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装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装饰
装饰

张夫也

月刊

0412-3662

010-62798878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大学美术学院

装饰/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装饰》——创刊47年,真情回报读者 《装饰》——扩版增至132页,更加厚重 《装饰》——加大信息量,彰显时效性 《装饰》始创于1958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装饰》杂志以自己特有的学术性、权威性、指导性和欣赏性,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确认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并被认定为全国中文艺术类10种核心期刊之一。 1999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首届国家期刊奖”与“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称号。2002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并荣获“双奖期刊”称号。 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4年,《装饰》杂志再次被认定为“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 《装饰》内容涵盖面广泛,兼容并蓄,集思广益,宏观把握艺术设计的未来,及时反映和报道国内外艺术设计的新动向与大师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数据驱动的运动服饰感性设计系统研究

    沈雷闵雪楼之源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运动服装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掌握产品的预期情感评价对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大数据驱动在设计方法创新中面临新的机会.本文提出了一个从网络数据中提取运动针织服装设计及评价信息的方法,结合文本挖掘、感性工学、机器学习等科学工具完成设计系统的创新.文章以运动服饰针织护膝为研究对象,为网络数据驱动的运动服装产品设计情感评价和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大数据指导的运动服装产品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运动服饰数据驱动设计系统创新设计感性工程

    面向运动应用的虚拟体验设计维度与方法

    吴琼董研陈梦雨于钊...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智时代背景下,运动应用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用户的运动体验,而且带来了虚拟体验设计的新视角.本文从运动应用设计的演变入手,概述了从电视屏幕到手机,再到智能硬件及虚实融合的发展阶段.文章总结了这些应用向虚拟空间的延伸、体验维度的扩展、运动关系的拓宽等特点,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了运动应用虚拟体验中运动"场所感"的塑造、虚拟"运动感"的增强、新型"社交感"的建立,提出了相应的运动应用虚拟体验设计维度与方法.

    运动应用设计研究用户体验虚实融合

    从工具理性到日常生活:健身产品设计的创新路径研究

    杨继栋李薇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情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居家生活与运动方式,推动了运动器材从专业到日常的转型.K集团仅用4个月完成了U1走步机从产品原型设计到批量化生产的全过程.本研究通过梳理项目团队思考方案的逻辑起点、性能外观的考量以及生产工序和相关工艺的创新方案等,探讨该产品生成背后的企业战略思考、产业资源选择、产品技术溯源、用户需求辨析以及智能制造背景下"设计思维+DFMA"的新范式,以期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样本.

    系统设计产业思维敏捷开发DFMA健身产品设计

    智能化老年人运动系统的功能特征研究与设计方法探索

    毛倩车蕊彤肇真李佳安...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老年人运动不足和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为了提高智能运动系统的有效性和老年人使用意向,本研究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策略探究了老年人对智能运动系统功能的态度,并提出适老化功能设计原则.结果表明,老年群体认为运动数据分析、运动表现反馈和运动提醒等三个功能对增强运动锻炼效果最有用.基于多维度的运动追踪分析、多模态的运动反馈、直观的运动数据提醒和个性化的趣味运动管理等设计原则,本研究设计的智能运动系统原型可以满足老年人的运动需求,提供科学的运动指导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从而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运动并提高身体素质.

    运动智能系统老年人适老化设计功能设计

    运动设计中的系统性创新与设计DNA—以斯潘迪运动鞋设计为例

    时晓曦张冰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十年来与国内外运动品牌的合作与洞察,结合与斯潘迪品牌长达五年的商业合作案例,分析中国线下商业模式下运动品牌的设计方法.运动行业因为中外不同的商业环境与进程出现了集合店与品牌店两类形式各异的线下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差异与自身生意模式定位模糊导致英国品牌斯潘迪在被安踏集团收购后经历了多年水土不服的商业困局.2019年,斯潘迪开始通过对商业模式与消费者画像的重新梳理,确定了线下为主的商业模式,配合新的商业定位,采用HED设计方法,从设计DNA的角度对品牌和产品进行了重新设计,完成了从单款创新到系统创新的升级,解决了长期困扰品牌的设计矩阵与设计迭代难题,通过系统性的持续创新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系统性创新运动设计矩阵迭代品牌DNA

    交互、融合与创新:张烈的数字文化展示设计研究与实践

    田君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时代飞速发展的产物,信息艺术设计以其内生的艺术与科学交叉融合的优势,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博物馆、科技馆、博览会等传播科学与文化的场所,显示了愈加突出的传播力和强大的感染力,因此,科学地应用数字技术正在成为展览设计创新发展的趋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烈教授20年来深耕于数字文化展示设计领域,通过潜心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领导和组织设计的大型国家展示项目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呈现和在世界舞台的传播,他对数字文化展示设计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法的思考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数字文化展示设计创新融合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国家形象与设计文化:陈汉民设计及思想述评

    郭秋惠
    6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汉民(1931-2022)是德艺双馨的设计师与教育家,在中国现代设计史和新中国设计教育史上是一位承上启下的开拓者与引领者.本文以"向设计致敬:陈汉民设计文献展"为基础,以国家形象、设计文化、时代语境与"四好原则"为主要视角,系统梳理、深入述评陈汉民的设计作品、设计思想、设计教育的成就与贡献.

    陈汉民设计文化国家形象设计国家标准图形符号"四好原则"

    设计与奥运:五环马戏团

    阿诺德·施瓦茨曼汪芸
    76-83页

    阿诺德·施瓦茨曼访谈

    汪芸
    84页

    转译雕刻:玑镂工艺造型原理研究

    王晓昕单金田家青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玑镂(Guilloche)工艺是一种特殊的雕刻工艺,其效果精美、工序复杂,在新艺术运动时期发展到顶峰.在社会阶层的变换与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下,玑镂工艺逐渐式微,现今主要留存于少数博物馆与收藏者的玑镂藏品,应用于极少数高级腕表的装饰中.笔者基于对文献与图像资料、个人收藏传世实物的分析佐证,以及通过田野调查获得的实据,详细记述中国本土玑镂工作室的工艺步骤,解析玑镂工艺造型原理、纹样建构原理及其背后的形成动因,提出玑镂工艺的雕刻方式为"转译雕刻",并进一步挖掘玑镂工艺装饰特征、价值内涵等因素之间的关联与互动.

    玑镂转译雕刻造型原理纹样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