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李同生

月刊

1005-0205

zgzygskzz@163.com

027-87409653

430074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CSC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本刊设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硕士、博士论坛、专病论坛、临床报道、学习园地、名医方技、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短篇报道、国外论坛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合加压内固定系统与空心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王祥金魏巍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复合加压内固定系统(CCS)与空心螺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治疗的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空心螺钉组和复合加压内固定系统组(CCS组)。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复位方式、Garden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复位方式、Garden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加压内固定系统组患者开始部分负重时间、开始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空心螺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加压内固定系统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显著高于空心螺钉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组与复合加压内固定系统组患者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总发生率分别为21。2%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3,P=0。588)。结论:复合加压内固定系统与空心螺钉均可作为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式,相比于空心螺钉,复合加压内固定系统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开始负重时间,更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股骨颈骨折中青年空心螺钉复合加压内固定系统

    闭合复位前环皮下内固定支架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褚鹏程张鹏李刚
    60-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前环皮下内固定支架(INFIX)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2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行闭合复位INFIX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骨折复位效果、术后恢复情况、术后Majeed评分及功能预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开始部分负重时间、开始完全负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性生活及坐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功能预后优良率分别为86。36%和93。18%,与对照组的89。47%和92。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7 d观察组患者CRP、IL-6、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7%(1/44)与对照组5。26%(2/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INFIX内固定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是骨盆前环骨折患者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但前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早期性生活。

    骨盆前环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手术前环皮下内固定钢板内固定炎性反应骨盆功能安全性

    影响尺骨冠突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李忠靳云乔李青姚彦霞...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尺骨冠突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08例尺骨冠突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末次随访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将患者分为恢复不良组(48例)和恢复优良组(160例)。收集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尺骨冠突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L检验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恐怖三联征、O'Driscoll分型Ⅰ型是影响尺骨冠突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是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模型预测尺骨冠突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0。748~0。859,P<0。0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25%和85。00%,H-L检验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符合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恐怖三联征、O'Driscoll分型、手术入路、内固定方式与尺骨冠突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有关,据此建立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肘关节功能恢复不良的风险。

    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功能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合并胸腰椎骨折14例

    丁佳佳张清李晋杰付庭帅...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SH)合并胸腰椎骨折的病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诊治的14例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合并胸腰椎骨折病例资料,根据X线片、CT和MRI评估脊柱损伤类型:前柱经椎间盘损伤型骨折5例,经骨损伤型骨折3例,混合型骨折3例,不稳定型骨折3例。患者均行后入路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价其疗效。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相比,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ASIA分级为术前C级1例,D级13例;末次随访时D级3例,E级11例;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结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患者因其疾病特点更容易出现脊柱骨折,临床医生要将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并合理诊治,避免出现误诊漏诊。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胸腰椎骨折强直性脊柱炎椎弓根钉内固定

    关节镜下免打结锚钉结合双束高强缝线重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段锦涛秦晗牛金龙葛满意...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Pushlock免打结锚钉结合双束高强缝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下Pushlock免打结锚钉结合双束高强缝线的手术治疗,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全部患者采用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进行体格检查,同时检查是否存在膝前痛或局部压痛;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评分表、Tegner膝关节运动水平评分系统评价患膝功能恢复水平,采用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ROM)评价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结果:100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末次随访时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IKDC评分、Tegner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片显示100例患者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并骨性愈合。结论:关节镜下Pushlock免打结锚钉结合双束高强缝线重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疗效明确,结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免打结锚钉高强缝线

    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脊神经背内侧支治疗椎体成形术后腰背痛36例

    石鑫超张国忠齐峰何鹏宇...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脊神经背内侧支治疗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残留腰背部疼痛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脊神经背内侧支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3次。记录并分析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患者治疗结束1个月后VAS评分为(1。22±0。79)分,低于治疗前的(4。94±0。91)分及治疗后即刻的(3。42±1。14)分;治疗结束后1个月ODI评分为(23。33±8。90)分,较治疗前的(58。02±11。54)分与治疗后即刻的(42。35±10。17)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脊神经背内侧支治疗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腰背痛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能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改善腰背部功能障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超声引导针刀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腰背痛

    王培民教授从脾论治膝骨关节炎的经验

    王泽恩张农山许华宁茆军...
    88-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王培民教授认为,膝骨关节炎的病机多以脾肾阳虚为本,寒湿痹阻为标,其发生发展与肌肉关系密切,并基于"脾主肌肉"等中医理论,形成了从脾论治膝骨关节炎的治疗理念,遣方用药时强调温补脾肾、健脾祛湿、固护脾胃。

    膝骨关节炎脾肾阳虚脾主肌肉从脾论治

    外泌体影响关节软骨再生修复及软骨下骨骨代谢平衡的研究进展

    严铮徐妍刘应泉吴连国...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泌体作为一种细胞释放到胞外的小型囊泡,是细胞间通信与物质呈递的天然运输载体,其内含诸多来自分泌细胞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各类核糖核酸、蛋白质、脂质、转录因子以及细胞因子受体等。随着对外泌体及其内含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外泌体可以通过影响软骨细胞、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生存和功能,在骨关节炎软骨及软骨下骨的修复与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巨大的治疗潜力。本文主要从外泌体调控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程序性细胞死亡,影响软骨下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等方面论述其在关节软骨再生修复以及软骨下骨骨代谢平衡中的作用机制。

    外泌体骨关节炎关节软骨软骨细胞软骨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