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庄曾渊

双月刊

1002-4379

zyophthal@163.com

010-68668940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3号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Ophthalm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宣传党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政策,执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术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发展,加强国际间眼科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气血-络脉-玄府轴"新视角探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治疗

    张伟道陈杰冯俊杨桂萍...
    257-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血学说""络病学说""玄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眼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同轴一体,在生理和病机上密不可分.从中医学整体观念出发,脏腑为本,目为标,气血-络脉-玄府轴是脏腑与目联系的枢纽;在局部辨证的基础上,"气血-络脉-玄府轴"的稳态失衡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RVD)在眼底证候的微观体现.在病症结合视角下探究RVD的临床特点,其具有气血不和、络脉失调、玄府郁闭的证候特征,核心病机可概括为"气血-络脉-玄府轴失调";由此提出和气血、通络脉、开玄府为RVD的基本治疗原则,须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为RVD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气血-络脉-玄府轴中医药治疗

    运用升清降浊法辨治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那爽吴正正刘思言马若楠...
    262-264,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一种引起老年人严重视力下降的退行性病变,在中医学上属"视瞻昏渺"的范畴.临床多认为wAMD是由脾肾亏虚所致,病证多属本虚标实.脾肾气虚导致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津液输布障碍、血脉闭阻产生的痰、湿、瘀等病理产物瘀阻于脉道而发为本病.因此,治疗wAMD应着重以补益脾肾,调整气机、升清降浊为治则.在临床治疗本病时,注重运用升降理论,调补脾肾,调畅气机,畅达气、血、津液,常可达到脏腑清浊调和,目得所视.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气机升降理论升清降浊法

    蝶骨嵴脑膜瘤误诊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

    孙文慧陈美荣
    265-267页

    眶内占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蝶骨嵴脑膜瘤

    眼眶间叶性软骨肉瘤误诊为神经鞘瘤1例

    陈虹霖鲍奕清张积
    268-270,295页

    眼眶肿瘤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病理诊断影像学诊断

    影响实验动物视网膜电图结果稳定性的因素及对策

    金昱梁丽娜李佳贤周维...
    27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视网膜电图(ERG)在眼科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丰富了动物实验中眼功能的活体指标.ERG可反映视网膜视锥、视杆等细胞的功能,用于研究视网膜疾病潜在机制及治疗效果.但由于动物实验的特殊性,数据结果会受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且由于物种屏障,只能通过ERG波形来侧面推断动物的眼功能状态;此外,动物本身的状态、仪器设备、周围环境都会影响结果.ERG的波形稳定利于后期的数据分析,使结果更加准确.本文对眼科动物实验中影响ERG结果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综述,发现电极种类位置、麻醉状态、仪器参数、周围环境、操作时间等都会影响稳定性,并论述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提高动物实验中ERG结果的稳定性提供思路与方法,以促进中医眼科基础实验的发展.

    中医眼科学视网膜电图动物实验稳定性基础研究

    藏花醛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王漫峤邵彦李筱荣
    275-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性疾病,是65岁以上人群视力障碍和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晚期干性AMD(dAMD)以地图样萎缩为特征,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藏花醛是藏红花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以及神经保护特性.本文将总结dAM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从调节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自噬、免疫与炎症反应等方面,综述藏花醛在实验室阶段对预防、缓解dAMD的作用机制,为今后治疗dAMD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

    藏花醛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氧化应激炎症自噬

    玄府学说在葡萄膜炎中的研究进展

    白杨静钟舒阳
    280-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葡萄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治疗棘手,易反复发作甚至致盲.目前葡萄膜炎的治疗措施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睫状肌麻痹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疗法,以及近年研发的新型生物制剂等手段,均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近年来,使用中医玄府理论治疗眼病的研究颇多,相关研究显示,开通玄府在保护视神经损害方面疗效确切.为了进一步探究玄府学说在葡萄膜炎中的合理应用,本文综述了玄府学说的定义、特性,与葡萄膜炎病因病机的关系,进而阐述葡萄膜炎的眼玄府理论在临床中的治法治则.本文可为临床治疗葡萄膜炎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依据.

    葡萄膜炎玄府学说治疗临床运用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NAION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王露露张明明李书娇邢凯...
    284-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报道的mNGF治疗NAIO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是否使用mNGF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总有效率、视力、视野、电生理P100峰潜时、视神经平均纤维层厚度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1,507例患者(1,573只眼),其中治疗组759例(797只眼),对照组748例(776只眼).使用mNGF的治疗组总有效率[OR=4.810,95%CI(3.480,6.650),Z=9.540,P=0.000]、视力[MD=0.120,95%CI(0.080,0.170),Z=5.430,P= 0.000]、视野平均缺损度[MD=-1.960,95%CI(-2.560,-1.360),Z=6.400,P=0.000]、电生理P100峰潜时[MD=-8.650,95%CI(-11.610,-5.700),Z=5.740,P=0.000]、视神经平均纤维层厚度[MD=10.420,95%CI(8.300,12.540),Z=9.650,P=0.000]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注射mNGF后出现的局部刺激、疼痛、硬结,症状较轻.结论 MNGF治疗NAION具有一定的疗效,可提高患者总有效率、视力,降低视野平均缺损度和视神经平均纤维层厚度,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鼠神经生长因子视力随机对照试验

    中医护理方案在青少年低度近视中的效果评价

    杨剑英李鹏斐李静黄少兰...
    291-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对青少年低度近视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低度近视患儿130例(26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130只眼).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框架眼镜矫正,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方案干预,包括耳穴压丸、梅花针、眼部刮痧及个性化健康教育,每周2次,连续干预3个月.干预前及干预后分别填写《中小学生近视一般状况调查问卷》,观察患者用眼健康行为变化,采用近视疾病相关知识及预防保健知识答题评估近视知识掌握程度,检查患者裸眼视力和屈光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用眼健康行为:观察组干预后的每日户外活动时间高于对照组(t=3.018,P=0.003),每次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t=2.822,P=0.006)、每日持续近距离读写的时间(t=2.648,P=0.009)、每周课外学习时间低于对照组(t=2.093,P=0.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近视知识掌握程度:2组干预后近视知识答题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t对照组=5.576、t观察组=11.626,均P=0.000),干预后2组比较,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t=4.35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裸眼视力:对照组干预后裸眼视力较干预前降低(t=3.310,P=0.001),观察组干预后裸眼视力较干预前升高(t= 5.11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比较,观察组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t= 5.109,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屈光度:对照组干预后屈光度较本组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6,P=0.000),观察组干预后屈光度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比较,观察组屈光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2,P= 0.037).结论 耳穴压丸、梅花针、眼部刮痧及个性化健康教育的中医护理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青少年低度近视的进展.

    青少年低度近视中医护理方案耳穴压丸个性化教育

    中医药防治近视临床试验注册现状分析

    曾敏罗向霞
    296-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与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中注册的中医药防治近视注册临床试验的研究特征.方法 利用R语言与Excel软件分析ChiCTR数据库与ClinicalTrials.gov数据库中,应用中医药防治近视的相关临床试验的基本信息与方案设计信息特征,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结果 共纳入34项临床试验,注册单位覆盖全球2个国家、11个地区.经费或物资来源以地方财政(12项,占比35.29%)最多;研究类型以干预性研究最多(32项,占比94.12%);研究设计以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最多(28项,占比82.35%),其中,大部分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注明了随机化方法(24项,占比85.82%),小部分注明了盲法(11项,占比39.29%);6项临床试验使用中医体质评分或中医证候评分量表;干预措施包括针刺治疗(8项,占比25.00%)、耳穴压丸(7项,占比21.88%)、中医综合疗法(5项,占比15.63%)等8类.结论 中医药防治近视临床试验注册数量偏少,研究热点为近视的针刺治疗.建议强化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防治近视的临床研究,鼓励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近视中医药现状分析临床试验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