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双月刊

2095-5707

tsqb@mail.cintcm.ac.cn

010-64089577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ISSN 2095-5707,CN 10-1113/R)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是中医药信息、图书、情报的教学和科研领域的专业学术性期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会刊。本刊关注中医药信息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科研教学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促进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的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为中医药信息及图书情报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仙鹤草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作用机制

    鲁昕怡马重阳王佳佳张玉雯...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仙鹤草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SymMap、HERB数据库获取仙鹤草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通过DisGeNET数据库获取慢性疲劳综合征疾病靶点,将化学成分对应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去重后获得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3.9.1软件绘制仙鹤草-化学成分-交集靶点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并结合Cytoscape3.9.1软件绘制交集靶点相互作用图,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B-Dock平台对关键成分及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仙鹤草化学成分21个,潜在靶点360个,慢性疲劳综合征相关靶点118个,仙鹤草和慢性疲劳综合征交集靶点22个.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仙鹤草调节慢性疲劳综合征涉及181个生物过程、9个细胞组分、10个分子功能及5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蛇床子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与核心靶点IL1B、IL6、TNF、PTGS2有一定结合力.结论 仙鹤草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通过蛇床子素、β-谷甾醇、山柰酚、槲皮素、木犀草素等成分,作用于IL1B、IL6、TNF等靶点,作用机制有调节炎症及免疫反应、改善肠道免疫网络及作用于糖尿病和癌症相关通路等.

    仙鹤草慢性疲劳综合征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芪丹饮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

    杨娜李慧枝王文英陈丽兰...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芪丹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筛选芪丹饮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DisGeNET、DurgBank、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得糖尿病肾病(DN)靶点;在Venny在线作图工具中将二者映射获取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9.1绘制芪丹饮-有效成分-交集靶点-DN网络,利用STRING平台得到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在Cytoscape中进行拓扑分析,获得核心靶点,基于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Duck Vina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得芪丹饮有效成分125个,治疗DN靶点126个,主要通路有癌症通路、AGE-RAGE、TNF、IL-17、MAPK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示,度值排名前6位的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豆甾醇、β-谷甾醇、山柰酚、芒柄花素与AKT1、TNF、IL6、VEGFA、IL1B、TP53对接结合能在-9.2~-6.2 kcal/mol,均具有较强结合力.结论 芪丹饮干预DN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豆甾醇等关键成分,作用于AKT1、TNF、IL6等核心靶点,涉及癌症通路、AGE-RAGE、TNF、IL17、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

    芪丹饮糖尿病肾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昆仙胶囊治疗膜性肾病作用机制

    刘卓婷江紫兰李仰溥黄曼霞...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昆仙胶囊治疗膜性肾病(MN)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及手动检索文献收集昆仙胶囊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DrugBank、MalaCards及PharmGKB数据库获得MN相关靶点,使用Cytoscape3.8.0软件绘制韦恩图,得到昆仙胶囊治疗MN的潜在靶点,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Metascape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使用PyMOL2.5.4软件绘制分子对接模式图.结果 昆仙胶囊治疗MN的活性成分共90种,包括槲皮素、雷公藤甲素、雷藤二萜醌H、雷藤二萜醌A、雷藤二萜醌B、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核心靶点包括SRC、STAT3、RELA、MAPK1、MAPK3、HSP90AA1、PIK3CA、TP53、EGFR、AKT1、ESR1、MAPK14、FOS、MYC、RHOA、TNF、VEGFA、IL6、ITGB1、STAT1、PTK2、EGF、NR3C1;GO富集结果涉及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循环系统过程、无机物质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PI3K/Akt、cAMP、TNF、JAK-STAT、mTOR、p53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与核心活性成分对接活性较强.结论 昆仙胶囊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MN.

    昆仙胶囊膜性肾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温阳化瘀解毒方治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

    徐拥建廖群标任亚冰王媛媛...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温阳化瘀解毒方治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HERB数据库检索温阳化瘀解毒方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DisGeNET数据库检索结直肠癌相关疾病靶点,将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取交集,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OmicShare平台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B-Dock2数据库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温阳化瘀解毒方治疗结直肠癌交集靶点共142个,核心靶点包括TP53、AKT1、TNF,涉及黄芩素、大黄素、没食子酸等活性成分;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温阳化瘀解毒方可能参与细胞增殖、免疫系统过程、生物过程的负调控等方面;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温阳化瘀解毒方可能涉及AGE-RAGE、MAPK及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芹菜素、粉防己碱、芦荟大黄素、大黄素、黄芩素和β-榄香烯与TP53之间结构稳定,结合活性良好.结论 温阳化瘀解毒方治疗直肠癌作用靶点与TP53密切相关,可能通过败酱草、大黄、赤芍和细辛中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TP53,从而抑制结直肠癌进展.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温阳化瘀解毒方结直肠癌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加味逍遥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作用机制

    马贝贝田颖颖李依林王婷婷...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加味逍遥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加味逍遥丸组方药物的活性成分,检索GeneCards、OMIM、PharmGKB及DrugBank数据库获得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靶点,使用R4.0.2软件程序包将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取交集作为关键靶点,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R4.0.2软件程序包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使用CytoNCA插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加味逍遥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活性成分共127种,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β-谷甾醇、甘草查尔酮A、豆甾醇、柚皮素、芒柄花黄素等;核心靶点包括PTGS2、ESR1、AR、NOS2、PPARG、NCOA2、SCN5A、ADRB2等;GO富集结果包括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腺体发育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PI3K/Akt、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核心靶点与主要活性成分对接活性较强.结论 加味逍遥丸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加味逍遥丸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围绝经期综合征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古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证用药规律

    姜泱胡志希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医古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证处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医经典古方数据库,检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证方剂,利用Excel2016进行频次统计,使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证有效处方393首,出自109部古籍,涉及中药303味.其中高频药物(频次≥30)23味,茯苓频次最高,其次是甘草、陈皮;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辛、苦为主;归经主要为肺经、脾经、心经和大肠经;功效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及理气药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为茯苓-防己、茯苓-白术及茯苓-泽泻;系统聚类分析提示核心中药处方为葶苈丸、五皮饮、附子汤等加减.结论 中医古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证大多遵循补虚为本、祛邪为辅的原则,总体从温阳利水、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等方面进行治疗.新方数据挖掘结果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古籍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中医古籍急救知识本体构建及可视化研究——以"虫兽咬伤病救治"领域为例

    张仕娜晏峻峰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深度挖掘中医古籍急救知识并进行知识可视化,促进中医古籍急救知识的信息增值和资源积累.方法 抽取中医古籍急救知识,利用本体方法和protégé本体工具,实现中医古籍数据资源间的关联组织和可视化.首先,以《肘后备急方》《外台秘要》为例,展现中医古籍急救知识关联方法;其次,构建"虫兽咬伤病救治"本体,实例化展示中医古籍急救知识的统一组织和管理;最后,创建中医古籍急救知识的关联,可视化呈现以疾病、古籍、急救原文为对象的语义网络.结果 实现中医古籍急救知识的系统化组织和高效管理,且能对知识进行快速获取和精确定位,以"虫兽咬伤病救治"为例实现中医古籍急救知识的语义检索及可视化.结论 中医古籍急救知识可通过核心数据元实现关联,通过本体技术可实现多源异构中医古籍知识重组和深度利用,为古代急救知识传承和普及提供路径.

    中医古籍急救知识本体构建数据关联可视化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补肾健脾方改善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

    邓钰骅封杰妮朱娴琼徐颖...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探讨补肾健脾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BATMAN-TCM数据库筛选补肾健脾方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O数据库获取T2DM相关数据集GSE18732和GSE19420,通过Mfuzz分析筛选与糖尿病同步变化的基因,作为T2DM疾病靶点.获取补肾健脾方与T2DM疾病靶点交集靶点,作为补肾健脾方治疗T2DM的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网络中的关键靶点,通过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其生物功能,对关键靶点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Hub基因,基于Hub基因构建T2DM预测模型.结果 获取补肾健脾方药物靶点1 837个,T2DM疾病靶点983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15个,主要富集于内分泌抵抗、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信号通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凋亡、细胞衰老、AMPK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Hub基因有NFKB1和SREBF1,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0.829,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结论 本研究综合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补肾健脾方可能通过调控AMPK通路和AGE-RAGE等通路,发挥延缓T2DM进展作用,但仍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2型糖尿病补肾健脾方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选穴规律

    陈天芳王继红黄艳玲颜国雄...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MGH)选穴规律,为规范临床针刺治疗MGH选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 2013年8月27日-2023年8月27日收录的针刺治疗MGH临床研究文献,提取针刺处方并录入Excel2019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5.0、SPSS Modeler 18.0、R studio 4.2.2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并绘制关联网络图,运用Cytoscape3.9.1软件将网络图可视化.结果 共纳入95篇文献,提取针刺处方95条,涉及腧穴65个,总使用频次为658.高频腧穴有膻中、足三里、乳根等,常用经脉为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厥阴肝经,腧穴分布部位以胸腹胁部和下肢部为主,高频特定穴为募穴、五输穴、八会穴.聚类分析得到2个有效聚类群,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膻中-足三里、膻中-乳根、膻中-三阴交3个核心组合.结论 针刺治疗MGH选穴集中在胸腹胁部,以肝经、任脉、胃经腧穴为主,重视特定穴使用,遵循"远近配穴"原则,重视从肝、脾、胃论治.

    针刺乳腺增生症选穴规律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的董明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研究

    彭文婉王宇新周正黄海阳...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董明国教授诊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为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2020年1月-2022年3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董明国教授门诊治疗UC处方,对筛选后的医案进行预处理,将符合标准的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处方进行系统挖掘,并结合董明国教授临证经验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共筛选处方234首,涉及中药178味,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甘草、白芍、白术、党参、茯苓、木香等,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4组药对和9组角药,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得到5个聚类方.结论 董明国教授临床治疗UC针对脾胃气血亏虚为本,湿毒和食毒蕴结为标的辨治思路,运用健脾益气、祛湿毒、消食毒的治疗大法,标本同治.

    董明国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