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耳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耳科学杂志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中华耳科学杂志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杨仕明

季刊

1672-2922

zhek301@sina.com,zhek301@163.com

010-66939502

100853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耳科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面向从事耳科学,神经耳科学和耳神经外科学工作的临床、科研及教学人员。办刊方针为;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政策。反映我国耳科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推动我国耳科学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庭医学发展与中国前庭医学展望

    吴子明刘博韩军良张素珍...
    1-3页

    听神经瘤患者围手术期前庭康复训练的循证研究

    王淼官春燕李菲黄婷...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索、评价和汇总听神经瘤患者围手术期行前庭康复训练的相关证据.方法 通过循证问题确立、系统文献检索、文献筛选、文献质量评价、证据总结及等级评定等步骤提出实践建议.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指南2篇、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研究3篇、类实验研究1篇,筛选出17条证据,分为影响因素、康复原则、干预时机及方法、效果评估等4个方面.结论 本研究科学严谨,所得证据能较好地为听神经瘤患者围手术期行前庭康复提供依据.实践时需早期识别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此外,康复训练的剂量、时机及效果评估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

    听神经瘤围手术期前庭康复患者循证医学

    前庭阵发症的临床评估与进展

    胡全福杜一徐正燕廖镇密...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眩晕疾病,其病因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VP症状为主要诊断依据,而影像学、前庭功能检查及听力学检查等辅助检查可作为排除依据.治疗手段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尤其是小剂量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对于药物可控的患者,手术非必需选择.阵发性耳鸣和打字机耳鸣可能是血管压迫耳蜗神经的特异性指标,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未来研究的方向应包括针对VP的确诊及治疗手段,以期精准医学在此类疾病的诊疗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主要对VP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前庭阵发症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综述

    特发性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评估的研究现状

    刘瑞琪张祎刘博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突发性聋(突发性聋)是常见的耳科急症,全球范围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8%~60%患者在听力下降的同时会伴有眩晕等前庭症状,且往往有较重的听力损伤并预后欠佳.30%~80%的突发性聋患者存在前庭功能异常,且无论是否伴有眩晕,都可能存在前庭功能损伤.虽然对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的研究和报道日渐增多,但很多方面尚存在争议,为明晰相关问题,我们从突发性聋患者的前庭症状和功能评估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临床实践有所指导.

    听力损失,突发性前庭功能试验

    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李玲户红艳王乐赵堃...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特征,并观察其复位效果.方法 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门诊2018年1月—2022年6月确诊为BPPV且年龄<18岁的17例患儿为儿童组,同期就诊确诊为BPPV行复位治疗的成年患者5275例为成人组,比较两组临床发病特点,分析其发病率、复位治疗效果等临床特征.结果 儿童患者BPPV发病率为3.4%低于成人患者发病率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组继发性BPPV比例为70.6%,高于成人组的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组BPPV治愈率为94.1%,成人组的治愈率为92.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02,P=0.750).结论 儿童BPPV发病率虽低于成年人,但并不少见,且复位治疗效果与成人无差异,一旦确诊建议尽可能行复位治疗.儿童BPPV以继发性多见,对于主诉不清或者已诊断为其他眩晕疾病的患儿,可加强变位试验的应用,谨防漏诊,延误患儿康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儿童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七年大数据回顾分析

    刘兴健杜一王郁任丽丽...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但目前我国尚缺乏对BPPV大样本数据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旨在为BPPV患者家庭疾病预警和防范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眩晕诊疗中心数据库中眩晕患者45 80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BPPV诊断患者5883例,根据其类型分类,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就诊时间、首诊BPPV类型、复诊BPPV类型等信息.使用Python 3.7进行数据可视化.结果 BPPV患者中,女性3909例,男性1974例,50~59岁人群BPPV患者最多,且各BPPV类型中,女性患者比例均高于男性患者.所有眩晕患者位置性试验(+)阳性率为12.8%.不同类型BPPV比例中后管BPPV比例为64.5%,水平管BPPV比例为30.9%.有1092例BPPV复诊记录,首次诊断BPPV至复诊阴性有411例,234例患者BPPV类型在2~6次的就诊过程中有改变,BPPV类型转换比较常见的是左右耳PC-BPPV之间变化(71例).结论 本研究大数据显示,BPPV患者主要分布在50岁左右人群,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2倍.LC-BPPV患者比例远高于前期研究数据,约占所有BPPV患者的30.9%.在长期随访中,除大部分患者的BPPV类型没有发生变化外,主要的耳石变化存在后管侧别之间、后管与水平管之间进行转换的趋势.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水平半规管数据分析随访干预

    耳源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总结

    岳静易宜芳何艳任小莉...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耳源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Up To Date等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指南网站及专业学会网站中关于耳源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3年6月19日.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同时提取和汇总相关证据.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2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最终形成5个方面的最佳证据.结论 总结了耳源性眩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的最佳证据,形成具体的推荐意见,可为临床工作者制定相关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耳源性眩晕前庭康复循证护理证据总结

    视频头脉冲测试中扫视波参数的重要性分析

    杜一刘兴健王郁徐正燕...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综述旨在全面讨论视频头脉冲中扫视波(catch-up saccades,CS)的参数、机制以及其与前庭功能和相关疾病的联系,从而验证CS在临床评估前庭功能及相关疾病中的关键作用.本文详细描述了CS的参数特征、生理机制以及产生的条件,并深入分析其在前庭-眼反射以及颈眼反射的角色.借助头脉冲抑制模型中的CS,结合动态视敏度以及步态和平衡功能,进一步探讨CS与前庭功能的紧密联系.此外,本文还从不同年龄段、前庭功能损伤、梅尼埃病及前庭性偏头痛等角度,剖析了CS的表现及其在各种疾病背景下的重要性.总之,CS对于维持视觉的稳定性,评估前庭功能的损伤程度以及前庭康复阶段均具有重要价值.

    扫视波前庭眼反射颈眼反射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

    前庭性偏头痛的位置性眼震研究进展

    王雯方琪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庭性偏头痛是常见的中枢性前庭疾病,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诊断主要基于病史,缺乏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运用视频眼动检查,在前庭性偏头痛的发作期和发作间期可观察到不同于外周和其他中枢疾病的特征性位置性眼震.作者分别从前庭性偏头痛位置性眼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以及未来展望进行阐述,以期引起临床关注.

    前庭性偏头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位置性眼震

    老年性前庭病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何荣萍陈秋蓉王欢郑虹...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性前庭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老年性前庭病由Bárány协会分类委员会于2019年提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定论.由于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早期识别和干预可延缓前庭功能进一步的下降.我们就老年性前庭病的前庭功能检查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老年性前庭病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