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孟庆云

月刊

1006-3250

zyjc@chinajournal.net.cn

010-64074751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古代文献探讨大钟穴临床应用规律

    韩方正杨旭光陈晓静张珍珍...
    281-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整理大钟穴古籍文献,探究其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以《中华医典》(第 5 版)收录的 1 156 部古籍为检索主要范围,对大钟穴主要治疗范围、腧穴配伍、针灸方法等进行总结,建立相关数据库.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 43 部,涉及条文129 条,大钟单穴使用频次为65 次,配伍后使用频次为 64 次,配伍腧穴共计 40 个,以配伍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居多,其中配伍优势穴为太溪穴.主治病证涉及内科、头面五官科、儿科及杂病,其中单穴主治常见病证为内科脾胃系病证,配伍主治常见病证为肢体经络病证.结论 大钟穴主治范围较广,涉及内科、头面五官科、儿科及各类杂病,单穴主治常见病证 40种,配伍主治病证 41 种.治疗方面,针灸以针二分,留七呼为宜,灸法以三壮为佳.

    大钟穴古代文献针灸应用规律

    从迷走神经刺激的角度探讨耳穴疗法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

    张颖赵春晓辛娟娟刘群...
    286-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密切相关,因而调节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活性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耳穴刺激可以激活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发挥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状态,进一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活动,达到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目的.本文通过梳理迷走神经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从迷走神经刺激的角度探讨耳穴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一方面,耳穴疗法可以激活迷走神经,平衡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进而发挥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保护效应;另一方面,耳穴疗法在激活迷走神经的基础上,进一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心肌细胞内钙循环等关键因素,从而缓解心肌细胞肥大、减轻心肌纤维化,抑制心肌重构等心血管疾病进展中的各个环节.本研究可为耳穴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心血管疾病迷走神经耳穴

    2012—2022年针灸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实验分析

    刘琼琼嵇波葛云鹏谢亚娜...
    290-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分析2012-2022 年针灸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动物实验研究情况,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 2012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6 月 1 日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实验动物、造模方法、干预方案、对照组措施和结局指标等信息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纳入164 篇文献,文献研究所用实验动物有大鼠、小鼠和兔子;干预措施涉及电针(n=149)、艾灸(n=16)等,电针治疗中有81 篇针刺单穴内关,31 篇针刺内关相关配穴,频率以2/100 Hz、2 Hz为多,刺激强度主要为1 mA,治疗时间以20 min为多;结局指标涉及形态学、功能学及分子生物学.结论 目前的研究肯定了针灸治疗MIRI的效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议多关注实验动物选择、穴位配伍、针灸干预方案、干预手段联合作用效果的比较,注重对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探索,最终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针灸动物实验文献计量学

    泽漆汤中紫参的基原考证

    郭柏村李子颢张业
    297-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历代本草方书、医籍及现代文献,对《金匮要略》泽漆汤中紫参基原进行考证,以期为推进经方原方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支持.据考证结果,历史上对紫参功效的表述较为统一,但植物来源混乱,宋以前对紫参药物形态的记述较为简练,仅能考证为蓼科植物.宋代增设图例,并扩大了紫参植物来源,涉及蓼科、唇形科、毛茛科、百合科、蕨类等多种.明清时期运用紫参组方,而本草方面缺乏开创性成果.近代提出紫参当为重楼、石见穿的观点.考证认为,古代本草著作中紫参基原应为珠芽蓼Bistorta vivipara 或拳蓼 Bistorta officinalis.结合现代中药学相关考证,认为泽漆汤所用紫参的基原应为蓼科蓼属植物珠芽蓼Bistorta vivipara.

    泽漆汤紫参基原考证珠芽蓼

    蜀椒治咳理议

    闫醒刚常冰李耀辉
    303-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蜀椒今多用其温中、止痛、杀虫.然出土简帛医书及早期传世文献治咳相关医方中却屡有伍用,可见蜀椒治咳是早期中医学常见用法,今则尚缺相关探讨研究.本文以简帛医书、早期传世文献等为基,简要梳理挖掘蜀椒治咳医方及药论;并详细探讨了蜀椒治疗咳嗽的机理,将蜀椒治疗咳嗽的机理归结分叙为:解表发汗,两解风寒;温中去饮,截源断流;暖水敛火,下气降逆;开通腠理,通行气津;行瘀消积,标本兼顾.咳嗽病机复杂,各因相兼,蜀椒能面面俱到,一药即兼备治寒咳、久咳诸方方义,实为治咳良药.

    蜀椒咳嗽机理

    淫羊藿苷对心力衰竭血清中DCs与CD4+T细胞共培养的影响

    赵玲婕李倩陈波洋周艳...
    306-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心力衰竭血清中Dahl盐敏感大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CD4+T细胞共培养中CD4+T细胞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的影响.方法 将50 只SPF级5周龄雄性Dahl盐敏感大鼠(模型组)及同龄10只雄性Dahl盐抵抗大鼠(正常组)喂养至18周龄后麻醉制备心力衰竭血清与正常血清;收集分离2 种大鼠的DCs与CD4+T细胞,经流式细胞仪鉴定CD4+T细胞纯度后将DCs和CD4+T细胞按照 1∶10 的比例共培养,共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血清),模型组(心力衰竭血清),模型组+维生素D组,模型组+ICA高、中、低剂量组.药物干预 24h后收集细胞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DCs和CD4+T细胞共培养中Th17、Treg的阳性表达比例;ELISA检测DCs与CD4+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IL-6、IL-12、IL-10 的水平.结果 ICA与维生素D的治疗结果趋势一致,均可显著降低Th17 细胞阳性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P<0.01),升高Treg阳性表达率(P<0.01);显著升高IL-10水平(P<0.01),降低IL-17、TGF-β1、IL-6、IL-12 水平(P<0.05).结论 ICA与维生素D能通过调节机体内Th17/Treg的平衡,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17、TGF-β1、IL-6、IL-12 与升高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来治疗心力衰竭.

    树突状细胞CD4+T细胞心力衰竭淫羊藿苷维生素D

    严世芸"以通为要"治疗心力衰竭的理论和药对应用

    朱思行秦嫣杨艳卓严世芸...
    312-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根据心力衰竭复杂的病机和发病特点,结合"心主血脉"理论,总结出"心主血脉,其要在通,以通为用"的创新观点.在此理论观点的指导下,本文分别从"大补心气,固肾之本""温通心脉,养血活血""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重镇安神,交通心肾"四个治法角度对严世芸治疗心衰的思路和药对进行总结,并例举了"人参,黄芪""淫羊藿,鹿角,补骨脂""熟地黄,山茱萸""桂枝,附子""桃仁,酸枣仁,川芎""地龙,水蛭""葶苈子,大枣""车前子,泽泻""龙骨,牡蛎""菖蒲,郁金,天竺黄""夜交藤,远志,琥珀粉"等11 组药物组合,对于临床辨治心衰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便于掌握,并结合临床医案,以飨同道.

    心力衰竭药对严世芸心主血脉以通为用

    丁樱基于肾浊理论论治IgA肾病经验介绍

    徐炎丁樱李东林韩姗姗...
    316-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国医大师丁樱教授 50 余年临床经验、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总结并提炼中医治疗儿童 IgA 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的理、法、方、药全疗程诊治方案.丁樱教授认为IgA肾病归入中医"肾浊病",发病既有外感风邪侵袭,又有先天禀赋不足.由湿、热、瘀蕴结所形成的"浊毒"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病性属于本虚标实,虚则体现为脾、肾不足,实则体现在浊毒至盛.治疗上进行初期、急性期、稳定期三期分治,重用藤类药物以活血化浊通络.总之,本文总结丁樱教授对肾浊病的理解、认识、开拓及创新,构建了完整的肾浊病理论及治疗方案,满足了中医治疗肾浊病的客观需求.

    国医大师丁樱IgA肾病肾浊病经验

    姚乃礼从肺论治肠易激综合征

    白云峰白宇宁张润顺
    319-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易激综合征是脾胃科常见疾病,姚乃礼教授基于古代先贤"腑病脏治"的理论,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善于从肺论治此病.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主治节,在志为忧;肺失宣肃,水道失调;肺气失调,气机不通;肺病日久,影响脾胃,诸机理与此病患者易受寒热变化、精神因素影响的特点以及腹痛腹泻、大便干结的症状相吻合,因而造成此病迁延难愈.姚乃礼教授基于肺可固卫表、畅情志、通水道、调气机、合脾胃的特点,通过益肺固表、理肺解郁、宣发肃降、调气行水、培土生金对此病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本文通过总结其从肺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思想及用药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诊疗思路.

    肠易激综合征从肺论治姚乃礼

    吴深涛基于"阴火化毒"辨治糖尿病肾脏病

    黄博臻蓝宇洋周美娇吴深涛...
    323-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深涛教授基于"阴火化毒"思想辨治糖尿病肾脏病,认为李东垣之"阴火论"与糖尿病肾脏病的病机转变特点高度吻合,均源于"脾虚水谷不化、湿浊下流于肾,气机郁闭化火".结合李东垣所处"饥苦劳役"之时代背景,提出当今"膏粱厚味""安逸少动"之时代特征性改变易致"阴火化毒,内毒蓄损",针对"脾虚失运,阴火内盛,化毒蚀肾"的核心病机,临证采取"健脾益肾,升阳泻火,化浊解毒"的治疗法则分期辨治糖尿病肾脏病,屡起沉疴.

    糖尿病肾脏病阴火化毒脾失健运吴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