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权启镇

双月刊

2095-2015

0531-51665254

250031

济南市师范路25号 济南军区总医院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AND MEDICAL IMAGEOLOGY(Electronic Edition)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GDF15、sB7-H1联合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苑乐添王艺霖沈子剑闫呈新...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溶性B7-H1(sB7-H1)联合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对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转移组(41例)和未转移组(55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6例胃良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Spearman法分析患者血清GDF15、sB7-H1表达水平与MSCT参数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sB7-H1及MSCT参数对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三组MSCT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血清GDF15、sB7-H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未转移组(P<0.05);血清GDF15、sB7-H1表达水平与病变区血容量(BV)和出血流量(BF)均呈负相关,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呈正相关(P<0.05);转移组肿瘤≥2 cm、浸润深度为黏膜下层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肿瘤大小、浸润深度、GDF15及sB7-H1为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GDF15、sB7-H1及MSCT单独诊断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67、0.804、0.740、0.855、0.580 及 0.655,血清 GDF15、sB7-H1 联合 MSCT检测的AUC为0.965,联合检测优于血清GDF15、sB7-H1及MSCT各自单独检测(Z联合-GDF15=2.788、Z联合-sB7-H1=3.888、Z联合-BV=4.837、Z联合-MTT=3.255、Z联合-BF=6.281、Z联合-PS=5.529,P均<0.05).结论 血清GDF15和sB7-H1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密切相关,二者联合MSCT对胃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胃癌生长分化因子15可溶性B7-H1多层螺旋CT淋巴结转移

    SOX与mFOLFOX6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葛雪梅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替吉奥+奥沙利铂(SOX)与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mFOLFOX6)化疗方案对晚期胃癌一线化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使用mFOLFOX6化疗方案)和研究组(使用SOX化疗方案),各40例,两组患者均化疗2个周期.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后的临床疗效、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生活质量,随访1年观察化疗结束患者的生存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总疾病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患者的CEA、CA199水平和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CEA、CA199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KP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研究组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使用SOX方案较mFOLFOX6方案的临床疗效更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无进展生存期得到延长.

    晚期胃癌化学治疗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

    腹泻儿童用药依从性、用药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瑞雪朱莉刘文莉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泻儿童用药依从性、用药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此类儿童用药依从性及改善用药态度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对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药房取药腹泻患儿监护人790名开展居家用药情况调研,分析用药依从性及用药态度现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腹泻儿童用药依从性及用药态度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者共向腹泻患儿监护人790名发放调研问卷,最终回收772份,剔除无效问卷3份,最终回收769份.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250例,部分依从450例,不依从72例;用药态度:优秀243例,良好307例,及格126例,不及格8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长职业、药品剂型及用药时干预措施可能与腹泻患儿用药依从性有关(P<0.05),患儿年龄、家长职业、家长受教育水平及药品剂型均可能与腹泻患儿用药态度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长职业、药品剂型及用药时干预措施是腹泻儿童用药依从性独立影响因素(P<0.05),患儿年龄、家长职业、家长受教育水平及药品剂型是腹泻患儿用药态度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腹泻儿童用药依从性较差,用药态度亦有待进一步改善;患儿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长职业、药品剂型及用药时干预措施均可直接影响腹泻儿童用药依从性,腹泻儿童用药态度则与患儿年龄和家长职业有关.

    腹泻儿童用药依从性用药态度影响因素

    原发性肝细胞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万菲任勇军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癌是造成世界癌症负担的一个主要因素,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的发病率都有所上升,肝癌的病理类型主要为肝细胞癌(HCC),是绝大多数肝癌诊断和死亡的原因.本文主要对于原发性HCC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异质体-3比率、循环DNA、高尔基蛋白-73、骨桥蛋白、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对HCC致癌机制、检测疗效、其相关治疗靶点、切除术后生存、复发率及相关GALAD模型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

    肝细胞癌肿瘤标志物

    慢传输型便秘分子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

    黄涔朱跃坤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便秘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之一,而慢传输型便秘是各类型慢性便秘中最难治疗的,慢传输型便秘以结肠传输延迟为特征,无出口梗阻,当药物难以治疗后,则需要结肠切除术或次全切术.慢传输型便秘病因机制复杂,致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研究主要集中于肠道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胃肠Cajal间质细胞改变、神经递质和胃肠激素的异常、肠内液体吸收等的影响.现在许多新的研究方法蓬勃发展,有希望为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慢传输型便秘分子机制

    以解剖部分肝为核心的精准手术治疗肝细胞癌的效果分析

    束长新王国峰
    90-92页

    胃肌周细胞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黄文鹏肖晓燕邱永康杨琦...
    93-96页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