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郭应禄 谌贻璞

半月刊

1674-0785

lcdoctor@163.com,lcyszz@163.com

010-62219211

100082

北京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B座606C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批准立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标准国际、国内刊号(ISSN1674-0785 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制作精美,编审严谨,以纸质导读附带光盘的形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实现了传统纸版、光盘版、网络版的有机结合。本刊特有的经典术式视频,动态影像诊断、病例讨论实况等栏目大大提升了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开创了多媒体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先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南省一例足部皮肤感染海藻施万菌的鉴定分析

    张冠男吴开丘曹佩佩陈智凌...
    424-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对2022年5月海南省1例足部皮肤感染患者伤口分泌物分离培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其耐药基因和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革兰染色方法,VITEK 2 Compat和MALDI-TOF MS质谱检测系统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通过16S rRNA、gyrB基因序列和ANI进行溯源分析,同时采用肉汤稀释法开展药敏试验并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该分离株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VITEK 2 Compat和MALDI-TOF MS质谱检测系统鉴定结果为海藻施万菌,鉴于临床鉴定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进一步基于基因水平对其16S rRNA序列、gyrB保守基因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最终溯源分析该菌株为海藻施万菌。结论:海藻施万菌的鉴定需要临床鉴定系统结合基因水平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该研究首次在我国海南岛的临床病例中鉴定到1株海藻施万菌,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准确鉴定罕见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方法学参考,同时提示海南地区临床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施万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的认识和监测。

    海藻施万菌16SrRNAgyrB平均核苷酸同源性鉴定

    妊娠前应激暴露对小鼠后续妊娠的影响

    王欣刘琳闻哲嘉刘春玲...
    431-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给予糖皮质激素作为应激因素对小鼠后续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雌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20 mg/kg/d皮质酮(CORT),连续处理24天后,与对照组比较应激相关指标变化。应激小鼠造模成功后,小鼠休息2周后合笼。观察比较2组小鼠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并统计分析。收集妊娠E13.5~15.5天的胎盘组织,免疫组化检测皮质酮代谢基因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GK1)表达情况。结果:CORT实验处理组小鼠与对照组比较,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04),血清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明显升高(P=0.048,P=0.040);实验组平均产仔量、仔鼠平均出生体重均显著降低(P=0.025,P=0.003),妊娠中期吸收胎比率显著增高(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蜕膜区和迷路区GR表达显著多于对照组(P=0.037,P=0.001);而蜕膜区SGK1阳性染色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8)。结论:通过腹腔注射CORT成功诱导小鼠应激模型,后续妊娠的应激小鼠吸收胎比率显著升高,产仔数量,仔鼠出生体重显著降低。妊娠前应激暴露引起后续不良妊娠结局,与后续妊娠中皮质酮代谢基因GR表达增多,以及胎盘蜕膜组织SGK1表达减少密切相关。本研究为妊娠前高糖皮质激素暴露对后续妊娠的影响提供了研究基础。

    应激皮质酮糖皮质激素受体血清/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不良妊娠结局

    基于GEO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潜在通路和靶点

    张敏洁王雅晳段莎莎施依璐...
    438-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相关的关键基因(Hub gene)、通路及候选药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大鼠GSE122020数据集并利用GEO2R在线工具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基因本体(GO)注释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研究MIRI相关DEGs涉及的病理生理过程和潜在的信号通路。使用STRING等数据库构建MIRI相关DEGs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PPI网络中关键基因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利用Enrichr数据库筛选关键基因的潜在候选药物。结果:共筛选出377个差异基因,其中109个上调、268个下调;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上调的109个基因富集到包括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启动蛋白(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等在内的6条通路;下调的268个基因富集到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在内的58条通路。STRING和Gene MANIA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联合分析筛选到20个关键DEGs,其中,上调的4个基因通过Enrichr数据库中的DSigDB数据库预测到包括烟酸、槲皮素等在内的55个潜在药物,下调的16个基因预测到包括3,3′-二吲哚基甲烷、重铬酸钾等在内的92个潜在药物。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有效挖掘MIRI的致病基因,为进一步探讨MIRI的分子机制和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GEO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差异表达基因

    NCAPH在肺鳞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免疫微环境浸润的关系

    李燕姚毅冰毛志远于海燕...
    446-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非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凝缩蛋白复合体Ⅰ亚单位H(NCAPH)在肺鳞癌(LUS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免疫细浸润的关系,并预测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LUSC基因表达数据及临床信息,分析NCAPH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NCAPH表达与LUSC临床特征的关系;并通过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NCAPH表达与LUSC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GSEA富集分析预测NCAPH在LUSC中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采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分析NCAPH表达与免疫浸润的关系。结果:NCAPH在LUSC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5),且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生存分析表明NCAPH高表达组患者比低表达组患者预后差(P<0.05),且NCAPH表达是LUSC的独立预后因素(HR=0.522,95%CI:0.358~0.762,P<0.001)。富集分析结果表明NCAPH主要富集一系列生物学相关的过程,如细胞周期、DNA复制等。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LUSC肿瘤组织中NCAPH的高表达与幼稚B细胞、M1样巨噬细胞、活化NK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浸润成正相关(P<0.05),与记忆B细胞、活化树突状细胞、静息NK细胞及活化记忆CD4+T细胞的浸润成负相关(P<0.05)。结论:NCAPH在LUSC中呈高表达状态,其高表达与LUS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且其表达水平与免疫浸润具有相关性。NCAPH有望成为LUSC诊断和预后相关的新标志物。

    肺鳞癌NCAPH预后免疫浸润富集分析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对孕妇孕期体重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刘雪云范颖姚爱军张胜苗...
    45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对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建档分娩的产妇114例作为对照组,2021年1月~2021年4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建档分娩的产妇11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指导;观察组除常规门诊指导外,应用微信小程序进行体重管理。对比2组孕妇体重增长情况、体重增长异常率、阴道分娩侧切率、产程中转剖宫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产妇出院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孕妇孕期增重(12.906±3.779)kg,新生儿体重(3336.67±352.021)g;对照组孕妇孕期增重(15.547±4.973)kg,新生儿体重(3419.56±433.71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期增重异常率、阴道分娩侧切率、产程中转剖宫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出院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个体化、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孕妇体重异常增重率、阴道分娩侧切率、产程中转剖宫产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有效改善母婴分娩结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妇出院满意度,增加产妇及家属分娩体验感,值得其他助产机构推广。

    孕妇体重增长微信小程序护理体重管理

    护理过程中采用游戏对门诊儿童社交、情感、行为技能的作用研究

    赵宏杨娟彭文山
    46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游戏干预对门诊儿童的社交、情感和行为技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童保健专科就诊的100例学龄前因积食导致消化不良的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空白组。本研究共拟定多种游戏包括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让儿童沉浸其中进行互动游戏、比较简单的乐高拼图游戏及观看动画片互相讨论剧情并模仿表演等等,实验组儿童每周进行4 d的游戏活动,共持续4周,每周与实验组每个儿童进行2次游戏比赛,空白组和对照组儿童无游戏活动。于游戏前后检测社会能力和行为评估量表(SCBE-30),根据该表评估儿童的社交、情感、行为技能。结果:游戏前,3组儿童行为技能(CBS)、社交技能(SC)、情感技能(AW)、消极情感方面的构成得分和情感技能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CBS、SC、AW、消极情感方面的构成得分和情感技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戏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行为技能(CBS)、社交技能(SC)、情感技能(AW)、消极情感方面的构成得分和情感技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实验组CBS、SC、AW、消极情感方面的构成得分和情感技能评分明显增加(P<0.05)。结论:游戏有助于提高学龄前门诊儿童的社交、情感和行为技能,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水平,提高沟通和应对技能,提高自尊。因此,建议对学龄前儿童门诊护理中采用游戏,以帮助儿童康复。

    护理游戏门诊学龄前儿童社交情感行为

    Shamblin Ⅱ型颈动脉体瘤的诊疗及文献综述

    马四海杨剑马显武张敏...
    467-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颈动脉体瘤(CBT)是以颈部无痛包块为主要表现的副神经节瘤。因CBT多包绕颈部重要血管和神经,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本文报道1例Shamblin Ⅱ型CBT的诊疗,并综述CBT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分型、手术治疗等方面文献进展。

    颈动脉体瘤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

    n-3多不饱和脂肪酸脑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沈丘月侯新琳
    471-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在脑发育和包括新生儿脑损伤、孤独症谱系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进展,包括调节突触可塑性、膜受体功能;参与信号转导途径;减轻炎症反应和产生多种脂质介质等,为找寻疾病治疗靶点并进一步进行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基础。

    n-3多不饱和脂肪酸脑保护机制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对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震杨晓月苏康康王朝阳...
    479-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β受体阻滞剂是心力衰竭患者“金三角”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多用于改善症状及心功能,但是心房颤动的存在可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从β受体阻滞剂中的获益。β受体阻滞剂能否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尚存争议,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能否改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心力衰竭心房颤动β受体阻滞剂预后

    新冠肺炎常态化条件下心肺复苏培训模式初探

    于洋刘孝洁王丽娟高宇晨...
    483-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脏骤停发生率逐年增长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院外心脏骤停发生后的及时救治问题难以解决。心肺复苏术是世界公认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现场急救最有效的方式。由第一目击者即刻现场施救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操作技术十分必要。我国人群中心肺复苏术普及率始终较低。新冠肺炎疫情对以往的面授式培训模式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条件下,对心肺复苏培训模式进行改进,快速提高普及率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现行的各类心肺复苏培训模式进行了回顾和对比,介绍近期心肺复苏培训领域的新进展,旨在为新冠肺炎防疫新常态下新培训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心肺复苏线上培训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