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湖北省医学会编辑出版部

杨镇

月刊

1001-9030

cjes@cma.org.cn

027-87893475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丁字桥路60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urge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外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两本会刊之一,以“探讨理论,更新知识,指导科研,服务临床”为办刊宗旨,其内容包括外科各个专业,是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的全国实验外科专业刊物。设有“论坛”、“述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动物模型”、“简报”、“综述”等栏目。创刊28年来,本刊立足外科前沿,评论医学资讯,报道实验外科最新科技成果,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杂志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中高级外科医师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肌源性与脂肪源性干细胞治疗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型压力性尿失禁大鼠的对比研究

    崔林刚孟庆军何翔飞陈燕...
    1017-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肌源性干细胞(MDSCs)和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分别治疗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型压力性尿失禁(ISD)大鼠模型的效果及差异.方法 分离大鼠的MDSCs和ADSCs并鉴定其种类.构建ISD小鼠模型,A组ISD大鼠的膀胱颈部和尿道外括约肌注射MDSCs,为MDSCs组(20例);B组注射ADSCs,为ADSCs组(20例);C组注射D-Hanks培养液作对照组(20例).3组大鼠分别于细胞注射前及第15、30、60天,使用尿动力学检测仪评估其排尿功能.结果 尿动力学检查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DSCs注射治疗和ADSCs注射治疗均都改善了 ISD大鼠的排尿功能,且MDSCs治疗组疗效改善效果更明显.MDSCs组及ADSCs组中的最大尿道压(MUP)(16.95±3.80、12.71±3.30)和漏尿点压力(LPP)(58.49±7.60、45.61±8.80)明显高于对照组(9.37±1.60、28.77±5.10,P<0.05),且细胞移植后30 d及60 d较细胞移植前明显高,较对照组最大膀胱容量(MCC)(1.86±0.9)比较,MDSCs 组及 ADSCs 组中的 MCC(0.95±0.60、1.30±0.20)明显降低(P<0.05).结论 MDSCs和ADSCs注射对ISD的治疗有明显的作用,且MDSCs注射效果优于ADSCs.

    肌源性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尿道内括约肌障碍压力性尿失禁尿动力学评估

    环状RNA 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对前列腺癌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

    焦志灵刘棚越李路鹏王连渠...
    1020-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环状RNA(circRNA)AT富集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SATB2)表达变化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到2023年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前列腺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前列腺癌和癌旁组织circRNA SATB2的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感染人前列腺癌细胞PC-3构建circRNA SATB2敲低和对照稳定细胞系,采用克隆形成实验和噻唑蓝(MTT)实验分析两组细胞活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circRNA SATB2的靶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circRNA SATB2靶基因或蛋白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 检验.结果 癌旁组织中环状RNA SATB2表达水平(0.74±0.15)明显低于前列腺癌组织表达水平(1.57± 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60,P<0.05).环状RNA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2.08±0.11)明显高于环状RNA SATB2 KD组细胞(1.64±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9,P<0.05).环状RNA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85.40±5.27)%]明显高于环状RNA SATB2 KD组细胞[(85.40± 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0,P<0.05).环状RNA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85.40± 5.27)%]明显高于环状RNA SATB2 KD组细胞[(55.48±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70,P<0.05).环状RNA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4.94±3.67)%]明显高于环状RNA SATB2 KD组细胞[(60.70±1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2,P<0.05).环状RNA对照组细胞迁移率[(66.26±7.96)%]明显高于环状RNA SATB2 KD组细胞[(30.92±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83,P<0.05)o miR-760是环状RNA SATB2的靶基因.环状RNA对照组细胞miR-760表达水平(0.94±0.12)明显低于环状RNA SATB2 KD组细胞(1.9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60,P<0.05).环状RNA对照组细胞KIF2A和PHLPP2表达水平(0.79±0.08、1.00±0.11)明显低于环状RNA SATB2 KD组细胞(1.74±0.25、2.0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85、14.940,P<0.05).结论 circRNA SATB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可能与miR-760/KIF2A有关.

    环状RNA前列腺癌增殖迁移微小RNA

    微小RNA-153-3p/α-突触核蛋白轴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分化调节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娄超举
    1024-1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153-3p如何与α-突触核蛋白(snca)相互作用影响小鼠的骨质疏松进程.方法 采用切除双侧卵巢构建骨质疏松(OVX)小鼠模型(品系),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明确病理学改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蛋白印记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目标基因的信使RNA(mRNA)及蛋白表达进行定量.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配体(RANKL)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MITT)法评价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破骨细胞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53-3p与snca的相互作用.结果 snca在OVX小鼠中低表达(t=11.436,P<0.05),miR-153-3p在OVX小鼠中高表达(t=15.833,P<0.05).抑制miR-153-3p或过表达snca抑制骨质疏松,snca在RANKL 诱导的 RAW264.7 细胞中低表达(t=11.796,P<0.05),miR-153-3p 在 RANKL 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高表达(t=10.448,P<0.05).过表达snca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t=7.493,P<0.05;Cathepsin K:t=9.536,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t=20.371,P<0.05;MMP-2:t=31.924,P<0.05].miR-153-3p 通过抑制 snca 表达促进破骨细胞分化(F=123.390,P<0.05),过表达 snca 能恢复过表达 miR-153-3p 的效果(F=136.515,P<0.05).双荧光素酶及蛋白检测实验结果表明miR-153-3p能负向调控snca的表达(F=92.528,P<0.05).结论 抑制miR-153-3p通过促进snca表达抑制破骨细胞功能,进而抑制小鼠体内骨质疏松进程.

    微小RNAα-突触核蛋白破骨细胞骨质疏松

    长链非编码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AS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及其机制

    付永良郝耀赵巍李辉...
    1029-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AS对骨质疏松性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骨折组和lncRNA IGF2-AS组,骨折组和lncRNA IGF2-AS组大鼠采用去卵巢手术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并在去卵巢后3个月后建立胫骨骨折模型,对照组大鼠仅去卵巢,而胫骨未骨折.lncRNA IGF2-AS组大鼠在去卵巢后2个月在胫骨注射过表达lncRNA IGF2-AS的腺相关病毒,对照组和骨折组注射空载体腺相关病毒.在建模4周后,观察3组大鼠骨折愈合情况和骨密度变化;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骨痂组织骨形成蛋白-2、成骨细胞特异蛋白(Osterix)和成骨细胞分化因子(ODF)表达水平;生物力学分析3组大鼠胫骨生物力学变化;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矿化宽度、矿化体积、类骨质宽度和体积变化.组间计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组大鼠胫骨完整,无骨折;骨折组大鼠骨折线明显,骨折端少量稀疏骨痂;lncRNA IGF2-AS组大鼠骨折端外骨痂致密,骨折线模糊.lncRNA IGF2-AS组大鼠胫骨骨密度[(0.087±0.003)g/cm2]明显高于骨折组大鼠[(0.072±0.00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6,P<0.05).lncRNA IGF2-AS 组大鼠胫骨骨密度[(0.087±0.003)g/cm2]明显高于骨折组大鼠[(0.072±0.008)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6,P<0.05).骨形成蛋白-2、Osterix 和 ODF 表达水平(1.50±0.14、1.47±0.20、1.61±0.11)明显高于骨折组大鼠(0.64±0.11、0.53±0.09、0.7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10、13.610、19.480,P<0.05).lncRNA IGF2-AS组大鼠最大载荷、剪切强度和弹性模量[(32.53±2.65)N、(60.37±2.97)Kn/mm2、(182.89±15.06)GPa]明显高于骨折组大鼠[(27.32±3.35)N、(48.06±4.97)Kn/mm2、(148.97±14.75)G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6、6.727、5.088,P<0.05).lncRNA IGF2-AS组大鼠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平均骨壁厚度和矿化延迟时间[(26.10±2.44)%、(84.61±6.08)μm、(2.64±0.11)d]明显高于骨折组大鼠[(22.07± 2.26)%、(76.63±3.66)μm、(2.21±0.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8、3.673、7.349,P<0.05).结论 lncRNA IGF2-AS可显著促进骨质疏松骨折大鼠骨形成相关蛋白表达,促进骨骼愈合,提高骨密度,增加骨折部位生物力学.

    长链非编码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愈合生物力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已启用万方数据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

    1032页

    Ⅱ型肌醇多磷酸4-磷酸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钱一获凌志强赏金标
    1033-1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Ⅱ型肌醇多磷酸4-磷酸酶(INPP4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14年至2016年间200例PTC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INPP4B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计量资料采用Person x2检验分析.结果 INPP4B在Ⅰ/Ⅱ期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均呈低水平表达,癌组织INPP4B低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99.2%(128/129)比100%(129/129),P<0.050];在Ⅲ/Ⅳ期的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INPP4B高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98.5%(70/71)比0%(0/71),P<0.05]及 Ⅰ/Ⅱ 期的癌组织[98.5%(70/71)比 0.8%(1/129),P<0.05].INPP4B高表达与PTC患者性别(P<0.05)、病灶数量(P<0.05)、局部侵犯(P<0.05)、淋巴结转移(P<0.05)和病理分期(P<0.05)显著相关.结论 INPP4B在早期PTC发生过程中起抑癌作用;随着肿瘤进展,INPP4B表达上调,在晚期PTC发挥促癌作用.

    甲状腺癌肌醇多磷酸4-磷酸酶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临床意义

    烯醇化酶在甲状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丹秦珍珠刘亚张娅娟...
    1036-1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酵解核心酶烯醇化酶在甲状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与肿瘤免疫逃逸和增殖的关系.方法 选取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79例甲状腺癌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选取差异最为显著的蛋白烯醇化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甲状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烯醇化酶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分析CD8阳性淋巴细胞浸润比例;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癌旁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粒酶B(Granzme B)和穿孔素(perforin)表达水平;并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烯醇化酶表达水平与CD8阳性淋巴细胞浸润、粒酶B(Granzme B)和穿孔素(perforin)表达之间的关系.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癌旁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总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1 329个,其中上调表达738例,下调表达591个.738个上调基因主要参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通路和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受体间相互作用.其中糖代谢中烯醇化酶表达差异最为显著,作为本研究的重点.甲状腺癌组织中烯醇化酶表达水平(143.65±21.7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水平(40.54±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70,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CD8淋巴细胞浸润比例[(2.49±5.3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表达水平[(5.30±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80,P<0.05).甲状腺癌组织粒酶和穿孔素表达水平(1.34±0.16、1.18±0.2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表达水平(0.74±0.12、0.6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00、16.810,P<0.05).烯醇化酶的表达水平与CD8淋巴细胞的浸润呈负相关(r=-0.411,P<0.05),与粒酶和穿孔素水平也呈负相关(r=-0.325、-0.514,P<0.05).结论 烯醇化酶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CD8淋巴细胞的浸润和杀伤能力成负相关.

    甲状腺癌烯醇化酶淋巴细胞浸润

    关于收集本刊发表论文获奖证明及来稿基金资助证明的通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辑部
    1039页

    保乳术中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对前哨淋巴结活检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及与远期预后的影响

    马丽陈婧张渤
    1040-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保乳术中不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对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山西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SLNB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124例,根据保乳术中是否进行ALND分成A组(66例)与B组(58例),A组未行ALND术,B组行ALND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的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水平,记录并发症情况.利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术前、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术后通过电话或复查形式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记录术后2年的乳腺癌复发率、转移率.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满足正态分布与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79.25± 5.87)min 比(91.31±8.95)min,t=8.972,P<0.05;(10.31±2.40)d 比(13.49±3.07)d,t=6.464,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 B 组[(80.06±7.49)ml 比(102.44±11.62)ml,t=12.896,P<0.05;(108.75±16.98)ml 比(42.48±13.64)ml,t=12.084,P<0.05].两组术后血清 CA153、CEA 水平低于术前[(9.41±1.45)U/ml 比(16.93±2.91)U/ml,t=1.898,P<0.05;(9.34±2.07)U/ml 比(17.95±3.88)U/ml,t=0.832,P<0.05;(22.12±3.67)ng/ml 比(60.48± 7.46)ng/ml,t=1.253,P<0.05;(21.46±5.19)ng/ml 比(61.69±8.92)ng/ml,t=1.265,P<0.05],但术前、术后7 d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8、0.220、0.822、0.825,P>0.05).两组术后1个月精神健康、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力评分高于术前,且 A 组高于 B 组(t=5.235、4.365、4.213、6.345、3.564、3.254、5.843、2.185,P<0.05).A组术后2年复发率、转移率分别为7.58%、3.03%,与B组(5.17%、1.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1、0.013,P>0.05).结论 保乳术中SLNB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术中不行ALND术能促进围术期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近期生活质量、远期预后理想且未增加远期复发率、转移率.

    前哨淋巴结活检早期乳腺癌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预后

    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后不同时间点行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的影响

    袁远张鹏宋玉成
    1044-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置入术后不同时间点行腹腔镜手术对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及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根据择期腹腔镜不同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A组(SEMS置入时间≤14 d行腹腔镜手术,38例)、B组(SEMS置入时间>14d行腹腔镜手术,51例).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流食时间.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术后5 d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CEA、CA199水平.统计患者并发症情况.随访患者术后1年的总生存率.随访患者术后1年的总生存率,Kaplan-Meier法描绘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总生存率曲线,log-rank检测统计学显著性.结果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A 组:(58.76±6.03)ml,B 组:(59.84±6.11)ml]、手术时间[A 组:(118.72± 28.53)min,B 组:(118.72±28.53)min]、淋巴结清扫数量[A 组:(11.77±2.53)枚,B 组:(11.93± 2.61)枚]、住院时间[A组:(7.74±1.33)d,B组:(7.63±1.21)d]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流食时间[(1.48±0.18)、(5.23±0.63)、(5.12±0.68)d]均短于 B 组[(1.57±0.20)、(5.94±0.74)、(5.64±0.74)d,P<0.05].A 组术后血清 CA125、CEA、CA199 水平[(31.58±3.45)U/ml、(4.35±0.51)ng/ml、(24.36±2.87)U/ml]低于 B 组[(36.77±3.71)U/ml、(4.63±0.66)ng/ml、(28.96±3.11)U/ml,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A组:13.16%,B组:15.69%)、1年总生存率(A组:44.74%,B组:49.02%)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SEMS植入术后≤14d内行择期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优于术后>14 d行择期腹腔镜手术,可促进术后恢复,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安全性,但在短期预后方面无明显优势.

    支架置入术结肠癌肠梗阻腹腔镜根治术胃肠功能癌胚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