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中药药剂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伍振峰杨书洁杨怡琴王子千...
    285-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21 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中药药剂学也在向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渗透到药品研发、制造、评价以及应用等各个环节,促进各环节相交互,提高了中药制剂品质和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中药药剂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创新中药制药技术,加速中药药剂学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为世界科技提供更前沿的技术支持,带动中药产业的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参考近年来我国中药药剂学发展研究的相关进展,该文在此基础上探讨数字中药药剂学当前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后续中药药剂学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数字化中药药剂学药物研发制药过程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黄芪及活性成分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马定财王哲王毛毛张育贵...
    294-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是癌症死亡原因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其有效治疗是现代医学难题.肺癌属于中医"肺积""息贲""劳嗽"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肺癌方面已积累大量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黄芪是补气药代表之一,黄芪治疗肺癌以"气虚邪滞"为主要证型,"扶正祛邪"为其基本治则.黄芪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抑制肿瘤侵袭和迁移、调控肿瘤微环境、抗肿瘤血管生成、调节自噬、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增强机体免疫和抑制免疫逃逸、逆转顺铂耐药等.黄芪治疗肺癌的活性成分有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等.该研究从黄芪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成分基础治疗肺癌两大方面进行综述,为黄芪资源及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并为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黄芪活性成分肺癌药理活性调节自噬调控肿瘤微环境逆转顺铂耐药

    稀有人参皂苷的应用基础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郭佳龙刘畅王瑶袁成福...
    304-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稀有人参皂苷是一类天然含量稀少、生物利用度较高、生物学活性较突出的次生皂苷,其获得途径通常是由人参属植物中直接提取的原型皂苷经生物学或化学方法转化得到,近来年还出现了利用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创建的微生物细胞工厂合成的途径.稀有人参皂苷因其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等方面的显著生物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稀有人参皂苷综述多数集中在转化制备、工艺优化及药理活性等方面,而在产业化分析方面有所不足.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了目前常见稀有人参皂苷的结构类型、药理活性、获取来源以及转化途径,并概括了目前已有稀有人参皂苷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未来的研究与利用展望,以期为提升稀有人参皂苷的基础研究水平,并促进其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人参属稀有人参皂苷应用基础开发利用

    中药材干燥过程中的活性成分变化机制研究现状

    李玉姗邱勋荣齐娅汝万琴...
    315-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燥是植物性中药材采收之后重要的加工工序,与中药材质量形成密切相关.干燥过程中植物多种抗胁迫机制的触发及其内部微生物的群落活动、物理化学变化等通常引起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显著变化,从而影响其药用价值.因此,认识中药材干燥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变化机制,对调控其干燥品质、改进干燥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已有研究,该文综述了中药材干燥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多种变化机制,以期为形成活性成分调控策略、提高中药材干燥技术水平、提升中药材质量提供参考.

    中药材干燥活性成分生理作用理化转化

    中医药靶向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干预疾病的研究进展

    王昭张军平杨颖溪
    325-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通过一种名为NETosis的程序后形成的一种纤维网状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诱捕和杀死病原体.同时,NETs也广泛参与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癌症、再灌注损伤等重大疾病的病理过程,因此调节NETs已成为防治上述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突出的贡献.近年研究发现多种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和单味中药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癌症、再灌注损伤等重大疾病病理过程中的NETs,进而改善相关疾病的症状.该文综述近五年国内外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和单味中药调节NETs的研究进展,以供参考.

    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中药有效成分机制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极化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中药的干预

    梁晓刘建勋
    334-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巨噬细胞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是参与维持肺内微环境稳态的关键因素,由于其高度的可塑性,可在不同的条件下极化为不同的亚型:经典活化巨噬细胞M1 和选择性活化巨噬细胞M2,两者分别具有促炎和抗炎作用.M1/M2 表型与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涉及的多种信息分子和细胞因子在各种肺部疾病中均有重要的调控表型的作用,且在不同疾病中表型的转换也存在明显差异.该文主要通过综述巨噬细胞极化生物学特性,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等肺部疾病中的作用特点和以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为靶点的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对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旨在挖掘巨噬细胞极化在调控肺部炎症方面的潜力,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巨噬细胞极化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肺部疾病中药

    "禁抗"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药食同源中药资源饲料化开发中的应用策略探索

    邵芊芊肖平张霞郭盛...
    34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禁抗"时代背景下,药食同源中药资源饲料化是抗生素替代品开发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以药食两用中药资源为原料开发出既有益农畜又保障营养平衡且精准的饲料产品成为了难题.人工智能技术在饲料生产和提高智能养殖效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药食同源中药资源饲料化开发中,在保证精准营养的基础上,也可以同时发挥药食同源中药的饲用价值和替抗价值.为了在药食同源中药资源饲料化开发领域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该文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了文献可视化分析,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在饲料配方优化领域有较好的应用.然而,药食同源中药资源智能化利用研究尚处空白.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药食同源中药资源饲料化具有可行性.因此,该文首次提出药食同源中药饲料原料智能配方系统框架,以期为药食同源中药资源饲料化开发领域的研究和抗生素替代品开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能够为当代畜牧业和中药产业开辟出一条崭新的绿色产业链.

    药食同源中药人工智能智能算法精准营养饲料配方优化可视化分析

    羌活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甘倩倩杨萍王红兰朱文涛...
    354-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对羌活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生产高质量羌活种子提供理论依据.以花后不同发育阶段的羌活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形态结构观测和植物生理学的方法,对种子外部形态、营养物质、酶活性和内源激素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羌活种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种皮颜色从浅绿色变为褐色,含水量逐渐下降;淀粉含量逐渐升高,蔗糖含量呈升降交替的变化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花后 7 d达到峰值 4.52 mg·g-1,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花后 14、42 d分别达到最高值 6.00 mg·g-1 和最低值 4.94 mg·g-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再趋于平稳,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种子内 4 种内源激素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生长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IAA和ABA含量远高于其他激素,以IAA为代表的促进植物发育类激素含量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大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抑制类激素ABA则相反.研究结果明确了羌活种子发育进程中营养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特征,对高质量羌活种子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羌活种子发育营养物质抗氧化酶内源激素

    菘蓝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全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张苛苛谭宇萍徐欢欢孙术富...
    361-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4CL)是植物中类黄酮、可溶性酚酯、木脂素和木质素等苯丙烷类化合物上游途径的关键酶.该研究基于菘蓝基因组数据库,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 13 个 4CL家族成员为参考序列,获取菘蓝 4CL基因家族的候选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4CL基因表达模式及类黄酮代谢成分积累模式等研究.结果共获得 13 条菘蓝 4CL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Ii4CL1~Ii4CL13,分别定位到 1、2、3、4、6 号染色体上.基因结构与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菘蓝 4CL基因家族成员的内含子数目为 1~12,蛋白结构域具有高度保守性.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在菘蓝 4CL基因家族成员启动子序列中存在多个响应元件,其中茉莉酸反应元件数量最多.共线性分析表明菘蓝 4CL基因家族成员与同科植物拟南芥之间存在更近的亲缘关系.qPCR结果显示,菘蓝 4CL基因家族表达分析发现 10 个 4CL基因在菘蓝的地上部分相对表达量更高.对菘蓝不同部位类黄酮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检测,发现菘蓝的类黄酮主要积累在地上部分.该研究为深入探索菘蓝 4CL基因家族成员参与菘蓝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菘蓝生物信息学分析类黄酮

    洋地黄毒苷合成途径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韩洋夏梦张逸风苏平...
    370-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洋地黄毒苷作为中药洋地黄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强心药物之一.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是洋地黄毒苷生物合成途径酶,属于短链脱氢酶/还原酶(SDR)家族,起到氧化和异构前体化合物甾醇的作用,参与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该研究从洋地黄中首次克隆得到2 个3βHSD基因,实验结果显示:Dp3βHSD1 开放阅读框为780 bp,编码 259 个氨基酸;Dp3βHSD2 开放阅读框为774 bp,编码257 个氨基酸.Dp3βHSD1/2 均具有TGxxxA/GxG辅因子结合位点和YxxxK催化位点基序,含有SDR酶的活性位点和NAD(P)结合位点.通过体外酶促试验证实Dp3βHSD1/2 均能催化孕烯醇酮生成洋地黄毒苷前体化合物黄体酮,且 Dp3βHSD1 较 Dp3βHSD2 具有更强的催化能力.基因表达水平分析表明Dp3βHSD1 基因在叶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p3βHSD2,而洋地黄毒苷在叶中特异性富集,基于以上结果推测洋地黄毒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孕烯醇酮脱氢生成黄体酮过程主要由Dp3βHSD1 催化完成.该研究成功解析了功能性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为进一步解析洋地黄中强心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洋地黄洋地黄毒苷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功能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