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东道地药材金银花不同发育阶段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动态变化研究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寇雁南张旭孔富康董红静...
    2654-2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建立了金银花中环烯醚萜、酚酸、黄酮等11 个活性成分的波长提取-高效液相多指标同步含量测定方法;采集山东 2 个金银花种植基地的四季花和北花一号从米蕾期(ML)到金花期(JH)6 个不同发育阶段的金银花花蕾。运用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样品中 11 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研究不同品种的金银花活性成分含量随发育阶段的变化规律;并以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环烯醚萜、酚酸和黄酮含量变化的相关性,挖掘 3 类成分在植物体内生物合成方面可能存在的关联;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考察不同发育阶段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经相关性分析,挖掘抗氧化活性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从米蕾期(ML)到金花期(JH),四季花中 11 个成分的含量总和呈"W"型变化,ML和二白期(EB)是 3 类成分含量较高的时期,ML最高;北花一号中 11 成分的含量总和自ML始,逐渐降低,ML是 3 类成分含量最高的时期。四季花中环烯醚萜含量高于北花一号,北花一号中酚酸含量高于四季花。四季花中黄酮和酚酸的含量变化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2=0。90,P<0。05);北花一号中,这 2 类成分含量变化不具有相关性。北花一号和四季花的抗氧化活性和酚酸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北花一号不同发育阶段酚酸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系数R2=0。84(P<0。05);四季花的相关系数R2=0。73(P<0。05)。四季花和北花一号抗氧化能力最强的时期均为ML,其次EB。该研究揭示了金银花山东道地品种四季花和北花一号环烯醚萜、酚酸、黄酮的含量随发育阶段的变化规律,并证明金银花的抗氧化活性与不同发育阶段酚酸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为金银花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金银花发育期相关性分析环烯醚萜酚酸黄酮

    基于代谢组学及转录组学研究灰毡毛忍冬不同品种黄酮类成分差异积累的转录调控机制

    张惊宇龙雨青曾娟付学森...
    2666-2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湘蕾型和野生型灰毡毛忍冬黄酮类成分差异积累的分子调控机制,该研究以灰毡毛忍冬 2 个品种花、茎和叶为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联合分析,筛选黄酮类差异代谢物、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应转录因子,并随机挑选其中 14 条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代谢组学分析共筛选出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途径差异代谢物 17 个,包括柚皮苷查尔酮、芹菜素、槲皮苷等;转录组学分析共筛选出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途径差异表达基因19条,包括2条CHS、3条CHI等;调控网络分析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出调节黄酮类成分积累的关键酶基因CHS1、FLS1和HCT;同时发现MYB12和LBD4 这2个转录因子可能通过调控关键酶基因CHS1、FLS1和HCT的表达来调控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qRT-PCR结果显示,随机选取的 14 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与RNA-seq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初步解析了2个品种灰毡毛忍冬黄酮类成分差异积累的转录调控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其中关键酶基因及相应转录因子对灰毡毛忍冬黄酮类成分积累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灰毡毛忍冬黄酮类化合物转录代谢组学联合分析转录因子调控机制

    华细辛(异)丁香酚-O-甲基转移酶(IEMT)基因的分离与功能分析

    戴瑞贤黄宝康刘忠
    2680-2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ME)是中药细辛Asari Radix et Rhizoma挥发油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镇痛、麻醉、抗炎等功效,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是初始前体物苯丙氨酸在众多酶的催化下经过一系列中间产物而完成的过程。丁香酚-O-甲基转移酶(eugenol O-methyltransferase,EOMT)是其中的关键酶之一,可使丁香酚苯环 4 位上的羟基甲基化,从而将丁香酚转化为甲基丁香酚。该研究首次从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中克隆 1 条(异)丁香酚-O-甲基转移酶[(iso)eugenol O-methyltrans-ferase,IEMT]基因,其开放阅读框包含 1 113 bp,编码 1 个由 37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具有甲基转移酶特征性结构域,以及二聚化结构域;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AsIEMT,诱导目标蛋白表达并分离纯化蛋白,以及对目标蛋白进行体外酶学分析,结果表明,AsIEMT具有双重催化活性,既能催化丁香酚生成甲基丁香酚,也能催化异丁香酚生成甲基异丁香酚,但后者效率更高;以异丁香酚为底物时,酶反应动力学常数Km为(0。90±0。06)mmol·L-1,Vmax 为(1。32±0。04)nmol·s-1·mg-1。该研究拓展了对苯丙素类次生代谢关键酶基因的了解,为中药细辛品质形成机制的阐明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华细辛甲基(异)丁香酚O-甲基转移酶功能鉴定

    共载吲哚菁绿与榄香烯纳米乳原位凝胶的制备、表征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赵云龙赵梦洁王华华王子昂...
    2689-2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共载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榄香烯(elemene,ELE)的纳米乳(nano-emulsion,NE)原位凝胶(ICG-ELE-NE-gel),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抗肿瘤活性。通过水相滴定法和冷溶法制备ICG-ELE-NE-gel,对其形态、粒径、溶蚀、光热转换特性等进行研究;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模型,并结合 808 nm激光照射,进行细胞抑制率实验与细胞摄取实验。ICG-ELE-NE为类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85。61±0。35)nm和(-21。4±0。6)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8。51%±0。39%和 10。96%±0。24%。ICG-ELE-NE-gel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应,光热稳定性良好,并具有温度和pH双重响应性的溶蚀特性。与游离ELE相比,ICG-ELE-NE-gel结合近红外光照射后对MCF-7 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且能被MCF-7细胞大量摄取。该研究成功制备了ICG-ELE-NE-gel,该制剂结合 808 nm激光照射后,抗肿瘤活性增强。

    榄香烯吲哚菁绿纳米乳原位凝胶乳腺癌光热治疗

    基于成分-药效对比分析鸡内金不同给药形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疗效差异

    杨婷冯佳敏张定堃李雪...
    2699-2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现代分析技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模型系统评价鸡内金不同入药形式化学成分和药效的差异性,为鸡内金消食功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分别测定鸡内金散剂和汤剂蛋白质、酶、多糖、氨基酸及黄酮类成分,散剂和汤剂总蛋白分别为0。06%、0。65%;散剂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效价分别为27。03、44。05 U·mg-1;汤剂多糖为0。03%,散剂中未检出多糖;散剂和汤剂中L型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79。81、8。27 mg·g-1;总黄酮质量分数为 59。51 μg·g-1,汤剂未能检测出酶和黄酮类成分。散剂可明显降低体外营养糊黏度,而汤剂与空白组对营养糊黏度降低无明显作用。采用碘乙酰胺灌胃结合不规则饮食法制备FD大鼠模型,结果显示,散剂和汤剂均可显著提高大鼠胃排空作用、小肠推进率、消化酶活力、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饥饿素(ghrelin,GHRL)水平,显著降低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5-羟色胺[3-(2-ammonioethyl)-5-hydroxy-1H-indolium maleate,5-HT]、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SST)水平(P<0。05,P<0。01)。散剂和汤剂给药在同等剂量级别组之间比较,散剂组大鼠胃肠推进作用、血清GAS、GHRL、VIP和SST水平明显优于汤剂组,散剂组在胃肠推进作用、血清MTL、GAS、GHRL水平稍高于其2倍生药量的汤剂组,散剂组血清SST、5-HT、VIP水平稍低于其 2 倍生药量的汤剂组。综上,鸡内金汤剂与散剂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均有治疗作用,但两者作用有较明显差异;同等剂量下,散剂消食药效明显优于汤剂,汤剂需增加剂量以补偿药效。推测鸡内金消食药效具有二元性,散剂的消食活性成分可能包括酶和L型氨基酸,汤剂主要依靠L型氨基酸发挥药效,该研究为探究鸡内金消食活性物质、提高临床用药效果提供了新证据。

    鸡内金汤剂散剂化学成分疗效差异

    基于止血药效的地榆炒炭工艺及质量标志物研究

    程旭希周子云胡庆莲吴洪丹...
    2710-2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榆经炒炭后止血活性显著增强被广泛报道与应用,而药典中规定的指标性成分鞣质与没食子酸经炒炭后含量下降,这与止血效应增强相矛盾。由此,该研究根据止血药效优化地榆炒炭工艺,并全面解析地榆及其不同程度炮制品的成分,由此探寻止血物质基础。结果表明,250℃炒制 14 min的炮制品符合药典对炭药的性状描述,该炮制品展现出显著优于生地榆的快速凝血与血液吸附能力(P<0。05)。在大鼠断尾、肝脏出血、肌肉创伤模型中都能显著缩短出血时间,显著优于生品、炒炭过度品及氨甲环酸(P<0。05)。鞣花鞣质、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焦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镁(Mg)、钙(Ca)、锰(Mn)、铜(Cu)、锌(Zn)等物质的含量与止血效应呈强或极强正相关,或为地榆炭止血的物质基础,其中鞣花鞣质、鞣花酸、Mg、Ca含量高,在 14 min地榆炭中分别达(106。73±14。87)、(34。86±4。43)、(2。81±0。23)、(1。21±0。23)mg·g-1。最后,地榆炮制品与生地榆的粉末色差值(ΔE∗ab)与上述止血物质的含量呈强或极强正相关。综上,根据止血药效优化地榆炒炭工艺:250℃炒制14 min止血效果最佳;提出增设鞣花酸和/或饮片粉末色度值为地榆炭炮制工艺指标与质量控制指标。

    地榆地榆炭止血药效物质炮制工艺质量标志物

    曼陀罗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MBM-5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王晓晴刘博王子墨赵司南...
    2722-2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对木本曼陀罗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MBM-5(茄腐皮镰刀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化学及生物活性研究。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如开放ODS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型HPLC等),从F。solani MBM-5培养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 6 个烯酸类化合物,包括 1 个新化合物和 5 个已知化合物。利用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学(UV、IR、NMR、HR-ESI-MS等)方法及Mosher's反应,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分别为fusaridioic acid E(1)、fusaridioic acid C(2)、fusaridioic acid A(3)、L660282(4)、hymeglusin(5)、hymeglnone(6),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化合物。采用MTT法和Griss法,分别评价了所有化合物对 2 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 释放NO的影响及其抗炎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 5 对A549 和HepG2 细胞株具有较强的生长抑制活性(IC50 分别为 4。70、13。57 μmol·L-1),并且化合物 1 和 6 可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 细胞的NO释放量,其IC50 分别为 77。00、70。33 μmol·L-1。

    木本曼陀罗内生真菌茄腐皮镰刀菌MBM-5烯酸类化合物生物活性评价

    马兜铃酸Ⅰ-脱氧核苷结合物对照品制备方法研究

    杨晓芹屈碧琼刘洁胡信全...
    2728-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以马兜铃内酰胺Ⅰ为原料的溴化及交叉偶联二步有机合成工艺,粗产物经过 4 种溶剂除杂纯化,制得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s Ⅰ,AAⅠ)的3 种脱氧核苷结合物产物AAⅠ-dA、AAⅠ-dG、AAⅠ-dC,2 步反应的收率均可达到90%,产物纯度均大于 98%,满足中药化学对照品定性定量要求。该工艺重复性好,适合放大制备,具有制备步骤短及纯化操作高效、勿需色谱分离、产品收率及纯度高等特点。相比其他方法,该方法优势显著,更适于马兜铃酸Ⅰ-脱氧核苷结合物化学对照品制备。新开发的工艺为马兜铃酸Ⅰ-脱氧核苷结合物对照品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相关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兜铃酸Ⅰ-脱氧核苷结合物合成制备溴代反应偶联反应

    基于UPLC-MS/MS的夏枯草不同时期的果穗差异代谢物分析

    陆玉爱刘恃君林丽美侯师艺...
    2734-2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枯草因夏至而枯得名,不同采收时期对其品质的形成影响重大。然而,目前对夏枯草不同时期果穗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较少,所涉及的代谢产物尚不清楚。为了阐明夏枯草果穗的代谢物及代谢通路,该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结合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整体表征夏枯草不同时期的果穗化合物差异性,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鉴定差异代谢物,并且对相关代谢通路进行分析。代谢组学的结果共鉴定出了 602 种代谢物,其中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数量最多,黄酮类次之;根据VIP>1 且P<0。05,发现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等为其主要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结果提示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氨基苯甲酸盐的降解、苯甲酸盐的降解、花青素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植物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色氨酸的代谢、苯丙酸类物质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为主要通路。这些结果旨在阐明夏枯草差异代谢物的动态变化情况,为深入研究夏枯草果穗采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夏枯草不同时期UPLC-MS/MS代谢组学代谢通路

    人参皂苷Rg1通过IRE1-JNK-CHOP通路抑制自噬改善OGD/R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李雨晴魏梁丽袁雨琪杨子腾...
    2745-2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GRg1)对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大鼠嗜铬细胞瘤(rat adrenal pheochromocytoma,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是否与调控肌醇需求酶 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IRE1)-c-Jun 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C/EBP 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信号通路有关。在PC12 细胞中建立OGD/R模型,将PC12 细胞随机分组为对照组、模型组、OGD/R+GRg1(0。1、1、10 μmol·L-1)组,OGD/R+GRg1+雷帕霉素(rapamycin,自噬激动剂)组、OGD/R+GRg1+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自噬抑制剂)组、OGD/R+GRg1+衣霉素(tunicamycin,内质网应激激动剂)组、OGD/R+GRg1+4-苯基丁酸(4-phenylbutyric acid,4-PBA,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组、OGD/R+GRg1+3,5-二溴水杨醛(3,5-dibromosalicylaldehyde,DBSA,IRE1 抑制剂)组。除对照组外,其他组都进行OGD/R处理,即氧糖剥夺 6 h再复氧 6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 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MDC法检测细胞自噬体的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 Beclin1、LC3-Ⅱ、p62 和通路相关蛋白 IRE1、p-IRE1、JNK、p-JNK、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CHOP 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0。1、1、10 μmol·L-1 GRg1 剂量依赖性地提高了 PC12 细胞的活力,降低了自噬蛋白 Beclin1、LC3-Ⅱ和通路相关蛋白 p-IRE1、p-JNK、GRP78、CHOP表达,降低了细胞凋亡率和MDC荧光强度,同时也增加了p62 蛋白表达。而分别干预自噬和内质网应激后,与OGD/R+GRg1(10 μmol·L-1)组相比,OGD/R+GRg1+rapamycin组和OGD/R+GRg1+tunicamycin组细胞凋亡率和MDC荧光强度增加,自噬蛋白Beclin1、LC3-Ⅱ和通路相关蛋白p-IRE1、p-JNK、GRP78、CHOP 表达增加,细胞相对存活率和p62 蛋白表达降低。3-MA、4-PBA和DBSA则发挥了相反作用。综上所述,GRg1 可能通过IRE1-JNK-CHOP通路抑制自噬而改善OGD/R诱导PC12 细胞的损伤。

    人参皂苷Rg1(GRg1)氧糖剥夺/复氧(OGD/R)内质网应激自噬IRE1-JNK-C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