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创伤外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创伤外科
浙江创伤外科

刘伟国

双月刊

1009-7147

zjcswk@163.net

0571-87783757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创伤外科/Journal Zhejiang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以创伤医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期刊数据库。本刊宗旨:面向临床、服务临床;面向基层、服务基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

    许甜甜林平方文雅徐伟华...
    797-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月至 2023年 6月本院收治的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共 92 例,根据皮瓣修复手术方法不同将 9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 51例,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 41 例,行小腿岛状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皮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 3 个月,观察组患者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3个月,观察组患者 BMRC感觉功能恢复分级中,S3-S4 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76%)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20%)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8214,P>0.05).结论 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术后足踝功能以及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更好,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股前外侧皮瓣足踝部复合软组织缺损小腿岛状穿支皮瓣

    心房颤动相关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周国庆徐裕
    800-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后复发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心房颤动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基于最新指南干预组和一般干预组,观察 1年内卒中复发及竞争事件(非卒中复发引起的死亡)有无差异,利用竞争风险模型探讨影响房颤相关卒中复发的风险因素.结果 基于指南干预组卒中复发率(18.6%)小于一般干预组(32.0%).影响卒中复发风险因素显示:基于指南干预组较一般干预组的风险比HR为 0.5(95%CI:0.3~0.8),女性较男性的 HR为 1.8(95%CI:1.0~3.2),体重指数的HR为 1.5(95%CI:1.3~1.9),既往缺血性卒中史较无卒中史的HR为 2.2(95%CI:1.3~3.8).结论 临床诊疗过程中,制定规律、可操作的基于二级预防指南方案,可有效降低心房颤动相关卒中复发.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心房颤动竞争风险模型

    创伤性老年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分析

    郭献阳王本极魏大臻陈如杰...
    803-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几丁质酶 3 样蛋白 1(CHI3L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载蛋白(NGAL)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对老年创伤患者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老年创伤患者 120 例,在入科时收集血、尿标本,检测血清和尿CHI3L1、血清和尿NGAL、尿NAG浓度.每 6h记录尿量.入科同时检测血肌酐.采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CHI3L1、NGAL、NAG对老年AKI的预测作用.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HI3L1(SCHI3L1)与血清NGAL(SNGAL)是AKI发生的高危因素.ROC曲线显示预测老年创伤患者 AKI 的发生,SNGAL 的 AUC 为 0.819,SCHI3L1 的 AUC为 0.729,SNGAL联合 SCHI3L1 的 AUC为 0.834.结论 SCHI3L1 与SNGAL是老年创伤患者AKI发生的高危因素,两者均可以预测其AKI的发生,以 SNGAL的预测作用更明显,联合指标能提高预测准确率.

    几丁质酶3样蛋白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载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老年创伤急性肾损伤

    2024年《浙江创伤外科》杂志征订启事

    805页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预后和相关因素分析

    徐渭鲍翔蒋烽烽刘晓波...
    806-808,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重点讨论时间窗及术前症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4 月至 2021 年 10 月金华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 51 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 90d的临床预后.分为良好预后组(mRS评分≤2分)及不良预后组(mRS评分>2分).其中发病时间至股动脉穿刺时间为时间窗(≤6 h,6~12 h,>12 h);术前症状用GCS、NIHSS评分来评估,(GCS 9~15分为轻中度,6~8分为重度,3~5分为特重度);NIHSS评分≥20 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BAO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重点探讨时间窗和术前临床症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51 例患者血管均再通(100%),术后住院治疗时期 4例(7.8%)患者死亡,47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 3个 月,19 例(37.2%)预后良好,28 例(62.7%)预后不良,其中 4例死亡.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症状严重程度(GCS评分、NIHSS评分)为 BAO血管内治疗患者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时间窗≤6h良好预后率更高,特别对于患者术前症状GCS(3-5)、NIHSS评分≥20 分预后往往不佳.

    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危险因素预后

    不同位置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术中的应用价值

    张剑陈蕾蕾黄士勇胡文豪...
    809-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不同位置动脉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剖腹产术中应用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方法 本院 2015 年 9 月至 2022 年 8 月共有 57 例经多普勒超声和/或核磁共振证实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在剖腹产术前行动脉球囊阻断术,其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A组)26 例,髂总动脉球囊阻断术(B组)31 例.结果 A、B两组合计子宫保有率 100%(57/57),剖宫产手术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1 min、5 min)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B两组术中出血量(P<0.05),放射防护安全性方面,A组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分别出现 1例球囊回撤失败,B组分别出现 1例动脉血栓和 1例下肢静脉血栓,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和髂总动脉球囊阻断术均可降低子宫切除率,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但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中出血量及放射防护安全性均优于髂总动脉球囊阻断术.

    凶险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球囊阻断术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康志敏卢锌祥王金鑫俞兰芳...
    813-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本院接诊的 150 例骨科髋部周围骨折或下肢骨折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预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均治疗至出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及下肢肿胀情况,比较两组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肿胀、疼痛、DVT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IB水平为(3.32±0.24)g/L,较对照组的(3.75±0.33)g/L更低(P<0.05);观察组 PT、APTT水平分别为(18.54±2.71)s、(37.96±4.53)s,均高于对照组的(15.97±2.46)s、(35.15±3.8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分别为(15.52±2.88)d、(2.96±0.58)d,均短于对照组的(21.03±3.12)d、(4.83±0.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水平为(0.52±0.14)cm,较对照组的(0.63±0.17)cm更低(P<0.05);观察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分别为(37.35±3.25)cm/s、(53.58±7.64)cm/s,均低于对照组的(28.26±3.04)cm/s、(45.24±7.3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疼痛、DVT发生率分别为 4%、1.33%、1.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3.33%、14.67%、1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骨折术后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肢消肿,缩短平均住院日,值得推广应用.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下肢肿胀住院时间

    经非核心负重区截骨治疗屈膝外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鹏徐恒张雨黄鹤...
    816-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非核心负重区截骨治疗屈膝外翻型损伤导致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新安国际医院 2021年6 月至 2022 年 12 月采取非核心负重区截骨治疗屈膝外翻型损伤导致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进行分析.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CT上测量术前、术后 1 天及术后 6 月骨折复位质量(关节面塌陷深度、外侧平台宽度、股骨胫骨角、胫骨平台外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情况,评估术后 6 月下肢力线、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评分(HSS、SF36 量表),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量化.结果 32例均获得 6~12 月回访,平均 9.5 月.术后 3 例出现血皮下血肿,经局部引流换药后愈合.末次随访无骨折区域复位高度、宽度及角度丢失;无膝关节外翻畸形及关节不稳;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5±0.5)月.术后 1d与术后 6月骨折复位质量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天与术后 6 月相比骨折复位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6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与膝关节主活动范围与术后 1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屈膝外翻型损伤导致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通过非核心负重区截骨,可以对骨折进行良好复位和可靠固定特点,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疗效满意.

    胫骨平台骨折核心负重区截骨钢板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孙松挺陈勇郭陈煜
    819-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翼状胬肉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2月至 2023年 2月于诸暨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 93 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 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行球结膜瓣转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行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两组术后均随访 6 个月.比较两组指标.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相比,观察组更多;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相比,观察组更长;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相比,观察组更短;与术前相比,术后 3个月两组 LogMAR、角膜散光度均下降,观察组更低;术后 3 个月两组泪液分泌试验值均上升,观察组更高;术后 3个月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均延长,观察组更长;对照组、观察组眼红评分相比,观察组更低;对照组、观察组舒适评分相比,观察组更低;均P<0.05.结论 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虽手术时间较长、术后舒适度不佳,但可有效促进其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改善其视力及泪膜功能,减轻眼表疾病症状.

    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上皮修复视力

    神经内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吕晓俊周永刚张静
    822-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alr decompression,MVD)在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以 2020 年 6 月到 2022 年 6 月期间来本院治疗的 76 例 HF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8 例患者分别采用神经内镜下行MVD和MVD术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HFS患者术后面肌痉挛评分量表(hemifacial spasm-8,HFS-8)评分明显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38 例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HFS患者临床总有效人数为 35 例(92.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FS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为 3 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行 MVD在HFS患者治疗中手术出血量小,术后康复好,且可明显改善面部痉挛状态,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以及疾病复发情况.

    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神经内镜神经功能显微镜