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事
中国药事

桑国卫

月刊

1002-7777

zhongguoyaoshi@sina.com

010-67095523

100050

北京天坛西里2号

中国药事/Journal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ffair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主办的全国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宣传党的医药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宣传贯彻《药品管理法》及其配套法规;研究药品监督管理的理论,交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经验,探讨药品质控方法和临床合理用药;介绍国外药事管理信息,以促进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药学事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PLC-MS/MS法考察水黄皮素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赵映淑王巨才曹锋刘春...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水黄皮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其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灌胃给予SD大鼠水黄皮素(10mg·kg-1),血浆样品经蛋白沉淀法处理后进行HPLC-MS/MS定量分析,以五味子醇甲为内标,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50 mm × 3.0 mm,2.7 μm)色谱柱,乙腈(A)-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1,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扫描,水黄皮素[M+H]+m/z 293.1→277.0,五味子醇甲[M+H]+m/z 433.2→384.2;使用DAS软件计算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1.5625~1600 ng·mL-1浓度范围内,水黄皮素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定量下限为1.5625 ng·mL-1,精密度RSD和准确度RE均小于20%;低、中、高质控样品精密度RSD和准确度RE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在91.70%~100.28%,基质效应在88.35%~97.55%,稳定性RSD均小于15%.水黄皮素在雌性SD大鼠体内Tmax、t1/2、Cmax和AUC0→t分别为3h、1.95 h、1214.85 ng·mL-1 和 11920.43 ng·mL-1·h;在雄性SD大鼠体内Tmax、t1/2、Cmax和AUC0→t分别为3 h、1.19 h、1221.57 ng·mL-1和9983.40 ng·mL-1·h.结论:所建方法符合生物样品定量分析的基本要求,可用于水黄皮素在大鼠血浆中的含量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评价;水黄皮素在雌性SD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更高.

    水黄皮素含量测定液质联用SD大鼠血浆药代动力学

    黑龙骨茎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研究

    刘刚王瑞鑫刘育辰穆开朗...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苗药黑龙骨茎叶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用,探究黑龙骨茎叶抗RA作用的潜在开发利用度.方法:SD大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黑龙骨茎叶高剂量组(100 mg·kg-1)、低剂量组(25 mg·kg-1),雷公藤多苷(TG)组(10 mg·kg-1),每组8只.在试验因素干预后,对各组大鼠AI评分、足趾厚度及病理形态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给药前后,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造模成功.给药后,大鼠左、右足趾厚度测量值显示,模型组与黑龙骨茎叶高、低剂量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I评分显示,黑龙骨茎叶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组内比较中,黑龙骨茎叶低剂量组的消肿效果优于高剂量组(P<0.05).病理切片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内见大量、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黑龙骨茎叶低剂量组大鼠滑膜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论:黑龙骨茎叶表现出了良好的抗RA效果,具有潜在的抗RA开发利用价值.

    黑龙骨茎叶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

    IL-33/ST2信号通路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杨卜嘉于传飞侯书婷石慧...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IL-33/ST2信号通路,总结其与各项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为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汇总分析现有的研究IL-33/ST2信号通路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关联的文献,对IL-33/ST2信号通路与各项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进展进行讨论总结.结果 与结论:IL-33作为免疫反应和细胞损伤的警报分子,其信号转导通路在过敏性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为多种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多家国内外公司已经开始研发针对IL-33/ST2的靶向药物,绝大多数为单抗药物,且已经进入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IL-33/ST2信号通路发病机制疾病治疗靶向药物

    国外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现状探究及启示

    林翼旻张纾张玲萍黄榕珍...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欧盟、美国、韩国、日本和中国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现状,为我国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提供建议与参考.方法:对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药物警戒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与我国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进行对比,提出我国的医疗机构药物警戒建设建议.结果 与结论:药物警戒是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贯穿药品全生命周期,我国应充分利用医疗机构报告主渠道优势,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并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欧盟美国韩国日本医疗机构药物警戒体系建设

    帕博利珠单抗致免疫介导性肝损伤的文献回顾性分析

    狄潘潘贾淑云梁海王杰...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PubMed、Science Direct、Wiley及Springer等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帕博利珠单抗致肝炎的病例报告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帕博利珠单抗致肝损伤的病例报告共28例,以男性(57.1%)患者居多,年龄以51~70岁(60.7%)为主,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30 d内(57.2%).肝损伤类型以胆汁淤积型多见,损伤程度多为3~4级.大多数患者(78.6%)经停药和治疗后肝损伤好转或痊愈.结论:临床医师在应用帕博利珠单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避免严重肝损伤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帕博利珠单抗肝损伤不良反应病例分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中国药事》投稿须知

    118-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