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李同生

月刊

1005-0205

zgzygskzz@163.com

027-87409653

430074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CSC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本刊设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硕士、博士论坛、专病论坛、临床报道、学习园地、名医方技、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短篇报道、国外论坛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当归-牛膝药对调控脑和肌肉芳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时钟节律调节蛋白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刘坦刘德仁李振珲吴鹏...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当归-牛膝药对调控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Bmal1)/时钟节律调节蛋白(Clock)信号通路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交叉韧带横断术(ACLT)构建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塞来昔布18 mg/kg)、当归-牛膝药对低剂量组(1。08 g/kg)、当归-牛膝药对高剂量组(2。16 g/kg)、当归-牛膝+Bmal1抑制剂组(当归-牛膝2。16 g/kg+Bmal1抑制剂SR9009 50 mg/kg),每组7只;另取7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或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或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次/d,连续28 d。末次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Mankin评分,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IL-6的含量,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软骨组织中Bmal1蛋白阳性表达,测定软骨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 3)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软骨组织Bmal1/Cloc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表面破损、连续性中断,软骨细胞排列紊乱,软骨基质中蛋白聚糖含量降低;血清中IL-1β、IL-6含量显著升高;凋亡的软骨细胞显著增多;软骨组织中Bmal1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Bmal1、Clock蛋白及mRNA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归-牛膝药对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软骨组织的病理改变均显著改善,上述指标均显著逆转(P<0。05);抑制Bmal1/Clock信号通路能减轻当归-牛膝药对改善软骨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当归-牛膝药对可改善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其作用可能与激活Bmal1/Clock信号通路有关。

    膝骨关节炎当归-牛膝药对脑和肌肉芳香烃受体核转运样蛋白1/时钟节律调节蛋白信号通路凋亡

    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吕权高金金杨玉林王磊...
    10-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椎间盘的退变机制,建立一种模仿人体姿势性应力诱发的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建立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及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模型,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做处理,常规饲养;纤维环穿刺组使用16号针穿刺大鼠椎间盘纤维环建立模型;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将大鼠放置于大小适中的方形透明塑料管内,将管体倾斜60°放置,每日持续8 h,使大鼠在倾斜面上活动或休息,改变大鼠椎体应力,建立模型。分别在第6周和第12周观察大鼠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建立了大鼠椎间盘纤维环穿刺及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模型。HE染色结果显示:纤维环针刺组与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髓核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减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越发明显。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环针刺组纤维环结构被破坏,纤维环与髓核边界不清;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纤维环结构紊乱,向两侧明显突出,髓核与纤维环边界不清。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第6周时,纤维环针刺组和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纤维环Ⅱ型胶原阳性细胞数量下降(P<0。05,P<0。01);第12周时,纤维环针刺组和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仍表现出纤维环Ⅱ型胶原阳性细胞数量,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下降更为明显,但第6周与第12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1)。椎间盘退变评分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第6周时,纤维环针刺组和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椎间盘发生退变(P<0。05,P<0。001);第12周时,纤维环针刺组和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组椎间盘退变更加明显(P<0。01,P<0。001)。结论:本实验通过无损伤姿势性应力诱导椎间盘退变成功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该模型能够模仿人类直立行走的姿势,退变过程更接近人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椎间盘退变椎体失稳髓核髓核细胞纤维环

    弹性髓内钉与皮肤牵引治疗学龄前儿童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比较

    宫伟王建嗣李炳钻蔡秀英...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与屈髋屈膝位皮肤牵引治疗学龄前儿童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治疗的50例学龄前儿童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弹性髓内钉组25例,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皮肤牵引组25例,采用手法复位屈髋屈膝位皮肤牵引结合支具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0例患儿均获得随访,两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Sanders评分标准,两组患者的患侧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和皮肤牵引治疗学龄前儿童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均能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弹性髓内钉组的稳定性更好,但需要再次麻醉下取钉;而皮肤牵引组在牵引过程中骨折端易移位,往往需多次调整,增加患儿痛苦和辐射,但没有切口,也不需要麻醉。

    股骨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弹性髓内钉皮肤牵引学龄前儿童

    柔性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董宝杰刘波岳沛芬刘妍...
    20-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斜角肌柔性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72例风寒湿痹、肝肾亏虚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6例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观察组8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斜角肌柔性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以中医证候评分评定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白三烯D4(LTD4)水平、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田中靖久评分、颈部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判定由两组中医证候量化评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计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指标与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的LTD4水平、NPQ评分、NDI评分、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田中靖久评分和颈部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角肌柔性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降低LTD4水平和NPQ评分,减轻炎症反应,缓解颈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

    神经根型颈椎病斜角肌柔性手法独活寄生汤颈椎功能

    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时效性研究

    张旭斌贺莉张宏蕾梁永胜...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改善的时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全程手法组、亚急性期手法组、急性期-氟桂利嗪+亚急性期-手法组合组(以下称为A、B、C组),各30例,分别予48 h内开始手法治疗、48 h后开始手法治疗、48 h内服氟桂利嗪和48 h后手法治疗,疗程1周。应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估量表(FS-CSA)评分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7天及1个月后随访患者的眩晕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椎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眩晕改善有效率、临床控制率均较高,C组优于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FS-CSA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C组FS-CSA评分降低最明显,治疗后第3天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期末流速(EDV)明显增加,血管阻力指数(R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治疗后右侧的PSV和左右两侧的EDV,C组明显优于A、B组(P<0。05或P<0。01)。结论:旋提手法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状的疗效明确,48 h内服用扩血管药物,48 h后再行旋提手法治疗,改善效果更佳。此研究可为手法分期治疗颈性眩晕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椎动脉型颈椎病旋提手法眩晕时效性

    化湿生骨方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痰湿型早中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

    张胜杰吴秀丽张宇阎晓霞...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化湿生骨方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痰湿型早中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痰湿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化湿生骨方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3个月后,随访观察其骨髓水肿等级、髋关节积液等级、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髋关节积液等级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髋关节积液等级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骨髓水肿等级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骨髓水肿等级、髋关节积液等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湿生骨方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痰湿型早中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减轻髋关节积液,改善骨髓水肿,优于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

    化湿生骨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积液骨髓水肿体外冲击波

    可视化针刀联合医用臭氧治疗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临床观察

    颜樊任树军赵丽娜苏克...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对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采用可视化针刀联合医用臭氧(Ozone,O3)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68名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下小针刀与O3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针刀联合O3治疗。两组患者1周治疗1次,连续2次为1个疗程。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和疗程结束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治疗评分、改良版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超声影像下腰椎小关节间隙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腰痛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关节间隙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47%。结论:可视化针刀联合O3治疗急性腰椎小关节紊乱的疗效好,精准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肌骨超声小针刀医用臭氧腰椎小关节紊乱

    三维整脊手法与中药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王旭李明明李冠彦
    43-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整脊手法与中药导入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初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三维整脊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症状和疼痛介质及下肢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腰椎曲度、直腿抬高角度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及白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整脊手法与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降低患者体内疼痛因子表达,减轻疼痛症状,促进下肢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维整脊手法中药离子导入腰椎功能疼痛介质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肝癌衍生生长因子、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并发骨质疏松的关系

    陆辉陆鑫孙郁雨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LECT2)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并发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类风湿关节炎组,依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高度组20例、中度组28例和低度组32例;依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50例)和无骨质疏松组(30例);选取同期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25-羟维生素D(25(OH)D)、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N-MID)、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肝癌衍生生长因子、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组血清HDGF、LECT2、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PINP、25(OH)D、N-MID、B-AL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HDGF、LECT2、β-CTX水平高于中度组及低度组,PINP、25(OH)D、N-MID、B-ALP水平低于中度组及低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血清HDGF、LECT2、β-CTX水平高于低度组,PINP、25(OH)D、N-MID、B-ALP水平低于低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DGF和LECT2水平与β-CTX正相关,与PINP、25(OH)D、N-MID、B-ALP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HDGF和LECT2水平、重度患者比例高于无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GF和LECT2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DGF和LECT2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和0。841,低于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0。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GF和LECT2诊断临界值分别为4。78 ng/mL和34。63 ng/mL。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HDGF和LECT2水平显著升高,与骨代谢指标均呈显著相关性,且可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当HDGF和LECT2检测水平高于诊断临界值时,患者发生骨质疏松可能性极高,临床医师可根据其检测值进行预防性用药。

    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肝癌衍生生长因子白细胞衍生趋化因子2骨代谢指标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补肾活络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夏同林张明焕刘雷张磊...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中药补肾活络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筛查西医诊断为膝骨关节炎且中医辨证为肝肾亏虚证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随机观察。对照组在膝关节腔内单纯使用肌骨超声辅助注射富血小板血浆,观察组则在服用中药补肾活络方汤剂的同时以肌骨超声辅助关节腔注射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进行5周的联合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中医病证辨证评估,同时记录治疗前后VAS、WOMAC、SF-36评分的变化。测定关节液中IL-1β水平、IL-6水平、TNF-α水平,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VAS、WOMAC和SF-36评分,在两个组别中都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评分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经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骨超声引导下富血小板血浆注射联合补肾活络方能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善中医症候,从而改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补肾活络方富血小板血浆肌骨超声膝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