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半月刊

1005-4529

zhyygrxzz@163.com

010-66939264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28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全国唯一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在于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在全国医院感染管理、消毒灭菌、抗菌药物使用等工作中起导向作用,在业界公认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高学术水平,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二是普及性,指导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提高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的整体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季也蒙念珠菌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李倩曲娜马佑平张伟华...
    852-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季也蒙念珠菌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提高对肺部真菌病的警觉和认知,减少漏诊、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例季也蒙念珠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临床症状、用药及治疗史、影像学表现、基础疾病、主要阳性体征),对诊疗经过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检索进行病例复习.结果 患者有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阵发性房颤病史.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憋.实验室检查提示真菌(1,3)-β-D-葡聚糖增高,3次痰培养、1次肺泡灌洗液培养及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均检出季也蒙假丝酵母.胸部CT可见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及条索状密度增高影.经氟康唑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复查胸部CT病灶未见吸收,更换为伏立康唑治疗,症状减轻,复查胸部CT双肺感染明显好转,患者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季也蒙念珠菌肺炎少见,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治疗上对三唑类、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敏感,对棘白菌素类敏感性较差,推荐根据药敏用药.

    真菌性肺炎季也蒙假丝酵母肺部感染氟康唑伏立康唑宏基因二代测序

    神经外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许文靳亚飞李怡霏苏明明...
    857-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DBS植入术(包含DBS再次植入术)及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置换术的所有患者43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SSI 25例,406例未感染,分析DBS术后感染特点,筛选DBS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有431例患者接受了 504例次手术,298例患者共放置了 608个电极.DBS植入及IPG置换术后SSI例次发生率为4.96%,初次DBS植入患者感染发生率为5.03%,IPG置换术感染率为4.00%,电极感染率为0.33%.2例在术后90 d内发生SSI(0.46%),术后6个月内发生感染有7例患者(1.62%),6个月后一年内随访发现有12例(2.78%),一年后出现感染4例(0.93%).8例患者培养出9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7株,革兰阴性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比例最高,共4株.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血糖为DBS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BMI、血糖是DBS术后SSI的危险因素,初次DBS植入的感染率较IPG置换术高.对于深部感染,手术移除硬件是控制感染的首选措施.

    神经外科深部脑刺激器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硬件移除

    重症颅脑损伤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建立

    谢美英唐知己刘晓兰罗锋...
    861-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发生肺部感染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3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7∶3比例将其随机分为建模组301例和验证组129例,利用建模组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 β值对危险因素赋分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绘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MDRO肺部感染风险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机械通气≥7 d、气管切开、住院时间≥30 d、抗菌药物使用≥14 d及昏迷是影响建模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MDRO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对应的风险预测模型中,分别被赋予2、1、2、2、1、1分.风险模型在建模组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 0.776(95%CI:0.659~0.893,P<0.001),在验证组中 AUC 为 0.760(95%CI:0.643~0.877,P<0.001).结论 年龄≥65岁、机械通气≥7 d、气管切开、住院时间≥30 d、抗菌药物使用≥14 d及昏迷均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MDRO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评估体系对于包括建模组与验证组中的所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而言都具备良好的预测效果,可提前发现潜在的高风险群体并优化临床诊治策略.

    重症颅脑损伤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TREM-1基因多态性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感染及其预后的关联

    宋玮玮王恺张汝敏朱红昌...
    86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1(TREM-1)基因多态性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腹腔感染及其预后的关联.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SAP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有78例合并腹腔感染为感染组,80例未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感染组患者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成生存组60例和死亡组18例.抽取血清检测TREM-1表达,分析不同组别TREM-1基因多态性的表达频率,通过多因素分析SAP合并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78例SAP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共检测出1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0株(60.87%);感染组基因型rs2234246中的AA型、A频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腹腔积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TREM-1-rs2234246 AA基因型是SAP合并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基因型rs2234246、rs2234237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TREM-1基因型位点AA型IL-6、TNF-α水平高于GA型、GG型(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TREM-1基因多态性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腹腔积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TREM-1-rs2234246 AA基因型是SAP合并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后基因型rs2234246、rs2234237中炎性水平均高于未感染患者,且感染后TREM-1基因型位点AA型炎性水平较高,TREM-1基因位点与SAP合并腹腔感染预后无相关性.

    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感染髓样细胞表达激发受体-1预后危险因素

    外周血白细胞参数对急性胰腺炎早期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

    李文娟魏莲花贺元旦祝宛新...
    871-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白细胞参数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早期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住院的AP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胰腺炎(MAP)组75例、复杂性急性胰腺炎(CAP)组77例;根据患者28 d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37例和死亡组15例.另纳入8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作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白细胞参数对AP患者早期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AP组与CAP组除中性粒细胞细胞大小(NE-FSC)、单核细胞细胞大小(MO-Z)参数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WBC)、幼稚粒细胞百分比(IG)、中性粒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NE-WX)、中性粒细胞侧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NE-WY)对AP严重程度诊断效能较优,将NE-WX、NE-WY进行联合诊断,其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检测.相关性分析显示,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NE-WX、NE-WY、淋巴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宽度(LY-WX)水平与A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白细胞参数预测CAP患者死亡的ROC曲线结果显示NE-WX、IG灵敏度、特异度较传统指标WBC、NLR有更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白细胞参数NE-WX、NE-WY、IG最终可能被纳入AP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的预测系统标志物中.

    急性胰腺炎复杂性急性胰腺炎白细胞参数严重程度临床转归预测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眼表菌群组成的影响

    刘娴曾明范张妮红
    87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使用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眼表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0月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白内障手术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手术前3 d开始,每天向待手术眼滴注4次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用药前和用药后,双眼结膜拭子采样,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比较用药前后眼表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分类学差异.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63例(100眼)患者,共获得94份样本,534 664条有效序列及941个OTUs,使用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后,眼表微生物OTUs数量较用药前减少;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后与用药前微生物群落无统计学差异;物种分类组成分析显示,用药前与用药后核心关键微生物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眼表细菌菌群多样性丰富,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改变眼表细菌群落,而不改变眼内的生理微生物组成.白内障手术前使用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作为安全和选择性的治疗,可能有利于改善眼表生理防御和控制细菌性眼表污染.

    眼表微生物群睑板腺功能障碍白内障手术16S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rhEGF联合bFGF应用于感染性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梅钰莹许腊梅刘蓉许娟娟...
    882-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应用于感染性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3月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20名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为受试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采用rhEGF联合bFGF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rhEG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疼痛评分、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愈合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炎症指标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3 d后炎症指标研究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7、14 d的疼痛评分比较中,研究组疼痛评分更低(P<0.05);而两组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在7 d和14 d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更低(P<0.05);在治疗后7 d和14 d,对比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研究组分数更低,两组间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3 d组间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EGF联合bFGF治疗有助于缓解伤口的疼痛和炎性反应,显著降低创口的细菌感染,并能提升创口的肉芽生长速度,愈合速度更快.该方法临床疗效良好,且无任何药物副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感染慢性难愈性创面临床疗效

    老年皮炎湿疹皮损进展与感染病原菌和炎性反应的关联

    叶晓霞王洁张敏汪玲玲...
    887-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皮炎湿疹患者皮损进展与感染病原菌和炎性反应的关联.方法 选取338例2018年6月-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皮炎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为皮损皮肤皮炎湿疹分为皮损组(165例,皮损皮肤皮炎湿疹患者)和非皮损组(173例,非皮损皮肤皮炎湿疹患者),另随机选同期于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人群245名为健康对照组.皮损组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分为皮损进展组68例和皮损无进展组97例;继发感染组26例和无继发感染组139例.比较各组病原菌分布情况,对比皮损进展组、皮损无进展组血清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水平.结果 皮损组、非皮损组细菌总检出率、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皮损组马拉色菌检出率高于非皮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皮损进展组和继发感染组细菌总检出率、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高于皮损无进展组和无继发感染组(P<0.05).皮损进展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4、IL-10、IL-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淀粉样蛋白 A(SAA)、IL-1β、IL-6、IL-22、IL-17 水平均高于皮损无进展组(P<0.05).结论 老年皮炎湿疹患者皮损感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分布有关,金黄色葡萄球菌参与皮损进展及继发感染过程,且皮损严重程度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水平变化有关.

    皮炎湿疹皮损老年感染病原菌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炎性介质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型别及危险因素

    肖婷婷吴美琴范丽雷凤琼...
    892-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型别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2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08例HSIL且宫颈锥切术后随访至少半年明确HR-HPV持续感染者及83例术后HPV阴性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为感染组、对照组,分析感染组感染型别,分析HSIL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进行阴道菌群检测,明确微生态环境的改变情况.结果 感染组中,HSIL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中以HPV16、18、58型别为主;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0岁、病变点数≥3、术前HR-HPV负荷≥500 RLU/CO、锥切标本厚度≤1 cm为HSIL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中,乳酸杆菌<70%、pH>4.5、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IL患者术后HR-HPV持续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感染型别主要为HPV16,且会受到年龄、病变点数、术前HR-HPV负荷、锥切标本厚度的影响,同时术后HR-HPV持续感染会影响阴道微生态环境,增加微生物感染风险.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锥切术持续感染感染型别危险因素阴道微生态环境

    T淋巴细胞在HPV感染小鼠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刘质斌申鑫鑫豆贝贝李磊...
    897-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小鼠模型生殖道黏膜上皮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空载组、模型A组、模型B组,各12只,构建HPV16感染小鼠模型,进行小鼠生殖道分泌物、外周血、黏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分类计数;观察生殖道黏膜上皮病理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激活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黏膜组织CD4+T淋巴细胞转录因子T盒子21转录因子(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3)、维A酸孤儿核受体γt(ROR-γt)、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XP3),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的mRNA转录水平、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空载组比较,模型A组、模型B组生殖道分泌物、外周血、黏膜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数量高,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亚群激活水平降低,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激活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黏膜组织中CD4+T细胞亚群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FOXP3的mRNA转录水平高,以及T细胞亚群特异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FOXP3表达水平高,黏膜组织中炎性因子IL-6、TNF-α、IL-10、TGF-β、IFN-γ的mRNA转录水平、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且模型B组高于模型A组(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通过不同的激活水平参与机体对HPV感染的免疫反应,其激活水平随HPV拷贝数而改变;其中CD4+在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人乳头瘤病毒T淋巴细胞黏膜上皮细胞小鼠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