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孙永华

双月刊

1673-9450

zhssyxf@163.com

010-63138570,63139297

100050

北京宣武区永安路95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jury Repair and Wound HealingCSTPCD
查看更多>>栏目有专家风采、专家述评、论著、经验交流、技术改进、综述、警示、讲座、译文、病例报告、读者作者编者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胶原酶软膏联合水胶体敷料应用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治疗的效果观察

    彭玲吴红宛仕勇陈斓...
    51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胶原酶软膏联合水胶体敷料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66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胶原酶软膏联合水胶体敷料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碘伏凡士林纱布常规换药治疗.记录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及创面坏死组织清除率.每次换药完毕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mVSS)评估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12个月创面瘢痕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2.09±1.75)d和(12.97±1.8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5,P=0.057).观察组创面感染率为9.09%(3/33),对照组为6.06%(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在治疗后第5~7天,观察组创面坏死组织清除率为(73.91±17.52)%,高于对照组的(58.91±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6,P<0.001).在治疗后第5~7天,观察组患者换药时VAS评分为(1.94±1.17)分,低于对照组的(2.68±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5,P=0.001).在治疗后第3个月,观察组mVSS评分厚度评分及总分[(1.54±0.60)分、(8.73±1.71)分]均低于对照组[(1.93±0.63)分、(9.85±1.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98,P=0.032;t=2.666,P=0.010).在治疗后第12个月,观察组mVSS总分[(3.67±1.39)分]低于对照组[(4.38±1.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1,P=0.047);mVSS各分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原酶软膏联合水胶体敷料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轻创面疼痛,减少坏死组织,抑制瘢痕增生.

    酶学清创胶原酶软膏水胶体敷料深Ⅱ度烧伤

    负载人脂肪干细胞外泌体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刘昌玲张金丽张志李孝建...
    517-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负载人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水凝胶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 分离和培养人脂肪干细胞,检测其表面分子标志物的表达.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应用扫描电镜、纳米流式检测技术进行鉴定.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对外泌体的内化;分别加入浓度为1x107/ml、1x108/ml及1x 109/ml的外泌体,检测外泌体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制备浓度为5%、10%、15%的GelMA水凝胶,扫描电镜下观察GelMA水凝胶微观结构并进行孔径分析,检测水凝胶在体外的降解速度;采用ELISA法检测外泌体在水凝胶中的缓释速度,然后在水凝胶中共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活/死细胞染色,检测细胞在水凝胶中的生长及增殖情况.结果 扫描电镜及纳米流式检测结果显示获取的粒子为外泌体.荧光标记的人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能够被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摄取进入细胞质及细胞核中.浓度为1x107/ml、1x108/ml、1x109/ml的外泌体均可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F=3.579,P=0.021);浓度为1x108/ml、1x109/ml外泌体对细胞的增殖作用较浓度为1x107/ml外泌体更强(P=0.048、P=0.005),作用24 h后浓度为1x108/ml外泌体与1x109/ml外泌体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P=0.083).浓度为5%、10%、15%的GelMA水凝胶体外降解速度随浓度增加而减慢,浓度为5%的GelMA水凝胶能更好地缓慢持续释放外泌体,在5%的GelMA水凝胶中加入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后,细胞在水凝胶中生长及增殖良好.结论 人脂肪干细胞来源外泌体被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内化后可以促进其增殖和迁移.浓度为5%负载人脂肪干细胞外泌体(1x108/ml)的GelMA水凝胶可缓慢持续释放外泌体,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可作为外泌体的良好生物载体.

    脂肪干细胞外泌体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电烧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林同辉杨卫玺
    526-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压电烧伤常导致广泛软组织损伤和严重血管栓塞,破坏组织解剖层次深,特别是合并肌肉、肌腱、神经损伤时,患肢坏死风险高,临床修复难度大,致残率和截肢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的修复方法多采用反复清创、培养肉芽和二期植皮修复,但受区易发生并发症且外观美学功能差.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成为修复电烧伤软组织缺损的重要手段之一.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具有血管恒定、切取范围大、美观性能好且供区损伤小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烧伤创面修复.本文对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电烧伤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烧伤,电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修复

    类器官肺损伤疾病模型构建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雷子威凌萍沈纵魏晨如...
    531-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类器官是由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在3D培养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目前,肺类器官已开始应用于肺损伤疾病模型的构建,特别是在吸入性肺损伤和由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肺损伤中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类器官肺损伤疾病模型构建和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更多肺损伤模型的构建提供启发.

    类器官肺损伤干细胞器官芯片

    蛋白质组学在慢性难愈合创面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周涵武胡雯张培深邓晗彬...
    536-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及医疗体系的完善,慢性创面所带来的长病程、高致残等危害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目前慢性创面的治疗手段不具备鲜明靶向性,其迁延不愈的机制仍研究不透彻;而蛋白质组学因其独特视角,有望成为现阶段慢性创面研究中的理想工具.以质谱技术为核心的蛋白质组学体系已成为研究疾病机制的重要平台.本文就蛋白质组学在糖尿病足、压疮、放射性及静脉性溃疡等慢性创面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蛋白质组学溃疡慢性创面

    异体富血小板血浆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李亚龙王星童申传安
    54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杂难愈性创面的愈合受多种因素调控,可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经济负担.因此,寻找创新策略以加速复杂难愈创面的愈合显得尤为重要.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对创面愈合的积极影响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临床应用仍存在诸多限制.相较之下,异体PRP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替代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通过探讨异体PRP在促进创面修复中的机制,展示其在难愈创面中的临床应用实例,分析异体PRP的安全性、局限性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种异体富血小板血浆难愈性创面创面愈合

    肠道菌群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戴睿张亮陈浏阳张永博...
    546-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较为复杂.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导致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菌群是消化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一系列代谢物和分子来影响宿主健康,但肠道菌群是否参与椎间盘退行性变尚无定论.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对肠道菌群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性以及肠道菌群参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机制进行综述.

    肠道菌群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微生物组自身免疫骨质疏松

    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改善病理性瘢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宋勤琴李双汝李林杜鹃...
    550-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理性瘢痕是整形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通常分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其形成可能导致皮肤组织的增生和纤维化.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主要是由于细胞外基质(ECM)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过度沉积.病理性瘢痕由于外观畸形、瘙痒、疼痛和运动障碍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受损,但目前还没有明确消除瘢痕的治疗方法.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病理性瘢痕形成和发展中具有潜在影响.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在抗炎、促进血管生成、调节基质重塑等方面改善病理性瘢痕的作用机制,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作一综述.

    成纤维细胞干细胞外泌体病理性瘢痕胶原蛋白

    亲属头皮加自体头皮混合移植接力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王宏宇巴特黄瑞娟陈强...
    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因自体皮源极度匮乏,无法依靠有限自体皮源短时间内封闭创面,如何快速修复创面一直是烧伤外科领域探索的重点问题.现阶段主要术式有大张异体皮打洞小皮片嵌植术、微粒皮移植术、Meek植皮术及自体表皮细胞培养移植.异体皮可以充当良好的创面覆盖物,降低创面渗出、感染等风险,但其为手工操作,手术时间较长,而大面积烧伤患者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微粒皮移植术是修复特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重要术式,但其移植存活率影响因素较多,且微粒皮移植创面引流差,易积液、积血、感染;Meek植皮术可适当提高皮片移植存活率,然而其扩展比例不足,短时间内无法成功封闭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自体表皮细胞培养移植理论上可扩大5000倍覆盖全身,然而体外培养、扩增时间长,移植存活率并不稳定.而自体异体皮片混合移植对于大面积重度烧伤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包钢医院烧伤外科近年应用亲属头皮加自体头皮混合移植接力成功救治了数十例90%以上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1例通过7次自异体皮混合移植术成功封闭了全身创面,大大缩短了病程,为后期康复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且供皮者头部供皮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及毛发缺如.另有1例通过6次自异体皮混合移植手术也实现了全身创面的修复.自异体皮混合移植的优点:(1)减少自体皮源的使用面积,使患者岀血少、损伤小;(2)减少手术次数,避免了多次全麻;(3)因大面积烧伤患者愈合后瘢痕增生严重,后期需多次整形改善瘢痕挛缩,可为多次整形手术提供宝贵皮源;(4)对供皮者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然而,亲属捐献异体皮涉及的伦理问题尚待深入研究,且活体捐献异体皮来源有限,无法覆盖大面积创面,常需多人捐献或单人反复多次捐献,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单人多次取皮后也会产生心理恐惧,需关注其心理护理.由于尚缺乏异体真皮特异性标记物,无法准确追踪其转归,仅从形态学上的表观来判断异体真皮的转归尚缺乏科学客观的依据.下一步设想寻找异体真皮标记物,从而特异性追踪异体真皮的转归.此外,尚需行病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微粒皮移植、Meek植皮及自异体混合移植在植皮存活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预后瘢痕增生等方面的效果,从而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烧伤创面邮票皮自体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