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权启镇

双月刊

2095-2015

0531-51665254

250031

济南市师范路25号 济南军区总医院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ON AND MEDICAL IMAGEOLOGY(Electronic Edition)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BV感染患者外周血ISGs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干扰素治疗疗效的关系

    胡静杨秀锦侯志云
    343-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BV感染患者外周血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干扰素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2018年4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80例HBV感染患者纳入HBV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外周血黏病毒抗性蛋白A(MxA)mRNA、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SP18)mRNA、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mRNA表达水平,HBV组患者均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持续治疗24周,依照干扰素应答情况,分为干扰素应答组(n=38)与干扰素无应答组(n=42)两个亚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指标与干扰素应答的关系,并观察HBV组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MxA mRNA、USP18 mRNA、SOCS3 mRNA水平变化.结果 HBV组治疗前外周血MxA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USP18 mRNA、SOCS3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扰素应答组治疗前外周血MxA mRNA水平高于干扰素无应答组,USP18 mRNA、SOCS3 mRNA水平低于干扰素无应答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SP18 mRNA、SOCS3 mRNA高表达是HBV感染患者干扰素无应答危险因素,MxA mRNA高表达是干扰素应答保护因素;干扰素应答组治疗前、治疗2周、12周、24周后外周血MxA mRNA表达水平高于干扰素无应答组,USP18 mRNA、SOCS3 mRNA表达水平低于干扰素无应答组(P<0.05).结论 HBV感染者应用干扰素治疗中,MxA高表达、USP18、SOCS3低表达者具有较佳的干扰素应答疗效.

    乙型肝炎病毒干扰素干扰素刺激基因治疗应答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急性胰腺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

    刘伟高续谢玉海蒋哲...
    348-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首次发作急性胰腺炎患者增强CT图像构建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急性胰腺炎的复发.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3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95例,验证组40例.从动脉和静脉期增强CT图像中提取和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收集患者临床因素,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影像组学评分模型、临床模型和和联合模型.采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预测指标评价三组模型的预测能力,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用于对比不同模型临床决策的净收益情况.将联合模型制作为列线图,提供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复发风险概率.结果 训练组95例患者中有33例复发急性胰腺炎,验证组40例患者中有13例复发,分为复发组46例,非复发组89例.经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及临床因素筛选,四种最优影像组学特征以及高脂血症和改良CT严重指数两种临床因素被分别用于并构建影像组学评分模型和临床模型.影像组学评分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队列中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效果,并优于临床模型(AUC 训练组:0.874 比 0.713,P=0.01;AUC 验证组:0.822 比 0.734,P=0.036).联合模型可提高对胰腺炎复发预测的临床净获益率.结论 基于增强CT图像的放射组学评分模型在提高急性胰腺炎复发个体化预测的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临床预防胰腺炎的复发和治疗.

    急性胰腺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模型

    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预测急性胰腺炎复发模型的建立

    田娜韩飞天
    35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建立预测急性胰腺炎(AP)复发的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阜南县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45例AP患者,按照7∶3比例分别纳入训练集(n=102)、验证集(n=43).记录患者随访期间AP复发情况,并比较训练集随访期间发生、未发生AP复发患者CT平扫表现、SII,使用方差阈值法、单变量选择法、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提取并筛选CT平扫影像组学特征,随机森林分类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绘制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联合SII预测训练集、验证集患者AP复发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集102例患者中,29例于随访期间复发,复发率为28.43%;验证集43例患者中,13例复发,复发率为30.23%,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7).训练集复发、未复发患者AP病因、CT平扫影像组学特征、SI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共纳入5项特征,分别为脂肪肝、胸腔积液、肝上间隙积液、肾上腺受侵、胃裸区受侵.以约登指数计算SII最佳截断值为1109.59×109/L.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SII预测训练集、验证集AP复发的AUC分别为0.892、0.837,灵敏度79.31%、76.92%,特异性93.15%、86.67%.结论 AP患者复发率较高且与病因、CT平扫影像组学特征、SII均存在一定关联,联合CT平扫影像组学特征和SII能够为AP复发的预测提供参考.

    急性胰腺炎计算机体层成像影像组学模型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复发预测模型

    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严重程度与其焦虑抑郁及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唐小久胡曼许必君肖亚...
    360-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其焦虑抑郁及营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广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将68例18.5 kg/m2≤BMI<24.0 kg/m2的GERD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BMI≥28 kg/m2的GERD患者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食管动力学指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微型营养评估(MNA)评分,采用Pearson法分别分析肥胖合并GER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与其焦虑抑郁和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Gerd 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32±1.49比9.27±1.58,P<0.05),且中、重度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食管括约肌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1.83±0.28)kPa 比(3.42±0.34)kPa,P<0.05];观察组的立位反流时间[(4.52±1.36)%]、卧位反流时间比[(4.83±1.27)%]和总反流时间[(3.49±1.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AMA评分(19.37±0.36)和HAMD评分(17.73±0.8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中营养正常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9.23%比51.47%,P<0.05),而潜在营养不良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7.69%比27.94%),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观察组患者的DeMeester 积分与 HAMA 评分、HAMD 评分呈正相关(r=0.707 9、0.814 8,均P<0.000 1),与MNA评分呈负相关(r=-0.887 1,P<0.000 1).结论 与体重处于正常范围的GERD患者相比,肥胖GERD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食管功能和营养吸收能力显著下降,焦虑抑郁情绪更加明显,且其病情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程度和营养状态显著相关.

    胃食管反流病肥胖焦虑抑郁营养状态相关性

    秋泻灵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免疫功能、心肌酶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周敏张仁清卢贤红
    365-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秋泻灵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免疫功能、心肌酶指标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12月广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12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60,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和观察组(n=60,接受秋泻灵+双歧杆菌活菌散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心肌酶指标和CRP的结果数据及影响.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67%较对照组高75.00%(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免疫功能、心肌酶、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功能、心肌酶、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心肌酶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秋泻灵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降低心肌酶、CRP水平.

    腹泻轮状病毒秋泻灵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疗效

    利巴韦林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研究

    李秀玲连少锋荣刘涛李登峰...
    369-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RVE)患儿疗效及对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炎症因子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11月界首市人民医院收治RVE患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复方嗜酸乳杆菌)50例,观察组(利巴韦林+复方嗜酸乳杆菌)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AGEs和炎性因子水平、肠道菌群水平、肠黏膜屏障指标和胃肠激素,以及轮状病毒转阴情况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4.54%比81.81%,P<0.05);观察组血清AGEs和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肠黏膜屏障指标和胃肠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轮状病毒转阴率高于对照组(92.00%比78.00%,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8.00%比12.00%,P>0.05).结论 利巴韦林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REV患儿能够明显缓解症状、调节肠道菌群、血清AGEs和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好.

    轮状病毒肠炎利巴韦林复方嗜酸乳杆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炎症因子肠道微生物

    顺阿曲库铵不同用药方案对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麻醉质量的影响

    丁金路徐宗雪程敏
    373-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顺阿曲库铵不同用药方案对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术后苏醒、应激及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拟行腹腔镜胃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间断输注组(n=40)、持续输注组(n=40),2组均采用相同麻醉诱导方案,间断输注组术中每当T1恢复至10%时给予0.03 mg/kg顺阿曲库铵,持续输注组术中首次T1恢复至10%时启动顺阿曲库铵1.4 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对比2组术中肌松维持和恢复情况、术后苏醒质量、围手术期应激指标变化,并通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评估2组早期恢复质量.结果 间断输注组TOF恢复至75%时间、恢复指数、总用药量、平均给药速度均高于持续输注组(P<0.05).间断输注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高于持续输注组(P<0.05).2组气腹后即刻、气腹后30 min、手术结束时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均较麻醉诱导前升高(P<0.05);同时点组间应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输注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高于持续输注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持续输注组(P<0.05).结论 相较于间断输注,持续输注顺阿曲库铵能够在不影响麻醉效果、不加剧应激反应的前提下,促进术后肌松恢复和苏醒、提高早期恢复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顺阿曲库铵腹腔镜胃切除术苏醒应激恢复质量

    直肠癌神经浸润的影像评估进展

    何蓉张义李盼盼宋歌声...
    378-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肠癌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生活质量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T1~2N0直肠癌治疗是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为主要手段,T3~4或N+患者推荐新辅助治疗.神经浸润(PNI)指肿瘤接近神经并包绕至少33%神经周径或者肿瘤细胞穿透神经鞘三层中的任意一层.PNI是直肠癌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目前只能通过术后病理诊断.不能手术的晚期直肠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若能通过无创影像手段获取直肠癌PNI状态,将进一步完善患者的个性化诊疗并影响预后.本文对直肠癌PNI的影像学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直肠癌神经浸润影像评估

    阿尔茨海默病发生肠坏死并横纹肌溶解一例

    朱金明李翠芳
    382-384页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