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吴宗之

月刊

1673-193X

aqscjs@vip.163.com

010-64941346

100029

北京朝阳区惠新西街17号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Journal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是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科技期刊,定位于“国家级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性期刊”。编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9名)和正高级职称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及各个行业安全生产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安全管理专家组成。办刊宗旨: 本刊为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研究,围绕安全领域重大课题,特别是安全工程理论、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等方面的技术,侧重于安全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探讨。着重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大安全科技的推广力度,注重实用性和导向性,面向科研,面向企业,及时推广国内、国外的最新成果交流,为加快我国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切实起到窗口作用。读者对象:国内、外安全生产领域的广大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煤矿安全监察人员,企业负责安全生产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评价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员、咨询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支援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决口险情处置工作组实地指导处置工作

    应急管理部网站
    71页

    组合型缺陷管道凹陷形成过程的应力应变响应研究

    窦广超张颖赵鹏程潘传禹...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组合型缺陷管道的凹陷形成过程,设计完成全尺寸管道外载试验,结合有限元模拟仿真,对组合型缺陷的凹陷形成过程的应力应变响应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靠近缺陷中心处的测点应变变化速率快且幅度大;等效塑性应变最大值位于缺陷区域的轴向边缘处;不同凹陷深度下,管道残余应力状态不同,管壁弯曲发生变化;随着凹陷深度的增加,最大等效应力的位置逐渐偏离缺陷中心区域.研究结果可为组合缺陷管道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组合型缺陷管道应力应变有限元模型全尺寸试验

    长期服役管线隧道衬砌结构病害特征与规律分析

    高建章钟泰枫齐建波刘禹阳...
    7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长期服役下油气管道隧道本体结构健康状态,以服役 2007-2024 年且从未进行维修加固的 47 座油气管线山岭隧道为工程依托,基于隧道衬砌病害现场调研与历史检测结果,对管线隧道本体结构病害的原始积累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引入结构技术状况、养护关注度及病害密度等指标,同时对病害进行定量化分析,最终确定隧道的整体服役状态以及6 类病害的发展特征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油气管线隧道大部分处于带伤正常服役状态,衬砌开裂发生频数最高且远大于其他病害,底板开裂隆起、衬砌劣化,二次欠厚及衬砌缺陷等病害常发,断面侵限发生概率低;直墙衬砌型式使得纵向裂缝为主的衬砌裂缝在隧道各部位均匀分布,具有短且窄特征,随裂缝宽度或长度的增加,裂缝占比随之减小;近半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劣化至设计强度以下,且低标号混凝土劣化程度远高于高标号;二衬欠厚拱顶拱腰处发生概率最高,且拱顶处缺陷长度远大于其他部位;Ⅴ级围岩段衬砌病害密度最小,超前支护与径向系统锚杆有效降低病害发生概率,纵向坡度的增加并未导致隧道病害密度的增加,隧道病害与隧道纵向坡度之间未表现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油气管线隧道利旧工程提供参考.

    油气管线山岭隧道本体结构统计分析结构病害

    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部署当前安全防范工作调度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

    应急管理部网站
    86页

    基于三维地质力学的压力剖面钻前预测研究

    白鸣生杨旭上官自然李皋...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目前基于邻井测井资料评价得到的压力剖面与待钻井实际井轨迹上的结果不符等问题,提出基于三维地质力学的待钻井井眼轨迹上的压力剖面钻前预测方法.以地震解释的层位数据为基础,结合断层数据、钻井分层数据等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然后,利用已钻井测井数据,通过序贯高斯插值法获得三维岩石力学参数场,并且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区域地应力以及压力系统,进而获得待钻井井眼轨迹上的压力剖面.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已钻井的孔隙压力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为3.57%,地应力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为5.8%.现场2 口井的预测层位与实钻层位吻合程度较高,预测的三压力剖面能够较好地解释实钻过程中出现的井下复杂问题.研究结果可为钻前地质工程设计、井身结构优化、井下复杂问题预防等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参考.

    地质力学压力剖面钻前预测井眼轨迹测井

    安全生产标准公开系统2.0版上线运行

    中国安科院网站
    93页

    不同宽高比下深井立式空间火灾烟气蔓延的数值模拟分析

    梁文艳雷鹏吕伟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宽高比对深井立式空间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以某深井立体车库为原型,建立7 种不同宽高比的深井立式空间物理模型,分析不同宽高比下深井立式空间内的火灾烟气蔓延特性,研究井内烟气速度场和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宽高比的降低,烟气蔓延至井口的平均速度呈减小趋势,烟气充满深井的时间逐渐缩短;120 s前速度场整体较为规则,烟气竖向流速随着深井宽高比的减小整体呈减小趋势;存在1 个临界宽高比,当火源位于深井底部时,井口处刚好只有热烟气的流出,模拟得到的临界宽高比位于0.3~0.36 之间;在相同宽高比下,深井中心线上的温度随火源上方高度增加逐渐下降;深井中心线上相同高度处的温度随深井宽高比的减小而上升.研究结果可为深井立式空间的消防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深井立式空间火灾宽高比烟气蔓延速度场数值模拟

    基于改进多智能体模型的建筑火灾疏散研究

    戴剑勇高文卉张澳李佩东...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建筑火灾等突发事件下合理指导人群有序疏散、减少人员的伤亡,提出1 种改进的多智能体疏散模型,结合元胞自动机对疏散环境进行建模,将占据元胞空间的个体视为1 个独立的智能体,设计人群疏散行为策略作为演化规则,将元胞及其属性封装扩展为具有自主性的智能体.多智能体疏散算法实现了个体的差异性,较好地体现了个体情绪感染(恐慌)、协作行为、经验度等对疏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更加接近现实,能直观地体现不同因素对于人员疏散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公共场所安全设计和制定应急预案提供可靠依据与实践参考价值.

    多智能体元胞自动机人员疏散情绪感染建筑火灾

    地铁火灾非适应性疏散的从众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董利辉周海竹邓云峰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乘客在地铁火灾应急疏散时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以问卷量表的方式调查乘客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火灾下的群体影响以及听从指挥对个体心理与从众行为的影响,并将乘客疏散时的恐慌心理作为中介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量表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态度和听从指挥2 个因素直接负向影响乘客的从众行为;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和听从指挥3 个因素通过恐慌心理这一中介变量负向影响乘客从众行为;而群体影响通过恐慌心理正向影响乘客从众行为.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站火灾人员应急疏散提供参考.

    应急疏散SEM恐慌心理从众行为

    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王岩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理论,构建4 个不同含氧官能团模拟系统(—COOH、—OH、—CO及—OCH3),通过模拟接触角、分子相对体积分数、径向分布函数及相互作用能结果,详细分析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平衡后,在—COOH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18.65°,相互作用能为-1 049.19 kcal/mol,并形成371.64 个氢键.在—OH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25.37°,相互作用能为-563.83 kcal/mol,并形成178.03 个氢键.在—CO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 30.10°,相互作用能为-444.25 kcal/mol,并形成 58.34 个氢键.在—OCH3 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59.96°,相互作用能为-149.00 kcal/mol,并形成13.25 个氢键.水团簇与不同含氧官能团体系的接触角越小,形成的氢键越多,相互作用能绝对值越大,对煤亲水性增强作用越好,这与分子相对体积分数和径向分布函数分析结果一致;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亲水性增强作用排序为—COOH>—OH>—CO>—OCH3.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煤表面润湿性及其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含氧官能团煤润湿性分子相对体积分数径向分布函数相互作用能氢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