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卢志平

季刊

1007-6239

hkbjb@sina.com

010-66927182

100142

北京市阜成路28号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erospace MedicineCSCDCSTPCD
查看更多>>199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以中文发表论文,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航空航天医学专业的高、中级专业人员和航空航天人机工程人员。栏目设置有论著、临床论著、综述、航医实践、病例报告、述评、专题论述、国际学术交流、人物述林、学术讲座、读者来信和消息报道等。刊文内容涉: 航空医学、航天医学、航空航天生理学、航空航天神经生理学和(或)视觉科学、各种加速度影响及其防护、航空航天人机工程、航空航天操纵技能与心理生理学、航空医疗运输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毛蕊异黄酮预防失重性肌萎缩的效果

    李璠张文娟邓晓铌杨文辉...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RT-SWE)探究毛蕊异黄酮抗失重性肌萎缩的防护效果.方法 通过系统药理学方法筛选出黄芪中抗肌萎缩的潜在关键活性化合物毛蕊异黄酮.18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 cellulose-Na,CMC-Na)灌胃]、尾悬吊(hind limb unloading,HLU)+CMC-Na组(HLU+0.5%CMC-Na灌胃)和HLU+毛蕊异黄酮组(HLU+毛蕊异黄酮灌胃),每组6只.连续灌胃28 d后,分别检测大鼠脏器指数、肝肾毒性、比目鱼肌组织湿重及肌重体重比.采用非侵入式的RT-SWE评价各组大鼠股直肌的厚度和弹性模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组间大鼠脏器指数和肝肾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组间大鼠比目鱼肌重量及肌重体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6、56.44,P均<0.001);与HLU+CMC-Na组相比,HLU+毛蕊异黄酮组大鼠的比目鱼肌重量及肌重体重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组间大鼠股直肌厚度及肌弹性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7、14.68,P均<0.001);与HLU+CMC-Na组相比,HLU+毛蕊异黄酮组大鼠的肌肉厚度和弹性模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毛蕊异黄酮对大鼠无毒副作用,可改善大鼠股直肌的厚度和弹性模量,有效预防失重性肌萎缩,可能为航天员的肌萎缩提供新的候选药物.

    肌萎缩失重模拟药理学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毛蕊异黄酮

    关于出示刊出文稿获基金资助及获奖证明的说明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委会
    136页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诊断飞行员甲状腺结节Logistic回归分析

    谢颖坤韩蕊郑晓慧张巧莲...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常规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对飞行员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的甲状腺结节飞行员的临床资料,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结果和超声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并评价其预测结节良恶性能力.结果 纳入飞行员72例,均为男性;年龄22~55岁,飞行时间75~5 600 h.共检出85枚结节.其中良性结节48枚,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34枚,腺瘤10枚,甲状腺囊性结节4枚;恶性结节37枚,均为乳头状癌.共筛选出甲状腺结节形态、微钙化、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弹性模量最大值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9%、79.6%、81.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8(95%CI:0.850~0.966).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飞行员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超声检查Logistic模型飞行员

    2023年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委会
    143页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军事飞行人员肝内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刘承利蒲猛张书涵赵旭英...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军事飞行人员肝内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切除术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并探讨该病的航空医学鉴定.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患肝内胆管结石军事飞行人员的诊疗过程及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结合新技术进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系陆航直升机空中机械师,男性,40岁,检出胆囊结石12年,肝内胆管结石8年,间断右上腹痛3月余.B超及CT检查示胆囊多发结石、肝右后叶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扩张.行肝脏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腹腔镜肝Ⅵ段精准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和T管引流术.术后6个月复查,恢复良好,航空医学鉴定结论:特许飞行合格.截止投稿日已安全飞行50 h.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下的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军事飞行人员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性好,效果佳,术后恢复良好者可特许飞行合格.

    结石胆管,肝内肝切除术合格鉴定三维可视化技术军事飞行人员

    入选"2023年度中华医学科技论文TOP 100"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编委会
    149页

    民航飞行学员角膜屈光术后裸眼远视力稳定性分析

    祝樵樵梁艳闯赵梓含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民航飞行学员角膜屈光术后的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稳定性,探讨民航招收角膜屈光术后飞行学员标准的合理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9日至2019年3月10日参加民航招收飞行学生体检鉴定合格且曾行角膜屈光术的学生病历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度数.对符合纳入标准者随访3年(每年1次),测量UCVA并行眼科常规检查.使用Landolt缺口环形视力表测量UCVA.按照手术方式、术后观察时间、术前屈光等效球镜和术后残余角膜厚度进行分组,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检验比较随访与招飞时UCVA的变化.结果 角膜屈光术后且招飞合格的飞行学员125例(240只眼),第3年随访时,21只眼(8.75%,16例)UCVA<0.9,其中3只眼(1.25%)等效球镜度数大于-0.5 D;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组、术后观察时间<3年组、术前屈光等效球镜-3.0~≤-4.5 D组、剩余角膜厚度460~≤490 μm组第3年随访时的UCVA与招飞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0、2.82、2.28、3.35,P=0.004、0.005、0.023、0.001).结论 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限制,有条件地招收角膜屈光术后的飞行学员,其UCVA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

    近视视觉,双眼体格检查合格鉴定角膜屈光术飞行学员

    民航招飞学生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研究

    王益蓉王梦媛申芙蓉刘欢...
    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民航招飞学生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值的差异及相关性,探讨左右眼及不同屈光状态对参数变化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收集2017年至2021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地区2 567名招飞体检学生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光联合检影验光的屈光度值,包括球镜(degree sphere,DS)、柱镜(degree cylinder,DC)和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按不同屈光状态分为 5 组:高度近视组[-7.000 D,-6.125 D]、中度近视组[-6.000 D,-3.125 D]、轻度近视组[-3.000 D,-0.125 D]、正视组[0.000 D]、轻度远视组[+0.125 D,+3.000 D],比较左右眼及不同屈光状态睫状肌麻痹前后DS、DC、SE差值;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差异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左右眼和不同屈光状态对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量的影响分别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睫状肌麻痹后DS和SE均较睫状肌麻痹前发生远视漂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95、-36.05,P均<0.001);DS、DC和SE变化量不受眼别的影响(P均>0.05).睫状肌麻痹前后DS和SE变化量均受屈光状态的影响(Hc=217.33、237.59,P均<0.001);DC变化量不受屈光状态影响(Hc=8.22,P=0.084).睫状肌麻痹前后DS和SE变化量以负数为主,集中在(-0.525~0.075)D区间,近视程度越高SE远视漂移越明显.睫状肌麻痹前后SE的值相关性均较高(rs=0.870~0.877),高度近视者的SE相关性最弱(rs=0.288),轻度近视者的SE相关性最强(rs=0.767).结论 招飞大规模筛查中可使用电脑验光,对其测得的柱镜屈光度值可作为参考.

    屈光度睫状肌麻痹剂电脑验光民航招飞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162页

    心脏MRI mapping技术在飞行员心肌组织评估中的初步探索

    张金龙蒋瑞静樊红霞方红...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无创、无辐射的心脏MRI mapping技术初步评估飞行员心肌组织状况,探讨该技术在飞行员心肌组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行心脏MRI检查的飞行员和普通人员.按照年龄分为20~40岁组及>40岁组,分析比较同年龄段飞行员和普通人员心肌纵向弛豫时间(T1值)、横向弛豫时间(T2、T2*值)的差异.将飞行员分别按飞行时间和飞行机种进行分组,分析比较不同飞行时间及飞行机种飞行员心肌T1、T2及T2*值的差异.结果 飞行员总体心肌平均T1值[(1 011.18±24.70)ms]低于普通人员[(1 025.07±25.7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P=0.040).>40岁组飞行员心肌T1值[(1 006.04±29.15)ms]低于普通人员[(1 029.68±20.2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32).歼击机飞行员心肌T1值[(999.04±17.39)ms]低于轰、运、直机飞行员[(1 023.33±25.53)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12).20~40岁飞行员和普通人员心肌T1、T2、T2*值及>40岁飞行员和普通人员T2、T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飞行时间飞行员心肌T1、T2、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歼击机飞行员心肌细胞肥大或心肌纤维化水平可能低于其他机种飞行员.心脏MRI mapping技术在飞行员心肌组织评估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心肌磁共振成像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