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对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的RPA-CRISPR/Cas13a荧光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侯雅超邢微微王亚楠刘新萍...
    2081-2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并建立非专业实验室场景下恒温、快速及简便的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针对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RNA(crRNA),建立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结合CRISPR及其相关蛋白13a(CRISPR-Cas13a)的反应体系,采用自配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核酸快速提取试剂提取样本全基因组,并结合荧光法实现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判读。结果 利用副溶血性弧菌菌株ATCC 17802和其他3种非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河流弧菌和梅氏弧菌)以及3种临床上常见腹泻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RPA-CRISPR/Cas13a荧光法的特异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特异性为100。00%;对副溶血性弧菌基因组DNA进行倍比稀释并检测,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102 copies/μl。最后,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野生型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检测结果与TaqMan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TaqMan-qPCR)检测结果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针对toxR基因的RPA-CRISPR/Cas13a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结果判读可视化等优点,为非专业实验室场景下的副溶血性弧菌快速检测提供了较好工具。

    副溶血性弧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13a快速检测可视化

    D-氨基酸营养缺陷型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口服疫苗的构建与评价

    宋雯歌陆璐关亦妍桑姝丽...
    2087-2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D-谷氨酸和D-丙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探讨D-氨基酸营养缺陷株作为口服减毒活疫苗或载体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并测序进行基因型分析,同时利用生长曲线实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菌株生长状态和形态,确认敲除相应基因后D-氨基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表型稳定;药敏试验探讨外源补充D-氨基酸后,营养缺陷株对作用于细胞壁的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敏感性;安全性评价有设置不同免疫剂量攻毒,脏器病理切片,小鼠活体成像,菌株计数和粪便16s rRNA全长测序,以检测D-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定植和侵袭能力;免疫小鼠测抗体滴度检测疫苗引起的免疫应答,免疫后攻毒测定D-氨基酸营养缺陷株的保护效力。结果 D-氨基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稳定,口服有效减毒,在小鼠体内停留时间缩短,激发的炎症反应较低。尤其是D-谷氨酸营养缺陷株,即使在外源补充D-谷氨酸的条件下耐药性也明显降低,既减少了对小鼠机体的损伤又能激发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结论 D-谷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有希望作为减毒活疫苗或载体递送抗原,预防病原体感染。

    鼠伤寒沙门氏菌黏膜免疫口服疫苗D-氨基酸营养缺陷减毒活疫苗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和miR-122与miR-155表达及意义

    周智峰徐英凯黄勇
    2094-2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性肝病外周血辅助型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和微小RNA(miR)-122与miR-155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3月海安市中医院收治的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4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组36例、乙型肝炎肝癌组21例。另选取40名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miR-122及miR-155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及Th1/Th2,电化学发光法使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肝功能指标,比较各组患者检测结果,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miR-122和miR-155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四组患者外周血Th1、Th2、Th1/Th2、miR-122、miR-155和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肝癌组Th1、Th1/Th2水平降低,Th2、miR-122、miR-155水平升高,乙型肝炎肝癌组Th1、Th1/Th2水平最低,Th2、miR-122、miR-155水平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BV感染相关性肝病血清Th1、Th1/Th2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Th2、miR-122和miR-155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Th1/Th2型细胞因子、miR-122和miR-155在HBV感染相关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状态,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微小RNAmiRNA-155miRNA-122辅助型T细胞1/2乙型肝炎病毒

    乙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

    刘伶王栋贺松赵偲...
    209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6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病毒类型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30例、慢性丙型肝炎组25例与双重感染组12例,另选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总T淋巴细胞数(CD3+)、总B淋巴细胞数(CD19+)、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CD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数(CD8+)、NK淋巴细胞数(CD3-CD16+CD56+),及CD4+/CD8+比值,分析各组之间相关性。结果 不同组别的年龄与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双重感染组CD3+、CD19+、CD4+、CD8+、NK细胞、CD4+/CD8+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丙型肝炎组(P<0。05),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慢性乙型肝炎组CD3+、CD4+、NK细胞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CD3+、CD4+、CD19+、CD8+水平低于慢性丙型肝炎组(P<0。05);慢性丙型肝炎组NK细胞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以作为评估乙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的免疫水平指标,对患者的免疫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乙丙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淋巴细胞亚群免疫水平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sIL-2r、Flt3L、cTfh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

    张媛郭燕王莉华吕国庆...
    2103-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Fms相关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循环辅助T细胞(cTfh)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DLBCL并HBV感染患者为合并HBV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DLBCL未合并HBV感染患者为未合并HBV组,均在治疗前检测血清sIL-2r、Flt3L、cTfh水平。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间指标水平差异。比较两组患者1年生存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多因素COX分析各指标与DLBCL并HBV感染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DLBCL患者血清sIL-2r、Flt3L、cTfh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合并HBV组血清sIL-2r、cTfh、Flt3L水平均高于未合并HBV组(P<0。05)。合并HBV组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均低于未合并HBV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sIL-2r、Flt3L、cTfh均具有预测DLBCL并HBV患者的预后价值(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瘤分期(AnnArbor)、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IPI)评分、sIL-2r、Flt3L、cTfh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V感染可影响DLBCL患者预后,DLBCL并HBV感染患者血清sIL-2r、Flt3L、cTfh高表达,具有预测预后的价值,且Flt3L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乙型肝炎病毒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Fms相关酪氨酸激酶3配体循环辅助T细胞预后

    健脾清热方辅助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和血清HBsAg水平的影响

    金晶晶金丹丹
    2108-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健脾清热方辅助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8月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脾湿热型CHB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片口服和聚乙二醇α-干扰素(Peg-IFN-α)皮下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清热方进行辅助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和证候积分、血清HBsAg、肝功能、免疫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27%,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湿热中阻、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和恶心腹胀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血清HBsA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外周血CD3+、CD4+和CD4+/CD8+T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3%,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健脾清热方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CHB患者血清HBsAg水平,促进其细胞免疫功能和肝功能恢复,安全性好。

    健脾清热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免疫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急诊重症监护室重症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和miRNA表达

    孙艺英徐向青张伟强
    2113-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重症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和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3年7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和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7例重症肺炎(肺炎A组)和115例普通肺炎(肺炎B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133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统计EICU重症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比较三组血清miRNA-21、miRNA-146a、miRNA-127、miRNA-147a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独及联合检测对EICU重症肺炎诊断价值。结果 107例EICU重症肺炎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13株,革兰阴性菌多,占比高的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89。66%)和庆大霉素(86。21%)耐药性强,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79。17%)和环丙沙星(83。33%)耐药性强,均对阿米卡星和美罗培南敏感。血清miRNA-21、miRNA-146a、miRNA-127水平肺炎A组>肺炎B组>对照组(P<0。05);血清 miRNA-147a 水平肺炎A组<肺炎 B组<对照组(P<0。05)。miRNA-21、miRNA-146a、miRNA-127、miRNA-147a联合诊断EICU重症肺炎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结论 EICU重症肺炎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多,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同病原菌耐药性存在差异,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高;EICU重症肺炎发生后miRNA-21、miRNA-146a、miRNA-127呈高表达,miRNA-147a呈低表达,四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EICU重症肺炎。

    急诊重症监护室重症肺炎病原菌耐药性微小核糖核酸-21微小核糖核酸-146a微小核糖核酸-127微小核糖核酸-147a诊断价值

    老年肺炎多药耐药菌感染病原菌及外周血Th、Treg细胞和细胞因子表达对预后的影响

    蔡雯雯顾一航张慧缪铱滟...
    2118-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肺炎多药耐药菌感染病原菌及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调节性T细胞(Treg)和细胞因子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阴市人民医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101例老年肺炎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的105例普通老年肺炎患者为对照组。统计研究组病原菌分布,比较研究组、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不同严重程度、不同预后外周血Th9、Th17、Treg、Th17/Treg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10、IL-23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Th9、Th17、Th17/Treg及IL-23高于对照组,Treg及TGF-β、IL-10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共培养出病原菌20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研究组患者中,重症组Th9、Th17、Th17/Treg及IL-23高于轻症组、中症组,且中症组高于轻症组;Treg及TGF-β、IL-10低于轻症组、中症组,且中症组低于轻症组(P<0。05)。研究组患者中,不良预后组Th9、Th17、Th17/Treg及IL-23高于良好预后组,Treg及TGF-β、IL-10低于良好预后组(P<0。05)。Th9、Th17、Th17/Treg及IL-23与老年肺炎多药耐药菌感染严重程度、不良预后呈正相关(P<0。05),Treg及TGF-β、IL-10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肺炎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Th、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并与老年肺炎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相关性。

    老年肺炎多药耐药菌感染病原菌辅助性T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预后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及与IL-6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黄忠平郑芳芳王洁韩文丹...
    2124-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透析(HD)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及与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HD治疗的90例发生CRBSI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并随机选择同期治疗的61例未发生CRBSI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病原菌构成情况,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并检测IL-6基因rs1800796位点多态性,比较两组IL-6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分析影响HD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感染组90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106株,革兰阳性菌54株、革兰阴性菌49株、真菌3株;感染组IL-6 rs1800796位点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未感染组,C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部位、导管类型、置管时间、透析时间、IL-6 rs1800796位点基因型CG是HD患者CRBSI的危险因素(P<0。05);IL-6基因rs1800796位点携带CG基因型CRBSI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携带CC、GG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 IL-6 rs180079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D患者发生CRBSI相关,CG基因型可能属于危险基因,临床可根据基因型情况加强对危险基因群体的保护。

    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病原菌危险因素关联

    脑梗死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与ZNRD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宋颖捷高文勇刘琼芳艾艳萍...
    2129-2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脑梗死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与锌带蛋白基因1(ZNRD1)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5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303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生医院感染及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分别纳入感染组52例和非感染组251例。统计脑梗死医院感染现况,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脑梗死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两组患者ZNRD1基因多态性。结果 303例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发生5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糖尿病史、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分、有肺部疾病史、有侵入性操作、住院天数长是脑梗死医院感染危险因素(P<0。05)。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ZNRD1 rs16896970位点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升高,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频率降低(P<0。05)。结论 脑梗死医院感染发生率高,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与糖尿病、肺部疾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侵入性操作及住院天数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予以早期针对性防治而降低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ZNRD1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病情进展。

    脑梗死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锌带蛋白基因1基因多态性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