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中国执业药师协会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中国执业药师协会

张淑芳

月刊

2096-3327

zz@zhongguoyaoshi.com

010-88312157

100044

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9号五栋大楼B1-1001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Journal China Licensed Pharmacist
查看更多>>《中国执业药师》杂志自2003年创刊以来,秉承“合理用药,呵护公众健康”的办刊宗旨,服务于药师、医师及药学教育、科研,药品生产、流通、使用领域的技术人员,力求使杂志成为药学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水平、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

    樊欣丁征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可通过多种机制引发血栓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导致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或预后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COVID-19患者的静脉血栓预防需权衡VTE及出血风险.COVID-19患者可能会有凝血功能异常情况,而脏器微血栓、抗凝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加重病情.此外,抗凝不充分也会增加重症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尽早启动风险评估、选择适宜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静脉血栓栓塞症血栓预防防治并发症

    静脉溶栓联合支架介入取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孙世辉彭兆龙吴广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联合支架介入取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期间某院收治的94例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架介入取栓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阻塞血管再通情况、血管生长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损伤因子[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谷氨酸、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脑血管储备功能(CVRC)]、生活质量[巴塞尔指数(BI)]、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存质量[改良Rankin量表(mR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阻塞血管再通率(91.49%)高于对照组(72.34%,P<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MMP-9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100β、谷氨酸、PDGF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CVRC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MCA-PI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NIHSS、mRS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溶栓联合支架介入取栓治疗可有效提高IS患者阻塞血管再通率,降低血管生长相关因子、神经损伤因子水平,增强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支架介入取栓静脉溶栓缺血性脑卒中血管生长相关因子神经损伤因子脑血管储备功能

    口服降糖药——糖尿病治疗药物用药指导系列(二)

    李广武戴海斌叶晓兰
    12-18页

    制定处方点评标准在促进骨科中成药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价值研究

    韦可心薛向南孟璐马依林...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制定骨科中成药处方点评标准在促进该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基于骨科相关指南、专家共识推荐,结合临床处方制定骨科中成药处方点评标准,对参与点评的临床药师进行一系列相关知识培训.选取标准推行前后的3个月(即2022年10~12月和2023年5~7月)内骨科中成药处方各3000张,参照标准进行系统点评分析.结果:2022年10~12月骨科中成药处方合理率为96.13%;在2023年5~7月的复查中,该类处方合理率提高至98.10%,不合理处方数量明显下降.结论:制定处方点评标准有效促进了骨科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可大幅度提高医生用药准确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骨科常用中成药处方点评标准制定合理用药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后合并脾脏转移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

    刘耀兴陈利霞段春霞陈晓娟...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类型.本文报道了1例ICC术后合并脾脏转移维持化疗的63岁男性患者,该患者联合应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并在化疗周期内出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情况.给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增加,血小板计数进一步减少;对症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治疗,血小板计数增加.对于晚期ICC患者,临床医生可根据专家指南与共识给予患者合适的对症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肝内胆管细胞癌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特瑞普利单抗血小板减少

    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康议心张殿宝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5月某院收治的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PD-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异常糖链糖蛋白(TAP)]水平;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能力[卡诺夫斯凯计分(KPS)];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9.05%和95.23%,高于对照组的47.62%和76.19%,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患者的血清CEA和TAP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和T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观察组的骨髓抑制率(30.95%)低于对照组(80.95%,P<0.05),且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也低于对照组(92.86%,P<0.05).结论:与PD-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相比,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PD-1抑制剂联合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较佳,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更明显,安全性更高,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复方苦参注射液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肿瘤化疗细胞凋亡

    102例临床应用卡瑞利珠单抗的安全性分析

    王勤李会琴王莹杰李佳音...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4日~2023年10月30日期间于某院使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102例肿瘤患者,统计其基本资料、用药信息、联合用药情况、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发生情况、处理措施与转归等.结果:患者年龄32~86岁;男性66例,女性36例;男女比例为11∶6;60例(58.82%)合并基础疾病,52例(50.98%)联合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如仑伐替尼、安罗替尼、阿帕替尼).共49例患者发生irAEs,其中以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最为常见,大多为G1~G2级.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显著降低irAEs的发生率(P<0.05).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irAEs发生率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P<0.05).结论:临床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时,irAEs发生率较高,但严重程度均较轻,大多为G1~G2级,且多数在治疗后可缓解.

    恶性肿瘤卡瑞利珠单抗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安全性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李方王亚玲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的应用现状与热点.方法:在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分别检索2013年1月1日~2023年9月30日期间发表的PCSK9抑制剂相关文献,通过Bicomb-2.0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和统计,运用UCINET 6.0软件中的NetDraw 2.182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并利用gCLUTO 1.0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文文献256篇,英文文献2580篇.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是发文量最高的国家;发文量最多的中英文杂志分别是《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和J 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社会网络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PCSK9抑制剂""PCSK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当前研究的五大主题分别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CSK9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与慢性病及脂蛋白(a)的相关研究.结论:近年来关于PCSK9抑制剂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我国学者可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PCSK9抑制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血管疾病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学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托伐普坦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力衰竭标志物、心室重构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王珊珊聂晓东尹云平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托伐普坦治疗急性左心衰竭(ALHF)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力衰竭标志物、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2月于某院治疗的ALHF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hBN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治疗,两组均治疗3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及pH]、心力衰竭标志物[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ɑ(HIF-1ɑ)、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微小核糖核酸-499(miR-499)]以及左室重构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7天,观察组PaO2、SaO2及pH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IF-1ɑ、GRP78、miR-4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8.4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BNP联合托伐普坦可有效改善ALHF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血清HIF-1ɑ、GRP78、miR-499等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抑制心室重构,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重组人脑利钠肽托伐普坦急性左心衰竭疗效心力衰竭标志物心室重构

    尼可地尔联合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庞然崔耀刚武倩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20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脱落3例,n=57)和观察组(n=60).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抗血小板及改善心肌代谢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甘油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和LVESD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K-MB、cTnI和ox-LDL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OD和GSH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hs-CRP和IL-6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减少(P<0.05),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71.9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尼可地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UAP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不稳定型心绞痛尼可地尔瑞舒伐他汀心功能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