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孟庆云

月刊

1006-3250

zyjc@chinajournal.net.cn

010-64074751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asic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学术宗旨:突出中医药特色,坚持科学性、学术性、先进性、创新性。以中国为主,面向世界,立足基础医学专业,兼顾临床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开拓中医基础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与繁荣。主要发表范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各省、市、自治区科委以及各高等院校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发表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论文,发表新兴研究领域的具有创见的学术观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缪希雍阴虚理论建构及其临床应用

    施庆武覃康曾妮吴承艳...
    77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明代中后期温补成风的社会背景下,缪希雍独倡新说,在阴虚的理论建构及临床应用上取得开拓性进展.缪氏不仅阐明了阴虚的内涵,还揭示了阴虚的病因,总结了阴虚的证候,指明了阴虚的调摄.缪氏认为阴虚用药以甘寒、酸寒、甘平、咸寒为主,佐以苦寒;忌破气、辛温燥烈、大苦大寒、升提发散、利水.在临床应用上,缪希雍将滋阴法广泛应用于内、妇、儿各科,尤其在脾阴虚、中风、血证、伤寒等病证的治疗上疗效显著,其创制的"滋阴降气法"更是别具一格.缪氏阴虚学术理论继承了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之说,并促成了后世叶天士、吴鞠通等医家"温病护阴""养胃阴"等学说的形成.

    缪希雍阴虚滋阴滋阴降气法

    沈金鳌治疗脾胃病特色

    陈小蓉万小娟任晓荣冯岩...
    781-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沈金鳌是清代著名医家,博古明经,精于医道,在治疗脾胃病方面颇具特色,其著述旁征博引,又不乏独到创见.笔者运用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提炼和总结《杂病源流犀烛》及《沈芊绿医案》中沈金鳌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述.其一,熟审因机.因机但分"虚实"二种,脾胃病多以"湿""热"侵袭为实,"气""血"不足为虚.其二,重视肝肾.治疗上常配合养血柔肝、疏肝平肝、益火培土、脾肾同治等治法.其三,巧用《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常以平胃散、二陈汤、左金丸作为基础方化裁.其四,擅治急症.妙用劫药及针灸等方法治疗脾胃急症,及时阻断病程.其五,倡导结合功法以调理脾胃功能,培正扶本,消散余邪.

    沈金鳌脾胃病《杂病源流犀烛》《沈芊绿医案》

    《幼科要旨讲义》学术特点探析

    王岳铭陈凯佳
    785-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科要旨讲义》为民国时期岭南著名妇儿科医家吕楚白所撰.该书秉承经典,传承创新,将小儿病分为十门类,共载录178 种小儿常见病,详述小儿之因机证治.吕氏认为小儿具有"气血未充,脏腑娇弱""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变生五脏,蒸养六腑"之生理特点;小儿病因有"胎毒蕴积熏蒸""乳母哺乳不洁".在辨证方面强调察脉纹三关辨病,望形察色辨病.治疗时力戒攻伐过度,切忌见热用寒,重视使用外治法,内外结合共为用.其妙用花药轻宣之性,用药颇具岭南特色.本书化繁为简论小儿病治,值得临床医家学习研读.

    《幼科要旨讲义》吕楚白儿科学术特点

    吴鞠通对性味配伍应用的继承与发展探析

    孙帅玲马晓北
    78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梳理吴鞠通以前性味配伍理论的发展脉络基础上,探讨吴鞠通对前医家性味配伍思想具体应用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分析发现吴鞠通临床实践中应用性味配伍思想主要受《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以及叶天士的影响.其中,《黄帝内经》中性味配伍理论是吴鞠通运用性味配伍遣药制方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是吴鞠通运用性味配伍遣药制方的实践基础;叶天士守法变方思想是吴鞠通运用性味配伍遣药制方的指导思想.其对性味配伍理论应用并不完全拘泥于前,而是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温病的病因、病机等特点灵活运用,进一步发展了性味配伍理论在温病辨治中的具体应用.其运用性味配伍理论制方思想既有溯源、继承又有发展.

    吴鞠通性味配伍《黄帝内经》张仲景叶天士

    基于知识元理论与知识图谱的中风病古籍医案研究路径探赜

    陈健杨凤任巧生李颖...
    792-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知识元理论与知识图谱揭示中风病古籍医案研究现状,并思考创新路径.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 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 2023 年10 月公开发表的中风病古籍医案研究文献,制定医案研究知识元体系,系统提取文献所涉及的知识元结构化数据,基于Neo4j图数据库构建知识图谱进行语义网络可视化,结合数据统计与图谱可视化综合分析研究脉络.结果 纳入相关文献 120 篇,形成医案知识元数据库,以此作为数据源构建包含301 个实体节点与1 100 条关系组成的知识图谱,剖析当前研究脉络为:医案以单一来源为主,多来源于单本古籍;医案研究多无特定分析角度;研究形式和研究方法受研究体量影响,小体量以个案研究结合研读领悟,大体量以群案研究结合知识发现;研究内容涉及13 种知识元类型、22 种语义类型和23 种语义关系,而当前主要内容仍局限在方剂知识元、中药语义与药对关系;知识发现技术采用以频数统计为主的数据挖掘.结论 根据研究现状,提出未来创新路径:增加医案来源纵横维度形成纵向时序或横向差异,应结合"知行合一"遴选医案分析焦点,开展基于个案解读式群案分析以提高研究复合性,构建领域知识图谱提高语义丰度与技术多样性.同时,本研究通过知识元理论与知识图谱的方法对接,实现语义数据分析与图谱可视化的"图-数互证",为中医重大疾病、优势病种的大数据源复杂成分分析提供方法参考.

    知识元理论中风病中医古籍医案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基于文献挖掘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应用特点分析及建模思考

    姜盈盈任献青席乐迎邢琼琼...
    799-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造模特点,为其动物模型的规范化提供计量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归纳实验动物品系、年龄、性别、造模方法、成模周期、阳性对照药、检测指标等,构建数据库并进行规范整理、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 46 篇文献,包含动物模型实验研究52 例.实验动物多选择6 周龄、3~4 周龄的SD大鼠或 3~4 周龄、8 周龄的KM小鼠,性别多选择雄性或雌雄各半.模型以病证结合复合模型和模拟IgA肾病模型多见;常用造模方法为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水+灌胃和尾静脉注射麦胶蛋白溶液、灌胃/口服干姜、胡椒、荜茇+腹腔注射卵白蛋白和弗氏完全佐剂混合液+尾静脉/耳缘静脉和皮内注射卵白蛋白0.9%氯化钠溶液;造模周期以 14、6、12 周多见.阳性对照药应用最多的是西咪替丁、双嘧达莫、雷公藤多苷片.高频检测指标依次为血清相关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24 h尿蛋白、肾组织免疫组化、表观指标、尿常规、皮肤组织病理等.结论 目前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多样,病证结合复合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特点吻合度较高,但缺少统一的造模方法及中医证候评价标准等,还需探索其他相关证型的病证模型,并进一步重复验证、完善.

    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数据挖掘病证结合

    四神丸对肠易激合并抑郁模型大鼠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王桂群许二平刘雅琳代丽萍...
    807-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四神丸对肠易激综合征合并抑郁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和四神丸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番泻叶灌胃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建立模型,腹壁撤退反射、粪便含水量测定及糖水偏好实验检验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给药14 d,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肠道敏感性和粪便含水量,并进行糖水偏好、旷场及强迫游泳实验,HE染色法观察海马和结肠病理结构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海马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和结肠及血清内 5-HT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和结肠形态结构损伤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糖水偏好率和自主活动明显降低(P<0.01),肠道敏感性、稀便率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海马组织中 5-HT、DA、NE、BDNF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和结肠 5-HT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各剂量组及盐酸氟西汀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四神丸高剂量组大鼠海马和结肠形态结构损伤修复,无炎性细胞浸润,糖水偏好率和自主活动明显增加(P<0.05),肠道敏感性,稀便率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下降(P<0.01);海马组织中 5-HT、DA、NE、BDNF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和结肠 5-HT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四神丸具有改善肠易激综合征合并抑郁模型大鼠肠道症状及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海马内神经递质及血清和结肠5-HT水平、恢复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关.

    四神丸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抑郁症行为学神经递质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探讨茯苓对化疗性肠黏膜炎小鼠的作用及机制

    唐寅博刘福宇单凯欣冯永岗...
    814-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茯苓对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诱导的化疗性肠黏膜炎(chemotherapeutics-induced intestinal mucositis,CIM)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 数据库获得茯苓的潜在成分与核心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CIM相关基因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5-FU诱导CIM模型;小鼠给予茯苓预防治疗 5d,边造模边给药治疗5d,造模结束后治疗3d,记录动物基本体征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回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回肠组织肠黏膜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 p65、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与闭合蛋白(Occludin)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茯苓经筛选获得活性成分 14 个,茯苓治疗CIM的核心靶点182 个;茯苓影响CIM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环磷酸腺苷(cyclic-A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cAMP)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等途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胺吡啶组和茯苓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和食物消耗量上升,结肠长度和脾脏指数增加(P<0.05);组织水平上,柳氮磺胺吡啶组和茯苓各剂量组小鼠的回肠绒毛长度与杯状细胞数增加,柳氮磺胺吡啶组和茯苓中剂量组隐窝深度减小(P<0.05);蛋白表达上,茯苓中、高剂量组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小鼠回肠NF-κB p65、COX-2表达明显减少,Occludin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 茯苓对 5-FU诱导的小鼠CIM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LR通路中NF-κB p65、COX-2蛋白表达,增加Occludin表达并提高机体免疫有关.

    茯苓5-氟尿嘧啶化疗性肠黏膜炎网络药理学

    固本清目方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李亚敏梁丽娜黄子杨许凯...
    82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肠道菌群探讨固本清目方防治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105 只C57 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蒸馏水组、固本清目方预防组和固本清目方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均采用氢醌饲料喂养4 个月联合激光光凝术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建立wAMD模型,并分别给予药物干预.正常组小鼠常规饲养作为对照.激光后7 d、14 d进行视网膜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脉络膜铺片、肠黏膜通透性检测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 与蒸馏水组比较,固本清目方预防组和固本清目方治疗组视网膜病变均减轻,其中 7d固本清目方预防组效果最明显;CNV面积均缩小,其中 7d 固本清目方预防组、14 d 固本清目方预防组、14 d 固本清目方治疗组显著缩小(P<0.01);血清伊文思蓝浓度均降低,其中7d 固本清目方预防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样本物种相对丰度在门和属水平上均存在差异,其中门水平上以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要优势菌群,与正常组比较,蒸馏水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比值(Firmicutes/Bacteroidota,F/B)升高;与蒸馏水组比较,固本清目方预防组和固本清目方治疗组F/B值均降低.属水平分析:与正常组比较,蒸馏水组在杜氏杆菌属、梭菌属相对丰度均升高;与蒸馏水组比较,固本清目方预防组和固本清目方治疗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正常组、7d固本清目方治疗组、14 d固本清目方预防组和 14d固本清目方治疗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的生物标志物.结论 固本清目方有效防治wAMD小鼠的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肠道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重塑肠道微生态平衡、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有关.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肠道菌群固本清目方肠黏膜通透性

    两种不同取血部位制备桂枝汤含药血清对其抗炎作用影响差异的研究

    阎政燊张立石高焕郭琴...
    828-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两种不同取血部位制备桂枝汤含药血清,探讨其抗炎作用差异.方法 取雄性SD大鼠按 10 倍临床剂量给药(桂枝汤汤剂生药 1 g/mL),取门静脉血、外周血含药血清,采用快速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rapid reso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RRLC-QQQ-MS/MS),建立桂枝汤汤剂、含药血清中8 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含量进行测定.取对数生长期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derived endothelial cells.3,bEnd.3)模型,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刺激,建立细胞炎症模型,使用bEnd.3 细胞作为正常组.除正常组、模型组外,设置桂枝汤汤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含5%、2.5%、1.25%桂枝汤汤剂),门静脉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含 20%、10%、5%门静脉含药血清)和外周血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含20%、10%、5%外周血含药血清),ELISA法测定细胞外液中的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E2 含量.结果 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汤剂中芍药苷、芍药内酯、甘草苷、甘草酸比例相对较高,血清中肉桂酸、6-姜酚含量相对较高,较汤剂中新出现甘草次酸等代谢物.门静脉血清中以上 8 种化合物含量均高于外周血血清.5%桂枝汤汤剂中甘草酸含量为798.13 ng/mL,20%门静脉含药血清中甘草酸含量为316.22 ng/mL,20%外周血中甘草酸含量为481.17 ng/mL,药物中成分的含量在同一数量级.与模型组比较,将高、中、低剂量桂枝汤汤剂添加到bEnd.3 细胞培养体系中,高、中、低剂量桂枝汤组细胞外液中PGE2 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门静脉或外周血含药血清组细胞外液中PGE2 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门静脉血清的药效作用显著强于相同浓度的外周血血清(P<0.05).结论 桂枝汤汤剂经胃肠道给药后,门静脉含药血清相较外周血含药血清显示出更高的成分含量与抗炎作用.这一发现提示采用门静脉含药血清而非传统的外周血含药血清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重要性.

    桂枝汤门静脉含药血清外周血含药血清含量测定药效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