究

    马亚萍余梦雪刘春城雷鹏...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引导员对人员疏散过程的影响,引入引导阈值量化引导员对行人的作用机制,提出考虑动态引导策略即行为转变引导机制的改进元胞自动机人员疏散模型,模拟分析引导员数量、引导员位置和引导阈值对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导员数量存在1个最优取值范围,引导员数量过多,对人员疏散效率无明显的提高作用;引导员位置分布为"回"字形分布时,相比随机分布和靠出口分布,其疏散时间最短、引导员利用率最均衡;引导员采用行为转变策略时,引导阈值存在1个最优取值使得人员疏散效率相对最高.研究结果可为人群疏散时引导员采取引导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人员疏散引导员动态引导策略引导阈值

    面向人因的船舶极地航行过程安全性分析

    陈炎吴建军朱兵孟祥乾...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船舶极地航行过程中的人机环系统性影响,从人为因素视角出发,构建极地航行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PN),辨识出入-组织因素在浮冰水域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因子;建立适用于极地航行环境的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PN),并采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方法(STPA)分析极地航行过程中不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反馈信息的突出危险.研究结果表明:冰困事故是由复杂的动态系统过程中不安全的控制反馈行为所导致,船舶资源保障和船员极地航行专业素质安全约束力是事故防控的关键.研究结果揭示人为因素对船舶冰困事故发生及后果严重性的影响机理,对全行业提升船员岗位适任能力和应急响应效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极地航行人为因素分析及分类系统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方法船员教育与培养

    非巨灾型地震Natech事件中储罐泄漏致多米诺效应动态演化分析

    程方明蒋萌邓军罗振敏...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地震作用下地裂缝诱发的非巨灾型Natech事件对储罐泄漏火灾多米诺效应的影响,提出1种基于Natech情景假设的GERT-DBN演化分析模型.该模型将非巨灾型Natech事件的时空演化与概率预测相结合,基于量化的情景信息,明确组成多米诺事故情景的主要失效储罐组合及其发生概率;在储罐受不同程度地裂缝损伤的失效情景假设下,获得多米诺效应升级概率伴随事故情景演化的变化规律,实现储罐多米诺事故升级概率的动态预测,并应用实例进行预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实例加氢站储罐组事故情景下,地震及其次生地裂缝损伤的增大与热辐射累积产生耦合作用会加速多米诺事故升级;多米诺事故升级概率在储氢罐失效前伴随事故演化逐渐下降;安全防护系统效用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地裂缝损伤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非巨灾型地震Natech事件中的风险研判与管控工作提供参考.

    Natech事件地裂缝多米诺效应动态贝叶斯网络(DBN)非巨灾事件

    含杂质超临界CO2输送管道停输再启动瞬态特性研究

    苗青殷布泽王鑫聂超飞...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超临界CO2管道停输后管内温度压力和相态变化规律,以国内某CO2管道为研究对象,利用OLGA软件开展停输再启动瞬态数值模拟,探究不同工况及工质对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相态不变且下游用户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流量越大,最大停输时间越短,且管道中前部和管道高点较其他位置先出现相变;在相同工况下,H2和N2等非极性杂质的存在会使CO2的相包线向上移动,最大停输时间减少;而H2S和CO等极性杂质的存在会使CO2的相包线向下移动,最大停输时间增加;停输再启动过程中,如果所含杂质的密度小于纯CO2的密度,则含有该类型杂质的管道恢复稳定运行状态所需时间短于纯CO2工质管道.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单位制定CO2管道设计方案和安全停输预案提供参考.

    OLGA含杂质CO2停输再启动安全停输时间

    《应急避难场所 术语》《应急避难场所 分级及分类》《应急避难场所 标志》国家标准发布

    应急管理部网站
    49页

    基于中智数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辅助决策方法研究

    陈冲谭睿璞张文德黄湘怡...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当前应急决策研究大多侧重于数学模型构建且决策数据偏主观假定,导致客观性、实用性及智能性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和情感倾向分析的单值中智数智能获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突发事件应急决策.首先,利用Python编程技术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数据进行抓取、预处理、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得到量化的单值中智数;其次,利用中智数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特点,基于精确函数和信息熵客观确定属性权重;最后,利用案例推理(CBR)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和择优.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客观智能获取决策数据从而实现对台风灾害的量化评估.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提供智能辅助决策支持.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决策数据分析中智数案例推理

    基于贝叶斯优化XGBoost的建筑施工事故类型预测

    缪季段立平刘吉明林思伟...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风险特征与施工事故类型之间的关联性,提出1种融合特征选择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建筑事故类型预测模型.基于619项国内建筑事故报告建立建筑施工风险特征体系,通过条件互信息最大化(CMIM)-Boruta方法筛选出26个关键风险特征,将其作为贝叶斯优化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并在测试集上评估该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CMIM-Boruta方法和贝叶斯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2个实际事故案例验证得到该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研究结果对相关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更准确地识别施工现场潜在危险、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建筑工程事故预测特征选择机器学习贝叶斯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