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成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中成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中成药信息站;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陶建生

月刊

1001-1528

zcy.med@foxmail.com,med@stn.sh.cn

021-63213275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239号450室

中成药/Journal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医药科研领域内的一份专业性期刊。面向中药成药生产企业人员和质探人员,同时也向医学工作者提供中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橿根大极性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田志浩孙孝亚张珊珊郜志宁...
    2617-2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山橿根大极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山橿根大极性部位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 凝胶柱、半制备HPLC、ODS中压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3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6-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1)、3-羟基-4,5-二甲氧基苯酚-β-D-吡喃葡萄糖苷(2)、紫丁香苷(3)、1-O-3,4-二甲氧基-5-羟苯基-(6-O-3,5-二甲氧基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4)、p-cymen-7-yl β-D-glucopyranoside(5)、pisumionoside(6)、staphylionoside D(7)、dendranthemoside B(8)、lynoiside(9)、nudiposide(10)、淫羊藿次苷 B1(11)、(2S)-pinocembrin-7-O-(6-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12)、(+)-N-(methoxycarbonyl)-N-norboldine(13).化合物 3、13 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胃癌细胞(MGC80-3)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结论 化合物 1~13 为首次从山橿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3、13 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山橿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肿瘤活性

    来江藤苯丙素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昌芬廖彬彬刘宗绪王洪云...
    2623-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来江藤苯丙素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来江藤乙醇提取物采用Rp-C18、MCI、半制备HPLC、硅胶及Sephadex LH-20 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其细胞毒性,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5 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杜仲树脂酚(2)、(-)丁香脂素(3)、buddlenol D(4)、(7R,7'R,7″S,8S,8'S,8″S)-4',5″-dihydroxy-3,5,3',4″-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5)、狗牙花脂素(6)、hedyotol A(7)、dracunculifoside R(8)、毛蕊花糖苷(9)、异毛蕊花糖苷(10)、连翘酯苷F(11)、异地黄苷(12)、curcasinlignan B(13)、erythr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ethoxypropan-l-ol(14)、枸橼苦素 C(15).化合物 1~4、9~10 对HepG2 肝癌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化合物 1、3、9、10、12 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化合物 1~3、9~10、12、14 对ABTS+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活性.结论 化合物 1~8、12~15 为首次从来江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来江藤苯丙素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来江藤苯丙素分离鉴定细胞毒性抗氧化活性

    白鹤灵芝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与降脂活性研究

    龚志强肖阳韩沙刘颖...
    2630-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白鹤灵芝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与降脂活性.方法 白鹤灵芝乙酸乙酯部位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和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油酸诱导的HepG2 高脂细胞模型评价体外降脂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20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hinacanthin A(1)、rhinacanthin B(2)、rhinacanthin C(3)、rhinacanthin D(4)、rhinacanthin E(5)、rhinacanthin M(6)、rhinacanthin N(7)、rhinacanthin Q(8)、rhinacanthin T(9)、rhinacanthone(10)、β-谷甾醇(11)、没食子酸(12)、香草酸(13)、丁香酸(14)、拉帕醇(15)、伞形花内酯(16)、sambucunlin A(17)、17α,21-dihydroxy-1,4-pregnadiene-3,11,20-trione,21-acetate(18)、1,8-二羟基蒽醌(19)、2,6-二甲氧基-1,4-苯醌(20).化合物 3、7 抑制HepG2、Hela、A549、H22 肿瘤细胞增殖的IC50值为(0.66±0.17)~(3.22±0.49)μmol/L,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化合物 3、7、9 对油酸诱导的HepG2 高脂细胞脂质的清除率高达 50%以上.结论 化合物 16~20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3、7 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3、7、9 具有较好的体外降脂活性.

    白鹤灵芝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肿瘤降脂

    金银花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陆远张研王莹董佳璇...
    2638-2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金银花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金银花提取物采用 D101 大孔树脂、硅胶柱和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 15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dearabinosyl pneumonanthoside(1)、5α-carboxystrictosidine(2)、芹菜素-7-O-葡萄糖苷(3)、咖啡酸乙酯(4)、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6)、异槲皮苷(7)、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8)、木犀草素-7-O-新橙皮苷(9)、次大风子素(10)、绿原酸甲酯(11)、(Z)-aldosecolohanin(12)、kaempferol 3-O-β-D-glucoside(13)、绿原酸丁酯(14)、(-)-syringaresinol(15).化合物3、5~10、13~14 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 6.70~36.25 μmol/L.结论 化合物 1~2、8~9、11 和 15 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化合物 3、5~10、13~14 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金银花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氧化活性

    黄芩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酶抑制活性研究

    李德民马小弟王康旭李媚媛...
    2644-2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黄芩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酶抑制活性.方法 选用 6 种不同的培养基,采用组织匀浆法对黄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以不同酶为靶点评价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利用分子生物学结合形态学对高活性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高活性化学成分进行跟踪分离.结果 从黄芩中分离得到 64 株内生真菌,发酵得到 128 个次级代谢产物,对腺苷脱氨酶(ADA)、β-内酰胺酶、酪氨酸酶(TYR)有一定抑制活性的样品分别为占 14.06%、3.91%、18.75%,其中菌株HTS-23-2 显示强TYR抑制活性,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其与Aspergillus flavus有 99%的同源性,并从其发酵样本中跟踪分离到 1 个化合物,被鉴定为曲酸.结论 黄芩内生真菌种类丰富,是发现活性成分的良好资源.

    黄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酶抑制活性跟踪分离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恬包兴勋贾瑞雪吴越...
    2650-2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方血栓通胶囊是由三七、丹参、黄芪、玄参 4 味中药组成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的功效.研究发现,复方血栓通胶囊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血管疾病,其治疗相关血管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与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自噬,抗血栓形成,进而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内皮细胞功能等有关.本文对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冠心病、视网膜静脉阻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这 4 类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其临床用药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复方血栓通胶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冠心病视网膜静脉阻塞深静脉血栓形成

    棕矢车菊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吴静玉宋艳梅郭庆梅
    2657-2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棕矢车菊素是源于菊科、茜草科等植物中的一种黄酮类成分.研究表明,棕矢车菊素在口腔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发展中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主要通过阻滞癌细胞分裂周期,抑制癌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及抑制癌细胞的迁移、侵袭等途径发挥抗癌作用,并且棕矢车菊素可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及多种炎症因子改善炎症反应,同时在清除自由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超敏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也表现出一定药理活性,具有较高的药物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检索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中棕矢车菊素相关国内外文献,对棕矢车菊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棕矢车菊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药事管理暨中药科学监管栏目征稿公告

    2662页

    植物源性天然产物抗新型冠状病毒研究进展

    刘荣张潇靳晓杰李程豪...
    2663-2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COVID-19 大流行之后,尽管存在有效的疫苗,但新的SARS-CoV-2变异株的不断出现仍然是对人类长期免疫的一种挑战.此外,未来冠状病毒爆发时,很少有专门的抗病毒药物可用于保护有严重疾病风险的人.一般来说,抗病毒药物是由纯合成化合物或天然产物(如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衍生物开发的,而天然产物在药物发现过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市场上近 80%的药物是从自然资源中演变而来的.直接靶向病毒和宿主是抗病毒药物研发的 2 个策略,天然产物可作用于冠状病毒复制周期的多个靶点,如刺突蛋白、蛋白酶、聚合酶等.本研究通过查阅最新文献,总结了一些潜在的在体内(和)或体外具有抗SARS-CoV-2 活性的植物源性天然产物,分别讨论了生物碱、黄酮类、多酚类、皂苷和萜类这些天然分子的功效和作用方式,旨在为未来开发有前途的候选药物开辟新的方向,以期其成为来自天然来源的抗冠状病毒和其他病毒性疾病的候选药物.

    新型冠状病毒植物源性天然产物抗病毒活性

    白藜芦醇抗肝细胞癌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张静懿杨星王振孙元华...
    2670-2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细胞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肝癌的治疗非常重要,常用的肝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免疫等,但是肝癌转移、术后复发、放化疗副作用等使得肝癌患者平均生存期较短.近年来,中药治疗肝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天然植物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中药植物中,如紫苏叶、桑葚、重楼等.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其抗肝癌作用机制包括促进细胞凋亡、阻碍细胞周期、抑制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自噬、调控肿瘤微环境、抑制血管生成、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白藜芦醇在预防和治疗肝癌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白藜芦醇肝细胞癌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