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郭应禄 谌贻璞

半月刊

1674-0785

lcdoctor@163.com,lcyszz@163.com

010-62219211

100082

北京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B座606C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批准立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标准国际、国内刊号(ISSN1674-0785 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制作精美,编审严谨,以纸质导读附带光盘的形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实现了传统纸版、光盘版、网络版的有机结合。本刊特有的经典术式视频,动态影像诊断、病例讨论实况等栏目大大提升了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开创了多媒体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先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现状调查

    陈焕军颜时姣宋兴月陈瑜...
    367-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现状,为今后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线上网络方式向我国各地区(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二元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考核通过率及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2037份问卷,最终有效问卷2032份。学生培训率达73.9%。未培训学生中,63.4%因为学校未组织,34.5%因为没有时间,31.7%因为未关注,2.1%觉得没意义。在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前提下,73.0%的学生表示愿意对陌生人进行施救,83.0%的学生表示愿意对认识的人进行施救。不愿施救学生中,84.0%担心自己能力不够,44.0%担心承担责任,13.0%担心得传染病、14.0%害怕碰“死人”,其他原因占4.0%。培训学生考核通过率达94.0%,培训效果、年级是影响因素。接受培训学生中,49.0以上%的学生认为培训效果好,专业、复训是影响因素。培训内容满意度,“复训过程”最低,“培训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最高。急救知识与技能熟练度,“心肺复苏”最高,“婴儿心肺复苏”、“婴儿气道异物梗阻排除”和“蛇咬伤”较低。结论:我国在校大学生培训率、考核通过率、施救意愿以及培训意愿较高,培训效果较好,但部分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有待加强。

    院前急救大学生横断面研究

    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素养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

    曹群群陈卫东杨秀木蒋召彬...
    375-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素养现状、影响因素及培训需求,为提升基层卫生应急服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6月蚌埠市禹会区、淮上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的270名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卫生应急素养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素养处于中等水平,总分均分(53.94±9.46)分,得分率72.89%。既往卫生应急培训情况(β=0.43)是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素养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75.2%的基层医务人员认为卫生应急知识来源于单位培训。急救常规、风险管理知识、自我防护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的培训需求较高。实战演练、模拟训练是最合适的培训方式。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素养处于中等水平,有待加强。急救常规、风险管理知识、自我防护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应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可以通过单位以实战演练、模拟训练形式组织相关培训,满足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的培训需求。

    应急素养影响因素培训需求

    358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异位甲状旁腺的检出及分布情况分析

    周加军余永武周涵张凌...
    38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异位甲状旁腺的分布特点及99m锝-甲氧异腈(99mTc-MIBI)SPECT/CT和超声在异位甲状旁腺检查中的检出差异。方法: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在门诊或住院部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显示,358例患者同时或超声检查后又完成了99mTc-MIBI SPECT/CT检查,38例患者出现甲状旁腺异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甲状旁腺异位分布特点,比较99mTc-MIBI SPECT/CT及超声对甲状旁腺异位的检测效能。结果:358例患者中检出异位甲状旁腺38例,检出率为10.61%。异位甲状旁腺的分布:前纵隔和胸腺内25(65.8%)、甲状腺下极下方2(5.3%)、环状软骨后1(2.6%)、甲状腺中叶外侧1(2.6%)、锁骨上窝1(2.6%)、颈动脉鞘内1(2.6%)、胸锁乳突肌后方1(2.6%)、颌下腺后1(2.6%)、梨状窝1(2.6%)、舌骨大角1(2.6%)、气管食管沟2(5.3%)、甲状腺内1(2.6%)、锁骨下动脉1例(2.6%)。99mTc-MIBI SPECT/CT发现的38例异位甲状旁腺中超声仅仅发现了13例(34.2%);SPECT/CT检出的25例前纵膈和胸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超声检出了4例(16.0%),超声对位置较深的甲状旁腺检出能力差。手术情况:38例患者共行外科手术60次(其中包括46例次普通外科手术、7例次胸腔镜手术、7例次超声引导下微波热消融手术),仍有10例患者未切除掉异位甲状旁腺,需再次手术,未切除的甲状旁腺均为胸腔内异位。结论:甲状旁腺异位的高发是甲状旁腺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是纵隔或胸腺异位。99mTc-MIBI SPECT/CT是发现异位甲状旁腺的理想检查方法,尤其对于纵隔或胸腺异位甲状旁腺,99mTc-MIBI SPECT/CT明显优于超声。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异位甲状旁腺血液透析

    DDX5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赵雪琴苏学峰任东伟崔冰冰...
    386-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DEAD-box家族的DDX5(RNA解旋酶)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临汾市医联体范围内2014年10月~2021年9月手术治疗切除的甲状腺癌组织标本10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100例,并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甲状腺癌及良性病变组织中DDX5的表达情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DDX5/β-actin蛋白表达情况显著高于良性组织(30.44±3.71 vs 13.22±2.83,P<0.01);DDX5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甲状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DDX5过表达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与发展。

    甲状腺癌良性病变DDX5

    595 nm PDL/1064 nm Nd:YAG双波长激光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分析

    狄奇李三林张高磊曹佳捷...
    391-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595 nm脉冲染料激光/1064 nm钇铝石榴石晶体(595 nmPDL/1064 nm Nd:YAG)双波长激光联合平阳霉素(PYM)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I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48例IH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24)与观察组(n=24)。对照组使用595 nmPDL/1064 nm Nd:YAG双波长激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PYM局部注射治疗,均1次/月,共治疗3次。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血管瘤面积与厚度变化、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2组的血管瘤面积、厚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效果的等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良好组患儿的年龄、血管瘤厚度及血管瘤分期及治疗方式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患儿年龄较小、血管瘤厚度较低及联合治疗方式是疗效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595 nmPDL/1064 nm Nd:YAG双波长激光联合平阳霉素治疗IH的临床效果较好。

    婴幼儿血管瘤595nm脉冲染料激光1064nmNd:YAG激光平阳霉素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75例临床分析

    王志文郑雪梅张庆坤王海江...
    398-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文献回顾。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5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3.67±10.30)岁,男性24例(32.0%),女性51例(68.0%),平均住院日(8.79±6.12)d;典型直立性头痛卧位好转者56例(75.0%);女性颈椎病占比高于男性(P=0.02)。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核磁检查(增强58例,77.3%):符合核磁诊断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者32例(42.7%),其中垂体增大15例(20.0%),脑膜强化28例(37.3%),硬膜下积液/出血9例(12.0%),小脑扁桃体下垂者6例(8.0%);腰椎穿刺57例:<60 mmH2O 43例(84.3%),≥60 mmH2O 8例(15.7%),未记录结果者6例;误诊1例,74例均予以输液(2000~3000 ml/d)及对症治疗,出院时头痛完全好转52例(69.3%),改善19例(25.3%),未改善4例(5.3%)。结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发病高峰在30~50岁,女性占比约男性的2倍,女性颈椎病占比高于男性;头颅增强核磁是明确诊断的有效检查;通过保守补液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症状得以好转。

    低颅压综合征直立性头痛核磁共振成像

    中老年人群中性粒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下肢动脉疾病的相关性

    陈捷白易刘金波刘欢...
    402-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比值(NHR)与下肢动脉疾病(LEA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的中老年住院患者644人,根据肱踝指数将中老年患者分为非下肢动脉疾病组(非LEAD)578例和下肢动脉疾病组(LEAD)66例。基线收集的数据将包括参与者的人口统计数据,生活方式,疾病史,实验室血常规和生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中性粒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下肢动脉疾病的相关性,进一步制作ROC曲线以明确NHR对LEAD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NHR不同水平组的血管功能。结果:非LEAD组与LEAD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用药史,MON、TC、TG、AST、ALT、TBIL、DBIL、Cr、hsCRP、HC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AD组WBC、NEU高于非LEAD组,非LEAD组LYM、LDL、HDL高于LEAD组(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老年人群中NHR与ABI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HR为LEAD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提示,NHR不同水平组的血管功能,即ABI、CAVI、CF-PWV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NHR高水平组ABI小于NHR低水平组,而CAVI和CF-PWV在NHR高水平组中较高。结论:中老年人群NHR增高与LEAD相关,对预测中老年人群患LEAD具有一定价值。

    中性粒细胞和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下肢动脉疾病相关性分析

    尼妥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胰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曹文玺陈箫竺来法周永平...
    409-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尼妥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依据随机抽样法(奇数vs偶数)将2018年2月16日至2021年12月16日期间于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治疗的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联合组48例。对照组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妥珠单抗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后患者病情控制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A50、CEA)水平,疼痛程度(VAS)、生存率及安全性评价(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0.42%)、病情控制率(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39.58%)、病情控制率(52.08%)(P<0.05);联合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CA19-9、CA125、CA50、C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A19-9、CA125、CA50、CE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且联合组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患者生存率,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胰腺癌患者,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相比效果显著,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患者疼痛,提高生存率和安全性。

    尼妥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胰腺癌安全性有效性

    尿KIM-1、NGAL、RBP联合检测在慢性乙肝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预测价值

    连立超范子玥张昕白丽...
    414-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尿KIM-1、NGAL、RBP联合检测在慢性乙肝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33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组,按照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的水平分为无损伤组(UACR<30 mg/g,73例)和损伤组(UACR≥30 mg/g,60例)。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尿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水平。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尿KIM-1、NGAL、RBP与UACR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分析尿KIM-1、NGAL、RBP及联合检测对慢性乙肝患者早期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损伤组尿KIM-1、NGAL、RB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损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损伤组和对照组尿KIM-1、NGAL、RBP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患者尿KIM-1、NGAL、RBP与UACR均呈正相关关系(r=0.589、0.359、0.519,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KIM-1、NGAL、RBP对乙肝患者早期肾损伤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761、0.870,敏感度分别为73.33%、48.33%、78.33%,特异度分别为89.04%、94.52%、84.93。三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0.980,敏感度91.70%,特异度97.30%均明显高于三者单独预测价值(P<0.05)。结论:尿KIM-1、NGAL、RBP的水平在慢性乙肝患者早期肾损伤时明显升高,联合检测对早期肾损伤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尿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慢性乙肝早期肾损伤预测价值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张赟辉罗军刘栗丽汪宏...
    419-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与血液透析(HD)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状况、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黄山市人民医院的112例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方式的不同分为PD组和HD组。PD组采用PD治疗,HD组采用HD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PD组、HD组BUN、Scr水平均比治疗前均降低(P<0.05),但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PD组治疗后PCT、hs-CRP、WBC、中性粒细胞数量比HD组低(P<0.05);PD组治疗后Alb、Hb、TP、CD4+、CD3+、CD4+/CD8+比HD组高,CD8+比HD组低(P<0.05);P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04%,与HD组18.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相较于HD在降低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上具有一定优势,且未增加并发症风险。

    终末期肾病老年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营养状况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