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宋鸿升

月刊

1001-2265

zhjcqk@126.com

0411-86658407

116033

大连市沙河口区新生路80号504室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Journal Modular Machine Tool & Automatic Manufacturing Techniqu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与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科协主管的,由科技部和新闻出版署共同审核批准的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1959年创刊。本刊主要讨论新技术在生产工程领域内的实际应用,内容侧重以汽车生产为代表的大批量制造技术及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设计。本刊也多视角、全方位的报道制造领域的研究成果,理论探讨,应用实践,技术展望及行业动态。《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机床及其它工艺装备开发、设计的工程师,从事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及应用的科研院所工程师;汽车、内燃机、摩托车、农机、家电等大批量生产企业的工艺设计、技改设计及设备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机电院校师生等。《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在国内制造业及机电工程院校中具有广泛的影响,相当的权威性和较高的知名度。本刊是历届中文核心期刊,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内主要数据库、文摘刊物所收录,历年来一直被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所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科院文献评价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等六部门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薄板件高精度测量线激光连续扫描路径规划

    徐诚智赵文政刘银华
    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激光检测技术以其高精度的特点在复杂零部件检测中获得广泛应用,扫描路径规划结果对三维薄板件检测精度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线激光具有连续逐行扫描、单帧数据呈直线分布等特点,基于离散视点的规划方法难以实现被测件的各型面关键特征点的自动覆盖测量.为此,提出一种面向检测精度的多目标优化连续覆盖路径规划算法.首先,综合考虑路径长度、传感器入射角等因素,构建线激光连续扫描路径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其次,引入搜索随机树规划策略,通过对不确定度指数的迭代优化实现复杂结构件的全型面上关键特征点覆盖路径规划;最后,结合车门总成扫描案例开展应用验证,并与传统三维覆盖路径规划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所提出方法的测点平均不确定度指数较比较方法有所降低,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复杂薄板件线激光测量连续路径规划覆盖式生长随机树算法

    数控机床XY工作台插补中滤波技术

    陈振炜李艳林阴雷鸣朱进全...
    154-158,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插补过程中,程序段与程序段之间在衔接处的转向,导致在程序段衔接处产生加速度突变,容易引起机床震动,为平滑加速度,对各轴速度进行低通滤波,对各轴速度进行低通滤波即是对各轴的速度曲线进行平滑,从而消除加速度突变,使得机床运行平稳.基于数控机床XY工作台进行研究,采用有限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进行轴滤波,证明了对轴位置点滤波卷积运算,即是对速度进行滤波,并且对滤波产生的轮廓误差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数控机床加工情况,对滤波后产生的进给量过小问题进行分析并做补偿处理.该方法应用于数控激光切割系统,结果证明该方案能改善系统性能,提升系统加工的平稳度.

    S形加减速插补器FIR数字滤波器滤波误差控制滤波补偿

    718镍基合金切削加工过程刀具磨损影响研究

    汪东明单以才
    159-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不同的刀具磨损形式和磨损量对于718 镍基合金切削过程和切削结果的影响,基于有限元工具和正交模型对刀具在刀尖圆磨损、后刀面磨损以及月牙洼磨损 3 种不同磨损形式和不同磨损量条件下对718 镍基合金的切削过程进行了相应的仿真.通过建立多个路径对切削过程温度分布和加工后的表面残余应力分布进行提取、求平均值.结果表明,不管何种形式的刀具磨损,都会对切削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刀具磨损量的增大,切削力和切削温度都会呈现增大趋势,同时表面残余应力也基本上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不过前期切削温度未能使得材料产生更多的热塑性变形时,切削力占主导作用,此时残余应力的变化呈现相应的反常现象.

    有限元仿真刀具磨损切削温度切削力残余应力

    触发开关自动化装配与调测系统设计

    和明军
    164-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触发开关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提升产能保证装调质量的先决条件.针对触发开关自动装调和检测的问题,设计一套触发开关自动化装调系统,提出一种动作过载调测自主学习算法,实现触发开关螺钉拧紧距离的自动调测.利用机器视觉方法对装配过程中的关键部件进行缺陷检测,以快速完成装配质量检测.该系统可实现触发开关的自动装配、铆接、检测、调测、灌封和固化等功能.

    触发开关自动装调视觉检测

    基于输入整形的丝杠传动的振动误差补偿

    郑飂默栾昊轩李备备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丝杠传动系统中存在的由机械结构弹性形变产生的振动误差,首先,通过改进集中参数法与分布式参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系统拉格朗日方程,从而求得动力学模型,得到X、Y方向上的传递函数,并将闭环传递函数进行降阶处理;然后,在Simulink中仿真实验,根据降阶函数计算输入整形器参数,分别比较ZV输入整形和ZVD输入整形的误差补偿效果;最后,在自主研发的实验平台进行应用验证:在负载较轻的X轴运动时,两种补偿方法稳定性相差不多,ZV输入整形器调整时间更短;而在负载较重的Y轴运动时,ZVD输入整形器更稳定.

    振动误差输入整形误差补偿滚珠丝杠系统

    基于机器视觉的小型零件圆度测量

    丁哲文张瑞朱振伟赵华东...
    171-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小型零件圆度误差测量效率低、精度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小型零件圆度测量方法.通过建立机器视觉检测平台,获得零件图像.经过预处理后,通过Canny算子结合8 领域扩张算法划定感兴趣区域,采用多项式插值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获得边缘坐标;然后,利用改进区域搜索算法确定准圆心,并通过最小区域法的几何结构找出最小区域圆心,从而计算圆度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圆度误差的测量重复精度为8.1 μm,能够实现小型零件的非接触测量.

    机器视觉圆度误差边缘检测最小区域法小型零件

    基于ICEEMDAN多尺度熵与NGO-HKELM的转子故障诊断

    陆水李振鹏李军颜东梅...
    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机转子故障信号非平稳、敏感的故障特征不能有效提取,传统分类器参数智能优化算法存在优化速度慢、调整参数多、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基于ICEEMDAN-MSE-KPCA与NGO-HKELM优化的转子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改进的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t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ICEEMDAN)方法对转子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和重构;计算重构信号的多尺度样本熵(multiscale sample entropy,MSE),形成特征向量,通过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方法对高维的特征向量进行降维;最后,将降维后的特征向量输入北方苍鹰算法(northern goshawk optimization,NGO)优化的混合核极限学习机(hybrid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HKELM)进行转子故障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ICEEM-DAN-MSE-KPCA与NGO-HKELM优化的转子故障诊断模型,平均识别准确率可达97.727 3%,平均寻优时间为1.068 1 s,收敛速度快、准确率高以及分类效果好.

    改进的ICEEMDAN多尺度样本熵北方苍鹰算法混合核极限学习机转子故障诊断

    基于时变啮合刚度的修形齿轮承载接触分析

    王浩韩振华周酝晨石万凯...
    181-186,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传统齿轮承载接触分析力学解析方法难以考虑齿廓修形的问题,以齿廓修形渐开线直齿轮为研究对象,基于时变啮合刚度,提出了一种齿轮承载情况下齿间载荷分配系数与齿面接触应力解析算法.通过对比齿轮承载接触时接触点在啮合线方向的变形量与修形量,提出修形齿轮单双齿啮合状态判定方法,并计算不同状态下的啮合刚度;推导修形齿轮的啮合力、刚度与变形的力学关系,建立各啮合齿对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计算模型,应用赫兹接触理论求解齿面接触应力;分别在不同修形高度、修形曲线与配对齿数情况下,计算分析多种齿廓修形算例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与齿面接触应力.结果表明,解析算法求解的齿间载荷分布系数、齿面接触应力及相应单双齿啮合区间与有限元结果相一致,相对误差较小,证明了该算法有较高的精度与稳定性,为齿廓修形齿轮承载接触分析提供一种高效便捷的新方法.

    齿轮承载接触分析时变啮合刚度齿廓修形载荷分配接触应力

    基于灰数描述的不确定工时作业车间E/T调度优化

    陈开院熊禾根
    18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确定加工时间的作业车间调度问题,考虑每个工件的交货期窗口,旨在最小化工件提前/拖期成本和机器空闲成本.分别采用基本遗传算法和混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比较两种算法的求解质量.通过灰色理论和模糊数理论对不确定加工时间分别建立调度模型,分析两种模型的优化程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基本遗传算法相比,引入按指定邻域结构进行局部搜索的混合遗传算法具有更好收敛能力;与模糊数方式相比,采用灰色理论能够更好地描述不确定加工时间,且在求解过程中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不确定加工时间交货期窗口提前/拖期灰色理论混合遗传算法局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