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种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种子
种子

张太平

月刊

1001-4705

ZHZI@chinajournal.net.cn

0851-5289332、52844402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种子/Journal See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种子》是全国首创的大型种子专业刊物。由中国种子协会、贵州省种子总站、贵州省种子学会主办,编委成员汇集了国内外众多著名种子领域的专家。本刊内容包含种子科技领域的研究、发展及应用,同时对我国的种子产业化、种子管理、《种子法》实践、种子检验、种子生产、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等方面也开辟专栏报道。本刊较多地报道种子科技界的高、精、尖研究动态与技术,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教学与生产、提高与普及于一体,内容丰富,信息储量大,可读性强。创刊30年来,倍受众多专家和读者的称赞。多年来,在所有国家级正式奖项评比中均获奖,成为我国期刊中的一个品牌刊物。被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2004年变更为月刊后信息发布加快,每月您都可获得最新的科研和种业动态信息。一册在手,物超所值。《种子》是您工作中的好助手,广大农林(生物)科研工作者、农林(生物)院校师生、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都可从中获益,帮助您事业成功。 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综述、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资源与利用、问题探讨、国外种业、应用技术、种子检验、种子生产、经验交流等。 《种子》统一刊号ISSN:1001-4705/CN52-1006/S,国外代号BM4109。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每月25日出版,大16开本,128页。订价每期10.00元,全年120.00元(含邮资),可破季订阅。欢迎直接向《种子》编辑部或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66-22。 《种子》编辑部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邮编:550001;电话:(0851)5284402(Fax),5289332;E-mail:ZHZI@chinajournal.net.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对恶苗病菌侵染响应的转录组分析

    李鹏
    1-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而恶苗病的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了巨大威胁,造成一些品种严重减产.转录组测序技术已逐渐应用到水稻恶苗病的品种抗性研究中,使用高抗和高感水稻品种,经接种、取样和测序分析,明确水稻恶苗病在转录水平上的抗性机制.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构建了 12个真核普通转录组文库并测序,以|log2(Fold-Change)|≥1 及p≤0.05为标准,筛选出抗病品种比较组合(KDI vs KDCK)1 482个差异基因,感病品种比较组合(LJI vs LJCK)2 293个差异基因.通过共表达韦恩图展示,抗病比较组合(KDI vs KDCK)差异基因和感病比较组合(LJI vs LJCK)差异基因共表达328个,其中抗病比较组合(KDI vs KDCK)差异基因中唯一表达1 154个,感病比较组合(LJI vs LJCK)差异基因中唯一表达1 965个.进一步通过共表达韦恩图展示,抗病比较组合(KDI vs KDCK)上调表达差异基因和感病比较组合(LJI vs LJCK)上调表达差异基因共表达31个,抗病比较组合(KDI vs KDCK)上调表达差异基因中唯一表达272个,感病比较组合(LJI vs LJCK)上调表达差异基因中唯一表达825个.将抗病比较组合(KDI vs KDCK)上调表达差异基因中唯一表达的272个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后,得到264个GO Term,其中,显著富集GO Term有1个生物过程(BP)和6个分子功能(MF),均与病原菌感染响应的氧化应激反应(GO:0006979)、过氧化物酶活性(GO:0004601)、氧化还原酶活性和作用于作为受体的过氧化物(GO:0016684)、抗氧化活性(GO:0016209)有关,显示抗病品种水稻芽在恶苗病菌侵染时参与氧化应激反应生物过程基因显著上调表达,ATP酶活性显著增加,促进物质跨膜转运,有效提高了抗病性.

    恶苗病转录组氧化应激反应ATP酶活性跨膜转运

    油茶果皮发育相关ARF-Aux/IAA互作分析

    徐嘉娟刘四黑杨冰魏莹莹...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ARF和Aux/IAA是生长素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果皮厚度直接影响油茶的经济产量,不同种质的油茶果皮厚度具有明显的分化,为进一步研究油茶果皮厚度调控机制,通过转录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系统分析油茶果皮转录组数据,筛选油茶果皮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CoARF和CoIAA基因.结果表明,在油茶果皮转录组数据中共鉴定到19个CoARF和17个CoIAA基因,有10对CoARF-CoIAA(8个CoARF基因和6个CoIAA基因)的时空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将其编码蛋白序列分别与拟南芥中的ARFs和IAAs构建系统进化树后发现,CoARF14、CoARF19和CoARF11与起转录抑制作用的AtARF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CoARF6和CoARF10与起转录激活作用的AtARF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互作蛋白以拟南芥为参考进一步进行同源映射校验后,最终确定CoARF10-CoIAA5、CoARF6-CoIAA2和CoARF14-CoIAA12三对组合可能通过相互作用传递生长素信号参与调控油茶果皮发育.

    果皮发育ARFAux/IAA互作筛选

    青海省春油菜主推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和纯度鉴定

    王国邦谢立人杜德志李开祥...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90对甘蓝型油菜SSR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16对SSR标记,使用16对核心引物对青杂系列春油菜品种的15份亲本材料进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表明,16个标记共扩增出44个位点,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位点为2.5个,使用UPGMA法将15份材料在遗传距离为0.65处分为三类.同时利用其中的两对SSR标记(A04-10、A06-10)、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p)紧密连锁的标记YSSR3对青杂4号、青杂7号、青杂有限1号、青杂5号、青杂9号、青杂15号、青杂12号、青杂16号、青杂18号的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表明SSR标记用于杂交种的纯度鉴定更有优势.

    甘蓝型油菜SSR标记指纹图谱纯度鉴定

    基于不同含水量基质下黔藿1号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组学差异分析

    熊毅汪卓逸汪永平龙海成...
    28-35,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水分对黔藿1号种子萌发的影响,检测育苗基质不同含水量下种子不同萌发阶段相关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的变化,以黔藿1号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广靶代谢组学方法对育苗基质不同含水量下黔藿1号种子萌发过程的代谢途径及其代谢物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质含水量为200%时,有利于黔藿1号种子萌发.在基质含水量分别为100%和200%条件下,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代谢物种类变化相似,主要有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糖类、黄酮、生物碱等,其中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到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鞘磷脂代谢、黄酮类生物合成等通路.在基质含水量200%较100%下,二氢茉莉酸、桂酸桂酯的相对含量随着种子萌发时间后移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可能是促进种子萌发的原因之一.

    黔藿1号种子萌发含水量代谢组学

    不同玉米种质萌发期和苗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侯宪斌易强滕峥杨翠凤...
    36-4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玉米种质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差异,本研究以热带、温带和温热玉米种质各20份为试验材料,分别在萌发期和苗期进行正常处理和干旱胁迫处理.播种后第8天测定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数、胚根长、胚芽长、胚根干重、胚芽干重等性状,苗期干旱处理7 d后测定株高、根干重、叶面积、根冠比、叶绿素含量、Fv/Fo 和Fv/Fm等性状,分析不同玉米种质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种质间14个性状均差异极显著,不同材料间14个性状均差异显著,干旱胁迫显著影响14个性状的表现.不同玉米种质间萌发期和苗期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变化趋势一致,萌发期和苗期对干旱胁迫响应最大的性状分别是胚芽长和叶面积.不同玉米种质间的抗旱系数在多数性状中差异显著.热带种质的多数性状相对温带种质具有更高的萌发期抗旱性和苗期抗旱性,且热带种质中具有更多高抗材料.热带种质、温带种质和温热种质抗旱表现优良材料数分别为8个、5个和7个,其中TroG04、TemG15和MixG02萌发期和苗期均具有强抗旱性,可用于选育萌发期和苗期抗旱性较好的品种.

    玉米种质干旱胁迫萌发期苗期

    过表达NtH202烟草叶片响应烟蚜侵袭转录组分析

    孙计平王亚乐李雪君孙焕...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烟草受到蚜虫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对野生型和过表达NtH202株系烟草幼苗接蚜虫,并在接虫前和接虫6 h采集叶片,提取总RNA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挖掘相关转录因子,并利用qRT-PCR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受到烟蚜侵袭后,WT共有8 694个基因表达量变化,OE共有6 795个基因表达量变化,WT上调和下调差异基因数目更多,二者共同变化的差异基因有2 663个.GO分类表明,烟蚜侵袭后OE富集到免疫系统进程(GO:0002376)的基因数目明显高于WT.OE和WT富集差异基因数量最多的均是植物-病原体互作途径,其次是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植物通路.与WT相比,NtH202过表达株系共有1 342个基因上调在4倍以上;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在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KEGG分类显示,与WT相比较,烟蚜侵袭前后,OE均是参与植物病原体互作途径的基因最多.蚜虫侵袭后,WT和OE共同变化的基因中有9个 WRKY基因上调表达、5个下调表达,NtWRKY6、NtWRKY11、NtWRKY51、NtWRKY68、NtWRKY70基因RNA测序结果与qRT-PCR结果表现一致,均为上调表达,预测 WRKY转录因子在抗蚜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受到蚜虫侵袭后,WT和OE共同变化的基因中有8个MYB上调表达、8个下调表达,MYB转录因子ODO1基因RNA测序结果与qRT-PCR结果表现一致,预测转录因子ODO1在烟草抗蚜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NtH202基因转录组蚜虫抗蚜性烟草

    四倍体硬粒小麦及其他小麦族AP2/ERF基因家族比较分析及表达鉴定

    张新李敏敏孙允超赵杨...
    55-6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硬粒小麦及其他小麦族中AP2/ERF家族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的机理,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硬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粗山羊草的已有公开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鉴定了 215、232、139个AP2/ERF基因家族成员,AP2/ERF家族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基因组位置、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相似及差异部分.利用硬粒小麦在不同发育时期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对这些AP2/ERF基因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发现有6个AP2/ERF基因在硬粒小麦胚乳发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有23个AP2/ERF基因在硬粒小麦花后热胁迫反应中上调表达,其中13个基因可以同时响应硬粒小麦花前缺水及花后热胁迫反应.

    硬粒小麦AP2/ERF基因家族非生物胁迫表达模式

    超表达JcFT基因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卢佳慧郑冬超张祎昕王文琪...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FT(Flowering locus T)基因编码的成花素蛋白,也称蛋白激素,在植物中超表达该基因往往可以显著提早开花,是创制早熟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潜在基因之一,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本研究以烟草为材料,分析了 FT对烟草多个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JcFT(FT of Jatruopha curcas L.)超表达在提早烟草开花的同时,显著改变了烟草根、茎、叶的大小和形态,而花的结构没有显著改变.

    JcFT基因成花素超表达烟草麻疯树

    PGPR促进植物生长及增强植物耐镉机制研究进展

    王丽王剑峰孔鑫陈显磊...
    7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化肥与农药的应用已不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物防治将成为农业发展主流.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植物生长、抗逆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引起了 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和植物学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PGPR研究现状入手,总结了 PGPR提升植物对氮、磷、铁元素的吸收,调控植物根系激素水平来促进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通过各种间接作用增强植物对逆境的耐受性的作用机制,并且以重金属镉胁迫为例系统阐述了PGPR增强植物对逆境的耐受性机制,以期为后续利用PGPR为原料合成生物菌剂的开发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PGPR促生作用生物调节生物防治耐镉性

    河南省316份花生资源抗叶斑病的抗性评价分析

    于沐杨海棠胡延岭刘软枝...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017-2022年河南省花生联合体区域试验共316份参试新品种(系)进行叶斑病抗性水平综合评价,以期为生产上花生品种布局和病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2017-2022年间中抗水平以上品种占比10.91%~100%,感病品种占比69.09%~89.09%,其中2021年检测到2个高抗品种,未发现感病品种.6年间均未发现高感品种,说明河南省花生品种历经多年品种更替,对叶斑病的抗性水平已有较大提升.2017-2022年中抗水平以上品种在不同区组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小粒组(45.08%)、夏播组(34.25%)、麦套组(31.40%),高抗以上品种仅存在于麦套组,占比为1.70%.筛选出2份高抗材料,可在生产上推广并作为叶斑病抗性育种的基础运用.

    花生叶斑病抗性评价育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