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病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病案
中国病案

月刊

1672-2566

mrzazhi@chmra.org

010-65916817/85231071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8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国病案/Journal Chinese Medical Recor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医学病案学与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要任务是贯彻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进行学术交流,传播病案信息管理经验,普及与提高病案信息科学知识,介绍国外卫生信息管理的新进展,交流促进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医院病案统计工作中应用的经验,促进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病案信息管理科学,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当前在党的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为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医院管理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本刊以病案信息管理和医院管理工作者、临床医务人员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相关操作编码分析

    罗晓虹邹宇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其治疗操作的编码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编码质量.方法 调取某院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出院的 409 份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病案进行回顾性核查,对手术操作编码缺陷进行统计,分类汇总编码缺陷原因.结果 409份病案中有问题病案 69份,错误率达 16.87%,69 份问题病案中累计错误条目数 93条,有 11 份同时存在主要手术操作编码与其他手术编码错误,主要手术操作编码错误 32 条,占总错误条目数的 34.41%;其他手术操作编码错误 61 条,占总错误条目数的 65.59%.结论 编码员未严格遵守编码规则、临床知识储备不足,与临床沟通不足、临床书写不规范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其治疗操作编码错误的主要原因.编码员需增加临床知识储备,主动与临床医师沟通,提高ERCP及其治疗操作的编码质量.

    内镜编码ERCP

    视网膜母细胞瘤主要诊断选择和编码探讨

    韦艳灵张保华冯启明肖晓兰...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源于视网膜的恶性肿瘤,患者主要诊断根据恶性肿瘤主要诊断的选择原则,由住院主要目的和治疗方式不同而决定主要诊断选择和编码.主要分为对RB本身进行确诊或手术,C69.2作为主要诊断编码;进行眼底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未进行其他治疗,以Z08 作为主要诊断编码;对RB进行疗程性化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分别选择Z51.1、Z51.0、Z51.8;对并发性白内障进行白内障切除手术,主要诊断编码H26.2;遵医嘱定期取出眼内硅油,主要诊断编码Z45.8;只是针对RB的并发症(如义眼台暴露、眼硅油乳化),选择T85.3;对单侧RB(D和E期)同时进行切除瘤体手术、化疗、取出硅油和对并发症的治疗,选择C69.2作为主要诊断编码;对RB瘤体进行经瞳孔温热疗法、冷冻疗法、激光光凝疗法和光动力疗法,C69.2可以作为主要诊断编码.对RB转移瘤进行确诊或手术治疗,主要诊断应选择转移瘤.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属于原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按恶性肿瘤主要诊断选择原则选择主要诊断编码.

    视网膜母细胞瘤ICD-10主要诊断编码

    涎腺切除术的手术编码探讨

    周蒙张晓青战凯
    34-3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涎腺切除术是治疗涎腺炎症、涎腺囊肿、涎腺肿瘤的主要方法 .ICD-9-CM-3 中以手术切除范围为分类轴心将涎腺切除术分为涎腺病损切除术 26.29、涎腺部分切除术 26.31、涎腺全部切除术 26.32,临床上常用的涎腺病损切除术包括腮腺病损切除术和小涎腺病损切除术,涎腺部分切除术包括腮腺部分(浅叶、深叶、副腮腺)切除术、颌下腺部分切除术、小涎腺部分切除术,涎腺全部切除术包括腮腺全部切除术、颌下腺全部切除术、舌下腺全部切除术.编码员在掌握每种手术的内涵后,应注意另编码同时进行的其它手术操作如任何淋巴结清扫术(40.40-40.42)、面神经切除术 04.07、面神经移植术 04.5、皮瓣移植术(27.57、25.59、86.71-86.72,86.74-86.75)、涎腺修补术 26.49 等.编码员应重视医学知识的学习,仔细阅读手术记录,充分与临床医师沟通,保证编码的准确、科学、完整.

    涎腺囊肿涎腺肿瘤涎腺切除术手术编码

    基于知识网络的全科医学文献研究趋势分析

    程洁郭慧鑫梁金凤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全科医学研究文献的研究热点、趋势演化,为全科医学发展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建库1990年1月1日-2023年2月28日,主题词为"全科医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归纳.结果 全科医学研究文献数量变化为 1990 年至 2019 年,文献波动上升到达高峰,从 2019 年开始至 2022 年,文献数量有回落的趋势.关键词共现网络包含了 420 个节点和 2092 条边,网络密度为 0.0268,网络中包含的关键词占全部样本数的 97%,代表性较强.词频占比前三位分别为全科医学占比14.85%,全科医师4.43%,全科医学教育3.30%.筛选出突变词51个.按照热点开始时间进行分类,2000 年以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社区卫生服务突现强度63.58.2000 年至2015 年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全科医学教育突现强度 21.16.2015 年之后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全科医学科突现强度16.65,规范化培训突现强度15.75,截止在 2023 年尚未结束的突变词按照突现强度排序为:全科医学科突现强度 16.65,规范化培训突现强度15.7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现强度11.18.结论 全科医学研究热点逐步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全科医学能力、全科医学教育转向追求全科医学的质量发展,研究热点与国家相关政策联系紧密.

    全科医学全科医师共现分析主题提取突发性检测

    2020年-2022年西南某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状况分析

    姜帆黄宇黄超兰红利...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近 3 年西南某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初、复筛结果 ,为深入开展本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 2020年 1月 1 日-2022年 12 月 31日西南某地区出生的 85 164 例活产新生儿采用耳声发射进行普遍听力筛查,未通过者于出生后 42 天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转诊至新生儿听力障碍诊治分中心进行听力诊断.各区县具有新生儿听力筛查资质的医疗机构定时汇总并上报初、复筛数据,根据年报资料数据,录入各区县的数据统计结果 ,计算出初、复筛率,初、复筛通过率,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区县普通、高危因素新生儿的筛查结果 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2020 年-2022 年西南某地区 86 563例新生儿中完成听力初筛 85 164例,筛查率 98.38%,初筛通过率 89.72%,复筛率 84.62%,复筛通过率 91.65%.该地区由 3 区 4 县构成,近 3 年,古蔺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 97.74%,81.02%;叙永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 94.74%,95.10%;合江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 95.73%,88.73%;泸县初筛、复筛通过率为 92.24%,86.47%;纳溪区初筛、复筛通过率为 86.26%,80.43%;江阳区初筛、复筛通过率为 79.20%,99.89%;龙马潭区初筛、复筛通过率为 90.50%,65.08%.该地区 7 个区县间初筛通过率及复筛通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是否有高危因素组间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020 年-2022年西南某地区各区县新生儿听力初筛率均达到指南要求.但各区县间筛查结果 有明显差异,还需进一步落实各级培训,优化筛查流程,加强孕期管理及随访复查等工作.

    新生儿听力筛查随访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与结构变动度的颌面部畸形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分析

    刘嘉欣金鑫钟小钢严立...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颌面部畸形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减轻疾病经济负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2014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出院的533例颌面部畸形患者住院费用明细,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结构变动度法分析患者住院各项费用的关联度程度、结构占比及变动情况.结果 2014 年-2021 年次均住院费用年均增长率为 3.35%,其中护理费年均增长率最高,为 10.82%.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四分位数为 68 875.6(53 757.16,78 567.39)元,其中手术治疗费占比最高,为 56.41%.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显示关联系数最高的是手术治疗费(0.8964).结构变动度分析结果 显示结构变动值最大的是手术治疗费(0.1592),且呈上升趋势;结构贡献率最高的是手术治疗费(47.22%)、耗材费(41.26%),医疗服务费、治疗操作费、护理费、诊断项目费和非手术治疗费的贡献率较小,合计 5.9%.结论 手术治疗费和耗材费是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目前存在耗材费占比过高,技术劳务性项目收费过低的问题,建议适当降低耗材费,合理提高技术劳务性项目费用比例.

    颌面部畸形灰色关联度结构变动度住院费用经济负担

    2826例住院超30天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张慧敏张成孙娜丁晓飞...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某医院住院超 30 天患者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缩短平均住院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2017年1 月 1 日-2021 年 12月 31日某院出院患者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共 204 170例,应用Excel对检索导出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对其中超 30 天住院日患者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 检验比较患者基本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 30天住院日患者住院期间可干预的影响因素.结果 该院住院日超 30 天患者共 2826 例;超 30 天患者住院中位数为 40 天;住院天数集中在 31~40 天、41~50 天,分别占比 50.57%和 25.12%;年龄主要为老年人(构成占比为 53.26%).出院科室前五位依次是肿瘤科、骨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普通外科;疾病类别前五位分别是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S00-T98)、循环系统疾病(I00-I99)、肿瘤(C00-D48)、呼吸系统疾病(J00-J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转科、疑难危重、手术、院内感染、合并症数量、DIP实施是住院超 30 天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住院期间转科、疑难危重、手术、发生院内感染、多个合并症等均增加超长住院风险;医院应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减少超 30 天住院患者数量、缩短平均住院日.

    住院超30天平均住院日影响因素

    按病种分值付费对某三甲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分析

    李政张勇刘强晖严友德...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按病种分值付费对某三甲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影响角度出发,研究 DIP 支付改革下某三甲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变化情况,为试点地区医院开展 DIP 支付下医疗服务和质量管理提供思路.方法 从某三甲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中导出DIP支付前后 2020 年1 月 1日至 2021年12 月 31 日住院病案首页信息,并根据试点地区及医院内部公开的 2020 年、2021 年DIP分组目录、2020 年-2021 年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正确率及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布的CMI值等数据,运用Excel、SPSS23.0对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术后平均住院日、CMI 值、DIP 组数及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选择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通过 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前后差异.结果 DIP支付后全院平均住院日下降 0.52 天,术前、术后平均住院日分别下降 0.08、0.82 天,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全院 36 个临床科室中有 32个平均住院日实现下降,其中外科下降 0.66 天,内科下降 0.38 天,20个科室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院 2021 年CMI值增加 0.1、DIP组数增加 514 组.2021 年主要诊断和主要手术选择正确率分别提高 2.60%、2.40%,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 DIP 支付后,该三甲医院转变医院管理方式,提升医院内部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效率,提升病种收治能力,实现平均住院日、术前及术后平均住院日的迅速下降,提升医院治疗水平.

    DIP支付平均住院日管理方式医疗质量服务效率

    某传染病三甲医院肝病科近10年出院患者疾病谱分析

    叶丽丽肖畅张应泉冯笑玲...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某传染病三甲医院肝病科十年出院患者疾病构成进行分析,为医院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某传染病医院统计病案系统中 2013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12 月 31 日肝病科出院患者共计39 304 例住院病案首页信息,以出院主要诊断为分类依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10年间肝病科出院患者总人数为 39 304 例,男性患者 29 042 例,女性患者 10 262 例,男、女之比为 2.8:1.2013 年 2996 例,2022 年 3532 例,2022 年住院定基比增长速度为 0.18,前 10 位疾病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其他医疗照顾、原发性肝癌、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肝纤维化、中毒性肝病伴有肝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仍是主要疾病,肝硬化、原发性肝癌、非酒精脂肪肝等构成比上升,非传染性肝病构成比增加,应加强这些疾病的诊疗.肝病科出院患者人数增加,说明医疗需求还是挺大的,肝病防治仍然任重道远.

    肝病科疾病谱疾病构成

    某院2018年-2021年0~14岁住院儿童疾病谱构成及帕累托图分析

    吴杰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 0~14 岁住院儿童疾病构成特征,为儿科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提取某院病案信息系统中 2018 年1 月 1日-2021 年 12 月 31 日 26532 例 0~14岁儿童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首先按照年份回顾性分析住院儿童疾病构成及顺位情况,然后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住院儿童前 5 位疾病构成,同时运用帕累托图对住院儿童疾病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帕累托图分析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和围生期疾病是 2018 年-2021 年0~14 岁儿童住院患者主要疾病类型(A类),共占77.93%.新生儿所患单病种比例最高的疾病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3.05%),支气管肺炎、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儿、幼儿、学龄前期和学龄期住院儿童最主要的疾病.春季、秋季、冬季住院儿童所患疾病第一顺位均为支气管肺炎,占比分别为 16.37%、18.31%、23.09%,夏季住院儿童所患疾病第一顺位为上呼吸道感染(14.93%).结论 呼吸系统和起源于围生期疾病是 0~14 岁儿童需要重点防治的主要疾病类型,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疾病谱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重点提高新生儿疾病诊治技术.

    疾病谱住院儿童帕累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