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诊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效果及失败因素分析

    余群锋陈挺叶晨曦
    297-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无创通气的治疗呼吸衰竭效果,分析其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5年 1月至 2021年 12月经急诊无创通气治疗的 200 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结果分为成功组(n=143)和失败组(n=5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 治疗成功 143例(71.5%),失败 57例(28.5%).分析提示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总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肌酐水平与治疗结果无关(P>0.05),首次无创通气、高APACHE-Ⅱ评分、低 GCS评分、肺部感染、高PaCO2 水平是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急诊经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但仍存在一定失败风险.首次无创通气治疗、高APACHE-Ⅱ评分、低GCS评分、肺部感染、高PaCO2 水平是影响急诊无创通气患者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诊科无创通气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危险因素

    三联手术治疗高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毛景璟阮静雅彭坤
    300-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并植入超薄人工晶状体+小梁切除术治疗高龄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 6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 70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使用超声乳化术并植入超薄人工晶状体治疗)与观察组(35 例,使用超声乳化术并植入超薄人工晶状体+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 3个月,比较 2组患者眼压、前房深度、视野缺损状况、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 术前,两组眼压、前房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周、1 个月及 3 个月,观察组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前房深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视野缺损状况、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并植入超薄人工晶状体+小梁切除术在干预高龄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中能有效降低眼压,提升中央前房深度,且不会损伤角膜内皮、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三联手术高龄并发症

    不同术式在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效果比较

    杨青涂飞霞
    303-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术式在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效果,为临床制定一种有效、安全的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法,选取本院于 2018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收治的 78例HSIL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CKC组与LEEP组,每组 39例.CKC组采取冷刀锥切术(CKC)治疗,LEEP组采取宫颈环形电锥切术(LEEP)治疗,对比 2组的手术指标(切口深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长、术后住院时长、阴道排液持续时长)、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宫颈狭窄、宫颈粘连、切口感染)、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LEEP组的切口深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长、术后住院时长、阴道排液持续时长少于CKC组,P<0.05;LEEP组的总有效率高于 CKC组,P<0.05;LEE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KC组,P<0.05;LEEP组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 CKC组,P<0.05.结论 LEEP治疗 HSIL的效果较好,具有切口深度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且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冷刀锥切术宫颈环形电锥切术手术指标临床疗效

    两种术式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易弼顺俞海波李师淼
    306-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开腹肝切除术与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旨在为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应用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9 年 6月至 2021年 6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 90例,其中 47例接受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另 43 例接受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试验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特征资料、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结石残留率和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开腹肝切除术,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可有效缩短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降低医源性创伤,减轻医疗负担,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且结石清除效果两者接近.

    开腹肝切除术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肝胆管结石疗效安全性

    早期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许云括黄诚军范瑞龙
    309-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经皮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 2018年 10月至 2023年 5月浙江省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7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损伤 24h内,n=40)和对照组(损伤 24h后,n=32).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记录患者肺部感染率、感染控制率、控制感染时间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为 15.00%,低于对照组的 40.63%,而感染控制率为 83.33%,高于对照组的 30.77%,且观察组控制感染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活力和精力评分分别为(15.28±3.10)分、(14.21±2.17)分、(16.28±3.21)分、(15.20±2.10)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27±2.04)分、(10.28±1.74)分、(12.20±2.41)分、(12.18±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低于对照组(21.88%,P<0.05).结论 早期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效果理想,可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率,且感染容易被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重型颅脑外伤经皮气管切开术传统临床效果

    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预测模型构建

    赵昌明姜吉宏陈磊徐荣明...
    312-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早期识别周围节段退变高危人群及预后预测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于本院行椎弓根螺钉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共 80 例,根据术后 12 个月是否发生周围节段退变分为退变组(21例)和未退变组(5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偏回归系数模型方程式,分析该模型用于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体质量指数增加、存在失用性骨质疏松及存在融合不良均是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分析所证实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自变量偏回归系数模型方程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临床模型用于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风险预测曲线下面积为 0.90(95%CI:0.85~0.98),最佳 cut-off值为 10.7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88.06%,79.51%.结论 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融合术后周围节段退变发生与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失用性骨质疏松情况及融合不良情况在内复杂因素有关;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模型在预测术后周围节段退变发生风险方面显示出良好价值.

    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椎弓根螺钉模型

    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术后无病生存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马青吴小玲方丹丹
    315-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术后无病生存期(DFS)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5年 6月至 2018年 5月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 102 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研究,其中DFS≥3年有 82例,DFS<3年有 20例.比较两组年龄、婚姻状况、生育状况、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放化疗情况的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术后DFS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婚姻状况、生育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放化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放化疗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术后DF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术后放化疗均是影响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术后DFS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关键作用.

    乳腺癌保乳手术无病生存期影响因素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周锴邱君旗
    318-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L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 2021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老年ASO-LE患者 6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34例.给予对照组下肢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给予观察组PTA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踝-肱血压指数(ABI)、血流动力学、VAS评分、MNCV、SNCV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 6个月,两组通畅率、保肢率、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 1、3、6 个月,观察组ABI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观察组术后血流峰速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血流量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显著降低,MNCV和SNCV显著提高(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老年ASO-LE实施PTA治疗能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 ABI、血流动力学指标及MNCV、SNCV,术后疼痛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腔内血管成形术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安全性

    MIPPO钢板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张瑜敏袁静孟国兴陈智凯...
    32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钢板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 2018年 6月至 2022年 6月本院收治的 52 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MIPPO钢板技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指标较对照组优(P<0.05);两组术后即刻的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后倾角(PA)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 6 个月、术后 12 个月观察组上述指标测评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MIPPO钢板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满意,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指标,加速术后恢复,提升恢复效果,有效改善并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满足患者正常生活需求,值得推广.

    MIPPO钢板技术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

    基于小关节形态学特征预测胸腰椎骨折后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价值研究

    陈威徐浩张晓东
    324-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小关节形态学特征预测胸腰椎骨折后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8年 2月至 2023年 2月就诊于本院的 82 例急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患者在受伤后 10 天内接受了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单变量分析小关节形态学特征与 PLC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小关节脱位、半脱位和小关节骨折伴移位引起PLC损伤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 96%、88%和 94%).相反,小关节骨折不伴移位和关节间隙(FJW)增宽对PLC损伤的PPV为中等水平(分别为 78%和 45%).在单因素分析中,小关节脱位、半脱位和小关节骨折伴移位与PLC损伤显著相关(OR=43.5、12.3、19.1;P<0.005).小关节骨折不伴移位和 FJW增宽与 PLC损伤无显著相关性(OR= 4.5,95%CI:0.92~22.1,P=0.62 和OR=1.0,95%CI:0.4~2.5,P=0.96).结论 小关节脱位、半脱位和小关节骨折伴移位与 PLC损伤独立相关.小关节形态学特征可以有效预测胸腰椎骨折PLC损伤.

    脊柱小关节胸腰椎骨折后韧带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