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急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急症
中国中医急症

晁恩祥

月刊

1004-745X

zgzyjzyx@126.com

023-67064128,63521390

400021

重庆市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

中国中医急症/Jour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肠风饮内服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临床观察

    单强刘瑞梅祁小非
    1440-1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肠风饮内服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RP)临床疗效.方法 将宫颈癌放疗后ARP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灌肠治疗,观察组给予肠风饮内服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直肠黏膜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炎症因子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直肠黏膜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肠风饮内服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后ARP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表达.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宫颈癌肠风饮放疗

    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刘婷李明波余泽芸付高勇...
    1443-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以1∶1∶1的比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B组采用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C组采用仰卧角度牵引.各组治疗2周后将治疗前后疼痛调查量表(McGill)、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2周后各组McGill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治疗2周后A组McGill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改善均优于B组和C组(P<0.05).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内热针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仰卧角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且治疗方法精准、安全、规范.

    神经根型颈椎病内热针牵引针刺颈夹脊穴精准治疗

    清热除湿方治疗急性湿疹(湿热蕴结证)的疗效观察

    赵娜翟霞刘晴
    1446-1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清热除湿方治疗急性湿疹(湿热蕴结证)的效果,初步探寻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急性湿疹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3%硼酸洗液外用联合可氯雷他定胶囊口服,观察组以3%硼酸洗液外用联合清热除湿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湿疹面积、瘙痒程度、湿疹形态、皮疹颜色)、湿疹面积和严重指数(EASI)评分、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白细胞介素-4(IL-4)、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和白细胞介素-22(IL-22)mRNA、芳香烃受体(AhR)mRNA相对表达量,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EASI评分、瘙痒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EOS、IL-4、IgE含量及IL-22 mRNA、AhR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结论 清热除湿方可有效缓解病情,减轻临床治疗症状,降低治疗外周血 EOS、1L-4、IgE含量,治疗急性湿疹(湿热蕴结证)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IL-22 mRNA、AhR mRNA表达有关.

    急性湿疹湿热蕴结中药清热除湿方白细胞介素-22芳香烃受体

    穴位埋揿针联合己酮可可碱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免疫功能及内耳微循环的影响

    杨久梅冯俊刘良蓉苟浩铖...
    1450-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埋揿针联合己酮可可碱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免疫功能及内耳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穴位埋揿针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眩晕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耳闷消失时间,检测听力损失程度、内耳道内听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管径,检测免疫球蛋白 G(IgG)、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内皮素-1(ET-1)、胱抑素C(CysC)、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眩晕消失时间、耳鸣消失时间、耳闷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听力损失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内耳道内听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管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8+、ET-1、CysC、sV-CAM-1、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gG、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埋揿针联合己酮可可碱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免疫功能与凝血功能,减少听力损伤,改善耳内微循环,提高临床疗效.

    突发性耳聋穴位埋揿针己酮可可碱血管内皮功能免疫功能耳内微循环

    加味升陷汤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刘聪阚建英于乃浩褚玉茹...
    1454-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升陷汤联合氯吡格雷对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患者80例使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升陷汤治疗.对比两组2周内胸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凝血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胸痛发作次数降低,胸痛发作持续时间缩短(P<0.05),试验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心纳素(ANP)、内皮素(ET)、胆固醇(TC)以及甘油三酯(TAG)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浆ANP、ET、TC以及TAG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血小板最大聚焦率(MPAR)下降(P<0.05),且试验组PT、FI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PA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 加味升陷汤联合氯吡格雷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疗效显著,能调节凝血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冠心病心绞痛加味升陷汤氯吡格雷凝血功能

    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风寒阻络证)的临床观察

    王雪梅张蕊杨燚张宝...
    1457-1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PFP)(风寒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PFP患者1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依据诊治指南予常规方案.观察组常规用药同对照组,并给予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H-B与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风寒阻络证单项症状评分以及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9%,高于对照组的86.32%(P<0.05).治疗后,两组H-B评分均显著减少,观察组减少更显著(P<0.05);两组FDIP评分显著上调,FDIS评分显著下调,观察组改善更优(P<0.05);两组风寒阻络证单项症状评分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2周疗程结束后,两组风寒阻络证单项症状评分显著下调,观察组病例下调更显著(P<0.05).2周疗程结束后,两组血清ET水平显著下调及NO水平明显上调,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结论 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治疗PFP(风寒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相关症状好转,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和中医证候,以及调节ET和NO水平.

    周围性面瘫疏风散寒通络针刺法内皮素一氧化氮

    仲景辨治百日咳思想探析

    谭海梅郭超峰施钟政陈飞虎...
    1460-1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百日咳的文献研究以及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其的病因病机、症状、方药的研究发现百日咳属中医学"顿咳"范畴,多因疫邪而得,病多在三阳经.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顿咳一证的描述及患者恶寒、发热、汗出等情况将顿咳分为太阳证、阳明证、太阳阳明合证、少阳证四证,并在其四证上又分伤寒证、中风证、腑实证等而用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调胃承气汤等方临证对治,初步分析张仲景治疗顿咳的辨治经验,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百日咳顿咳张仲景

    《医心方》霍乱辨治特点探析

    段博元曾丽蓉张涛
    1463-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丹波康赖《医心方》是自《伤寒论》首次记载霍乱辨治方药至宋以前的最全总结.笔者认为,《医心方》霍乱以吐利为主症,不具有传染性,病因为外感风寒和内伤饮食,证型分为脾胃失调证、阴虚内燥证和阳气欲脱证;治疗包括温中散寒、滋阴潜阳和回阳救逆等内治法,以及易于操作实施的外治、艾灸、暗示等疗法.《医心方》对霍乱病因病机的认识,辑录总结的诸多治法和方药,对现代临床治疗急性吐泻类疾病和传染病霍乱具有指导意义.

    霍乱《医心方》病因病机辨治规律

    《肘后备急方》对中医急诊学的贡献及启示

    田晋豪陈腾飞徐霄龙刘清泉...
    1467-1469,1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肘后备急方》作为我国古代医学第一部急救手册,书中所载之内容于今日中医急诊学发展有无可替代的贡献.本研究回顾该书于病种、病因、诊疗理念、急救技术、急救药物应用等方面内容,为当下中医急诊学提供一定启示,以求裨益于急诊临床.

    中医急诊学急救《肘后备急方》《肘后方》葛洪

    王行宽教授运用健脑通络汤辨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临床经验

    刘慧慧袁华胡国恒刘建和...
    1470-1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行宽教授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学"缺血性中风""中风"等范畴,可从"缺血性中风"论治.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证之本为肾精亏虚,髓海不足,病证之标为风阳扰络,痰瘀阻滞脑络,病理因素涉及虚、风、痰、瘀、热、毒,病变常累及肝、肾、脑等脏腑.故从肝肾立论,以补肾健脑法与化瘀通络法联合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同时兼顾风、痰、热、毒等关键致病因素,临床常选用健脑通络汤加减,疗效明显,体现了王行宽教授"多脏调燮、扶正祛邪、综合治理、杂病治肝"的学术思想.

    缺血性中风缺血性脑卒中健脑通络汤名医经验王行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