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刊对论文中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书写的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2859页

    本刊有关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2859页

    核富集转录本1在儿童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

    张志敏冯跃庆杜宝顺
    2860-2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富集转录本1(NEAT1)在儿童神经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例小儿神经胶质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癌旁组织和神经胶质瘤组织NEAT1表达水平.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分为si-对照组和si-NEAT1组,分别转染对照小干扰RNA(siRNA)和NEAT1 siRNA至U87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BrdU染色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分析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裸鼠成瘤实验分析NEAT1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分析NEAT1的靶基因.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癌旁组织NEAT1表达水平(0.97±0.10)明显低于神经胶质瘤组织(1.58±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40,P<0.05).si-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1.86±0.09)明显高于si-NEAT1组(1.86±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80,P<0.05).si-对照组细胞BrdU阳性率[(89.07±4.65)%]明显高于 si-NEAT1 组[(56.50±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10,P<0.05).si-对照组细胞成瘤体积和质量[(845.25±70.35)mm3、(5.88±0.74)g]明显高于si-NEAT1组[(514.50±80.75)mm3、(2.77±0.3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35、10.900,P<0.05).si-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和迁移数量[(84.45±4.21)%、(87.17±5.85)个]明显高于si-NEAT1组[(56.19±5.75)mm3、(61.23±5.2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00,9.358,P<0.05).si-对照组细胞衰老比例[(6.53±1.92)%]明显高于si-NEAT1组[(31.75±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90,P<0.05).癌旁组织CDKN2A蛋白表达水平(0.79±0.09)明显低于神经胶质瘤组织(1.4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0,P<0.05).si-对照组细胞CDKN2A蛋白表达水平(1.02±0.11)明显高于 si-NEAT1 组(0.67±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64,P<0.05).结论 NEAT1在小儿神经胶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并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可能通过CDKN2A发挥生物学作用.

    核富集转录本1神经胶质瘤增殖转移

    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临床研究

    凌华光朱宇李毅李高磊...
    2864-2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在椎体成形术(PVP)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AVF)和远端椎体骨折(RVF)的倾向性及再发时间,为术后预防椎体再骨折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从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确诊为OVCF经PVP治疗后椎体再发骨折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共61例,按再发骨折类型分为AVF组和RVF组,对比可能影响两组患者的骨折再发风险的因素及发生时间的差异.计量资料根据正态性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MD)T值与其再骨折发生率存在相关性(x2=31.24,P<0.01),15例AVF的发生时间中位数为5.00(4.00,6.00)个月,46例RVF的发生时间中位数为10.50(7.00,17.25)个月,两组总体发生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0,P<0.01).结论 骨密度越低,患者越易发生AVF,骨密度较高或中等更可能发生RVF,AVF的发生时间中位数明显早于RVF.

    椎体成形术椎体再发骨折邻近椎体骨折远端椎体骨折

    华蟾素胶囊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细胞外基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惠琪施展
    2867页

    后外侧入路与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

    徐继胜崔峰李国盛李腾...
    2868-2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与直接前入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后外侧入路组和直接前入路组,每组21例,后外侧入路组患者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前入路组患者行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两组手术方式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变化;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采用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直接前入路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安全负重时间[(8.16±0.79)cm、(201.14±19.78)ml、(5.10±1.14)d、(32.43±2.68)d]低于后外侧入路组[(8.16±0.79)cm、(201.14±19.78)ml、(6.57±1.25)d、(40.52±3.6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5、3.845、4.009、8.210,P<0.05).直接前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90.33±5.65)min]高于后外侧入路组[(82.80±5.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9,P<0.05).直接前入路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3.00±0.89)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4.7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8,P<0.05).直接前入路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87.19±4.07)分]高于后外侧入路组[(77.23±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9,P<0.05).直接前入路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100.33±8.99)、(576.95±58.77)U/ml]高于后外侧入路组[(77.10±8.95)、(435.19±56.54)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5、7.798,P<0.05).直接前入路组患者丙二醛水平[(5.69±0.48)mmol/L]低于后外侧入路组[(7.42±0.5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0,P<0.05).直接前入路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52.29±7.40)、(82.90±8.89)ng/ml]低于后外侧入路组[(73.71±6.97)、(100.33±7.1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5、6.999,P<0.05).结论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较低,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后外侧入路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骨折氧化应激炎性反应

    仰卧位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后外侧塌陷骨块治疗Schatzker 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

    任明明鲁俊杰许少刚吕志强...
    2872-2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仰卧位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后外侧塌陷骨块治疗Schatzker 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1例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合并后外侧塌陷患者,男19例,女12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2.2岁,左膝18例,右膝13例,受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2例,高处坠落伤9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均为V型内髁骨折合并后外侧塌陷,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检查,明确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线的走行方向,并明确此骨折线通过胫骨后外侧塌陷骨折块、外侧及后外侧壁完整,均在仰卧位下行内侧切口复位后外侧塌陷骨块、内侧钢板、螺钉固定术;在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后常规患膝摄正侧位片,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TS),并分别计算Rasmussen影像学评分评估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及复位变化情况,术后1年按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标准评估患膝的运动功能.所有数据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所有患者的TPA和PTS、Rasmussen影像学评分采用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数据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术后即刻所有患者的TPA和PTS、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相关数据与术后1年所有患者的TPA和PTS、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相关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 31例患者术后随访(14.8±1.7)月,骨折愈合时间(13.9±1.3)周,术后8周开始拄拐下地,完全负重时间为(14.1±1.3)周.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5例患者伸直受限,受限程度小于10°,平均活动度(129.3±9.3)°,所有病例无内固定失效、无膝关节不稳.根据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系统评定膝胫骨平台复位情况,术后即刻:优20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3.5%(29/31).术后1年:优19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87.1%(27/31).术后1年HSS评分:优27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0.3%(28/31).31例患者术后随访,其中术后即刻TPA与术后1年T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5,P>0.05);术后即刻PTS(外侧平台)与术后1年PTS(外侧平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位固定稳定(t=0.57,P>0.05).结论 仰卧位内侧切口复位后外侧塌陷骨块治疗Schatzker 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通过内侧切口复位后外侧塌陷骨块并行坚强内固定,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尽量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可取得满意的结果.

    膝关节内侧切口胫骨平台骨折后外侧塌陷骨折内固定术仰卧位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提高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疗效率

    郝永壮任俊明韩小花王佳佳...
    2877-2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能否提高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疗效率.方法 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MDT模式治疗的9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和山西省人民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传统模式治疗的84例该类患者,分别作为MDT组和对照组.统计其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 h内手术率及术后1、3个月死亡率等.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T组术前等待时间低于对照组[(32.2±4.4)h比(98.6±11.2)h,t=8.311,P<0.01];MDT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3.2±0.8)d 比(5.8±1.8)d,t=13.054,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50.5±11.2)分比(56.0±15.5)分]、术中出血量[(140.3±21.5)ml 比(134.5±18.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61、1.114,P>0.05).MDT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25 266.8±1 325.6)元比(32 107.5±3 122.8)元,t=6.115,P<0.05].MDT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12/92)比 51.2%(43/84),x2=11.712,P<0.01];MDT 组肺部感染[4.3%(4/92)比 13.1%(11/84)]、深静脉血栓[3.3%(3/92)比 13.1%(11/84)]、褥疮[1.1%(1/92)比 8.3%(7/84)]、谵妄[3.3%(3/92)比 9.5%(8/84)]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3.172、4.225、5.302、2.317、P<0.05);MDT 组与对照组间猝死[0%(0/92)比 1.2%(1/84),x2=1.026]、心衰[1.1%(1/92)比2.4%(2/84),x2=0.244]、呼衰[0%(0/92)比 2.4%(2/84),x2=2.703]、肺栓塞[0%(0/92)比1.2%(1/84),x2=1.236]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T组48 h内手术率高于对照组[48.9%(45/92)比 11.9%(10/84),x2=9.652,P<0.05];MDT 组与对照组术后 1 个月[2.2%(2/92)比 3.6%(3/84),x2=0.813,P>0.05]、术后 3 个月[3.3%(3/92)比 4.8%(4/84),x2=0.172,P>0.05]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DT诊疗模式可显著提高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疗效率.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四肢骨折患者术前血清长链分化拮抗非蛋白编码RNA和叉头框蛋白O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王昌超殷韶健刘青柏
    2880-2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患者术前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分化拮抗非蛋白编码RNA(DANCR)和叉头框蛋白O1(FOXO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扬州市中医院骨伤科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骨折组,另选取扬州市中医院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x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血清lncRNA DANCR、FOXO1水平;x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不同预后患者术前血清lncRNA DANCR、FOXO1水平;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术前血清lncRNA DANCR、FOXO1对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折组术前血清lncRNA DANCR、FOXO1水平高于对照组[2.70±0.21比0.95±0.14、(9.91±1.08)ng/ml 比(6.24±0.73)ng/ml,t=58.350、23.734,P<0.05];预后不良四肢骨折患者术前血清lncRNA DANCR、FOXO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的四肢骨折患者术前血清lncRNA DANCR、FOXO1 水平[3.99±0.81 比 2.25±0.19、(11.59±1.62)ng/ml 比(9.32±1.04)ng/ml,t=22.389、11.375,P<0.05];粉碎骨折[比值比(OR)=2.846,95%可信区间(CI):1.039~7.795,P<0.05]和 lncRNA DANCR(OR=2.440,95%CI:1.057~5.635,P<0.05)、FOXO1 升高(OR=3.248,95%CI:1.212~8.705,P<0.05)是影响预后的因素;血清 lncRNA DANCR、FOXO1 水平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3和0.858(P<0.05).结论 四肢骨折患者术前血清lncRNA DANCR、FOXO1水平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且对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四肢骨折预后长链非编码RNA分化拮抗非蛋白编码RNA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28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