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姜志宽

双月刊

1671-2781

zhwsscyx@chines.cn

025-84417522

210002

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293号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ygienic Insecticides & Equipment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由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是我国卫生杀虫药械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实用型专业期刊,也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信息相合,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1版国家卫生城镇标准——病媒生物控制考核指标的特点

    辛正王东
    405-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版国家卫生城镇标准中病媒生物控制考核指标由2014版的45条缩减为14条,资料评估为主的条款由37条缩减为4条,现场评估为主的条款由8条调整为10条,评估工作导向更为注重现场评估.从资料缩减,底数溯源;拨冗减负,合二为一;生态为轴,关注重点;综合评估,注重管理4个方面对其修订原则和考核指标特点进行了解读,提出效果保障、标准精简、基层减负是今后方向.

    国家卫生城镇病媒生物控制标准

    蒙山地区地椒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生物活性及其成分分析

    类晶晶颜峰吕文祥臧传慧...
    410-413,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蒙山地区地椒精油对淡色库蚊幼虫和成蚊的生物活性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为植物源杀虫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地椒精油,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地椒精油对淡色库蚊4龄幼虫的杀灭活性,采用密闭三角瓶熏蒸法测定对成蚊的熏蒸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地椒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击倒中时(KT50)、毒力回归方程及95%置信限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幼虫杀灭活性测定显示地椒精油对淡色库蚊4龄幼虫的24 h LC50值为104.74 μg/mL(x2=0.787,P=0.853);雌性成蚊熏蒸活性的KT50值为20.7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地椒精油中共检测出50种化合物,其中γ-松油烯的相对含量最高(12.18%),其次是左旋龙脑(8.56%)、3,4,5-三甲基甲苯(7.39%)和麝香草酚(6.04%).结论 蒙山地区地椒精油对淡色库蚊幼虫和成蚊均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有望作为潜在的杀虫剂.

    地椒植物精油淡色库蚊杀虫活性熏蒸活性成分分析

    复方艾草驱蚊液制备及其驱蚊效果评价

    赵丰艳李洵刘自平
    414-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制复方艾草驱蚊液并对其驱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正交设计、酶解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草挥发油,以艾草挥发油为原料,确定驱蚊液的配方,并对产品的驱蚊效果、理化性质等进行评价.结果 艾草挥发油提取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0%,酶解温度为55 ℃,酶解pH为5.0.复方艾草驱蚊液配方:艾草挥发油2 ml、金银花提取液2 ml、薄荷提取液2 ml、冰片0.2 g、PEG-40 0.5 g、食用乙醇15 ml,香精2 g,去离子水定容至50 ml.复方艾草驱蚊液感官指标、理化性质、皮肤刺激性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驱蚊时效达到GB/T 13917.9-2009中B级标准.结论 制备的复方艾草驱蚊液安全、环保,对蚊虫的驱避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艾草水蒸气蒸馏法艾草挥发油驱蚊液驱避效果

    2019-2023年合肥市蜚蠊监测结果及德国小蠊抗药性分析

    徐红平王文君王文靖王茜...
    418-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9-2023年合肥市蜚蠊种群构成、年度变化及抗药性,为开展蜚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每年奇数月选择6种生境,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蜚蠊的种群构成,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不同生境蜚蠊的年度变化规律;采用诊断剂量法判定蜚蠊的抗性种群.结果 2019-2023年合肥市共回收有效粘蟑纸6 597张,粘捕蜚蠊758只,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不同年份蜚蠊种群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x2=308.382,P<0.05).蜚蠊平均密度为0.115只/张.2019-2023年蜚蠊密度分别为0.048、0.118、0.189、0.089、0.142只/张.在6种生境中,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为0.261只/张,医院蜚蠊密度最低,为0.005只/张.蜚蠊密度大致呈双峰曲线,高峰期在3月和9月.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年际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57,P<0.05),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21,P<0.05).合肥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表现为抗性,对吡虫啉、氟虫腈和残杀威表现为敏感.结论 合肥市蜚蠊的粘捕率和密度均较低,建议根据合肥市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及抗药性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防制.

    蜚蠊监测德国小蠊抗药性

    2023年扬州市蝇类监测及家蝇抗药性调查

    印海涛许培刘慧田婧棽...
    422-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扬州市蝇类种群构成、密度、季节变化以及家蝇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蝇类防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笼诱法进行蝇类生态学监测,使用点滴法进行家蝇野外种群的抗药性检测.采用Excel 2016软件对蝇类生态学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采用DPS软件对家蝇抗药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3年扬州市总蝇密度为2.71只/笼,家蝇为优势蝇种,占比52.86%,密度为1.43只/笼.不同生境中以居民区蝇密度最高,为3.05只/笼.全年总蝇密度总体呈单峰分布,在7月达到高峰.扬州市家蝇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辛硫磷、呋虫胺均产生了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91.68、65.66、6.86、22.90、34.28.结论 家蝇为扬州市的优势蝇种,对5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今后在蝇类防制工作中加强对杀虫剂使用的技术指导,以延缓蝇类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

    蝇类密度监测抗药性

    2021-2023年厦门市蝇类密度及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林敏珍陈斌柯雪梅伍思翰...
    426-428,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厦门市蝇类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和抗药性情况,为制定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和目测法进行蝇密度监测,采用药膜法进行家蝇抗药性测定.结果 厦门市2021-2023年共捕获蝇类609只,平均蝇密度为1.27只/笼;家蝇和市蝇为优势蝇种,构成比分别为31.69%和26.27%;不同生境蝇密度以农贸市场最高.防蝇设施合格率为78.67%.家蝇对毒死蜱、氯菊酯、残杀威分别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72、26.26、>100.91.结论 厦门市应加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环境综合治理,做好环境卫生、清除孳生地与集中杀灭,加强防蝇设施建设,提高防蝇设施合格率,降低蝇类密度.提倡科学用药,以延缓病媒生物的抗药性发展.

    蝇类密度抗药性综合治理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主要病媒生物侵害状况调查

    王磊侯威远张勇刘美德...
    429-435,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并分析北京市海淀区不同环境主要病媒生物的侵害状况以及防鼠、防蝇设施配备情况,为北京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路径法调查蚊虫孳生地,人诱停落法监测成蚊密度,勺捕法调查蚊幼虫密度;采用目测法调查蝇类孳生地、防蝇设施和室内成蝇密度;采用鼠迹法监测室内和外环境鼠密度并检查防鼠设施;采用目测法监测蜚蠊密度、活卵鞘密度和蟑迹.采用Excel软件对监测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制作图表.结果 蚊、蝇、鼠、蜚蠊的总体控制情况达到了国家标准病媒生物控制水平B级.其中蚊虫孳生地和成蚊密度的控制水平为B级,蚊幼虫控制水平为A级;蝇类孳生地和防蝇设施达到了 B级,成蝇密度控制水平A级;室内和外环境鼠密度的控制水平为A级,防鼠设施为B级;蜚蠊活虫密度、活卵鞘密度的控制水平为B级,蟑迹为A级.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主要病媒生物控制水平达到了国家标准B级及以上标准.

    病媒生物侵害调查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7-2023年蚊虫监测结果分析

    元永艇冯磊顾盈培刘琛...
    436-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浦东新区蚊虫密度、蚊种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以评估蚊媒疾病风险,为蚊虫防控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CO2诱蚊灯在浦东新区47家社区监测点和杨思医院开展成蚊监测,对2017-2023年蚊虫的时间分布、种群密度及生境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规律.蚊密度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共捕获成蚊23 107只(雌20 661/雄2 446),平均雌蚊密度为3.17只/(台·夜).淡色库蚊为浦东新区优势蚊种,占比81.68%.不同年份不同蚊种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以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蚊虫密度的季节消长呈单峰分布,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密度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和7月.各类生境间的成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牲畜棚密度最高,达到6.46只/(台·夜).结论 浦东新区的蚊种以淡色库蚊为主,牲畜棚为重点控制场所,6-7月为蚊虫活动高峰期,可根据蚊虫的生境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开展科学防控.

    蚊虫种群密度监测季节消长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效果评估

    邢一帆田汶佳张伟邓良利...
    44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掌握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简称大运会)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开展情况及赛事区域内病媒生物携带病原体的现状,为日后大型活动的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提供实践经验及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3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对大运会开、闭幕式及各赛事场馆等不同类型场所的病媒生物防制效果进行现场评估;利用Excel和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Fisher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分别采用诱蚊灯法、双层叠帐法与夹夜法、笼捕法捕获蚊类、鼠类,采用研磨-磁珠法从蚊、鼠肺中提取核酸,并进行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乙脑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 6月室内鼠迹阳性率、蚊幼路径指数、成蚊停落指数、室内蟑迹阳性率均为最高,分别为0.92%、0.62处/km、0.71只/(人·次)、0.22%,且在不同类型场所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随着防控和评估工作的开展,以上病媒生物评估数据呈现逐轮下降趋势.同时,6月防鼠、防蝇设施合格率最低,分别为68.7%、50.63%,至7月下旬,合格率分别已达96.31%、95.16%.赛事所涉区域内赛前赛后不同时段所采集的生物样本中未检测到监测目标病毒.结论 大运会各场所病媒生物防制效果较为显著,这与实行病媒生物综合防制策略密切相关.在日后类似的大型活动规划过程中建议尽早提出病媒生物防制相关专业要求,同时强调工作组间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保障各项活动顺利举行.

    病媒生物监测防制评估大运会成都

    2021-2023年东营市鼠类密度监测及病原学调查分析

    王海红苟成学刘辉马奔...
    447-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监测东营市重点地区鼠类生态学分布、密度及携带病原体流行情况,为指导当地鼠传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及粘鼠板法进行鼠类密度监测并捕获鼠类标本,提取组织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开展病原体检测.用Excel 2007和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2021-2023年,共布放鼠夹12 118个,有效夹数11 741个,捕获鼠类53只,总捕鼠率为0.45%;共布放粘鼠板12 271个,有效板数12 066个,捕获鼠类228只,总捕鼠率为1.89%.共捕获鼠类3种281只,其中小家鼠占73.31%,褐家鼠占25.98%,黑线姬鼠占0.71%;对捕获鼠类进行病原学监测,鼠类钩端螺旋体阳性15只,巴尔通体阳性12只,分别占5.34%、4.27%;混合感染钩端螺旋体及巴尔通体阳性3只,复合感染率为1.07%.结论 东营市优势鼠种为小家鼠,病原学监测阳性以钩端螺旋体为主,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应进一步扩大鼠类监测覆盖面,增强病原学监测力度.

    鼠类密度监测鼠传病原体钩端螺旋体巴尔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