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栗占国

月刊

1007-7480

cmafsb@163.com

0351-5261401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东华门23号(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5信箱)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广大风湿病学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风湿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风湿病学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风湿病学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设有专论、论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病例)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妥昔单抗治疗风湿免疫病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风湿免疫学分会干燥综合征和IgG4相关性疾病专委会 系统性红斑狼疮专委会赵岩张卓莉
    521-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湿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异常活化相关.利妥昔单抗是一种特异性耗竭B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近年来在风湿免疫病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规范利妥昔单抗在风湿免疫病领域的应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风湿免疫学分会成立了专家小组,对利妥昔单抗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制定了共识建议.本共识共有12条,分别针对利妥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等自身免疫病、特殊人群应用以及应用的注意事项给出了建议,为我国临床医生规范和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风湿性疾病利妥昔单抗自身免疫共识

    "2024年风湿免疫病规范化诊疗及甲氨蝶呤合理应用"病例征文通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537页

    不同抗体亚型抗合成酶综合征并发间质性肺疾病临床特征分析

    周云吕成银尤含笑徐凌霄...
    538-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不同抗体亚型抗合成酶综合征(ASS)并发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的132例ASS-ILD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胸部CT及肺功能等资料,并根据抗氨酰tRNA合成酶(ARS)抗体分为不同亚型.对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对二分类变量资料使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结果 132例ASS-ILD患者中抗合成酶抗体亚型以抗组氨酸抗体(Jo-1)最常见(60/132,45.5%),其次为抗甘氨酸基tRNA合成酶抗体(EJ)(33/132,25.0%)、抗苏氨酸基tRNA合成酶抗体(PL-7)(26/132,19.7%)、抗丙氨酸基tRNA合成酶抗体(PL-12)阳性(10/132,7.6%)、抗异亮氨酸基tRNA合成酶(OJ)抗体阳性(3/132,2.2%).抗合成酶抗体合并抗Ro-52双阳性的ASS患者合并快速进展型ILD的比例显著增加.不同亚型ASS-ILD患者中抗Jo-1抗体阳性组合并感染28例(46.7%),合并关节炎/痛27例(45.0%),较其他组更常见(P<0.05);抗EJ抗体阳性组有显著肺功能下降,且咳嗽31例(93.9%)较其他组更常见(x2=0.15,P=0.047);抗PL-12抗体阳性组肺功能下降较其他组明显(P<0.05),且发热(7例,70.0%)较其他组更常见(x2=0.02,P=0.022).结论 不同抗合成酶抗体亚型中抗Jo-1、抗PL-7、抗PL-12等抗体亚型在ILD更常见,抗PL-12和抗EJ抗体阳性患者肺功能下降明显.

    抗合成酶综合征肺疾病,间质性临床特征抗合成酶抗体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清α1抗胰蛋白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悦冰罗永婧张梦瑶李春...
    545-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血清中α1抗胰蛋白酶(A1AT)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在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131例APS患者、48例疾病对照(8例类风湿关节炎、8例骨关节炎、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和49名健康对照.收集血清样本,采用ELISA测定样本中A1AT的浓度.分析A1AT与AP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GraphPad Prism 10.1.2进行统计学分析和作图.分类变量采取x2检验,连续变量经过正态分布检验,如服从正态分布,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或Welch's t检验(方差不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不服从正态分布,以M(Q1,Q3)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否则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APS患者的血清A1AT浓度显著高于疾病对照[2 048.0(670.6,2 904.0)μg/ml 和 1 099.0(0,1 855.0)μg/ml,U=1 990,P<0.001]高于健康对照[739.5.0(0,1 232.0)μg/ml,U=1 485,P<0.001],疾病对照和健康对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099.0(0,1855.0)μg/ml和739.5.0(0,1 232.0)μg/ml,U=924,P=0.060].同时存在不良孕产史和血栓病史的患者血清A1 AT平均浓度高于单纯产科[(3 212±1 744)μg/ml 和(1 965±1 500)μg/ml,t=2.27,P=0.026]和单纯血栓性 APS患者[(3 212±1 744)μg/ml和(1 963±1 745)μg/ml,t=2.01,P=0.048].同时患动脉和静脉血栓的患者血清A1AT平均浓度高于仅患静脉血栓的患者[(3 390±2 286)μg/ml和(2 148±1 648)μg/ml,t=3.04,P=0.004].复发血栓患者平均A1AT浓度高于单发血栓患者[(2 709±1 941)μg/ml和(1 805±1 627)μg/ml,t=2.10,P=0.040].以健康对照A1AT浓度的95%上限(1 066 μg/ml)作为截断值,TAPS患者中A1AT阳性者复发血栓风险高于阴性者[51.0%(25/49)和26.1%(6/23),x2=3.97,P=0.046].在实验室指标方面,APS患者的血清A1 AT浓度和ES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45),与C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4,P=0.025),与纤维蛋白原(FIB)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25,P=0.027).A1AT具有良好诊断性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95%CI)=0.769(0.699,0.847),P<0.001],灵敏度71.8%,特异度 73.7%,约登指数0.452.结论 A1AT在APS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且可能和血栓事件严重程度有关.

    抗磷脂综合征α1抗胰蛋白酶酶联免疫吸附

    心脏磁共振定量技术在评估新发与长病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肌受累的应用

    王震邓炜蔡静程方月...
    551-557,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定量技术在评估新发和长病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肌受累差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新发和15例长病程SLE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纳入18名年龄、性别、体表面积、体质指数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心电图及心脏磁共振结果.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心脏指数(CI)、左心室每搏输出量指数(LVSV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肌应变、初始T1值和T2值等定量参数.结果 新发和长病程SLE患者的初始T1值[1 114.50(1 089.33,1150.39)ms,1 085.32(1 051.31,1129.75)ms]、T2值[(55.9±3.4)ms,(53.3±1.5)ms]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初始T1值 1 052.62(1 024.75,1 077.59)ms,H=17.72,P<0.001;T2值(51.2±1.3)ms,F=18.70,P<0.001].新发SLE组的T2值高于长病程SLE组(P<0.05).新发SLE组的 LVEDVI[86.87(80.80,93.55)ml/m2]、LVSVI[54.63(50.42,59.03)ml/m2]和 LVMI[48.39(41.65,53.26)g/m2]均高于对照组[LVEDVI:71.11(65.80,81.28)ml/m2,Z=3.02,P=0.003;LVSVI:42.17(40.36,51.33)ml/m2,Z=2.76,P<0.006;LVMI:38.48(35.22,43.83)g/m2,Z=3.10,P=0.002],其 LVEDVI 和 LVSVI 较长病程 SLE 组[LVEDVI:73.30(69.87,84.71)ml/m2,Z=1.97,P=0.048;LVSVI:45.53(42.28,50.98)ml/m2,Z=2.34,P=0.020]也升高.结论 新发 SLE 患者心肌受累更严重,而长病程SLE患者急性心肌损伤得到了缓解.因此,在SLE患者中早期检测心脏受累对于改善预后非常重要.

    红斑狼疮,系统性心脏磁共振心肌损伤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557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基因低表达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及对痛风炎症的影响

    李静何茳萍许娟赵天雪...
    558-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低表达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自噬作用的调控作用.方法 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THP-1)通过转染SIRT6基因感染慢病毒(si-SIRT6)建立SIRT-6低表达THP-1细胞株,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尿酸盐(MUS)组和MUS+雷帕霉素(RAPA)组,对照组细胞加入PBS,MUS组细胞加入MUS,MUS+RAPA组细胞加入MUS和RAPA,各组细胞培养48 h,采用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IL-1β、IL-6和TNF-α水平,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各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5(ATG-5)、重组人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和p62基因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p62、ATG-5、LC3B Ⅱ/LC3B Ⅰ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分析多组间数据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si-SIRT-6转染组THP-1细胞SIRT-6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病毒转染组显著降低(基因:1.09±0.08与0.57±0.03,t=14.91,P<0.001;蛋白:0.21±0.04 与 0.12±0.03,t=4.41,P=0.070).MSU组 si-SIRT6/空白病毒转染THP-1 细胞上清液IL-1β、IL-6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并且MUS+RAPA组细胞上清液IL-1 β、IL-6和TNF-α水平较MUS组进一步升高;si-SIRT6转染THP-1细胞上清液IL-1β、IL-6和TNF-α水平较空白病毒转染THP-1细胞显著升高.MSU组si-SIRT6/空白病毒转染THP-1细胞中p62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TG-5、Beclin-1、LAMP-1 和LC3B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并且MUS+RAPA组细胞中p62基因表达水平较MUS组进一步降低,ATG-5、Beclin-1、LAMP-1和LC3B基因表达水平较MUS组进一步升高;si-SIRT6转染THP-1细胞中p62基因表达水平较空白病毒转染THP-1细胞显著降低,ATG-5、LC3B、Beclin-1和LAMP-1基因表达水平较空白病毒转染THP-1细胞显著升高.MSU组si-SIRT6/空白病毒转染THP-1细胞中P62蛋白表达水平较MUS组显著降低,ATG-5、LC3B蛋白表达水平较MUS组显著升高(P<0.05),并且MUS+RAPA组细胞中P62蛋白表达水平较MUS组进一步降低,ATG-5、LC3B蛋白表达水平较MUS组进一步升高(P<0.05);si-SIRT6转染THP-1细胞中P62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病毒转染THP-1细胞显著降低,ATG-5、LC3B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病毒转染THP-1细胞显著升高.结论 SIRT-6基因低表达可促进单核细胞炎症反应和细胞自噬作用,并且尿酸盐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可加重炎症反应和细胞自噬作用.

    痛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单核细胞炎症反应自噬尿酸盐雷帕霉素

    关于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部
    565页

    白塞病血管受累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潘冬梅赵铖陈战瑞覃芳...
    56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白塞病(BD)血管受累的临床特征和发病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认识白塞病血管受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22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0例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血管受累和无血管受累,病情好转组和进展组白塞病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无差异,统计学方法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220例白塞病患者中,平均年龄(36.5±15.3)岁,有血管病变的患者23例(10.5%),男性20例(87.0%).②与无血管受累的白塞病患者相比,血管受累白塞病患者吸烟[6.1%(12/197)与 34.8%(8/23),x2=17.19,P<0.001],心脏受累[1.5%(3/197)与13.0%(9/23),x2=6.42,P=0.011],CRP升高[56.3%(111/197)与 78.3%(18/23),x2=4.08,P=0.043]的比例明显增高.③血管受累的白塞病患者中,11例(47.8%)有静脉病变,20例(87.0%)有动脉病变,其中8例(34.8%)患者同时有静脉和动脉受累.最常见的血管受累类型是动脉扩张型11例,主要以动脉瘤(10例)为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④23例血管受累白塞病平均随访18.3个月,16例(69.6%)病情好转稳定,7例(30.4%)病情进展,其中4例死亡(1例男性,3例女性).有91.3%(21/23)的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82.6%(19/23)的患者接受了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65.2%(10/23)的患者接受了环磷酰胺治疗,43.5%的患者接受了沙利度胺治疗,分别有13%(3/23)的患者接受了环孢素和甲氨蝶呤治疗,有8.7%(2/23)的患者接受了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有21.7%(5/23)的患者接受了抗凝剂的治疗,抗凝药物均为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有17.4%(4/23)的患者接受了生物制剂治疗;有43.5%(10/23)的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⑤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是白塞病血管受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95%CI)=5.70(1.60,20.90),P=0.009].结论 白塞病患者血管受累发生率10.5%,男性多见,动脉受累比静脉受累更多见,常见动脉瘤;临床应关注患者的CRP和总胆固醇状况.

    贝赫切特综合征血管受累动脉静脉影响因素

    新疆地区三个民族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情况分析

    王佳奇吴雪孟新艳陈晓梅...
    571-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新疆地区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汉族健康人群ANA、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及高滴度情况.方法 选取3687名塔吉克族居民、2 140名柯尔克孜族居民、2034名汉族居民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ANA、抗dsDNA抗体并作对比分析.数据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采用x2检验.结果 塔吉克族组ANA阳性率为 15.1%(555/3 687)[其中男性 10.2%(147/1 445),女性 18.2%(408/2 242)],其中高滴度占 25.8%(143/555);柯尔克孜族组为 16.7%(357/2 140)[男性 10.3%(101/980),女性 19.4%(256/1 160)],高滴度占 14.8%(53/357);汉族组阳性率 16.6%(337/2 034)[男性9.8%(70/720),女性 19.1%(267/1 314)],高滴度占 18.4%(62/337).3个民族间A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4,P=0.162),但塔吉克族ANA高滴度比例较汉族、柯尔克孜族存在差异(25.8%和18.4%,x2=6.02,P=0.014;25.8%和14.8%,x2=14.71,P=0.001),占比偏高.3组中ANA高滴度人群均是51~60岁年龄段最多.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高滴度人群ANA核型占比最多的是颗粒型,汉族则是均质型.塔吉克族组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0.71%(26/3 687),其中高滴度占23.1%(6/26);柯尔克孜族组为0.75%(16/2034),高滴度占31.3%(5/16);汉族组阳性率为0.69%(14/2034),其中高滴度占28.6%(4/14),3组间抗dsDNA抗体阳性率及高滴度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972;x2=0.37,P=0.832).结论 本研究中新疆地区民族间ANA和抗dsDNA抗体及高滴度占比不尽相同,需长期随访,关注自身抗体高滴度人群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情况.

    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