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李同生

月刊

1005-0205

zgzygskzz@163.com

027-87409653

430074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CSC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本刊设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硕士、博士论坛、专病论坛、临床报道、学习园地、名医方技、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短篇报道、国外论坛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柚皮苷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多配体蛋白聚糖-4浓度修复兔膝骨关节软骨损伤的作用

    刘雨煊刘向春亓建吕天成...
    1-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柚皮苷降低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浓度修复兔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作用。方法:将16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柚皮苷组、阳性对照组,每组4只。关节软骨损伤造模后,模型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柚皮苷组给予柚皮苷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灌胃。于第12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关节液MMP-13、Syndecan-4浓度水平,显微CT(Micro-CT)观察关节软骨损伤结构修复,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软骨损伤处P-Smad2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关节液MMP-13、Syndecan-4浓度显著升高(P<0。05),可见明显关节软骨损伤缺损表现,软骨损伤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分离度、骨小梁厚度参数明显不佳(P<0。05)。与模型组相比,柚皮苷组与阳性对照组关节液MMP-13、Syndecan-4浓度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柚皮苷组关节面出现明显修复表现,柚皮苷组关节软骨损伤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分离度、骨小梁厚度参数明显好转(P<0。05)。与模型组相比,柚皮苷组P-Smad2表达水平明显上升。结论:骨碎补主要活性成分柚皮苷可降低关节液MMP-13、Syndecan-4的浓度水平,改善兔膝关节软骨损伤结构,提高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水平,其可能的机制与激活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药证相应,TGF-β/Smad信号通路受到抑制引起炎症水平增强所致的关节软骨损伤可能是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的证候特点之一。

    柚皮苷关节软骨损伤基质金属蛋白酶-13多配体蛋白聚糖-4信号通路

    基于肩部正位片的肩周炎关节形态及力学特征分析

    周红海黄新冰黄明翥罗灏...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肩部正位片分析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形态及力学分布特征。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肩周炎组),20例正常人肩关节作为对照组,按分类标准分别将肩锁关节形态及肱骨大结节形态分为Ⅰ型、Ⅱ型、Ⅲ型,测量各组的肩肱距离、肩峰指数、喙突关节面至肩峰关节面的距离、肩锁间隙、锥状结节至锁骨关节面的距离、锥状结节与喙突指状突起之间的距离、喙突上锥形韧带与喙肩韧带附着点距离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差异,分析肩部正位片观察到的肩关节及肩锁关节特征与肩周炎的关系。结果:肩周炎组与对照组之间肩锁关节形态及肱骨大结节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周炎组以Ⅱ型肩锁关节形态及Ⅲ型肱骨大结节形态为主。肩周炎组与对照组之间肩峰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肱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周炎组肩肱距离较对照组小。肩周炎组与对照组之间肩锁关节间隙距离b及喙突上锥形韧带与喙肩韧带附着点距离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肩周炎组与对照组之间喙突关节面至肩峰关节面的距离a、锥状结节至锁骨最外侧端的距离c、锥状结节与喙突指状突起之间的距离d及其围成的面积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肩周炎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肩周炎组与对照组之间锁骨下斜方棘至喙突连线与c的夹角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b的夹角1及c与d的夹角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面积S与a、c、d之间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e、夹角1、夹角2、夹角3之间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炎患者肩肱距离更小、喙肩韧带更短,其下软组织挤压摩擦增多;肩关节竖直方向稳定性减弱,肩峰下间隙及肩袖间隙容积减小,会增加肩周炎的发生概率;患者锥状结节至锁骨最外侧端的距离越小,喙肩韧带与锥形韧带越靠近,容易超出拉伸极限导致损伤;斜方韧带受损造成的稳定性减弱,可能是导致肩周炎产生的一个诱因;患者的肩关节稳定性减弱是因为韧带-核心稳定区域-肩关节的系列连锁变化,核心稳定区面积越小,则受力越大。

    肩周炎韧带肩锁关节生物力学影像学

    麻醉下石氏伤科松解术治疗冻结肩对肩部重要肌腱和韧带弹性的影响

    丁立鹏余佳程蒋文钰刘永铭...
    13-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麻醉下石氏伤科松解术治疗冻结肩对肩部重要肌腱和韧带弹性的影响。方法:共纳入75例冻结肩单侧发病患者,患侧肩为观察组,健侧肩为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和第4周对患肩进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使用Supersonic AixPlorer超声诊断仪采集患者双肩冈上肌腱、喙肱韧带、冈下肌腱的弹性模量值。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距来描述数据的统计特征;采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来进行假设检验,比较治疗前健侧肩和患侧肩之间弹性模量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弹性模量值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患侧肩和健侧肩弹性模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后有所提升,V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肩弹性模量值与肩关节功能评分负相关(P<0。001)。结论:冻结肩患者患肩的冈上肌腱、喙肱韧带、冈下肌腱相对于健肩弹性模量值有所升高;麻醉下石氏伤科松解术可以提高冻结肩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改善肩关节组织弹性。

    冻结肩弹性麻醉下石氏伤科松解术

    刘寿山整颈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张超李嘉玮马增斌覃昌龙...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刘寿山整颈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刘寿山整颈法治疗,对照组接受牵引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肉弹性模量、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障碍程度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剪切波弹性模量(SWE)值均下降,观察组患者左侧胸锁乳突肌(L-SCM)、双侧头夹肌(SPCAP)及双侧上斜方肌(Trapezius)的剪切波弹性模量值显著低于牵引组(P<0。001),两组患者右侧胸锁乳突肌(R-SC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3);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VAS评分差异绝对值与上斜方肌、头夹肌剪切波弹性模量差异显著负相关(-1。0<r<-0。5,P<0。001),与左胸锁乳突肌负相关(P=0。002 1),与右胸锁乳突肌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289 1)。结论:刘寿山整颈法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上斜方肌、头夹肌的僵硬度,较好地缓解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功能,且在短期内保持疗效。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刘寿山正骨疗法剪切波弹性模量成像随机对照研究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评价尪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李克嵩姜泉李惠玲郭洪涛...
    26-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虺痹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1 0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暴露组(尫痹胶囊+基础治疗)和非暴露组(基础治疗),各500例。所有病例分别于基线、治疗后第4周、第12周、第24周进行现场随访。统计分析:主要结局指标达到或维持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3。2)的受试者比例;次要结局指标达到ACR20和ACR50标准的受试者比例;血清学指标,即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各次访视时健康评估问卷(HAQ)结果相对于基线的变化值;各次访视时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值。最后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结局指标:两组患者达到或维持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受试者比例在治疗后第12周和第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次要结局指标:ACR20和ACR 50标准,在治疗后第4周两组患者ACR20和ACR 50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指标,在治疗后第4周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4周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Q评分,在治疗后第4周、第12周及第24周两组患者HA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评分,在治疗后第4周两组患者失眠多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4周及第12周两组患者心烦不安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12周及第24周两组患者怕风怕冷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4周及第12周两组患者神疲乏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尫痹胶囊可较快改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改善疾病不适,降低炎性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栓风险,降低疾病活动度,持续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疾病进展,改善疾病预后,且安全性好。

    类风湿关节炎尫痹胶囊临床疗效评价真实世界研究队列研究

    膝骨关节炎患者负重位下肢力学相关参数的测量分析

    李锡张永旺尹世林张泽坤...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测量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下肢力学相关参数并观察其改变规律,以期为中医正骨手法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因膝骨关节炎行负重位双下肢全长X线摄片的患者333例,测量全部患者双侧下肢髋膝踝角(HKA)、股骨近端外侧角(LPFA)、机械轴股骨远端外侧角(mLDFA)、机械轴胫骨近端内侧角(mMPTA)、机械轴胫骨远端外侧角(mLDTA)、胫骨股骨关节线夹角(JLCA)、股骨解剖机械轴角(AMA)及机械轴偏移距离(MAD);并将每位患者疼痛较重的一侧定义为患侧,疼痛较轻或无症状的一侧定义为对侧。对自身患侧、对侧进行上述相关参数的比较,并将两侧参数分别与健康人群作对比,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全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患侧组、对侧组髋膝踝角等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髋膝踝角等参数均偏离正常参考值范围(P<0。05)。亚组分析中,膝内翻组、膝外翻组、中立位组患侧、对侧组在髋膝踝角等参数组间、组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内翻组对侧髋膝踝角等参数偏离正常参考值;亚组分析中膝内翻组无论患侧或对侧在股骨近端外侧角、机械轴胫骨远端外侧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双下肢力学参数偏离正常参考值,患侧偏离程度常大于对侧,以膝内翻和中立位为主要表现。膝内翻、膝外翻和中立位各组下肢力线解剖位置不同,分析结果提示膝骨关节炎患者常存在患肢股骨与胫骨旋转,提示手法治疗重点可侧重于下肢旋转的复位。充分了解膝骨关节炎患者下肢力学参数有助于精确、合理运用中医理筋正骨手法。

    膝骨关节炎下肢力线髋膝踝角正骨手法治疗

    整脊调曲牵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的临床研究

    殷京高怀威王红东赵宝力...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整脊调曲牵引法联合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及锻炼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整脊调曲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骨盆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Cobb角、腰背部引发压痛值、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及组间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同样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背部疼痛引发值、Cobb角、ODI评分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全过程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整脊调曲牵引联合手法及锻炼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能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矫正脊柱侧弯程度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整脊调曲牵引手法功能锻炼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随机对照研究

    神经松动术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吴烨郑蒙蒙李欢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徒手神经松动术结合颈肩同步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牵引组(61例,仅接受颈肩同步牵引)和联合组(61例,在牵引基础上加徒手神经松动术)。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炎症指标、生活质量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右侧屈、右旋转、左侧屈、左旋转角度均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低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指标方面,联合组IL-1β、TNF-α、IL-6和PGE2水平均低于牵引组;联合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问卷(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高于牵引组(P<0。05)。联合组复发率显著低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1,P=0。048)。结论:徒手神经松动术结合颈肩同步牵引可以降低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功能障碍,优化血液流变和炎症指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安全,适合临床应用。

    神经根型颈椎病徒手神经松动术颈肩同步牵引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

    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交联肽水平与股骨头坏死骨囊性变的相关性研究

    任之强阎晓霞赵志强吴秀丽...
    50-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股骨头内骨囊性变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交联肽(β-CTx)的关系。方法:收集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收治住院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共180例263髋,根据患者X线片和CT影像上有无骨囊性变,将患者分为囊性变组和非囊性变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液β-CTx水平差异。结果:囊性变组86例,男63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40。84±12。72)岁,平均病程为(7。85±2。47)个月。非囊性变组94例,男64例,女30例;平均年龄为(44。09±12。85)岁,平均病程为(7。85±3。15)个月。囊性变组患者血清β-CTx水平为(0。86±0。37)ng/mL,显著高于非囊性变组的(0。52±0。2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31,P<0。001)。结论:股骨头坏死合并骨囊性变患者血清β-CTx显著高于无囊性变患者,提示骨的快速吸收可能是促使骨囊性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股骨头坏死骨囊性变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交联肽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前外侧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步态分析

    张凤军周广超巴昭臣李凯...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步态分析技术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和前外侧入路(ALA)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步态变化,以探讨两种不同路径术后患者步态恢复效果的差异。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两种不同入路髋关节置换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直接前方入路组(60例)和前外侧入路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应用步态分析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 d、2个月、4个月的步频、步速、跨步长及术侧支撑相。结果: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比前外侧入路组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在术后1 d、3 d、2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前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在术后1 d、3 d、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前外侧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和前外侧入路组患者与术前相比,患者的步频、步速、跨步长及术侧支撑相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2个月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与前外侧入路组患者的步频、步速、跨步长及术侧支撑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与前外侧入路组患者的步频、步速、跨步长及术侧支撑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和前外侧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步态,直接前方入路术后患者步态恢复更快。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步态分析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