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尚红

月刊

1009-9158

cjlm@cma.org.cn

010-85158273

100710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8年9月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主要读者群是广大中高级检验医学技术人员、医学实验室科研人员和临床各科医师。作为我国检验医学领域专业人员发表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已经连续7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入围“中国期刊方阵”期刊,并多次获得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奖。主要栏目包括:述评、综述、血液与体液学、临床化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免疫学、分子诊断、实验室质量管理、试剂与仪器评价、经验与技术交流、病例报告、读者来信、专题笔谈等。特色栏目有展望、对话、临床病例(理)研究、继续教育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流式细胞术在慢性病诊疗与评估中的应用

    谢鑫友张钧
    713-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式细胞术(FCM)是一种可对单个细胞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学表型进行多参数分析的技术.FCM已成为辅助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用于慢性病的早期诊断,还可监测患者免疫状态、了解疾病进展和疗效以及评估预后,其临床应用范围从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扩展到实体肿瘤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且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一些新型FCM将在各类慢性病诊疗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为优化慢性病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流式细胞术慢性病血液病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激素检测的未来会是临床质谱吗?

    郭玮李小英蒋黎吴卫甲...
    717-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素定量检测的准确性一直备受临床和检验专业人员关注.人体内大多数小分子激素存在浓度低、结构类似等特点,需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检测技术实现其准确定量.近20年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因其独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势逐渐从科研走向临床检验,被认为是对传统免疫学方法的有力补充,并在临床疾病诊疗方面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为深入探讨质谱技术在激素定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特邀来自临床内分泌学、检验医学领域的专家,围绕质谱技术在临床激素检测中的性能特征、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总结其经验和看法.专家们一致认为,质谱技术在激素检测中的优势已非常清晰,有效解决了临床在内分泌疾病诊疗时的一些需求,但仍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样本检测通量低、运营成本高且缺乏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挑战.

    激素类质谱分析法灵敏度特异度

    更高效的文献阅读服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升级MedAI助手

    721页

    流式细胞术在非造血系统肿瘤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胡倩雯杨肃文乔赛谢鑫友...
    72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式细胞术(FCM)是一项集光学、应用流体学、电子学和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细胞分析技术.目前,FCM在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监测中广泛应用,但在非造血系统肿瘤(NHN)的临床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随着分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与现有高新技术高度整合的新型FCM逐步受到关注,例如质谱流式细胞术(CyTOF)、全光谱流式细胞术(SFC),这些新型FCM的出现为NHN患者临床实验室辅助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该文阐述传统FCM、CyTOF与SFC原理及其在NHN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为FCM在临床检验的进一步拓展应用提供参考.

    流式细胞术临床实验室技术质谱流式细胞术全光谱流式细胞术肿瘤

    流式细胞术临床检验图文报告书写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王卉刘贵建崔巍...
    729-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式细胞术(FCM)是一种综合运用了光学、机械学、流体力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实验技术,广泛用于临床检验.FCM临床检验报告以文字描述和必要的图片呈现检验结果,并给出解释性注释,提出实验诊断及进一步检验建议.然而,FCM检验结果的描述和报告书写规范尚未统一,致使不同医疗机构的FCM检验报告的可读性和严谨性参差不齐.为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对FCM临床检验图文报告中的必要信息和书写格式进行规范,以加强实验室和临床对FCM检验结果的正确解读.

    流式细胞术临床实验室技术检验报告共识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人骨髓标本中非肿瘤性异常细胞表型研究

    陈曼王榕周静傅旻婧...
    740-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检测骨髓标本中非肿瘤性异常表型相关疾病,包括意义不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单克隆B细胞增多症(MBL)、Fcγ受体Ⅲ类B(FcγRⅢB)缺失、CD36缺失等的表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3日至2024年3月31日于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进行骨髓白血病/淋巴瘤一步法MFC筛查肿瘤性疾病的24 864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MFC结果.根据年龄分为<45岁组(11 495例)、45~<60岁组(5 322例)、≥60岁组(7 081例);按疾病性质分为良性疾病组(8 336例)、恶性疾病组(15 562例)、其他组(966例).分析各组骨髓标本中非肿瘤性异常表型的发生情况.结果 MGUS、MBL、FcγRⅢB缺失、CD36缺失的发生率分别为 0.072%(18/24 864)、0.511%(127/24 864)、0.221%(55/24 864)、0.004%(1/24 864).恶性疾病组MBL的发病率低于良性疾病组(P<0.001),MGUS的发病率高于良性疾病组(P=0.034).良性疾病组中各疾病类型的MBL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MBL发生率最高为2.72%(48/1 765);恶性疾病组中,各疾病类型的MBL、MGU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1.95%(3/154)、1.30%(2/154).结论 应用MFC进行白血病/淋巴瘤一步法检测的非肿瘤性异常细胞表型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对疾病的筛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流式细胞术意义不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单克隆B细胞增多症Fcγ受体Ⅲ类B缺失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筛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

    李婷伍平陈曼王爱先...
    747-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分析筛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就诊的1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其中经典型APL(cAPL)组44例,微颗粒变异型APL(APLv)组24例,非APL[包括NPM1突变AML(NPM1mut AML)、AML伴KMT2A重排等]组62例.采用MFC免疫分型法分析和比较各组侧向散射光(SSC)中位表达强度(MEI)及其白血病细胞与自身成熟淋巴细胞MEI比值(T/L MEIR),CD34、髓过氧化物酶(MPO)、CD64和CD9的中位荧光强度(MDFI)及其上述参数白血病细胞与自身成熟淋巴细胞MDFI比值(T/LMDFIR)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流式多参数模型对cAPL和非APL、APLv和非APL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cAPL组SSC的MEI、T/L MEIR高于APLv组和非APL组(P均<0.05),且APLv组高于非APL组(P<0.05);cAPL组和APLv组CD34 的 MDFI 均高于非 APL 组(P 均<0.05),APLv 组的 CD34 T/L MDFIR 高于非APL组(P<0.05);cAPL组和 APLv组 MPO、CD9 的 MDFI、T/L MDFIR均高于非 APL组(P均<0.05);cAPL组 CD64 的 MDFI、T/L MDFIR均高于非APL组(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SC的MEI、CD64的MDFI、CD9的MDFI、SSC的T/L MEIR和CD9的T/L MDFIR诊断cAPL的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2、0.816、0.893、0.960 和 0.894,诊断 APLv 的 AUC 分别为 0.725、0.737、0.791、0.729 和 0.736,其对鉴别 cAPL 和非 APL、APLv和非APL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P均<0.05).结论 通过MFC方法可分析筛选APL的免疫表型特征,对cAPL、APLv和非APL患者进行鉴别诊断.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型中位荧光强度鉴别诊断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12项血浆细胞因子流式检测分析

    马锡慧李彬钰韩永孔祥瑞...
    75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核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12项血浆细胞因子的流式检测结果,探讨其在结核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初诊的有病原学证据或临床确诊的结核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部位分为肺结核组(83例)与肺外结核组(45例).另选择性别、年龄与结核病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12项血浆细胞因子[包括 10 项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5、干扰素(IFN)-α、IL-2、IL-6、IL-1β、IFN-γ、IL-8、IL-17、IL-12p7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2项抑炎因子:IL-4、IL-10]水平.比较各组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结核病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结核病相关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CD3+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绝对数较低(P均<0.05),肺结核组除IL-1β外的其他11项细胞因子水平均较高(P均<0.01),肺外结核组IL-6、IFN-γ、IL-17、TNF-α、IL-4和IL-10水平较高(P均<0.05).与肺外结核组比较,肺结核组IL-8水平较高(P=0.026).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L-6、IFN-γ、IL-8分别与CD3+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绝对数均呈负相关(IL-6:R2=-0.30、-0.28、-0.32、-0.26、-0.28;IFN-γ:R2=-0.36、-0.31、-0.37、-0.25、-0.36;IL-8:R2=-0.14、-0.13、-0.16、-0.14、-0.22;P均<0.001),IL-10与CD3+CD4+T淋巴细胞、NK细胞和B细胞绝对数呈负相关(R2=-0.14、-0.19、-0.21,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IFN-γ、IL-8、IL-10是结核病的相关因素(OR=1.809、1.136、0.910、2.218,P均<0.05);ROC 曲线分析显示 IL-6、IFN-γ、IL-8、IL-10联合诊断结核病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845,敏感度为0.766,特异度为0.820.结论 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和细胞因子水平显示其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促炎因子(IL-6、IFN-γ、IL-8)和抑炎因子(IL-10)水平明显升高,4项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结核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流式细胞术肺结核肺外结核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类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淋巴瘤不同EB病毒感染状态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沈子园李宇杰胡灵灵刘慧...
    763-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淋巴瘤EB病毒(EBV)感染不同状态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2年11月至2023年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初诊确诊的333例淋巴瘤患者,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185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组100例,霍奇金淋巴瘤(HL)组48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法检测EBV-DNA.通过查阅病例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各组生存情况,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淋巴瘤生存时间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NKTCL组中EBV-DNA阳性患者占73.0%(73/100),高于DLBCL组的43.8%(81/185)和HL组的35.4%(17/48)(P均<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DLBCL组CD19+B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水平异常(高于或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患者、DLBCL组EBV-DNA阴性的IgA和CD19+B细胞水平异常患者、DLBCL组EBV-DNA阳性的CD16+CD56+NK细胞水平异常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均低于其正常水平患者(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19+B细胞水平异常是DLBCL组患者独立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HR=2.098,95%CI 1.181~3.727,P=0.011),EBV-DNA阳性(HR=17.623,95%CI 2.397~129.565,P=0.048)和 Ann Arbor分期(Ⅲ/Ⅳ期)(HR=2.770,95%CI 1.335~5.750,P=0.006)是NKTCL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淋巴瘤不同EBV感染状态患者中存在差异,且CD19+B细胞水平可作为DLBCL患者独立预后的影响因素.

    淋巴瘤EB病毒淋巴细胞亚群

    联合检测IL-5、IL-17A、IFN-α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预警诊断模型的建立及临床应用评价

    李蕊马锡慧孙玉洁郭宗伟...
    770-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AECOPD)的预警诊断模型,为临床提供简便、快速、准确的辅助诊断依据.方法 方法学建立与验证.构建受试者样本库,选取2021年9月10日至2023年7月25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的COPD患者172例.其中102例为模型建立队列,有稳定期COPD(SCOPD)组49例(男性42例,女性7例),年龄(69.71±11.16)岁、AECOPD组53例(男性49例,女性4例),年龄(72.60±10.19)岁;其余70例为模型验证队列,有SCOPD组35例(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龄(69.97±10.40)岁、AECOPD组35例(男性33例,女性2例),年龄(71.43±9.67)岁.空腹采集外周血样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5、IL-6、IL-10、IL-17A、干扰素(IFN)-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差异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力.结果 模型建立队列中SCOPD组的IL-5[1.64(0.60,2.86)pg/ml]、IL-17A[1.42(0.88,2.29)pg/ml]、IFN-α[0.91(0.59,1.81)pg/ml]低于AECOPD组患者血浆中 IL-5[4.68(2.34,9.40)pg/ml,Z=-5.362,P<0.001]、IL-17A[2.33(1.59,4.62)pg/ml,Z=-4.217,P<0.001]、IFN-α[2.83(0.91,3.75)pg/ml,Z=-3.913,P<0.01]水平,SCOPD 和AECOPD组间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5、IL-17A、IFN-α是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回归方程为 Y=-2.861+0.364×IL-5+0.385×IL-17A+0.445×IFN-α,三者联合检测时曲线下面积(AUC)值可达0.866(P<0.001).模型验证队列中SCOPD及AECOPD组人群相比,IL-5、IL-17A、IFN-α联合检测 AUC 为 0.858(P<0.001),Kappa值为 0.773(P<0.05).结论 联合检测 IL-5、IL-17A、IFN-α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该联合诊断模型性能可靠、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好、可行性高,为急性加重期COPD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潜在工具,具有进一步探索优化及推广应用的价值.

    流式细胞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生物标志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