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路径探析

    罗春莲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时代形势下,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强化基层党建,落实人才振兴,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弘扬乡村文化,加强创业创新,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乡村振兴"三农"问题美丽中国实践路径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学理分析与实践路向

    李汇瑜
    17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驱动力,其源于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并引领产业的升级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的动力.该文基于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通过对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的学理分析,揭示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一定的契合性.进一步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包括创新驱动、技术进步和绿色转型 3 方面.深入探究新质生产力如何引领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培养乡村高质量人才,并解决乡村振兴中人才短缺、政策保障缺失和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经过研究证实,新质生产力凭借推动农业技术革新、提高人才质量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注入强大的动力.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治理治理现代化

    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与创新路径

    朱明智王金凤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要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与创新路径就是让高等院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添砖加瓦.这就要求高等院校通过理论、历史、现实 3个层面明晰内源动力、反思自身站位.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对接模式、人才供给、人口流失等现实问题,创新高等院校的服务路径,实现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方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高等教育乡村振兴逻辑理路创新路径人才培养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

    徐慧敏
    185-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技术革命的产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提供全新可能.新质生产力涵括的"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和"新料质"劳动对象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型劳动人才、新型劳动资料和新型劳动对象.然而,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依然面临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研发条件有限、成果转换受阻、乡土人才外流及总量结构失衡等现实挑战.基于此,该文提出完善基础设施、鼓励资金投入、改善研发条件、促进成果转化和引进专业人才等建议.

    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现实挑战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教育价值取向调整与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索

    党娜
    18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影响,高职教育为迎合市场需求,一度以产业需求为主要导向培养大批社会急缺的技能型人才,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但却不可避免地出现轻农的倾向.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基于擘画宏伟乡村振兴蓝图的需求,高职教育特别是涉农高职教育应及时调整教育价值取向,通过政府统筹资源配置、思想引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双师"队伍建设等途径,培养在校学生知农、学农、爱农的素养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树立"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情怀和扎根"三农"的伟大志向,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涉农高职价值取向人才培养

    数商兴农背景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共生机制构建

    李怡
    19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商兴农"背景下,职业教育应紧抓数智时代契机,利用科技赋能教育改革,培养契合数字经济的乡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助推战略落地.该研究运用共生理论,阐述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共生逻辑;并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赋能乡村振兴为例,从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和共生模式三大视角,深入探究其共生结构.基于此,最终构建出数商兴农背景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共生机制,包括搭建与市场需求同步的人才培育体系、共创"学徒制+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和维护多元化乡村振兴教育生态.

    职业教育乡村振兴共生机制数商兴农人才培养

    《智慧农业导刊》约稿函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