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杂志

肖培根

半月刊

1001-5302

cjcmm2006@188.com,cjcmm2006@126.com

010-6404583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中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现存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学术性刊物,论文被CA(化学文摘),BA(生物学文摘),IPA(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等国际著名文摘和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为《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药典》植物药基原鉴定DSS标准序列库的建立

    王多梅蒋超蒲婧哲胡冲...
    6249-6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分子生药学的发展,DNA分子标记在中药基原鉴定中的优势日益显著.为了弥补现有标记在中药质量监管中应用的局限性,该团队自主设计了一种新型分子标记,命名为DNA特征序列(DSS),该标记是仅出现在某个特定分类单元的DNA序列,长度40 bp,鉴定准确率高.该文旨在筛选并验证可准确鉴别《中国药典》一部中收录的植物类药材DSS标记,建立标准核酸序列研制的操作规程,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在中药质量监管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首先使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CGIR)获取待测样品、同属近缘物种及通用背景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利用IdenDSS软件获得待测物种DSS序列组及其特异性引物对,通过DNA提取、PCR扩增、测序、序列比对进行验证,共获得203种药材的DSS序列.将上述序列上传至中药分子鉴定平台(www.herbsdna.com)标准数据库中,建立了用于大宗药材鉴定的标准DSS序列存储库,为中药质量监管提供重要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形成DSS标准核酸序列研制操作规程,为进一步以更多元化的基因组序列为基础进行DSS筛选与应用奠定基础.

    DNA特征序列基原鉴定标准核酸序列

    全球物种数量最多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进展

    陈梓媛华中一袁媛
    6257-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绿体基因组是研究植物分类、进化和异源生产次生代谢产物以及蛋白药物的重要工具.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测序成本的下降,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得到了快速积累.但已发布的叶绿体基因组相关数据库存在数据不全面、不完整和管理不足以及叶绿体基因组相关信息不准确、不统一等问题,给叶绿体基因组的开发利用带来更多挑战,亟须建立一个能提供全面且可靠信息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该文对全球物种数量最多的叶绿体基因组综合数据库(Chloroplast Genome Information Resource,CGIR)进行简要介绍.该数据库包含了基因组(genomes)、基因(genes)、微卫星序列(SSRs)、DNA条形码(bar-codes),DNA特征序列(DSSs)5个模块,目前已收录了16717个物种的34923条叶绿体基因组.基于数据库模块功能,文章还系统总结了该数据库在植物系统发育分析、物种鉴定和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应用进展.未来将对该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持续更新,以期为叶绿体基因组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并进一步推动中药鉴定、资源保护、种质创新等研究.

    叶绿体基因组数据库DNA特征序列应用进展

    煅牡蛎(长牡蛎)及其加工产品分子鉴定方法研究

    肖智扬胡力白云俊蒋超...
    6264-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煅牡蛎是我国临床常用贝壳类中药.由于牡蛎在加工过程中,其显微特征遭到破坏,并且明火煅制会破坏牡蛎的DNA,导致难以进行基原鉴定.建立煅牡蛎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方法,可为煅牡蛎药材及其加工产品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提供保障.该文以长牡蛎为例,改良了煅牡蛎饮片及其配方颗粒的DNA提取方法,并获得了高质量的DNA;基于长牡蛎与其他2个基原的特异性SNP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建立煅牡蛎(长牡蛎)配方颗粒位点特异性鉴别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专属性和适用性考察.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54℃、循环次数为44次时,煅牡蛎(长牡蛎)及其配方颗粒PCR扩增产物在102 bp处产生单一明亮的鉴别条带,而牡蛎的另外2个来源近江牡蛎、大连湾牡蛎无条带.该研究首次建立了煅法动物类药材DNA提取和PCR鉴定方法,为解决煅法饮片鉴定难的问题、保障用药安全提供工具.

    长牡蛎煅牡蛎配方颗粒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聚合酶链式反应

    基于SSR标记的千里香种质DNA分子身份证构建

    孙诚王博铖陈梓媛蒋超...
    6272-6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促进千里香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为千里香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该文对千里香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了DNA分子身份证.基于千里香基因组筛选出的9个SSR标记,以65份千里香种质为材料,采用多重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分析扩增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和等位基因.根据9对SSR引物的扩增带型,对每个千里香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供试样品的DNA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9对SSR引物共检测出78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67个;观测杂合度为0.338~0.831,平均为0.601;期望杂合度为0.413~0.853,平均为0.721;Shannon′s信息指数为0.880~1.994,平均为1.41;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391~0.835,平均为0.696,遗传多样性丰富.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347时,可将65个种质划分为5个群组.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态性较高的5对核心引物组合,构建了千里香种质DNA分子身份证,并为云浮种质资源圃中保存的49份核心种质制作了二维码身份证,为千里香的新品种选育、生产利用及溯源奠定基础.

    千里香简单重复序列(SSR)DNA分子身份证

    基于遗传多样性的泰和乌鸡家系构建研究

    刘姣高海云袁媛刘天睿...
    6281-6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泰和乌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的药用历史悠久,原产于江西省泰和县,虽已建立保种场,但其家系组成、近交率和有效群体大小等遗传多样性信息尚不清楚,不利于进行资源保护及品种改良.该文随机选取3个泰和乌鸡保种场2021年随机交配保种群体80只,并基于乌鸡全基因组和重测序数据,利用等位基因频率(MAF)、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有效群体含量(Ne)和连续性纯合片段(ROH)等参数对泰和乌鸡保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利用80只泰和乌鸡重测序数据,共获得9641411个SNPs标记,多态标记位点、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81、0.34、0.33,平均IBS遗传距离为0.38±0.0082.共检测出15969个ROH,平均长度为0.73 Mb,主要集中在0~2 Mb,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1509,在高频ROH区域检测出424个基因,包括2个与色素沉着相关的基因SLC13A4和DDX6.上述结果表明,泰和乌鸡保种群体的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远,有效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且近交程度较高.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了有助于保护泰和乌鸡遗传资源的家系构建方案,以期提高泰和乌鸡的保育水平.

    泰和乌鸡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近交系数

    大规模基因表达谱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陈凤鸣赵冉冉韩星星李欢...
    6291-6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规模基因表达谱技术通过生成或整合大量药物诱导的基因表达数据,并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匹配分析,以识别药物-基因及疾病间的复杂关系和功能网络,推动药物研究的发展.中药因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复杂作用机制,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难以全面解析其生物学效应.基于大规模基因表达谱融合人工智能的药物研发策略展现了独特优势,其核心在于无需依赖特定药物靶点或作用机制等先验知识.该文全面综述了大规模基因表达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创新性应用,同时概述了大规模基因表达谱的发展历程、模式匹配算法优化及相关数据库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总而言之,基于大规模基因表达谱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为中药的现代化应用和理论创新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假设生成工具.

    大规模基因表达谱中药人工智能算法模式匹配

    基于BMP和SIRT信号通路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作用机制

    孙天昊张雯李静孙禹新...
    6302-6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管钙化显著增加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全因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然而,CKD血管钙化的机制尚不完善,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相对有限.研究发现,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表型转变为成骨样表型是CKD血管钙化的关键环节.随着对钙化相关发病机制的探索不断深入,已有研究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信号通路可以通过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转分化参与血管钙化的过程.在漫长的医疗探索中,中医药积累了大量防治肾脏疾病的宝贵经验.现代研究表明,中医药凭借其多通路、多靶点、低毒性的特点,在防治CKD血管钙化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中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因此,该文研究将立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信号通路,对中医药防治CKD血管钙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介绍,以期为CKD血管钙化的中医药临床诊治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思路.

    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骨形态发生蛋白沉默信息调节因子中医药

    芍药甘草汤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丁子涵王楠杨骏李玲...
    6311-6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芍药甘草汤(Shaoyao Gancao Decoction,SGD)是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所载方剂之一,由白芍和炙甘草组成.实验及临床案例证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抗炎、镇痛、解痉、保肝等功效,现广泛应用于治疗临床疾病,其中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效果良好.该文对近年来有关芍药甘草汤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从基础方证探析、临床应用、作用机制3个方面总结芍药甘草汤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全面阐述了芍药甘草汤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研究提出了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以期为芍药甘草汤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以及芍药甘草汤复方制剂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借鉴意义.

    芍药甘草汤消化系统疾病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综述

    不同干燥方式对裸花紫珠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侯晓燕兰晓燕朱利婉邱子栋...
    6320-6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裸花紫珠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裸花紫珠质量的影响,确定裸花紫珠适宜的产地加工方法,该研究利用UPLC-UV-Q-TOF-MS技术表征并鉴定了裸花紫珠中主要的苯乙醇苷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等化合物35个,并选择其中紫外吸收较强、含量较高的8个化合物,建立了其同时含量测定的方法,用以评价不同加工方法裸花紫珠的质量.通过UPLC-UV-Q-TOF-MS结合PCA整体比较了阴干、晒干、不同温度(50、60、70、80、90、100℃)烘干及不同功率(119、231、385 W)微波干燥裸花紫珠样品的异同,进一步通过去咖啡酰基类叶升麻苷、胡黄连苷Ⅲ、木犀草苷、连翘酯苷B、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6-羟基木犀草苷、咖啡酸的含量变化,发现化合物总含量以及多数化合物的含量均呈现随着烘干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着微波功率的降低而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样品中化合物含量、低碳、节能等需求,裸花紫珠生产过程中建议采用231 W微波干燥、低温烘干或自然晒干的干燥方式.该研究为裸花紫珠药材的产地干燥加工方法的选择及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裸花紫珠干燥方式含量测定UPLC-UV-Q-TOF-MS

    京大戟醋制调节双歧杆菌-短链脂肪酸代谢改善肠毒性作用研究

    叶凌俊徐晓芬陈赛雅张欢...
    6331-6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京大戟醋制调节肠道菌群减轻肠道毒性的作用机制,寻找与醋制减毒相关的关键菌群并验证其功能.该研究采用衍生化方法对京大戟醋制前后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结合前期肠道菌群测序结果,通过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寻找与短链脂肪酸含量相关的关键菌群.通过单菌移植实验明确关键菌群调节短链脂肪酸代谢改善京大戟肠道毒性的作用,进一步将粪便提取物加入到Caco-2和RAW264.7细胞共培养体系中,以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和炎症因子为指标评价其毒性差异;同时通过短链脂肪酸受体阻断剂的应用,明确短链脂肪酸在京大戟醋制降低肠道毒性中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京大戟醋制后可以改善生品诱导的短链脂肪酸含量下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双歧杆菌与乙酸、丙酸、异丁酸、正丁酸、异戊酸、正戊酸的含量呈正相关.单菌移植结果显示,双歧杆菌能够改善京大戟生品导致的短链脂肪酸含量下降,提高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并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细胞实验结果同样证实,双歧杆菌移植后的粪便提取物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并提高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通过游离脂肪酸受体-2抑制剂GLPG0974的应用,证实这种改善作用与短链脂肪酸通路相关.该研究表明双歧杆菌是京大戟醋制降低肠道毒性的关键菌群,醋制后双歧杆菌丰度增高,提高肠道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抑制肠道炎症反应并提高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京大戟的肠道毒性.

    京大戟醋制减毒炎症双歧杆菌短链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