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刊文稿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及不规范用语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2837页

    三级淋巴结构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判定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林欢罗再程成时天霁...
    2838-2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三级淋巴结构(TLS)相对面积在Ⅲ期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中的意义,TLS相对面积联合肿瘤间质比(TSP)、神经浸润(PNI)和癌结节(TD)等重要临床病理指标来开发Nomogram列线图,以判定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方法 收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99例原发性CRC病例资料.利用可视化软件Qupath人工勾画并评估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中TLS的数目、面积、平均密度、相对面积、热点密度和肿瘤浸润边缘长度等指标;基于快速多动态阈值机器算法评估HE染色切片的肿瘤间质比(TSP-CAD);从病理报告中收集神经浸润、癌结节等数据.利用X-tile设定上述指标的截断值(cut-off值)并分组,使用x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TLS相对面积高、低水平组间的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特征差异.使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分布的差异.使用Cox单因素回归分析TLS、临床病理特征与总生存期(OS)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独立预后标志物.TLS联合重要临床病理特征绘制Ⅲ期CRC患者的1、2、5年Nomogram,并根据Nomogram的总得分建立风险评分(RiskScore),基于RiskScore进行风险分层.使用K-折交叉验证法(K-fold cross-validation)进行内部验证,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校准曲线(calibra-tion curve)评估Nomogram的性能.结果 199例Ⅲ期CRC患者TLS相对面积的高水平组[(56.919±2.091)个月]5年生存时间长于低水平组[(56.919±2.09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2,P<0.05);神经浸润阴性组[(55.590±2.051)个月]5年生存时间长于阳性组[(46.018±3.8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7,P<0.05).癌结节阴性组[(54.774±2.028)个月]5年生存时间长于阳性组[(46.018±3.8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60,P<0.05);TSP-CAD低水平组[(55.157±2.005)个月]5年生存时间长于高水平组[(43.350±3.5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71,P<0.05).TLS相对面积高、低水平组间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类型、T分期、N分期、神经浸润、脉管浸润、癌结节、TSP-CAD、MSI等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8、0.467、0.131、1.402、1.218、-1.822、-1.053、0.308、0.272、1.228、0.105、0.829,P>0.05).单因素 COX 分析表明 TLS 相对面积[HR=0.42(95%CI:0.18~0.97)]、TSP-CAD[HR=2.61(95%CI:1.23~5.51)]、PNI[HR=2.61(95%CI:1.21~5.65)]、TD[HR=2.62(95%CI:1.24~5.55)]是 CRC 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 COX回归进一步证实 TLS 相对面积[HR=0.29(95%CI:0.12~0.75)]、TSP-CAD[HR=2.98(95%CI:1.34~6.63)]、PNI[HR=2.83(95%CI:1.23~6.53)]、TD[HR=3.18(95%CI:1.4~7.22)]是Ⅲ期CRC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TLS相对面积联合TSP、PNI、TD、T分期、N分期、年龄、性别构建Nomogram.在建模组中,低风险组5年生存期优于高风险组[HR=16.85(95%CI:6.09~46.61),P<0.01].列线图 C-index 指数为 0.85(95%CI(0.79~0.92),1、2、5 年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91、0.96.10折交叉内部验证AUC为0.9,校准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良好.TLS联合TSP-CAD、PNI、TD开发的Nomogram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和精准度[AUC=0.96,95%CI:0.89~1.00,P<0.01].结论 TLS相对面积是Ⅲ期结直肠癌OS的独立预后因素,TLS相对面积联合TSP-CAD、PNI、TD等临床病理指标建立的Nomogram能较好地判定Ⅲ期CRC患者的预后.

    三级淋巴结构Ⅲ期结直肠癌总生存期列线图

    关于收集本刊发表论文获奖证明及来稿基金资助证明的通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2844页

    锌指蛋白488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对免疫浸润的影响

    龚成林温玉刚
    2845-2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锌指蛋白488(ZNF488)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对临床意义及其对结肠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分析ZNF488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模式.采用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系和结肠癌细胞系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结肠癌中ZNF488的表达水平.通过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探讨ZNF488表达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单样本GSEA(ssGSEA)免疫浸润算法分析结肠癌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浸润网络.小干扰RN A(siRNA)转染下调SW620结肠癌细胞株中ZNF488表达,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ZNF488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验证ZNF488对结肠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Student's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ZNF488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非配对样本:1.282±0.816比1.668±1.058,t=2.28,P<0.05;配对样本:0.645±0.600 比 0.864±0.626,U=273,P<0.05),RT-qPCR 结果显示,与NCM460 比较,SW260 的 ZNF488 显著性高表达(1.051±0.097 比 4.733±0.088,t=48.76,P<0.01).高ZNF488表达与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总体生存期[风险比(hazard rate,HR)=1.68,P<0.05]显著缩短,同时,ZNF488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总生存期,HR=2.079,P<0.01).高ZNF488表达与结肠癌患者CD56bright自然杀伤细胞(R=0.343,P<0.01)程度呈正相关.干扰 ZNF488 后(1.000±0.042 比 0.322±0.026,t=23.7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K-8(24 h:0.279±0.015 比 0.213±0.007,t=7.01,P<0.01;48 h:0.876±0.022 比 0.383±0.006,t=37.96,P<0.01);克隆形成实验(420.000±15.875 比 287.000±15.716,t=10.31,P<0.01);Transwell(239.667±3.786 比 129.667±25.716,t=7.33,P<0.01);划痕实验(24 h:0.012±0.003 比 0.002±0.001,t=4.475,P<0.05;48 h:0.052±0.013 比 0.026±0.004,t=3.22,P<0.05).结论 ZNF488高表达与结肠癌预后不良相关,并可能参与肿瘤免疫调控及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锌指蛋白488结肠癌预后免疫微环境

    SRY盒相关基因7在结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林云韬何春华
    2848-2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究SRY盒相关基因7(SOX7)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和临床病理、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由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内下载有RNA测序的结肠癌患者524例,整理患者生存时间、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生存状态、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性别以及年龄等病理资料,没有缺失值的患者为475例,其中40例为正常样本,435例为肿瘤样本.应用R软件的DESeq2程序包对TCGA数据库内的475例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间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分析.匹配TCGA数据库,经过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PIA)在线分析,以箱形图(Box Plot)形式表现,得出 SOX7基因的差异表达.选取结肠癌中SOX7表达的中位数值,把结肠癌患者分为表达低水平与高水平组,探究患者病理资料和SOX7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对高表达和低表达组患者生存率差异应用卡普兰-迈尔生存分析(Kaplan-Meier),患者总生存率当作衡量的标准以绘制生存曲线.对SOX7基因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和基因本体(GO)路径富集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 应用TCGA数据库对结肠癌正常组织与癌症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得到6 531个稳定基因和2 310个下调基因、2 218个上调基因.在TCGA数据集内,通过对40对配对样本比较显示,与正常组织比较,结直肠癌组织内SOX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x2=15.607,P<0.05).SOX7表达水平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性别、TNM分期、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69、0.276、3.108、0.055、0.630、1.906,P>0.05);SOX7表达水平在患者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18、8.948、33.642,P<0.05).与SOX7高表达组比较,低表达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降低(x2=12.325,P<0.05).结论 SOX7在结肠癌组织内为低表达,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明显相关.

    结肠癌SRY盒相关基因7病理特征预后生物信息学

    本刊对应用统计学方法的有关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2851页

    保留左结肠动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研究

    柯朝王雄彪吴文华詹必胜...
    2852-2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阳新县人民医院接受相关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7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组别划分,分别为对照组(38例)及研究组(38例).对照组在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未保留LCA,研究组在行腹腔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保留LCA.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手术指标、发生并发症概率以及胃肠功能指标.统计学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术后3 d IL-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54.38 pg/ml比72.09 pg/ml,t=9.67,P<0.05)、IL-6 研究组低于对照组(34.51 ng/ml 比 62.19 ng/ml,t=8.78,P<0.05);术中出血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53.29 ml比61.37 ml,t=2.021,P<0.05)、边缘动脉弓压力研究组高于对照组(42.09 mmHg比33.29 mmHg,t=10.669,P<0.05)、术后通气时间研究组低于对照组(1.98 d比2.91 d,t=5.831,P<0.05)、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研究组高于对照组(5.05 cm比4.79 cm,t=2.624,P<0.05);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63%比21.05%,x2=6.175,P<0.05);术后7 d MTL研究组高于对照组(130.65 ng/L比125.29 ng/L,t=2.045,P<0.05)、GAS研究组高于对照组(75.24 ng/L比70.08 ng/L,t=4.823,P<0.05)结论 在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时选择保留LCA可获得理想效果,不仅可使患者炎性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可进一步优化患者手术指标,对并发症的发生发挥着有效预防作用,安全性较佳.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低位直肠癌左结肠动脉手术指标炎性因子

    本刊对图表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2855页

    本刊对论文中实验动物描述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2855页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表达水平与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M2型巨噬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研究

    张建民刘敬华许世峰牛纪祥...
    2856-2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表达水平与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M2型巨噬细胞浸润比例的相关性,以期为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方法 收集50例胰腺癌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PD-L1和CD163的表达水平,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M2型巨噬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r=0.74,P<0.01),提示PD-L1可能通过增强M2型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实现免疫逃逸,进一步促进肿瘤进展.结论 PD-L1和M2型巨噬细胞在胰腺癌免疫微环境中具有协同作用,PD-L1可能通过增强M2型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本研究为联合靶向PD-L1和M2型巨噬细胞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胰腺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M2型巨噬细胞CD163免疫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