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郭应禄 谌贻璞

半月刊

1674-0785

lcdoctor@163.com,lcyszz@163.com

010-62219211

100082

北京西直门北大街32号枫蓝国际B座606C室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批准立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具有标准国际、国内刊号(ISSN1674-0785 CN11-9147/R)。邮发代号:80-728。现已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美国化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数据库收录。  本刊制作精美,编审严谨,以纸质导读附带光盘的形式面向全国出版发行,实现了传统纸版、光盘版、网络版的有机结合。本刊特有的经典术式视频,动态影像诊断、病例讨论实况等栏目大大提升了医学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开创了多媒体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的先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大量输血患者的麻醉管理特点与分析

    王军刘鲲鹏姚兰张华...
    84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大量输血患者的麻醉管理要点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 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腹膜后肿瘤切除术、24 h内输血超过20 U的85例患者,平均年龄(49.7±14.9)岁,其中ASA Ⅰ级4例、ASA Ⅱ级41例、ASA Ⅲ级38例、ASA Ⅳ级2例;手术时长平均8.1 h,麻醉时长平均9.1 h;总结麻醉管理情况,如出血及输血、围术期生化检查和患者的预后。结果:术中出血3 500~25 800 ml,其中21例(24.7%)出血量≥10 000 ml,术中输注红细胞(24.9±8.5)U、血浆(2 532.9±1 133.6)ml,14例术中输注血小板,平均为(2.0±2.5)U;71例术中补充白蛋白,平均为(83.8.0±83.2)g;76例补充纤维蛋白原,平均为(2.1±1.8)g;72例患者术中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平均为(1 116.7±1 030.1)U。术前血气分析36例患者不同程度贫血,血红蛋白(Hb)为(110.3±18.9)g/L;术毕出室74例(87.1%)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贫血,Hb为(87.7±21.4)g/L;术后第1 d 60例(70.6%)存在不同程度贫血,Hb为(95.0±26.3)g/L;术前41例(48.2%)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术后61例(71.8%)出现低蛋白血症,术后第1 d白蛋白(30.0±7.6)g/L,其中<25 g/L者19例(20%);术前81例患者纤维蛋白原在正常范围(402.0±141.2)g/L,术后第1 d为(247.4±96.0)g/L其中小于2 g/L 21例(24.7%)。术后17例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透析患者5例(5.9%);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8例(21.2%),急性肺栓塞患者1例(1.18%);术后需二次手术止血2例(2.4%);24 h内死亡2例(2.4%),术后30 d内死亡7例(8.2%)。术后住院时长(49.1±25.7)d,与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次数、术毕血糖和术前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术后30 d死亡率与失血量、术中及24 h之内输注RBC量、术前和术毕乳酸值呈正相关,与术毕和术后1 d血红蛋白、术毕血小板、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值呈负相关。结论:腹膜后肿瘤手术大量输血时,应注意血制品输注的合理比例,围术期维持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正常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要素。

    腹膜后肿瘤大量输血麻醉管理预后

    液相色谱质谱法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的特征分析

    王磊李梦孙文利刘瑞...
    850-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的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寻找与急性白血病相关的潜在标志物,初步探讨其涉及的相关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基于LC-MS的代谢物分析方法,分析63名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以及59名健康供者血清中的小分子代谢物。用多变量数据分析及t检验筛选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etaboAnalyst 4.0分析平台探讨差异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应用LC-MS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可区分急性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供者。结合变量权重重要性值及t检验筛选到29种差异代谢物,相对于健康供者,急性白血病患者代谢异常,主要涉及亚油酸代谢和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以及精氨酸等氨基酸生物合成代谢通路。结论:LC-MS代谢组学可以鉴定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内源性差异代谢物,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测其发病风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代谢组白血病液相色谱质谱代谢通路

    海南省东方市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的调查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李达张大涯陈润祥张晓冬...
    858-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海南省东方市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体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东方市四个镇共698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尿素14C呼气试验,计算人群感染率,完成感染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东方市人群总感染率为42.55%。基本情况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民族、家庭人口与H. pylori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姻状况、居住地区与H. pylori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H. pylori感染史、共用餐具、餐前洗手、家庭成员H. pylori感染史、收入、睡眠状态、进食是否规律、进食肉类的频率、有腹部症状与H. pylori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饮酒史、是否共床、刷牙次数、如厕后洗手习惯、胃癌家族史、教育水平、饮用水来源、工作压力、睡眠时间、是否在家就餐、动物接触情况、进食蔬菜频率、是否进食腌制食品、是否进食槟榔与H. pylori感染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民族、H. pylori感染史、共用餐具、家庭成员H. pylori感染史、睡眠状态为H. pylori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东方市自然人群H. pylori感染率为42.55%,H. pylori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民族、共用餐具、睡眠状态。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学生的血尿酸与血清25(OH)D3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王丽芳宁武丁艳张彦霞...
    86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的血尿酸与血清25(OH)D3水平的关系,旨在为高尿酸血症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石景山区217名中学生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其血尿酸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25(OH)D3水平。同时测量2组患者的血压、身高、腰围、体重,计算BMI,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其饮食习惯、运动、睡眠情况等。并进一步针对研究对象男女分布进行了性别亚组分析。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2组独立样本 t 检验。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男生血尿酸水平及其与血清25(OH)D3的关系。通过校正多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男生的血清25(OH)D3水平、饮食习惯、运动、睡眠等与高尿酸患病率的危险程度,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血 25(OH)D3 每升高一个单位,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比值比(OR)及其 95% 可信区间(CI)。结果:217名学生中高尿酸比例37.33%(81/217),高尿酸组中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均大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高尿酸组中25(OH)D3(19.01±6.48)低于正常组(21.81±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血尿酸水平与25(OH)D3呈负相关,r=-0.22,P=0.032;通过校正运动、饮料、睡眠、茶等多因素后,25(OH)D3是尿酸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33,P=0.045)。结论:该研究证实血25(OH)D3与高尿酸血症呈负相关,且该相关性仅在男生中成立。

    中学生高尿酸血症血清25(OH)D3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特征分析100例

    郑秀丽倪敏
    870-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技术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直肠感觉功能及神经反射功能的特点。方法:选取10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和100例健康志愿者,通过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比较肛门静息压、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压、肛管残余压、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最大容量的感觉阈值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等相关参数的差异。同时进一步比较不同分型之间功能性便秘患者RAIR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功能性便秘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在初始感觉阈值、初始便意阈值、最大容量感觉阈值、直肠抑制反射、RAIR残余压、RAIR松弛率和RAIR松弛时间[(37.74±20.89)mmHg:(24.45±11.55)mmHg、(68.31±25.53)ml:(52.22±19.02)ml、(152.32±55.87)ml:(138.22±41.28)ml、(16.90±8.12)ml:(11.90±4.42)ml、(31.08±18.84)mmHg:(20.30±12.13)mmHg、(34.61±18.81)%:(57.41±20.28)%、(8.30±5.41)s:(14.89±3.73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肛门静息压、最大缩榨压、直肠排便压、肛管残余压[(70.62±22.28)mmHg:(69.80±15.19)mmHg、(132.61±39.94)mmHg:(141.41±39.91)mmHg、(46.24±24.10)mmHg:(51.51±44.61)mmHg、(81.29±27.34)mmHg:(77.55±25.2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普遍存在直肠感觉功能减退、直肠抑制反射(RAIR)异常,提示神经通路异常是功能性便秘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功能性便秘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

    社区全科医师激励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杜振双胡清福林颖艺张月霞...
    876-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社区全科医师激励机制的相关影响因素,意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薪酬、绩效考核方法、改善工作条件等激励措施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本研究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激励理论,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德尔菲专家法及统计分析法(变量的主成分分析、最大旋转方差分析、Pe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探索影响社区全科医师激励的因素。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影响社区全科医师激励的五大因素分别为薪酬福利、绩效考评、晋升发展、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其中薪酬福利的激励影响差异最为显著,其次是工作条件和晋升发展。结论:结合本研究探索而得出影响社区全科医师激励的五大因素,对社区医院针对全科医师的激励设置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社区全科医师的激励措施:构建全面薪酬福利体系、改革绩效考评制度、提供充足晋升发展机会、提供良好社区工作条件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社区全科医师激励影响因素

    敲低IMPDH1对结肠癌SW480、HT29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

    王飞飞王光林孟泽松李保坤...
    884-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敲低IMPDH1后对人结肠癌SW480、HT29细胞生物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qRT-PCR法验证人体正常结肠粘膜细胞FHC及结肠癌细胞SW480、HT29中IMPDH1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敲低SW480、HT29细胞中IMPDH1的表达,采用q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W480、HT29细胞中IMPDH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验证转染效果;通过MTT、Transwell及划痕愈合实验检测敲低IMPDH1基因表达后,对SW480、HT29的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IMPDH1在FHC、SW480及HT29细胞中均有表达,且IMPDH1在SW480、HT29细胞中的表达高于FHC细胞;siRNA转染SW480、HT29细胞后,IMPDH1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MTT的实验结果显示,敲低IMPDH1的表达能抑制SW480、HT29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P<0.05);Transwell的实验结果显示,敲低IMPDH1的表达能抑制SW480、HT29细胞体外侵袭能力(P<0.05);划痕愈合实验显示,敲低IMPDH1的表达,能抑制SW480、HT29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P<0.05)。结论:IMPDH1在SW480、HT29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FH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敲低IMPDH1表达后,在体表抑制SW480、HT29的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

    结直肠癌肌苷一磷酸脱氢酶1基因表达生物功能

    虚拟现实技术在治疗弱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陆志峰周佳佳梁舒
    891-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医学领域上的应用也越加广泛,尤其在神经功能康复方面的疗效显著。同时,这一技术也可在眼科临床中用于治疗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发育障碍所引起的弱视。本文就虚拟现技术在弱视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弱视治疗的临床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虚拟现实弱视治疗视觉皮层神经可塑性

    感染性疾病与老年人低蛋白血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卓徐鹏刘颖任菁菁
    896-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染性疾病目前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临床住院患者尤其多见,并随着病情的进展,这些患者往往会出现低蛋白血症。而低蛋白血症的存在又往往会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将对感染性疾病导致老年人低蛋白血症的机制,及两者的相互影响情况做一综述,从而更好地治疗老年人感染性疾病,使之受益。

    感染性疾病老年患者低蛋白血症

    尘肺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李田徐洪刘和亮
    900-9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尘肺病涉及我国目前最严重的职业卫生安全问题,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巨大负担。尘肺病病因明确,可防可控。但起病隐匿、病程长,早期诊断和进展监测措施有限。即使脱离粉尘环境,尘肺患者肺部疾患仍持续进展、恶化,且缺乏有效的治疗和判断纤维化进展的有效手段。这些问题是制约尘肺病诊治的关键环节。因此,对近年来有关于尘肺病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现有的基础研究、队列研究和临床研究入手,探讨尘肺病的诊治现状和今后发展方向。

    尘肺发生机制早期识别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