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病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病案
中国病案

月刊

1672-2566

mrzazhi@chmra.org

010-65916817/85231071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路8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国病案/Journal Chinese Medical Record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医学病案学与病案信息管理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要任务是贯彻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进行学术交流,传播病案信息管理经验,普及与提高病案信息科学知识,介绍国外卫生信息管理的新进展,交流促进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医院病案统计工作中应用的经验,促进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病案信息管理科学,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当前在党的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为宣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医院管理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本刊以病案信息管理和医院管理工作者、临床医务人员为主要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BL联合临床病理讨论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肾病病理教学中的应用

    周思佳王松王悦刘海静...
    92-9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BL联合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模式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肾病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 1 日-2023 年 3 月 31 日在某院肾内科轮转的内科基地住院医师共 53 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肾病病理教学模式的不同分为PBL组(n=21)和PBL联合临床病理讨论组(n=32),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知识考核、自我评价评分(包括肾病病理掌握程度、解读病理报告能力、临床应用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学习兴趣评分)及问卷教学满意度调查,比较2组教学效果.结果 PBL联合临床病理讨论组住院医师的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PBL组(87.8±2.1分与83.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联合临床病理讨论组住院医师在肾病病理掌握程度(7.38±0.94 分)、解读病理报告能力(7.47±1.02分)、临床应用能力(7.88±0.66分)、医患沟通能力(8.06±0.56分)、学习兴趣(7.94±0.80分)5个方面的自我评价评分均显著高于P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联合临床病理讨论组的总体教学满意度为100.0%,非常满意比例显著高于PBL组(90.6%与61.9%,P<0.05).结论 PBL联合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肾内科住院医师的肾病病理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教学法PBL临床病理讨论肾内科教学效果

    FAR、CEA联合在结直肠癌中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于丹安广宇姚健楠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FAR、CEA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比较指标单独和联合诊断的优劣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某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共 176 例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 180 名.比较两组人群NLR、FAR、CEA、CA199、CA125的水平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结直肠癌临床特征与相关指标联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中FAR、NLR、CEA、CA199、CA125 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单一指标中FAR、CEA较CA199、CA125、NLR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P<0.05),将FAR和CEA指标联合对结直肠癌诊断优于单一指标(AUC=0.960)(P<0.05);以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结直肠癌临床特征分析,肿瘤浸润深度与FAR、CEA均具有相关性(P<0.05),远处转移的患者较局限期患者具有更高的CEA水平(P<0.05),肿瘤直径≥4.5cm的结直肠癌患者具有更高的FAR水平(P<0.05).结论 FAR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具较高的敏感性;FAR和CEA联合可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

    结直肠癌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癌胚抗原

    失能状况及神经功能缺损对脑梗死患者ASD的影响

    刘雪芳王桂华苗凤茹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现状及失能状况、神经功能缺损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某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2019年5月10日-2021年5月9日脑梗死住院的46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64例患者SASRQ总分66.44±43.761,10~39分者310人(66.81%),40~56分者56人(12.07%),57~146分者98人(21.12%).结果 显示,性别(β=0.129)、吞咽功能障碍(β=0.085)、失能状况(β=-0.137)、神经功能缺损(β=0.145)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急性应激症状,重度失能、重型神经功能缺损、吞咽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可能性大.

    急性应激障碍脑梗死失能状况神经功能缺损

    镇痛泵在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媛白瑞娟赵腾马维...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镇痛泵在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4 例因甲状腺恶性肿瘤于某院手术的患者,按使用和未使用静脉镇痛泵分为观察组(84 例)和对照组(40 例),观察组按照未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和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分为观察组 1(46 例)和观察组 2(38 例).采用 χ2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分析两组间一般特征、术后疼痛评分、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 1 与对照组术后中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60),观察组2 与对照组术后中位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1术后当天恶心呕吐发生率为60.9%,高于对照组(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观察组 2 术后当天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18.4.%,低于对照组(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观察组 1 术后一天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19.6%,高于对照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观察组 2 术后一天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5.3%,低于对照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6).结论 单纯应用静脉镇痛泵在改善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疼痛方面效果不明显,且术后当天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未使用镇痛泵患者.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应用静脉镇痛泵并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的患者几乎没有疼痛感,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更低,使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受益明显.

    镇痛泵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疼痛恶心呕吐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单核细胞/HDL-C比率变化及对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

    吴小红颜海峰古裕鸟霍开明...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CAP患儿MHR变化探讨其与CAP患儿发生心肌损伤的关系及预测价值,为临床防治CAP患儿发生心肌损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从 2020 年 12 月 3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在某院诊治的CAP患儿中随机选取 8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年龄、性别匹配同期健康体检儿童 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对照组体检时均检测单核细胞、HDL-C,计算 MHR.统计观察组住院期间心肌损伤发生情况.对比不同MHR水平患儿心肌损伤发生率.分析MHR与CAP患儿心肌损伤的独立关系,评估MHR预测CAP患儿心肌损伤的价值.应用RCS分析MHR与CAP患儿心肌损伤是否存在非线性相关.结果 观察组单核细胞、MHR 高于对照组,HDL-C 低于对照组(P<0.05);80 例 CAP 患儿发生心肌损伤发生率为41.25%(33/80),随着 MHR 升高,心肌损伤发生率呈升高趋势;Logsitic 回归模型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MHR水平仍与CAP患儿心肌损伤独立相关(P<0.05),MHR评估CAP患儿心肌损伤的AUC值为0.810,置信区间为 0.707~0.889,Youden指数最高值为 0.517,敏感度为 87.88%,特异度为 63.83%;MHR与CAP 患儿心肌损伤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36),曲线大致呈"J"形,当 MHR≥0.70 时,MHR与CAP患儿心肌损伤率呈正相关(β=1.142,95%CI=1.189~8.253,P=0.034).结论 CAP患儿MHR显著升高,且MHR升高越显著,患儿出现心肌损伤的风险越大,二者大致呈"J"形关系,当MHR≥0.70 时,对心肌损伤具有较高预测效能.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单核细胞HDL-C比率心肌损伤预测价值

    孕妇膳食行为在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王慧敏张晨阳赵怀秀程海虹...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膳食行为在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之间的中介效应,为临床妊娠期糖尿病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某院接诊的 297 例孕妇,采用孕妇饮食行为量表评估孕妇膳食行为,收集孕前体质量指数,孕 24 至28 周都接受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分析孕妇膳食行为在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本组共确诊72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组年龄大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家族史比例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P<0.05),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多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P<0.05),孕妇膳食行为评分低于非妊娠期糖尿病组(P<0.05).孕前体质量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1.512),对孕妇膳食行为评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1.302,),增加中介变量孕妇膳食行为,孕前BMI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应减弱(β由 1.512 变为 1.032),提示孕妇膳食行为评分在孕前体质量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孕妇膳食行为部分中介孕前体质量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合理膳食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孕前BMI,降低妊娠期糖尿病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膳食行为孕前体重指数肥胖危险因素

    《中国病案》杂志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