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孙永华

双月刊

1673-9450

zhssyxf@163.com

010-63138570,63139297

100050

北京宣武区永安路95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jury Repair and Wound HealingCSTPCD
查看更多>>栏目有专家风采、专家述评、论著、经验交流、技术改进、综述、警示、讲座、译文、病例报告、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病所致的慢性创面的防治

    郝嘉文张庆富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创面是慢性病、创伤、感染等疾病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慢性病所致的慢性创面发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大部分慢性创面得不到规范治疗,创面长期不愈合,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给社会带来很大负担.此类慢性创面的愈合是一个从凝血、炎症反应、肉芽组织形成(增殖)到塑性的有序过程,任何破坏该过程的因素都会导致创面难以愈合.慢性创面主要治疗依据是TIME原则,治疗方法包括新型敷料的应用、抗生物膜疗法、负压封闭引流、高压氧疗法、生长因子治疗、干细胞疗法等.在治疗慢性创面的同时,要注意慢性原发病的治疗及精神心理干预.

    慢性病伤口愈合慢性创面治疗心理健康

    微孔化羊ADM复合hUCMSC促进创面修复的机制研究

    杨霄彦郝春光李俊亮符雪...
    97-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孔化羊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复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促进全层损伤皮肤创面愈合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hUCMSC种植于微孔化羊ADM上共培养,形成复合生物敷料.选用72只裸鼠制作成皮肤全层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4只,hUCMSC种植于微孔化羊ADM上治疗全层损伤创面组(hUCMSC+微孔化羊ADM组);羊ADM治疗全层损伤组(羊ADM组);碘伏纱布治疗全层损伤创面组(碘伏纱布组).术后14、21、28 d检测各组裸鼠创面愈合率,运用qRT-PCR技术检测创面组织中Bax和Bcl-2的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创面愈合相关蛋白细胞胶原蛋白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术后14 d,hUCMSC+微孔化羊ADM组的愈合率为(65.34±14.72)%,明显高于碘伏纱布组[(37.54±10.21)%],也高于羊ADM组[(49.08±11.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52、14.72,P<0.05).随着损伤创面的逐步愈合,术后28 d,hUCMSC+微孔化羊ADM组的愈合率为(98.63±15.41)%,明显高于羊ADM组[(81.74±16.27)%]和碘伏纱布组[(63.47±14.8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16.42、20.35,P<0.05).Bax在hUCMSC+微孔化羊ADM组的创面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尤其在术后21 d的表达量为0.25 ±0.06,明显低于碘伏纱布组(0.53±0.16)和羊ADM组(0.41±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2、-2.83,P<0.05).Bcl-2在hUCMSC+微孔化羊ADM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2组,尤其是在术后21 d的表达量为0.63±0.19,明显高于碘伏纱布组(0.34±0.09)和羊ADM组(0.46±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1、-6.07,P<0.05).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发现hUCMSC+微孔化羊ADM组胶原蛋白Ⅰ和VEGF的表达深棕色细胞虽然比羊ADM组和碘伏纱布组稍微有所增多,但是效果并不显著.结论 hUCMSC+微孔化羊ADM复合敷料,通过携带hUCMSC更能促进皮肤全层损伤的愈合并减少凋亡细胞的产生.

    小鼠创伤和损伤间质干细胞微孔化羊脱细胞真皮基质伤口愈合

    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拇指环形电烧伤的临床研究

    狄海萍邢培朋夏成德薛继东...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拇指环形电烧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20年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20例拇指环形电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拇指创面彻底清创后,I期采用游离腹股沟皮瓣进行修复,术后给予抗凝、抗感染、抗血管痉挛等综合治疗.术后1周和2周分别统计皮瓣存活率及创面I期愈合率;术后6个月评价皮瓣外观、拇指运动功能及皮瓣感觉功能.结果 20例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及创面Ⅰ期愈合率均为100.00%.皮瓣外观、质地良好,优良率为95%(19/20).拇指功能评定综合评价:优10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90%.其中10例患者拇指可以完成对指以及拇指关节自主活动度超90°.皮瓣两点辨别觉为(8.2±1.4) mm,皮瓣感觉恢复良好.结论 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拇指环形电烧伤外形美观,供区隐蔽,术后拇指功能恢复好,可以作为修复拇指环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皮瓣选择.

    外科皮瓣拇指烧伤,电

    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丰波邹英财张澜王永军...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4月至2018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手足踝外科采用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部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27 +4) (23 ~45)岁,左侧8例,右侧11例;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12例,电击伤、烧伤6例,外伤瘢痕挛缩1例;修复部位:示指7例,中指3例,手指并手背6例,手掌、背侧2例,虎口区1例;合并掌骨、指骨骨折10例,伸、屈肌腱断裂12例,急诊予清创、骨折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断裂肌腱断端吻合,缺损面积:2.0cm×4.0 cm~5.0 cm×9.5 cm.6~9 d后,予皮瓣修复,皮瓣大小:3.5 cm×5.5 cm~7.0cm×11.0cm.术后密切观察皮瓣颜色、温度、肿胀及毛细血管返流情况,予常规抗炎、抗凝、解痉治疗、石膏固定3周,开始功能康复,并定期随访.结果 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3 ~ 17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3例,良2例,S3+9例,S3 5例,S21例,两点辨别觉6~13 mm,皮瓣外观、质地良好.供区除1例植皮外均直接缝合,无明显并发症,肢体活动无影响.结论 上臂外侧穿支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血供可靠,操作简便,皮瓣厚薄适中,感觉恢复良好,外形较美观,供区创伤小,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 15.0 cm)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创面修复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及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在足部毁损伤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

    林师帅梁尊鸿潘云川王君...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及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修复足部毁损伤难愈性创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烧伤与皮肤修复外科收治的足部毁损伤难愈性创面患者18例,其中合并足背肌腱外露12例,跖骨骨外露6例.创面清创后,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覆盖肌腱外露、骨外露创面,并安装VSD装置,待创面覆盖肉芽组织后,再给予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创面.记录治疗时间、外露肌腱或骨质坏死率、皮片成活率,术后随访6个月,以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外观及功能.结果 18例患者足部均得以保存,外露的肌腱和骨质均保持活性,皮片成活率85% ~95%,平均(90±5)%.残余创面给予间断换药治疗后全部愈合,治疗时长14.0 ~45.0 d,平均(29.5±15.5)d.出院后6个月复诊以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足部功能,优3例,良4例,中6例,差5例.结论 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及VSD在促进肌腱、骨质外露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同时可保留外露的肌腱及骨组织活性,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能较好地修复足部毁损伤难愈性创面.

    负压伤口疗法皮肤移植伤口愈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难愈性创面

    应用塌陷骨块顶复器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

    郭杰坤方向刘国强曾令国...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塌陷骨块顶复器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8月至今,汕头大学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应用塌陷骨块顶复器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例;其中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4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塌陷骨块顶复器复位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塌陷骨折,经皮微创植入接骨板固定骨折端.采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数据.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影像学检查;进行膝关节HSS评分和Rasmussen影像学评分评估患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患膝关节屈曲角度和丢拐下床负重时间.结果 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00 ~14.00个月,平均(11.50±1.3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10个月内均骨性愈合.丢拐下床负重时间5~8周,平均(5.88±1.05)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度为95.00°~ 125.00°,平均(111.00±10.69)°;Rasmussen影像学评分优良率达100%;膝关节HSS评分78.00 ~90.00分,平均(84.25±4.89)分.结论 应用塌陷骨块顶复器能将胫骨平台的塌陷骨折块解剖复位,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平整;经皮微创植入钢板内固定,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组织和膝关节的损伤.术后疗效好,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骨折胫骨平台骨块顶复器微创

    中国烧创伤女医师工作态度与离职意愿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宝丽王雪欣侯文佳胡伦阳...
    125-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烧创伤女医师的职业现状、工作态度和离职意愿,分析基本情况、工作方向、工作强度、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等对工作态度和离职意愿的影响,揭示烧创伤女医师职业因素对工作态度和离职意愿的重要性,为我国烧创伤女医师工作体制的完善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由中国女医师协会烧创伤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全国性烧创伤女医师问卷调查,2019年10月12日至2019年11月28日采集187名中国烧创伤女医师的基本情况、工作方向、工作强度、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工作态度及离职意愿等资料.对中国烧创伤女医师的职业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对影响工作态度和离职意愿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工作态度和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显示187名中国烧创伤女医师多就职于三级甲等医院(82.89%),分布于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华东地区占比最大(29.41%),学位以硕士(48.66%)为主,工作年限大多在15年内(63.60%),多数人(66.31%)每周工作超50 h,夜班每月5~6次的人最多(31.02%),收入从3 000~12 000元不等,体检异常(37.43%)和患有睡眠障碍(49.73%)的比例较大.烧创伤女医师群体中工作态度热情的不多(42.25%),34.22%的人有离职或跳槽的想法,促使她们离开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强度大、收入待遇低、身体情况不佳、前途渺茫.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每周工作时间、每月值夜班次数、月收入、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家人是否支持这些因素对烧创伤女医师的工作态度有影响,年龄、学位、职称、工作年限、每周工作时间、每月值夜班次数、月收入、有无时间锻炼和家人是否支持都对离职意向有影响.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于工作态度仍有影响的因素是睡眠障碍,而消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后对于离职意愿仍有影响的因素仅有学位.结论 烧创伤女医师主要就职于三级甲等医院,在全国各地区分布较为均衡,工作年限大多在15年内,多数人工作强度大,身体情况差且多伴有睡眠障碍.在烧创伤女医师中工作态度消极(包括“按部就班、论资排辈”和“消极怠工,得过且过”)的占比为57.75%,与工作态度相关的因素是睡眠障碍.34.22%的人有离职或跳槽的想法,与其相关的因素是学位.

    烧伤医师,女职业现状工作态度离职意愿

    体外构建3D细胞压力培养模型研究压力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刘宁王鹏蔡瑞昭李猛智...
    132-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Flexcell-5000C压力系统和鼠尾Ⅰ型胶原构建3D细胞压力培养模型,在体外细胞水平探讨压力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的作用.方法 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HSFb,采用Flexcell-5000C压力系统和鼠尾Ⅰ型胶原体外构建HSFb 3D培养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未施压)、10 mmHg压力组、20 mmHg压力组、30 mmHg压力组.通过免疫荧光观察不同压力下HSFb的表型变化;Ki-67/Edu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SFb增殖能力;Annexin-V-PI流式双染检测HSFb凋亡;PI流式单染检测HSFb细胞周期;划痕实验检测HSFb迁移能力.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HSFb表型随着压力增大逐渐向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FB)转变,且在30 mmHg压力下最显著;Ki-67/Edu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SFb增殖能力与压力值成反比,20 mmHg、30 mmHg组较对照组HSFb增殖能力显著降低(F=10.61,P=0.0037),而其余各组组间HSFb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V-PI流式双染显示:相比于对照组、10 mmHg压力组、20 mmHg压力组及30 mmHg压力组HSFb早期凋亡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8,P <0.0001),而10、20 mmHg压力组HSFb早期凋亡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流式单染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10 mmHg压力组及20 mmHg压力组,30 mmHg压力组G0/G1期HSFb百分比显著升高(F=21.58,P=0.0003),S期及G2/M期HSFb百分比显著下降(F=93.89、54.11,P<0.001、=0.0066);相比于对照组,10 mmHg及20 mmHg G0/G1期HSFb百分比显著升高,S期及G2/M期HSFb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而20 mmHg与10 mmHg相比,HSFb细胞周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0 mmHg压力组HSFb迁移能力明显下降(t=10.66,P=0.004).结论 基于Flexcell-5000C压力系统和鼠尾Ⅰ型胶原构建的3D细胞压力培养模型便捷稳定,压力值实时可调可控,成功验证了压力能够抑制HSFb增殖、迁移,且促进其凋亡及向Fb转分化的作用,并初步证实了30 mmHg为最佳压力值,为HS压力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体外模型.

    瘢痕成纤维细胞压力加载系统3D细胞培养

    超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对足远端深度创面的修复

    武岳刘军路若楠金园园...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应用超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远端深度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8例足远端深度创面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 ~53岁,均采用超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手术修复创面,创面面积为3 cm×4 cm~10 cm×19 cm,切取皮瓣面积4 cm×5 cm~12cm×21 cm.将足背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别行端端吻合.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自体中厚皮移植修复.术后观察患者皮瓣的血供及成活情况,供瓣区创面的愈合及植皮的成活情况,后期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及供瓣区的外形及功能.结果 8例患者中6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1例患者术后皮瓣边缘出现轻度青紫,5d后自行消失,1例患者术后10h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解除血管危象,术后皮瓣颜色逐渐恢复正常,成活良好.8例患者通过后期康复治疗,随访3~12个月,皮瓣功能及外观基本满意,缝线处残留少量瘢痕.6例供瓣区直接缝合者可见线状瘢痕,无明显瘢痕增生、挛缩;2例供区植皮者植皮区松软,无明显瘢痕挛缩,供区均未影响行走功能.结论 采用超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手术修复足远端深度创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较为有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足远端创面超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皮瓣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烧伤患者镇痛的研究进展

    张铭陈铭锐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烧伤疼痛一直是烧伤患者治疗及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各种类型烧伤疼痛的性质和强度不同,给烧伤科临床医师对烧伤疼痛的判别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阿片类药物作为临床治疗烧伤疼痛的首选药,镇痛效果好,但具有不良反应较多、耐药性、成瘾性等问题.氟比洛芬酯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并降低脊髓和中枢的敏感性,减少痛觉冲动,发挥镇痛作用.由于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为脂微球载体制剂,具有靶向治疗、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特点,与其他NSAID相比,可以避免胃黏膜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其超前镇痛及多模式镇痛在烧伤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烧伤疼痛的治疗效果,为烧伤各种类型疼痛的治疗提供一种好的治疗方案.

    烧伤镇痛消炎药,非甾类氟比洛芬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