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UPLC法同时测定外感风痧颗粒中14种成分的含量

    刘雯覃慧杰何婷卢丽文...
    1425-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外感风痧颗粒中绿原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隐绿原酸、丁香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新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 B、异绿原酸 A、橙皮苷、咖啡酸、异绿原酸 C、迷迭香酸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HSS C18 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 30℃;检测波长 275、327 nm.再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 14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 95.68%~104.8%,RSD 0.7%~3.0%.7 批样品聚为 2 类,3 种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3.031%.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外感风痧颗粒的质量控制.

    外感风痧颗粒化学成分含量测定UPLC化学计量学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关黄母颗粒中12种成分的含量

    刘匡一张凌云杨秀婷彭秘...
    1430-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关黄母颗粒中金丝桃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秦皮甲素、绿原酸、小檗碱、槲皮素、地黄苷 D、巴马汀、益母草苷 A、芍药苷、知母皂苷 BⅡ、芦丁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 Acquity UPLC ® HSS T3 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流动相 0.05%甲酸(含 2 mmol/L乙酸铵)-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0.3 mL/min;柱温 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结果 12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 93.46%~102.01%,RSD 2.13%~3.65%.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灵敏,可用于关黄母颗粒的质量控制.

    关黄母颗粒化学成分含量测定UPLC-MS/MS

    HPLC-MS/MS法同时测定月季花配方颗粒中10种成分的含量

    李志娇郑振秋张晓博巩长芹...
    1435-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月季花配方颗粒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没食子酸、鞣花酸、槲皮苷、芦丁、阿福豆苷、萹蓄苷、槲皮素-3-O-6-反式-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槲皮素 3-O-2″-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色谱柱(1.8 μm,2.1 mm×150 mm);流动相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0.3 mL/min;柱温 40℃;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 10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0.995 8),平均加样回收率97.3%~99.6%,RSD 0.8%~2.7%.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月季花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月季花配方颗粒化学成分含量测定HPLC-MS/MS

    两面针质量控制方法改进

    安定邦林启焰赵祥程雪梅...
    1440-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改进两面针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在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毛两面针素的TLC定性鉴别中,分析采用硅胶GF254薄层板,以氯仿-甲醇-氨水(30∶1∶0.1)为展开剂.建立两面针及其混淆品HPLC指纹图谱.在木兰花碱、氯化两面针碱、白屈菜红碱的HPLC含量测定中,分析采用Diamonsil Plus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三氟乙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1.0 mL/min;柱温 30℃;检测波长 273 nm.结果 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18 批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为 0.484~0.983,两面针及其混淆品得到有效区分.3 种成分在各自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2=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 98.9%~103.3%,RSD 1.17%~1.96%.结论 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为两面针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方法.

    两面针定性鉴别指纹图谱含量测定TLCHPLC

    咽炎片挥发油质量评价

    曹欢张清波曲范娜李慧勇...
    1446-1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咽炎片挥发油质量.方法 建立GC指纹图谱,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测定薄荷脑含量.结果 5个企业 20 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 8 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 0.85 以上.各批样品聚为 2 类,质量差异标志物有 3 个,其中 2 个为薄荷脑和异薄荷酮.薄荷脑在 0.051 05~1.021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6%,RSD为 2.9%.结论 色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可有效评价各企业咽炎片挥发油质量.

    咽炎片挥发油GC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含量测定

    叶下珠配方颗粒、饮片汤剂药动学特性及生物等效性评价

    朱仙慕黄群陈丹谢平...
    1451-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叶下珠配方颗粒、饮片汤剂药动学特性及生物等效性.方法 12 只大鼠随机分为2 组,分别灌胃给予叶下珠配方颗粒、饮片汤剂溶液(0.428 2、2.000 g/kg),于 0.083、0.167、0.25、0.5、0.75、1、2、3、4、8、12、24、36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再考察这 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 2 种制剂AUC0~∞、AUC0~t、MRT0~∞、MRT0~t、t1/2、Tmax、CL、C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Cmax、AUC0~∞比值或对数均数的差值均在 90%置信度下符合生物等效标准.结论 叶下珠配方颗粒、饮片汤剂药动学特性接近,具有生物等效性.

    叶下珠配方颗粒叶下珠饮片汤剂药动学特性生物等效性UPLC-MS/MS

    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抗肿瘤活性研究

    陈永顺杨斌
    1457-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并考察体内药动学和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为载体制备纳米胶束,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12 只H22荷瘤小鼠随机分为 2 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给予青蒿琥酯注射液和青蒿琥酯纳米胶束(1 mg/kg),于不同时间点采血,HPLC法测定青蒿琥酯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36 只H22肝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 6 组,即模型组(生理盐水)、阳性组(20 mg/kg环磷酰胺)、青蒿琥酯注射液组(30 mg/kg)及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低、中、高剂量组(10、20、30 mg/kg),末次给药 3d 后记录体质量和瘤重,计算抑瘤率.结果 最佳处方为mPEG-PLA-PHis与青蒿琥酯比例 10.18∶1,青蒿琥酯质量浓度 0.48 mg/mL,水化时间 0.96 h,包封率、载药量、沉降率、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94.27±1.26)%、(8.26±0.18)%、(4.19±0.20)%、(65.14±4.96)nm、-(17.64±1.06)mV.纳米胶束在弱酸性介质中的累积释放度高于在弱碱性介质中,具有pH敏感性.与注射液比较,纳米胶束t1/2、MRT延长(P<0.01),CL降低(P<0.01),AUC0~t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青蒿琥酯纳米胶束不同剂量组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瘤重下降(P<0.05,P<0.01),以中剂量组更明显,抑瘤率达 55.40%.结论 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包封率较高,体内抗肿瘤活性较强.

    青蒿琥酯纳米胶束制备体内药动学抗肿瘤活性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聚组氨酸(mPEG-PLA-PHis)HPLCH22肝癌细胞

    金银花总黄酮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优化

    赵惠茹张硕王晴靖会...
    1465-1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金银花总黄酮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 1,3-丁二醇与氯化胆碱比例、液料比、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和BP神经网络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BP神经网络优化总黄酮得率高于响应面法优化.最优条件为 1,3-丁二醇与氯化胆碱比例 2.7∶1,液料比 27∶1,超声时间29 min,总黄酮得率为 7.85%.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低共熔溶剂提取金银花总黄酮.

    金银花总黄酮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响应面法BP神经网络

    川楝子醋制工艺优化

    张雨范蒙蒙李红伟张振凌...
    1470-1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川楝子醋制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加醋量、闷润时间、炒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川楝素、芦丁、异槲皮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层次分析(AHP)-熵权法优化醋制工艺.结果 最佳条件为每 100 kg饮片用 38 kg醋,闷润 115 min,文火炒制 10 min(饮片表面温度 70~90℃),OD值为 90.67.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行,可为醋川楝子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川楝子醋制工艺Box-Behnken响应面法层次分析(AHP)-熵权法

    摩罗丹大蜜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影响

    王梦蕾吴一峰睢建亮殷苗苗...
    1476-1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摩罗丹大蜜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五因素造模法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16 周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摩罗丹大蜜丸低、高剂量组(2.43、4.86 g/kg),维酶素组(0.32 g/kg),每组 10 只,另以 10 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各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 8 周后,记录其一般生理状况,PH计检测大鼠胃液pH值,肉眼结合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胃泌素分泌细胞(G细胞)及生长抑素分泌细胞(D细胞)的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Ⅰ/PG Ⅱ)、TNF-α、IL-6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摩罗丹大蜜丸各剂量组以及维酶素组均可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液pH值(P<0.05),改善胃黏膜组织病变情况,增加大鼠胃组织G、D细胞数量(P<0.05,P<0.01),升高血清PG Ⅰ/PG Ⅱ比值,降低IL-6、TNF-α水平(P<0.05,P<0.01).结论 摩罗丹大蜜丸可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症状,其作用与调节G、D细胞数量及分泌能力,血清PG Ⅰ/PG Ⅱ、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摩罗丹大蜜丸慢性萎缩性胃炎PGⅠ/PGⅡ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