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的改善作用

    李湘玲李益萍高俊杰
    1483-1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对心梗后心衰小鼠以及OGD诱导的H9C2 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30 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复脉组,采用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心梗后慢性心衰模型,连续给药 4 周.将H9C2 细胞分为正常组、OGD组、益气复脉低、中、高剂量组和JQ1(BRD4 抑制剂)组.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分光光度计检测ATP水平;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RT-qPCR法检测ANP、BNP、BRD4 mRNA表达;TUNEL 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凋亡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 BRD4、AMPK、p-AMPK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功能降低(P<0.01),心肌细胞增大,排列不规则,心肌组织ANP、BNP、BRD4 mRNA表达升高(P<0.01),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心肌组织p-AMPK/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1),BRD4 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复脉组以上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在H9C2 细胞中,与正常组比较,OGD组ANP、BNP、BRD4 mRNA表达升高(P<0.01),H9C2 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p-AMPK/AMPK蛋白表达降低(P<0.01),BRD4 蛋白表达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和ATP水平降低(P<0.01);与OGD组比较,益气复脉各剂量组和JQ1 组以上指标均有改善(P<0.05,P<0.01).结论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具有改善心梗后慢性心力衰竭小鼠心功能,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RD4/AMPK介导的信号通路相关.

    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能量代谢AMPKBRD4

    鸢尾黄素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潘婷高洁张会会蔡兴华...
    1492-1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鸢尾黄素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CCK8 法检测鸢尾黄素对 3T3-L1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细胞接触抑制 2d(分化第0 天),加入诱导剂和不同浓度鸢尾黄素(0、10、20、40、60 μmol/L)处理细胞,对照组不加诱导剂.分化第 9 天,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形成,生化试剂盒检测TG、NEF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PARγ、C/EBPα、perilipin-1、ADFP、AMPKα、p-AMPKα 蛋白表达,RT-qPCR 法检测 Adiponectin、FABP4、FAS、Acly mRNA表达.结果 鸢尾黄素浓度≤60 μmol/L时不影响细胞存活率(P>0.05).与诱导分化组比较,鸢尾黄素给药后,细胞内脂滴形成减少,TG、NEFA水平降低(P<0.01);C/EBPα、PPARγ、perilipin-1、ADFP蛋白表达降低(P<0.01),AMPKα、p-AMPKα 蛋白表达升高(P<0.01);Adiponectin、FABP4、FAS、Acly mRNA 表达降低(P<0.01).结论 鸢尾黄素具有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EBPα、PPARγ、AMPKα和p-AMPKα的调控有关.

    鸢尾黄素脂肪生成3T3-L1细胞成脂分化

    金铁锁三萜类成分对衣霉素诱导RA-FLS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周兴悦却翎丁雄赵映雪...
    1499-1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内质网通路探索金铁锁三萜类成分皂皮酸、丝石竹皂苷元对衣霉素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细胞(RA-FLS)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衣霉素诱导RA-FLS细胞为研究对象,给予皂皮酸、丝石竹皂苷元进行干预,检测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转录激活因子 6(ATF-6)、葡萄糖调节蛋白 78(GRP78)、C/EBP 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12(caspase-12)、抗凋亡Bcl-2 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细胞中 ATF-6、GRP78、CHOP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皂皮酸、丝石竹皂苷元各剂量组 RA-FLS 细胞 TNF-α 水平均降低(P<0.01),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均减弱(P<0.01),凋亡率均升高(P<0.01),细胞ATF-6、Bcl-2 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CHOP、caspase-12 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皂皮酸、丝石竹皂苷元低、中剂量组GRP78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皂皮酸、丝石竹皂苷元中剂量组 ATF-6、GRP78 mRNA 表达降低(P<0.01),CHOP mRNA表达升高(P<0.01).结论 皂皮酸、丝石竹皂苷元可能通过调节内质网信号通路,降低相关炎症因子分泌,抑制RA-FLS细胞增殖及迁移,诱导细胞凋亡,起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保护作用.

    金铁锁三萜类成分皂皮酸丝石竹皂苷元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内质网应激

    无患子皂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和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

    刘金林刘毅高磊祝燕平...
    1508-1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患子皂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3(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 将 6 只WKY大鼠设为对照组,18 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模型组、无患子皂苷组和替米沙坦组,每组 6 只.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无患子皂苷组和替米沙坦组分别灌胃无患子皂苷(162 mg/kg)和替米沙坦(10 mg/kg),连续灌胃 35 d.给药结束后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免疫组化法检测胸主动脉内膜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1(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 1β(IL-1β)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p38、NLRP3、caspase-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尾动脉SBP和DBP、血清中caspase-1和IL-1β水平、胸主动脉中p38、NLRP3、caspase-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胸主动脉内膜中vWF阳性表达增多(P<0.01),主动脉内膜和外膜脱落严重,中膜增厚;与模型组比较,无患子皂苷组和替米沙坦组大鼠尾动脉 SBP 和 DBP、血清中 caspase-1 和 IL-1β 水平、胸主动脉中 p38、NLRP3、caspase-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胸主动脉内膜中vWF阳性表达减少(P<0.05),主动脉内外膜损伤减轻,中膜厚度也有所降低.结论 无患子皂苷能够有效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抑制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 炎症通路的激活有关.

    无患子皂苷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NLRP3炎性小体

    水陆二仙丹联合抵挡汤加减方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郭建恩张佳华张园纪品川...
    1514-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水陆二仙丹联合抵挡汤加减方对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3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 例)和观察组(41 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水陆二仙丹联合抵挡汤加减方,疗程 12 周.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糖指标(FBG、HbA1c)、血脂指标(TC、TG)、肾功能指标(BUN、Scr、24 h UTP、eGFR)、炎症因子(IL-1β、hs-CRP、IL-6、TNF-α、IL-18、TGF-β1)、免疫功能指标(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D8+、CD3+、CD4+、CD4+/CD8+)、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血糖指标、血脂指标、BUN、Scr、24 h UTP、炎症因子、CD8+降低(P<0.05),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P<0.05),eGFR、CD3+、CD4+、CD4+/CD8+升高(P<0.05),并比对照组更明显(HbA1c、TG、SCr、24 h UTP、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除外)(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水陆二仙丹联合抵挡汤加减方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水陆二仙丹抵挡汤加减方厄贝沙坦片早中期糖尿病肾病

    丹栀逍遥散联合和调督任安神针刺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

    公维志戴缙梁峰吴建丽...
    1520-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丹栀逍遥散联合和调督任安神针刺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98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栀逍遥散联合和调督任安神针刺法,疗程 4 周.检测临床疗效、MoCA评分、肠道菌群(肠球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免疫功能指标(IgM、IgG、IgA)、抑郁状态指标(HAMD评分、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MoCA评分、免疫功能指标升高(P<0.05),HAMD评分、SDS评分降低(P<0.05),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减少(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增加(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栀逍遥散联合和调督任安神针刺法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体液免疫,调节肠道菌群,减轻抑郁症状.

    丹栀逍遥散和调督任安神针刺法常规治疗卒中后抑郁

    灵仙通络胶囊联合温通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徐力李永琳韩聪张英...
    1524-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灵仙通络胶囊联合温通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2 例,2 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温通针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灵仙通络胶囊,疗程 30 d.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腰椎功能指标(ODI指数评分、JOA评分)、VAS评分、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评分、ODI指数评分、VAS评分、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P<0.05),JOA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灵仙通络胶囊联合温通针法可安全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降低疼痛程度,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

    灵仙通络胶囊温通针法常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针刺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

    阙彬福曾小连马观福生翁晓婷...
    1529-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针刺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150 例,2 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疗程3 个月.检测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MoCA评分、ADAS-cog评分、TNF-α、GSH-Px、AOPP、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Hcy、BDNF、NPAS4 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评分、ADAS-cog评分、TNF-α、AOPP、Hcy、NPAS4 降低(P<0.05),MoCA评分、GSH-Px、BDNF升高(P<0.05),动脉血流速度增加(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灯盏生脉胶囊联合针刺可减少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反应,改善脑血流,缓解神经元损伤,促进认知功能和病情恢复.

    灯盏生脉胶囊针刺常规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

    棒柄花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韦微谭锦妮黎民靖赖春华...
    1533-1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棒柄花Cleidion brevipetiolatum pax et Hoffm.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棒柄花提取物采用硅胶、MCI、Rp-18、Sephadex LH-20、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和Griess法测定各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7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臭矢菜素C(1)、莨菪亭(2)、秦皮素(3)、异秦皮啶(4)、木犀草素(5)、芹菜素(6)、金圣草黄素(7)、1-羟基-2-O-β-D吡喃葡萄糖苷-4-烯丙基苯(8)、1-O-β-D-glucopyranosyl-4-allylbenzene(9)、反式-1-(4-丙烯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10)、苄基葡萄糖苷(11)、2-苯乙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2)、(+)-丁香脂素(13)、橙皮酰胺(14)、(S)-(+)-2-顺式-脱落酸(15)、黑麦草内酯(16)和hydroxychavicol(17).棒柄花醇提物和乙酸乙酯部位抑制NO的IC50值分别为(44.11±5.29)、(24.25±3.59)μg/mL;化合物 2、5~7 抑制NO的IC50 值为 3.55~14.53 μmol/L.结论 化合物 1~7、13~17 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该植物中的简单香豆素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NO抑制作用.

    棒柄花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炎活性

    地骨皮甲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王路路胡巍黎浩许耶...
    1540-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地骨皮甲醇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地骨皮 70%甲醇部位采用各种现代色谱学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建立RAW264.7 细胞炎症模型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了 1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汉黄芩素(1)、汉黄芩素 7-O-β-D-乙基葡萄糖醛酸苷(2)、汉黄芩素 7-O-β-D-甲基葡萄糖醛酸苷(3)、(-)-丁香树脂酚(4)、表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5)、丁香酸葡萄糖苷(6)、3-(2-羟苯基)-丙酸甲酯(7)、3-(2-羟苯基)-丙酸乙酯(8)、丁香醛(9)、邻苯二酚(10)、(E)-3-(3,4-dimethoxyphenyl)-N-phenethylacrylamide(11).相较于模型组,化合物 1~3 和 11 给药后,NO生成量降低(P<0.05,P<0.01).结论 化合物 2~5、7~8 和 11 为首次从枸杞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3 和 11 具有显著抗炎活性,化合物 2 的抗炎活性最好.

    地骨皮甲醇部位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炎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