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李同生

月刊

1005-0205

zgzygskzz@163.com

027-87409653

430074

武汉市珞喻路856号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Traumatology & OrthopedicsCSCD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其宗旨是振兴中医骨伤科事业,促进中医骨伤的发展与繁荣,交流学术经验,传递骨伤科最新信息,反映骨伤科研究动态及国内外发展状况,推动中医骨伤科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刊是广大从事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发表学术见解,报道科研成果,推广临床经验的学术论坛。本刊设有: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专家论坛、硕士、博士论坛、专病论坛、临床报道、学习园地、名医方技、文献综述、新技术、新方法、短篇报道、国外论坛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膜牵张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分析

    郑宁宁薛绍鸥贺达刘其赞...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骨膜牵张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糖尿病足(D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资料,根据实施术式的不同分成手术组(43例,实施骨膜牵张术)和观察组(45例,在手术组基础上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截肢率、下肢血管改善情况(内膜中层厚度、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PSV))、趾端血氧饱和度(SPO2)、患足皮温、踝肱指数(ABI)、疼痛度(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率为95。56%,与手术组的79。07%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肢率为2。22%,与手术组的9。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两组内膜中层厚度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趾端血氧饱和度、患足皮温、踝肱指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内膜中层厚度小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期血管峰值血流速度、趾端血氧饱和度、患足皮温、踝肱指数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骨膜牵张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可改善患肢血管功能及血运,明显降低疼痛度,显著提高创面愈合效果。

    骨膜牵张术抗生素骨水泥糖尿病足踝肱指数下肢血管

    基于德尔菲法的手法诊疗膝骨关节病"筋骨评估"模式

    张进霖李玉梅张昊奚小冰...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手法诊疗膝骨关节病"筋骨评估"模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总结临床经验、研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制定专家咨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第一轮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家权威系数为0。78,问卷信度为0。94;第二轮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家权威系数为0。82,问卷信度为0。91,且第二轮所有评估内容的变异系数均<0。5,故结束问卷调查。确立了中医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病时筋骨评估的五个方面内容:触诊检查、姿势体位、压痛点、肌张力、影像学检查。结论:手法诊疗膝骨关节病"筋骨评估"模式内容包含触诊检查(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麦氏征、髌骨研磨试验、侧副韧带挤压试验、抽屉试验、股四头肌肌力、股二头肌肌力)、姿势体位(膝关节内翻、膝关节外翻、膝关节过伸)、压痛点(膝关节髌骨周围、膝关节间隙、膝关节胭窝)、肌张力(胭绳肌、股四头肌、胭肌、腓肠肌)、影像学检查(膝关节Q角、膝过伸角、下肢力线)。

    膝骨关节病中医手法筋骨评估德尔菲法

    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中保留残端与清除残端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周晓武李健旺朱伟民钟名金...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中保留残端与清除残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Sherman Ⅰ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1例。均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中保留残端的51例患者作为保留组,术中清除残端的51例患者作为清除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KT-2000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本体感觉(屈曲15°,45°,75°关节位置感觉测定值(JP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4 h、48 h、72 h VAS评分较术前下降,保留组低于清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KT-2000、BBS评分较术前升高,保留组高于清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屈曲15°,45°,75°感觉测定值较术前降低,保留组低于清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清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erman Ⅰ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关节镜下重建术中保留残端能减轻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及本体感觉,且并发症较少。

    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保留残端清除残端

    经皮钳夹复位在股骨远端骨折术中的应用36例

    吴天然陈夏平王瑞雄林江游...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钳夹复位在股骨远端骨折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经皮钳夹复位结合逆行髓内钉治疗的3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0例,女16例;年龄为25~88岁,平均年龄为63。5岁;左侧17例,右侧19例。按AO/OTA分型:A2。1型10例,A2。2型12例,A3。1型9例,C1。1型5例。受伤原因:交通伤6例,摔伤23例,坠落伤7例。所有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使用经皮钳夹复位,术中透视确认复位满意后再行闭合复位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中观察血管神经损伤情况,术后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进行膝关节功能Schatzker-Lambert评分。结果: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4个月,中位数为12个月。无血管神经损伤的病例,无感染病例,术后X线片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所有病例愈合良好,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病例。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周,中位数为16周。Schatzker-Lambert 功能评分:优25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经皮钳夹复位应用于股骨远端骨折术中,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安全、高效等优点,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有助于后续手术操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股骨骨折微创钳夹复位

    前后联合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何勇蒋国鹏李卫平陈志龙...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尺骨截骨矫形、桡骨头切开复位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前后联合入路和后外侧入路的优劣。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因陈旧性孟氏骨折就诊,行尺骨截骨矫形、桡骨头切开复位患者,根据桡骨头切开复位入路分为Henry组和Boyd组。对其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受伤时间、随访时间、术前及随访末期的肘关节活动范围和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统计,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45例患者纳入,其中Henry组24例,Boyd组21例。男27例,Henry组14例,Boyd组13例;女18例,Henry组10例,Boyd组8例。Bado Ⅰ型33例,其中Henry组17例,Boyd组16例;Bado Ⅲ型12例,其中Henry组7例,Boyd组5例。两组患者随访末期肘关节活动范围和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随访末期肘关节活动范围和梅奥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正常者Henry组21例,Boyd组17例;再次半脱位Henry组发生1例,Boyd组2例;再次脱位Henry组发生2例,Boyd组发生2例;Henry组无桡神经损伤发生,Boyd组有1例。结论:对于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不论前后联合入路或者后外侧单一入路均能获得肱桡关系复位,但是后外侧入路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前后联合入路能够获得较好的肱桡关系暴露,尤其对于Bado Ⅰ型和桡神经损伤患者。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前后联合入路后外侧入路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分析

    李业成王占朝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诊治的38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改良MacNab标准疗效评价、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后开始下地活动时间,并在X线片上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盘高度指数(DHD、椎间孔高度指数(FHI)、滑脱百分比和椎间角(IVA),评估脊柱稳定性。结果:38例患者均随访3~6个月,平均(4。2±1。8)个月。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为136。3~162。7 min,平均为(128。4±7。4)min;术后开始下地活动时间为4。6~1。2 d,平均为(4。2±1。3)d;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无切口感染及神经根损伤。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24例,良1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4。7%。与术前比较,术后第6个月影像学检查数据显示椎间角、滑脱百分比、椎间盘高度指数及椎间孔高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的早期随访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椎管减压,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避免脊柱融合且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优势。

    单侧双通道内镜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

    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30例

    莫生福黄大波韦仁杰韦杰合...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3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给予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最终治愈21例(70。00%),有效7例(23。30%),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0%。平均清创次数为(1。63±1。13)次,术前及术后3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疗效确切,能控制创面感染,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抗生素骨水泥慢性难愈性创面感染利福平万古霉素

    新型可吸收锥头钉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30例

    张学波隋显玉聂伟志
    90-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可吸收锥头钉治疗Schatzker-Tile Ⅲ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30例运用新型可吸收锥头钉治疗的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1年肘关节活动度与正常值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30例患者Broberg-Morrey评分为(91。27±7。04)分,优良率为90%。术后1年肘关节活动度与正常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可吸收锥头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可以保留自体骨,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不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桡骨头骨折可吸收植入物粉碎性骨折骨折固定术

    葛根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8例

    胡晓英袁义明顾雯靓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葛根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就诊的48例风寒痹阻兼气血两虚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病例资料。采用葛根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临床观察3周。比较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后主要证候积分、VAS评分及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葛根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神经根型颈椎病葛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