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吴宗之

月刊

1673-193X

aqscjs@vip.163.com

010-64941346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期刊”。编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和正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各个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安全管理专家组成。办刊宗旨: 本刊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研究,围绕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特别是安全工程理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侧重于安全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着重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安全科技的推广力度,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面向企业,及时推广国内、国外的最新成果交流,为加快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起到窗口作用。读者对象: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咨询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岩块尺度对采空区煤自燃区域的影响研究

    高科张瑶石连增李启文...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综放采空区岩块尺度对煤自然发火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不同直径岩块条件下采空区的煤自燃规律,分析采空区氧浓度场和风速场,分别以氧气体积分数和风速为指标,确定采空区氧化带面积并以二场叠加场作为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划分标准,研究煤自燃危险区域与岩块直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岩块直径由0增加到10 m时,以氧气体积分数为指标,氧化带宽度变小,面积由5 563.84 m2减至2 602.69 m2;以风速为指标,氧化带面积由3 376.60 m2减至1 262.95 m2;将2种指标确定的氧化带进行叠加得到煤自燃危险区,随着岩块直径的增加,其面积由1 854.04 m2减至552.91 m2,煤自燃危险区最大宽度由20.40 m缩减至9.06 m.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煤自燃发火区域的确定提供参考.

    岩块尺度采空区氧化带遗煤自燃数值模拟

    冲击载荷下砂质泥岩破碎分形特征

    孙卓越吴拥政周鹏赫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砂质泥岩在冲击载荷下的破碎分形特征,采用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对砂质泥岩试样开展冲击压缩试验,探究其在5级冲击气压和2种长径比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和破坏形态,并引入分形维数量化破碎程度和破碎块度分布,分析分形维数与加载值、强度值和能量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载荷下砂质泥岩破坏演化主要分为裂隙压实段、以弹性变形为主的弹-塑性稳定段、以塑性变形为主的塑-弹性非稳定段、宏观破坏段4个阶段,对于冲击前长度20 mm砂质泥岩试样,在裂隙压实段试样被压缩至19.86 mm,压缩量为0.7%;冲击载荷下砂质泥岩试样呈劈裂破坏,且破碎块度分布具有较好分形规律,长径比0.4和0.8试样的分形维数与应变率、动态抗压强度、破碎耗能密度均呈正相关;相同冲击气压下,长径比0.4试样对应变率和动态抗压强度的敏感性较长径比0.8更强;当破碎耗能密度相同时,长径比0.4试样较长径比0.8的分形维数更大.研究结果可为砂质泥岩顶底板巷道的防冲治理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岩石动力学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分形维数应变率破碎形态

    基于K-means SMOTE和IDBO-RF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模型

    温廷新王泽锋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岩爆数据集不均衡和模型参数寻优困难等问题,提出1种基于K-means SMOTE与改进蜣螂算法优化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的预测模型.首先,分析岩爆发生机理构建指标体系;其次,使用K-means SMOTE算法对岩爆数据集进行均衡化处理,采用Robust标准化消除量纲;最后,引入Tent混沌映射和非线性递减策略组合改进蜣螂优化(improved dung beetle op-timizer,IDBO)算法,寻优RF超参数,建立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模型(IDBO-RF)并与其他模型对比验证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数据均衡处理后,各模型准确率提高10.85%~16.02%;设计的IDBO-RF预测模型平均准确率约为94.37%,较RF、GWO-RF、DBO-RF模型分别提高约7.76百分点、1.69百分点、1.11百分点;IDBO-RF预测模型准确率最高约为96.43%,优于RF、GWO-RF、DBO-RF模型.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岩爆预测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数据均衡改进蜣螂优化(IDBO)随机森林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模型

    岩腔深度对危岩失稳机制的影响分析

    张科徐奕张凯
    147-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岩腔深度对危岩体失稳机制的影响,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4种危岩理想概化模型,开展冰冻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方法对危岩破坏全程进行非接触式、实时变形观测.基于DIC计算得到的全场变形数据,从精细化角度定量分析主控节理面相对位移演化规律和危岩失稳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岩腔型危岩失稳机制与岩腔深度密切相关,当岩腔深度小于危岩体宽度时,危岩体表现为旋转张拉破坏;当岩腔深度等于危岩体宽度时,危岩体表现为拉剪破坏.此外,危岩体失稳时间具有随岩腔深度的增加而缩短的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量化揭示危岩体失稳机制提供1种新的思路.

    危岩岩腔深度3D打印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失稳机制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发布并实施

    中国安科院网站
    153页

    考虑土层界面效应的尾矿坝渗流稳定性分析

    谢意曹海莹周城屹刘亮...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渗流作用下尾矿土土层界面处力学行为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以河北省秦皇岛市某尾矿坝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渗流直剪试验及FLAC3D数值建模,得出考虑土层界面效应的尾矿坝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渗流状态下,随着水头高度上升,尾矿土抗剪强度下降;土层界面黏聚力呈下降趋势,内摩擦角变化幅度平缓;相同水头高度下,土层界面抗剪强度介于2种土层之间,尾细砂和尾粉质黏土界面黏聚力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进一步降低;与Bishop法相比,考虑土层界面效应的尾矿坝在正常水位和洪水位下得到的安全系数分别下降29.0%,12.1%.研究结果可为多层尾矿土堆积而成的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提供技术指导.

    尾矿坝土层界面效应渗流稳定性直剪试验数值模拟

    基于GA-BP神经网络边坡稳定性预测的方法及应用

    王发刚邹平王忠康戴勇...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有效预测边坡安全系数,以边坡的6个主要特征(重度γ、黏聚力c、内摩擦角φ、边坡角a、边坡高度H和孔隙水压力ru)参数为研究基础,构建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首先,收集205组边坡案例建立样本数据集,采用分布小提琴图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系数检验矩阵进行特征参数分布特征与相关性的可视化分析;然后,采用构建的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各特征参数的小提琴图分布相类似,特征参数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样本数据集较为合理;GA-BP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整体上均接近真实值,而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模型在预测方面具有更好的准确度和稳度.研究结果可为边坡稳定性状态判断提供一定参考.

    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可视化分析边坡稳定性

    2024全国科技活动周"安全科技之旅——走进安科基地"特色活动顺利举办

    中国安科院网站
    167页

    高海拔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牛衍亮苏丽娟纪文雅石有才...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弥补组织安全风险管理漏洞、提高高海拔地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绩效,采用扎根理论构建管理层面的高海拔地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框架,然后通过fsQCA方法构建策略选择组态模型,探讨安全风险管理能力与策略对于安全风险管理绩效影响的组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扎根理论分析识别出17条安全风险管理策略,基于Reason模型将其分为"组织规范策略"、"安全监督策略"、"前提保障策略"以及"行为规范策略"4个类别;在决策能力较强时,管理者需要将精力和资源着重偏向"安全监督策略"、"前提保障策略"以及"行为规范策略";在决策能力较弱时,则需要注重全部4个类别所对应的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的实施落实情况.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高海拔隧道安全管理者的决策效率、保障施工安全进行提供一定参考.

    高海拔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策略扎根理论定性比较分析法

    基于FP-growth的老年行人交通事故损伤致因研究

    刘永涛张慧臣袁诗泉高隆鑫...
    176-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老年行人交通事故相关因素及其对损伤程度的影响,以中国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数据库中2013-2023年710起机动车-老年行人事故为分析对象,利用FP-growth算法挖掘出4类影响因素28个类型变量共5 594项关联规则.研究结果表明:行人年龄、碰撞速度、事故时间段及事故地点是影响老年行人事故死亡率的显著因素.特别是,行人年龄和碰撞速度对死亡率有显著影响,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死亡率显著上升;60岁及以上老年行人年龄每增加1岁,其死亡率提升0.037倍.此外,事故发生在夜间、郊区或村庄的死亡率更高.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老年行人交通安全,制定相关安全措施提供一定参考.

    FP-growth算法逻辑回归模型老年行人安全交通事故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