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假丝酵母复杂性泌尿道感染不良预后危险因素

    张艳朱志刚杜文颖吴晓妹...
    210-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假丝酵母引起的复杂性泌尿道感染(cUTI)住院患者临床不良预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7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成人假丝酵母cUTI住院患者临床及病原学资料,以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其中49例患者住院时间≥15 d为预后不良组,33例患者住院时间<15 d为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82例假丝酵母cUTI患者尿培养共分离到82株假丝酵母菌株,其中白假丝酵母有47株占57。3%,非白假丝酵母有35株占42。7%,有24株占29。3%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预后不良组中医院获得性感染、脑梗死和卧床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年龄矫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留置导尿管、经泌尿道手术、白假丝酵母、对唑类耐药患者占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医院获得性cUTI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3。530,95%CI:1。260~9。870)。结论 假丝酵母引起的cUTI检出的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医院获得性感染是假丝酵母cUTI住院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假丝酵母复杂性泌尿道感染预后危险因素医院感染

    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效果及对PD-1/PD-L1表达的影响

    何丽杰车启富李明友
    215-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温阳化浊退黄汤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效果及对肝功能指标、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1/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HBV感染相关ACLF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3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在A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B组患者辅以温阳化浊退黄汤进行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PD-1/PD-L1、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8周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76。74%vs。44。19%)(P<0。05);两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直接胆红素(DBIL)、外周血 CD4+PD-1+、CD4+PD-L1+、CD8+PD-1+、CD8+PD-L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B组降低值大于A组(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B组升高值大于A组(P<0。05);治疗4、8周后,两组MEL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8周后MELD评分低于治疗4周后(P<0。05),与A组比较,B组MELD评分较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温阳化浊退黄汤可有效降低HBV感染相关ACLF患者MELD评分,提高患者肝功能,并降低PD-1/PD-L1的表达,进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温阳化浊退黄汤肝功能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王启彤周永召黄敏白雪...
    220-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在隐球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56例mNGS查见隐球菌核酸序列的疑似隐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体检出结果,对以上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6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20~80岁,其中合并危险因素患者47例占83。93%,56例患者中最终诊断考虑为隐球菌感染50例占89。29%,全部患者检出隐球菌(属)核酸序列,53例占94。64%检出新型隐球菌;肺泡灌洗液、肺穿刺组织和脑脊液mNGS检测隐球菌感染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3。33%、100。00%和93。10%,其中肺穿刺组织的mNGS检测符合率高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P<0。001);除隐球菌外,34例占60。71%患者标本使用mNGS检测检出其他病原体;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滴度与脑脊液mNGS隐球菌(属)核酸序列数呈线性正相关(r=0。609,P=0。005)。结论 mNGS可以有效识别隐球菌感染,适用于肺穿刺组织样本的检测,可弥补传统检测方法尤其是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不足;相对于隐球菌性脑膜炎,mNGS对于隐球菌肺炎的诊断价值更高。

    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隐球菌感染隐球菌肺炎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价值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NLR、TLR2、SDF-1的预测价值

    刘坚刘佳凌越唐小梅...
    226-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Toll样受体2(TLR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39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51例)和非感染组(34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及NLR、TLR2、SDF-1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诊断价值。结果 39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感染51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2。8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有合并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手术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CRP高表达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OR=2。499、2。754、2。654、2。557、2。824,P<0。05);感染组NLR、TLR2、SDF-1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三指标诊断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的AUC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39、88。24%和93。93%。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有合并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手术时间>2 h、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 d、CRP高表达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发生密切相关,术后感染NLR、TLR2、SDF-1水平呈高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

    股骨颈骨折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Toll样受体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

    何耿陈仕款王崇锋覃振昌...
    231-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79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51例和非感染组428例,统计感染病原学特征及感染部位分布;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479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51例,发生率为10。65%;51例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59株,包括革兰阴性菌37株(62。71%)、革兰阳性菌17株(28。81%)和真菌5株(8。47%),感染组以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占比最高(56。8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合并尿路感染、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60 min、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尿管留置时间>7 d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2。737、3。111、2。540、2。754、2。735,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泌尿系统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术后医院感染与术前合并尿路感染、糖尿病史、手术时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尿管留置时间有关,临床可据此采取早期针对性干预措施。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感染病原菌危险因素干预措施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症的危险因素及TLR4/NF-κB信号通路变化

    马涌杰邓双付向伟吴芝婧...
    235-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S)患者发生尿源性脓毒症(US)的危险因素及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活化状态。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甘孜州人民医院行F-URS患者19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URS术后是否发生US分为US组51例和非US组146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F-URS术后发生US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LR4、NF-κB对F-URS术后US的诊断价值。结果 F-URS术后US发生率为25。89%(51/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 h、有泌尿道手术史及WBC水平较高、PLT水平较低均是F-URS术后发生US的危险因素(P<0。05);US组血清TLR4、NF-κB水平高于非US组(P<0。05);TLR4、NF-κB联合检测诊断F-URS术后发生U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0。40%和82。20%。结论 F-URS术后US发生率较高,且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泌尿道手术史及WBC、PLT水平相关;F-URS术后US患者TLR4/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联合检测TLR4、NF-κB有助于诊断F-URS术后US的发生。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尿源性脓毒症危险因素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诊断价值

    鼻咽癌合并EB病毒感染外周血LMP-1、p53和Ki67表达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

    周雪詹雨薇武正菊余钥...
    239-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合并EB病毒感染外周血潜伏膜蛋白1(LMP-1)、p53、Ki67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确诊为鼻咽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85例纳入感染组,35例未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测患者外周血LMP-1、p53、Ki67表达水平及其与鼻咽癌患者合并EB病毒感染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患者LMP-1、p53和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MP-1、p53和Ki67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期、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与N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且N分期越高,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远处转移患者阳性表达率高于未远处转移患者(P<0。05)。结论 鼻咽癌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LMP-1、p53、Ki67阳性表达率升高,并与临床N分期、淋巴结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

    鼻咽癌EB病毒血潜伏膜蛋白1p53致癌基因Ki67致癌基因

    HPV感染对慢性宫颈炎患者阴道微生态及miR-21、COX-2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纪桢祁美霞田秀芳李晓洲...
    243-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慢性宫颈炎患者阴道微生态及微小核糖核酸(miR-21)、环氧合酶-2(COX-2)和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204例HPV感染慢性宫颈炎患者和210例HPV阴性慢性宫颈炎患者分别作为HPV阳性组、HPV阴性组,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状况及miR-21、COX-2、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HPV阳性组阴道支原体、滴虫、霉菌感染患者占比及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占比高于HPV阴性组(P<0。05);HPV阳性组miR-21、COX-2、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HPV阴性组,IL-2、γ干扰素(IFN-γ)水平低于HPV阴性组(P<0。05);高危HPV感染患者miR-21、COX-2、IL-4水平高于低危感染患者,IL-2、IFN-γ水平低于低危感染患者(P<0。05);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miR-21、COX-2、IL-4水平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患者,IL-2、IFN-γ水平低于阴道微生态正常患者(P<0。05)。结论 HPV感染可引起慢性宫颈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紊乱,同时影响miR-21、COX-2、炎性因子水平,且HPV感染慢性宫颈炎患者高危型感染及阴道微生态失调也会引起miR-21、COX-2、炎性因子水平异常变化。

    慢性宫颈炎人乳头瘤病毒阴道菌群微小核糖核酸-21环氧合酶-2炎性因子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

    刘志霞祝婧王晓娟
    248-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使用紫杉醇联合顺铂(TP)进行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并按化疗方案分为A组(紫杉醇+卡铂)和B组(紫杉醇+顺铂),每组31例,从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WHOQOL-BREF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KPS评分(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等角度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B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19%、93。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2,P=0。038);A、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0。65%、54。84%,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723,P=0。029);治疗前两组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B组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治疗7 d、1个月、2个月、3个月KPS评分均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B组低于A组(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化疗中使用TP方案,能有效地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生存质量,疗效好,安全性高。

    宫颈癌化疗方案紫杉醇顺铂肿瘤标志物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sTREM-1、MMP-9、α1-AT、25(OH)D3水平与感染类型的关系

    周秀华翁晓琴周娟方英...
    253-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α1-抗胰蛋白酶(α1-AT)、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感染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在医院分娩的115名健康新生儿作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清sTREM-1、MMP-9、α1-AT、25(OH)D3水平,根据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感染类型分别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65例)、非细菌感染组(44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MMP-9、α1-AT、25(OH)D3对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感染类型的鉴别价值。结果 感染组血清sTREM-1、MMP-9、α1-A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sTREM-1、MMP-9、α1-AT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低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四项指标联合鉴别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感染类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6,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4%和77。27%。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发生可引起血清sTREM-1、MMP-9、α1-AT、25(OH)D3水平变化,同时该四项指标对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感染类型具有较好的鉴别价值。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基质金属蛋白酶-9α1-抗胰蛋白酶α25羟维生素D3感染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