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双月刊

2095-5707

tsqb@mail.cintcm.ac.cn

010-64089577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ISSN 2095-5707,CN 10-1113/R)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是中医药信息、图书、情报的教学和科研领域的专业学术性期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会刊。本刊关注中医药信息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科研教学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促进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的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为中医药信息及图书情报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知识图谱技术探讨中医学术源流研究方法

    张居文解粲然何描董玥...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现有中医学术源流研究方式、特点和问题,分析知识图谱技术应用于学术源流研究的可行性和优势.现有学术源流研究缺乏对整体知识结构的关注,知识图谱可通过知识融合衔接古今知识结构,通过众包等技术扩展研究对象和资料,通过知识推理规范归纳过程,通过知识清洗排除和修正错误,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和严谨性,提高研究质量.

    中医药源流研究知识图谱

    从"卫气根于肾"理论探析骨质疏松症防治

    王亮秦金然王礼宁齐保玉...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气根于肾"出自《灵枢·营卫生会》,揭示了卫气与肾的相关性.本文在梳理"卫气根于肾"中医理论内涵及现代科学实质基础上,结合骨免疫学概念,总结分析骨免疫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应用情况,提出了免疫在骨代谢过程中的关键调节作用,尝试厘清卫气与肾、肾与骨、骨代谢与骨免疫的作用关系,探索"卫气根于肾"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后续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思路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骨质疏松症卫气骨免疫免疫疏松

    中医热证动物模型构建及评价方式现状研究

    曹明慧张学智叶晖郭浩...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主要特色,"证"体现的是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病理的本质.建立对应疾病的证候模型对挖掘证候的本质,探索中医药研究的规范化、客观化、科学化均具有重要价值."热证"是中医辨证中极具代表性的基础证型,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和研发对于药理实验研究、寒热证实质研究及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发尤为重要.本文从模型制备方法、客观指标评价等方面对中医热证动物模型的制备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相关述评.

    热证动物模型病证结合述评

    我国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评价研究

    杨迎惠琳尹全英黄蜀...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我国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透明度及报告完整度进行评价,以期进一步提升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科学性与临床适用性.方法 以我国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为研究对象,利用临床实践指南透明度评价工具及RIGHT for acupuncture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指南28部,其中4部在人员遴选阶段达到透明,2部在推荐意见形成过程达到透明,1部在指南报告过程达到透明,其余指南未达到透明;RIGHT for acupuncture结果显示,各领域平均报告率依次为基本信息(50.00%)、评审和质量保证(50.00%)、背景(46.75%)、推荐意见(40.18%)、证据(40.00%)、资助与利益冲突声明及管理(7.14%)、其他(4.76%).结论 我国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存在过程报告不清、方法学不完善或利益冲突管理欠缺的情况.在今后指南制定过程中,应不断完善针灸指南制定方法,提高指南质量和透明度.

    临床实践指南针灸透明度RIGHTforacupuncture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温病古籍大头瘟辨治规律

    郑丹平张华敏刘思鸿张磊...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温病古籍大头瘟辨治规律.方法 检索温病古籍知识库,以古代温病文献作为数据来源,运用数理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大头瘟病因、病位、证候、治法、方药.结果 纳入大头瘟温病文献191条,涉及古籍31部,包含《温毒病论》《治疫全书》等;大头瘟病因以热邪、毒邪、风邪、温邪、时气为主,病位多见阳明、少阳、太阳、里、心、肺、经络;根据症状可分为气血两燔证、邪留气分、邪热阻络、少阳经证、阳明经证、卫分证候六类,治法以清热、清解、外用、针刺为主;共纳入方剂38首、中药118味,以清热剂、解表剂、开窍剂和外用剂为主,甘草、黄芩、连翘、桔梗、玄参、黄连等出现频次较高.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玄参-连翘,僵蚕、板蓝根、桔梗、牛蒡子、玄参、连翘等同时出现的频次较高,与普济消毒饮组成较吻合.结论 大头瘟以风热时毒为主因,"疠气"为因需重视;病位在头,邪多留于肺胃;其证候取决于头部发病部位,伴见全身其他症状;治疗多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用药配伍有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功,具有大头瘟治疗特色;普济消毒饮及其加减方是治疗大头瘟的要药.

    大头瘟温病古籍知识库辨证论治中医古籍数据挖掘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固肾泄浊和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

    朱笑笑郑艳辉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固肾泄浊和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TCMID数据库收集固肾泄浊和络方药物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检索DrugBank、OMIM、GeneCards及TTD数据库筛选糖尿病肾病疾病靶点,取交集绘制韦恩图;利用Cytoscape3.9.1软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在Metascape平台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药物活性成分164个,对应靶点285个,疾病靶点882个,交集靶点116个;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别获取到2 821个条目和185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固肾泄浊和络方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核心成分与TNF、AKT1、IL6、VEGFA等核心靶点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固肾泄浊和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发现该方药物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核心活性成分可能通过AGE-RAGE、PI3K-Akt、MAPK等信号通路作用于TNF、AKT1、IL6、VEGFA等核心靶点,从而发挥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改善血流动力学、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等作用.

    固肾泄浊和络方糖尿病肾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桑椹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

    刘方正李季生王彬彬范伟...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桑椹治疗糖尿病肾病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数据库获取桑椹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DisGeNET、DrugBank、GeneCards、TTD数据库获取糖尿病肾病相关靶点,将两者靶点的交集作为桑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联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使用DAVID软件进行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Discovery Studio2019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得到桑椹活性成分91个,"关联基因"81个.GO功能富集结果显示,"关联基因"主要涉及转录正调控、基因表达正调控等生物过程,细胞外区域、细胞质、质膜等细胞成分,发挥蛋白质结合、DNA结合等分子功能,参与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通路、肿瘤坏死因子通路等;PPI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筛选出TNF、IL1B、IL6、VEGFA等13个关键基因.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基因的蛋白结构与活性成分结合情况良好.结论 桑椹可调节炎症反应、糖代谢、细胞凋亡等过程,能够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糖尿病肾病.

    桑椹糖尿病肾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基因本体论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火针治疗面瘫选穴规律

    张立佳何采辉李文纯梁佩珊...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火针治疗面瘫临床选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建库至2022年9月30日收录的火针治疗面瘫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建立处方数据库,使用SPSS24.0及SPSS Modeler 12.0软件分别进行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49篇,处方77首,涉及腧穴49个,总频次为822,高频腧穴为地仓、颊车、阳白、合谷、四白、下关等;选穴部位主要集中在面部、下肢和头部;出现频次最高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及原穴为主.纳入高频腧穴共聚为5类,颧髎、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外关-风池-翳风-牵正-承浆-鱼腰、攒竹-太阳-迎香-下关、四白-合谷-地仓-颊车-阳白.关联规则分析核心处方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下关.结论 火针治疗面瘫重视辨经取穴与辨位取穴,选穴以手足阳经经穴为主,常取交会穴或局部取穴,选穴部位集中于面部、下肢和头部,穴位下多有神经伴行.

    面瘫火针选穴规律聚类分析关联分析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医方考》含半夏处方用药规律

    刘容辰魏文一邢亚丹李琳荣...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方考》含半夏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医方考》中含半夏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3.0、SPSS Statistics 27.0及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处方进行量效分析、配伍统计、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63首,半夏用量均值为36.5 g,多以炮制半夏入方以减毒;补虚药、理气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与半夏配伍频次较高,高频药物为甘草(45次)、陈皮(33次)、茯苓(28次)、人参(25次)等,关联规则及核心配伍组合发现,半夏-陈皮-茯苓、半夏-人参-甘草关联度较强;K-means聚类分析得到3个聚类:①半夏、甘草、人参、干姜、地黄;②半夏、甘草、陈皮、茯苓、白术;③半夏、甘草、生姜、人参、黄芩.结论 在《医方考》收录处方中,半夏多与补虚药、理气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相配伍.

    医方考半夏脾胃量效关系数据挖掘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护胃散治疗化疗性恶心和呕吐的作用机制

    弓鹏芦亦旻邓晓鹏李曼...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护胃散治疗化疗性恶心和呕吐(CINV)的关键靶点及通路,挖掘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出护胃散活性成分,并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靶点.运用OMIM、GeneCards、TTD数据库筛选CINV疾病基因,将筛选的药物靶点与疾病基因取交集,作为护胃散治疗CINV的潜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筛选结合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CINV-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分子对接验证药物与靶点的结合力.结果 共筛选出护胃散潜在靶点384个,CINV相关靶点413个,交点靶点基因109个.经Network Analyzer工具网络拓扑参数分析共获得10个核心靶点信息.GO富集分析共得到1 173条相关条目,结果显示,生物过程主要与蛋白质磷酸化的正向调节、腺体发育和凋亡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细胞组分主要涉及对氮化物的反应、细胞及其成分迁移正向调节、增殖负调节、凋亡信号通路的正向调节;分子功能包括蛋白结合、相同蛋白结合、酶结合、神经递质受体活性.KEGG信号通路共得到198条,富集程度最高通路为癌症通路、乙型肝炎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STAT3、TP53、MAPK3、AKT1、MAPK1、HSP90AA1与活性成分β-谷甾醇、槲皮素、山柰酚、连翘苷、汉黄芩素及白桦脂酸结合能≤-5 kcal/mol,结合能力稳定.结论 护胃散通过调节STAT3、TP53、MAPK3、AKT1、MAPK1、HSP90AA1等潜在靶点,参与癌症通路、细胞凋亡、细胞衰老等通路延缓细胞衰老凋亡及抗氧化来治疗CINV,多通路、多靶点地发挥药理作用.

    护胃散化疗性恶心和呕吐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