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及预后分析

    方申雲曾忠友闵继康严世贵...
    599-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利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术后疗效因素.方法 对 2012 年 11 月至2022 年 8 月本院收治的 96 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术后疗效.男 28 例,女68 例,年龄在 61~94 岁,平均年龄 81.78 岁.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随访资料完整.将其分为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组(F-IF组,82 例)及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组(O-IF组,14 例),临床疗效评定从术后末次随访时病死率、术后至少半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进行评定.将可能与预后相关因素(性别、年龄、术前病程长短、骨折分型、是否合并陈旧骨折、全髋或半髋置换术、术后是否输血、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目、是否并发症、并发症数目、影像学是否用钢丝捆扎大小转子)纳入单因素研究.再以是否为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因变量进行赋值分组(是用"1"表示,否用"0"表示),以上述纳入因素为协变量,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96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6 个月至 10 年.随访半年至 1 年内病死率 10.4%(10/96).术后输血率 75%,并发症总体发生率 65.6%.对术后髋关节功能与术前进行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F-IF和O-IF进行分组比较,进行ANOVA单因素检验,得出术前病程长短(P<0.001)、手术中对大小转子进行捆扎固定(P=0.038)、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P=0.002)是预后相关因素.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P=0.010)是影响术后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利用髋关节置换术处理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取得满意疗效,但术后总体输血率高,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为影响预后重要因素.

    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预后因素临床疗效

    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术后继发神经源性休克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分析

    朱晓凤尉国莲姚丹华金叶霞...
    603-605,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术后继发神经源性休克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临床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共 100 例,根据术后是否继发神经源性休克分为休克组(39 例)和非休克组(61 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术后继发神经源性休克独立危险因素;描绘ROC曲线分析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术后继发神经源性休克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本研究纳入于本院行手术治疗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共 100 例,术后继发神经源性休克 39 例,发生率为 39.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存在低钠血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及24h尿量均可能与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术后继发神经源性休克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钠血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A级及 24h尿量增多均是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术后继发神经源性休克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存在低钠血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及 24h尿量均可用于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术后继发神经源性休克风险预测,且三种指标联合预测效能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 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术后继发神经源性休克与是否存在低钠血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及 24h尿量关系密切;而上述指标联合在预测术后继发神经源性休克风险方面显示出更佳效能.

    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手术神经源性休克危险因素

    经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颅脑外伤伴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SAA、谷氨酸、γ-氨基丁酸水平的影响

    刘甫云蒋胤姣黄燕
    606-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颅脑外伤(TBI)伴脑出血(ICH)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谷氨酸、γ-氨基丁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本院收治的TBI伴ICH患者 114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 例,行经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57 例,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采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检测血清SAA、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水平,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血肿清除率较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1 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NIHSS评分较低,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较高(P<0.05).术后 24 h,观察组血清SAA、谷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γ-氨基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TBI伴ICH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颅脑外伤脑出血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血清淀粉样蛋白A谷氨酸γ-氨基丁酸

    Luminal型乳腺癌中PD-L1、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特点及预测价值

    杨筱绯王路军吴桔红
    610-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讨论Luminal型乳腺癌中PD-L1、CD8+ T淋巴细胞的表达特点及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于本院治疗的Luminal型乳腺癌病例共 54 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年龄、家族史、合并症等),病理资料(TNM分期、PR%、病理学分级等),使用Cox生存分析判断生存的独立因素.结果 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CD8+ T表达在绝经状态、肿瘤分期、Ki-67 方面有统计学差异,肿瘤细胞中程序性死亡配体 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的表达与TNM分期、TIL评分、PR%、Ki-67、分子分型相关,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中PD-L1 的表达TNM分期、TIL评分、PR%、Ki-67、分子分型、ER%相关,CD8+ T表达与肿瘤细胞、TILs中PD-L1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PR%、IC评分、Ki-67 和病理学分级.结论 CD8+ T淋巴细胞抑制Lu-minal型乳腺癌的增殖和转移,PD-L1 在TILs中的表达、PR%、Ki-67 和病理学分级对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Luminal型乳腺癌PD-L1肿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预测价值

    EGFR、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陈肖霞黄道许
    614-618,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HER-2、EGFR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诊断为胃癌并行手术切除的 147 例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基线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GFR、HER-2 蛋白表达水平.根据EGFR、HER-2 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分为高表达组、低表达组,采用χ2 检验分析EGFR、HER-2 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EGFR、HER-2 两者的相关性;使用COX回归分析胃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影响因素.结果 147 例胃癌患者中EGFR高表达率 46.94%(69/147),低表达率 53.06%(78/147),HER-2 高表达率 49.66%(73/147),低表达率 50.34%(74/147).EGFR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HER-2 蛋白表达存在密切关系(P<0.05).至随访结束,147 例胃癌患者共有 89 例患者达到PFS终点,平均OS为 19.47 月.EGFR高表达组患者较低表达组患者OS有显著差异(21.36 月 vs.14.35 月).HER-2 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存在密切关系(P<0.05).至随访结束,HER-2 高表达组患者较低表达组患者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45 月vs.15.74 月,P<0.001).胃癌患者HER-2 与EGF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435,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1.535(1.355~1.807)]、HER-2 高表达[1.340(1.206~1.561)]、EGFR高表达[1.481(1.308-1.750)]均为影响胃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EGFR、HER-2 蛋白表达预测胃癌患者预后有着潜在价值,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且EGFR、HER-2 高表达水平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胃癌EGFRHER-2病理特征预后

    术中B超指引颅内压传感器置入移位、变形脑室的应用价值

    施振华罗诚唐文学姜俊良...
    619-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术中B超在重型颅脑外伤脑疝患者去骨瓣减压术中脑室型颅内压监护传感器置入变形、移位脑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4 例重型颅脑外伤脑疝需先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去骨瓣减压后在B超指导下行脑室穿刺,对这些患者脑室型颅内压传感器穿刺到位情况、并发症情况回顾分析.结果 34 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脑室,其中 33 例首次置入成功,无术后颅内感染及穿刺相关出血病例.结论 术中B超指导去骨瓣减压术后行脑室型颅内压监护传感器置入变形移位脑室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术中超声脑室穿刺颅内压监护重型颅脑外伤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IVKA-Ⅱ、AFP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卓晓娅陈礼好黄定蒙
    622-624,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23 年 10 月接诊的 68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肝癌组,并选择同期接诊的 50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50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肝炎组、50 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比较肝癌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血清PIVKA-Ⅱ、AFP水平.结果 肝癌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肝炎组、对照组血清PIVKA-Ⅱ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肝炎组血清AF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不同TNM分期、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直径、病灶数量、淋巴结转移、微血管侵犯患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IVKA-Ⅱ、AFP均明显升高,可反映患者病情程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原发性肝癌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甲胎蛋白病理特征

    胃癌腹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Clavien-Dindo分级、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叶君燕
    625-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腹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 268 例胃癌患者.以其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分别为 33例、235 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其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根据所筛选出的高危因素进行预测模型构建,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该模型的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预测价值进行分析,获取其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268 例胃癌患者中 33 例发生术后肺部感染,感染率为 12.31%.Clavien-Dindo分级主要集中为Ⅱ级.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年龄≥65 岁、胃管留置时间≥3 d、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OR分别为 3.449、3.180、2.824,P<0.05).构建回归模型并按照预测概率logit(P)绘制ROC曲线,当logit(P)>12.95 时,AUC值为 0.897,敏感度为 84.85%,特异度为 78.72%,预测价值良好.结论 年龄≥65岁、胃管留置时间≥3 d、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为胃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较高,临床可对发生术后肺部感染的高危群体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其感染风险.

    胃癌腹腔镜根治术肺部感染Clavien-Dindo分级高危因素

    机械取栓序贯支架植入治疗颈内动脉串联病变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胡华龙蒋烽烽
    629-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序贯支架植入治疗颈内动脉串联病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9 年 11 月至2023 年 5 月收治的 74 例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组、B组,各 37 例,A组采用颅内动脉机械取栓序贯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B组采用颈动脉支架植入序贯颅内动脉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术后 3 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A组机械取栓次数、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均优于B组,一次性取栓成功率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2b 级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 7 d、14 d时NIHS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管再闭塞,两组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病死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颈内动脉串联病变所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中,采用颅内动脉机械取栓序贯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中取栓次数、提高一次性取栓次数、缩短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

    串联病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颈动脉支架颅内出血预后

    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王琼仨张银维芦金飞朱超...
    63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6 月至 2023 年 6月医院收治的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患者 54 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27 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扩大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后乳房美观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63±0.88)mm、(9.95±2.02)mL、(19.27±3.18)min、(4.13±0.75)d、(4.69±0.77)d,均短于/少于对照组的(14.84±3.69 mm)、(17.45±3.47)mL、(32.09±4.53)min、(7.64±1.74)d、(7.20±1.26)d,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观察组乳房美观度优良率为 92.59%,高于对照组的 70.37%,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7.41%,低于对照组的 29.63%,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止至 2023 年 10 月,随访截止至 2023 年 10 月,两组复发率分别为 7.41%、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的疗效明显,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术后乳房美观度,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乳腺良性叶状肿瘤超声真空辅助旋切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